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于抑菌圈生長的培養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善的新型恒溫培養系統,所述恒溫培養系統利用加熱裝置、溫度讀取裝置、循環裝置和計算機裝置聯用來提供被培養物質生長所需的精密恒溫環境。
背景技術:
在本領域中,用于培養抗生素在凝固含菌培養基上形成抑菌圈的方法是已知的。 培養的具體實例如下在細菌與抗生素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抗生素濃度未達到殺滅所接觸到的細菌前,細菌的生長速度與抗生素的濃度成反比,由此可以讓抗生素在含菌培養基上從一個中心點開始擴散,距離中心點近的地方,抗生素濃度高,細菌生長被抑制或生長緩慢,距離中心點遠的地方,抗生素濃度低,對細菌生長抑制弱,因此,經過恒溫培養后形成的抑菌圈大小與中心點抗生素的濃度成正比,通過測量所形成的抑菌圈大小,即可反推出抗生素濃度,或者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的抑制能力。一個實例是測量細菌對抗生素的藥物敏感度,使用含有定量不同種類抗生素的紙片,貼在劃滿未知細菌的培養皿上,然后放入培養箱中,進行培養,此方法廣泛應用在醫院使用抗生素前,對所用抗生素進行篩選,以便選取最適合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另一個實例是測量抗生素效價,先在培養皿中加入一層無菌培養基,待凝固后, 再加入一層含菌培養基,待凝固后,將小鋼管放置在凝固的含菌培養基上,再將抗生素滴入鋼管中,然后轉移到培養箱中,平鋪放置在培養箱托架上進行培養,利用抗生素在含菌培養基上形成的抑菌圈,通過與標準品進行對比,來計算被測樣品抗生素含量。在上述方法中, 為了得到準確可靠的培養結果,需要對下列影響其準確性的關鍵因素予以考慮包括(1) 滴入抗生素后的培養皿在轉移入培養箱過程中不得震動,否則會導致鋼管中抗生素從鋼管底部漏出。(2)轉入培養箱后需要保持絕對水平,否則會使抗生素擴散不均勻,造成抑菌圈生長出現偏差。(3)培養箱內整個培養區域內溫度均勻度要好,否則會使溫度高的地方與溫度低的地方細菌生長狀況有偏差,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目前,此類抑菌圈的培養通常使用恒溫隔水式培養箱或生化培養箱進行培養,但傳統培養箱不能滿足抑菌圈培養需要的地方有(1)無專用培養皿托盤,需要將培養物逐一轉移至培養箱中,轉移工作量大,增加培養物受到震動的風險。(2)無水平調節裝置,各層水平度無法保證。C3)培養區域內溫度均勻度差,CN200920070484. 1、CN200420025087. X、 CN200620161767. 3中記載溫度控制精度均大于士0. 3-0. 5°C,培養腔體內如此高的溫度差值,導致高溫區域培養結果與低溫區域培養結果偏差大,影響最終結果評價指標。(4)培養箱內腔體各個分層間無法實現單獨控溫。因此,需要一種新型恒溫培養系統,以滿足抑菌圈培養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為抗生素在培養皿中形成抑菌圈提供最佳培養條件的培養箱。其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觸摸屏、加熱板、培養皿托盤、空氣循環裝置、溫度檢測裝置、紫外線殺菌裝置。所述存儲器、所述觸摸屏和所述紫外線殺菌裝置被布置成與所述處理器通信,所述溫度檢測裝置將溫度信號實時傳遞給處理器,由處理器控制加熱板及空氣循環裝置,采用動態平衡加熱技術,其溫度控制精度可達士0. rc、溫度均勻度可達士0. 2°C。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培養箱正面實例圖。包括培養腔外壁的內襯(1)、培養腔內壁與外壁間的隔板( 、培養腔內壁( 、側壁通道(4)、培養皿托盤( 、培養腔(6)、加熱板、隔離板(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培養箱左側面實例圖。包括后壁內的通道(7)、內壁上的孔、培養箱后壁(1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培養箱右側面實例圖。包括側壁通道G)、后壁內的通道 (7)、空氣循環裝置(9)、培養箱后壁(1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實例圖。包括培養皿托盤(5)、PE板上的孔(501)、鋼化玻璃上的孔(502)、小斜面(503)。