專利名稱::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資源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松毛蟲(Dwdra/z'mwspp.)是我國最嚴重的森林害蟲,其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松毛蟲發生面積約為每年150-200萬hm2,生物資源量十分巨大,據報道,僅浙江省每年約可捕獲140萬kg松毛蟲,1972年湖北省紅安縣松毛蟲大量發生時,由政府部門發動群眾共采得松毛蟲蛹18萬kg。然而,從資源學的角度來看,松毛蟲卻是一類可利用的生物資源,松毛蟲中含有豐富的優質活性蛋白,還含有較高含量的甲殼素和殼聚糖。松毛蟲油也是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資源,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和亞油酸的含量很高。近十年來我國一些單位對松毛蟲的資源化開發利用進行了研究,發現松毛蟲中的毒素對人體有害,會導致部分易感人群皮膚過敏或得關節炎,其中幼蟲中的毒素含量較高。因此,松毛蟲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毒素的去除是關鍵。發明人曾對馬尾松毛蟲毒素的基本性質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毒素活性成分的極性較大,較易溶于80%乙醇,可溶于水,較難溶于正丁醇和正己烷。此外,家兔皮膚剌激試驗還表明,毒素水提物中含毒素蛋白的量很小;熱穩定性試驗表明,毒素活性成分在常壓105'C下熱處理不穩定(劉高強,魏美才,王曉玲.馬尾松毛蟲毒素的提取及其基本性質.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2):153-155)。以上研究為本發明技術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們經過反復探索,獲得一種簡單、實用的去除馬尾松毛蟲毒素的方法,目前國內外尚無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針對松毛蟲幼蟲中毒素對人體有害,從而嚴重阻礙了松毛蟲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一難題,提供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去除馬尾松毛蟲毒素的方法。本發明充分利用松毛蟲毒素的溶解特性和熱穩定性,設計出工藝簡單、實用的毒素去除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幼蟲處死將幼蟲置于密閉容器中,通入乙醚處死或于-l(TC下5小時凍死;2)稀鹽液處理用0.52%的稀鹽溶液將幼蟲浸泡2-5小時,過濾并收集浸泡后的幼蟲,其中幼蟲與稀鹽液的質量體積比為1:61:10(w/v);所述稀鹽液優選為NaCl溶液,浸泡液還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3)加熱處理將幼蟲置于7085'C加熱處理57小時。本發明的優勢在于毒素去除工藝簡單、易操作、成本較低,適合工業生產。小鼠急性毒性試驗表明采用本發明技術處理過的馬尾松毛蟲幼蟲其LD5。為11960mg/kg,屬于無毒標準,本發明技術為松毛蟲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取5kg馬尾松毛幼蟲置于-l(TC下冷凍5小時,取出,加入0.8%的稀鹽溶液30L,于室溫(25-30°C)下浸泡4小時。過濾得到浸泡后的幼蟲,濾液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浸泡后的幼蟲進一步在70'C下充分處理7小時,即可。毒素毒性的檢測采用常規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法,1天內多次經口給予小鼠藥物的方式,測得LD5o為11,960mg/kg(見表l),屬于無毒標準。表l經處理的馬尾松毛蟲幼蟲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實際最大給藥量為11,960mg/kg)實施例2:取5kg馬尾松毛幼蟲置于-10。C下冷凍5小時,取出,加入1.0%的稀鹽溶液35L,于室溫(25-30°C)下浸泡5小時。過濾得到浸泡后的幼蟲,濾液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浸泡后的幼蟲進一步在75。C下充分處理7小時,即可。毒素毒性的檢測采用常規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法,1天內多次經口給予小鼠藥物的方式,測得LDso為11,960mg/kg(見表1),屬于無毒標準。實施例3:取5kg馬尾松毛幼蟲置于置于密閉容器中,通入乙醚處死,取出,加入1.2%的稀鹽溶液40L,于室溫(25-30°C)下浸泡4小時。過濾得到浸泡后的幼蟲,濾液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浸泡后的幼蟲進一步在80。C下充分處理7小時即可。毒素毒性的檢測采用常規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法,1天內多次經口給予小鼠藥物的方式,測得LDso為11,960mg/kg(見表l),屬于無毒標準。實施例4:取5kg馬尾松毛幼蟲置于-l(TC下冷凍5小時,取出,加入1.3%的稀鹽溶液50L,于室溫(25-30°C)下浸泡3小時。過濾得到浸泡后的幼蟲,濾液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浸泡后的幼蟲進一步在85"C下充分處理6小時即可。毒素毒性的檢測采用常規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法,1天內多次經口給予小鼠藥物的方式,測得LD5o為ll,960mg/kg(見表l),屬于無毒標準o實施例5:取5kg馬尾松毛幼蟲置于-l(TC下冷凍5小時,取出,加入2.0%的稀鹽溶液45L,于室溫(25-30°C)下浸泡4小時。過濾得到浸泡后的幼蟲,濾液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浸泡后的幼蟲進一步在85'C下充分處理6小時即可。毒素毒性的檢測采用常規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法,1天內多次經口給予小鼠藥物的方式,測得LD5c為ll,960mg/kg(見表l),屬于無毒標準。權利要求1、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幼蟲處死將幼蟲置于密閉容器中,通入乙醚處死或于-10℃下5小時凍死;2)稀鹽液處理用0.5~2%的稀鹽溶液將幼蟲浸泡2-5小時,過濾并收集浸泡后的幼蟲;3)加熱處理將幼蟲置于70~85℃加熱處理5~7小時。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鹽液為NaCl溶液。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蟲與稀鹽液的質量體積比為1:61:10(w/v)。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鹽液處理步驟中濾液還可用于開發昆蟲毒素類藥物。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去除馬尾松毛蟲幼蟲毒素的方法,是將幼蟲處死后用0.5~2%的稀鹽溶液浸泡2~5小時,過濾并收集幼蟲,置于70~85℃處理5~7小時。小鼠急性毒性試驗表明,處理過的松毛蟲幼蟲屬于無毒標準。本發明毒素去除工藝簡單、易操作且成本較低,為松毛蟲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文檔編號A23L1/015GK101352208SQ200810032129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申請日期2008年8月22日優先權日2008年8月22日發明者劉高強,牛耕耘,王曉玲,魏美才申請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