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術語或縮略語通篇使用并且定義如下。術語“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術語“培養基”是由營養物質如肉湯、緩沖鹽如磷酸二氫鉀以及瓊脂等組成的,可供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的基質。術語“培養皿”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平皿,用來盛放培養基,供細菌生長用。術語“抑菌圈”接種了細菌的培養皿中,如果有抗生素存在,則在抗生素的周圍不生長細菌,而在遠離抗生素的地方有細菌生長。不生長細菌的地方,是一個以抗生素為圓心的規則的圓圈,這個圓圈被稱為抑菌圈。術語“抗生素效價”抗生素抑菌性能的量化描述。術語“藥物敏感度”描述某種細菌是否能被某種藥物特異性殺滅的指標。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為抗生素在培養皿中形成抑菌圈提供最佳培養條件的培養箱,在實施方式中,培養箱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觸摸屏、加熱板、培養皿托盤、空氣循環裝置、溫度檢測裝置、紫外線殺菌裝置。所述存儲器、所述觸摸屏和所述紫外線殺菌裝置被布置成與所述處理器通信,由觸摸屏完成加熱溫度及時間的設定輸入,存儲器負責存儲每個加熱腔內,整個加熱過程中的溫度狀態。紫外線殺菌燈受處理器控制,在所需的時候開啟, 對培養腔實施滅菌操作。所述溫度檢測裝置將溫度信號實時傳遞給處理器,由處理器控制加熱板及空氣循環裝置,采用動態平衡加熱技術及模糊PID算法等控制策略,其溫度控制精度可達士0. 1°C、溫度均勻度可達士0. 2°C。培養腔內的隔離板(12)和加熱板(11)被設計成可以自由拆卸,且加熱板(11)支持帶電插拔模式,從而形成培養空間的任何時刻自由組合。用于分隔培養腔體的隔離板 (12)培養腔內壁(3)培養腔內壁與外壁間的隔板(2)及培養腔外壁的內襯(1)均是由保溫阻燃的非金屬材料制成。被隔離板(12)、培養腔內壁(3)分割而成的各個培養腔(6)均對應一套獨立的溫度檢測裝置、空氣循環裝置(9)、加熱板(11)與處理器,實現各個培養腔體內溫度單獨控制。培養腔(6)內被加熱板(11)加熱的空氣,通過空氣循環裝置(9)送入培養腔內壁C3)與外壁的內襯(1)組成的側壁通道G),水平繞過培養箱后壁內的通道(7), 從空氣循環裝置(9)對側培養腔內壁上的孔(8)進入培養腔(6),實現熱空氣的水平獨立循環。在內腔體底面安裝有水平調節指示泡,可據此調節整個培養箱的水平度。培養箱后壁(10)導熱系數大于培養箱腔(6)內隔離板(12)導熱系數,實現相鄰培養腔內溫度不同時,將低溫腔體內被動傳入的熱量快速散出。培養皿中培養基加入及抗生素的加入被設計在培養皿托盤( 上進行,所有被培養物質加入后,將培養皿托盤整體放入培養箱腔(6)內,無需單個轉移培養皿。培養皿托盤 (5),是由雙層材料組成,托盤上面打孔,托盤下層由鋼化玻璃構成,上層由阻燃PE板構成, 兩層間由玻璃膠粘接。上層PE板上的孔(501)大于下層鋼化玻璃上的孔(502),起到對被培養物托起并定位的作用,托盤前端有小斜面(503),對托盤放入培養箱時起向導作用。一個實例是測量抗生素效價,先在培養皿中加入一層無菌培養基,待凝固后,再加入一層含菌培養基,待凝固后,將小鋼管放置在凝固的含菌培養基上,再將抗生素滴入鋼管中,然后轉移到培養箱中,平鋪放置在培養箱托架上進行培養,利用抗生素在含菌培養基上形成的抑菌圈,通過與標準品進行對比,來計算被測樣品抗生素含量。本實用新型可以從如下幾點保證實驗得到更準確可靠的培養結果(1)培養皿中培養基的加入、抗生素的加入以及隨后的轉移都在培養皿托盤上完成,減少了培養皿從操作臺逐一轉移到培養箱過程中,培養皿受到震動導致鋼管中抗生素滲漏,出現抑菌圈生長不規則的情況。( 培養箱內的水平調節裝置,可以保證培養皿托盤在培養箱內保持絕對水平,保證抗生素均勻擴散,避免抑菌圈生長出現偏差。(3)培養箱內整個培養區域內溫度均勻度好,可以保證整個培養區域內的所有同濃度抗生素得到相同大小的抑菌圈,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
權利要求1.一種利于抑菌圈生長的培養箱,其特征是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觸摸屏、加熱板、培養皿托盤、空氣循環裝置、溫度檢測裝置、紫外線殺菌裝置,所述存儲器、所述觸摸屏和所述紫外線殺菌裝置被布置成與所述處理器通信,所述溫度檢測裝置將溫度信號實時傳遞給處理器,由處理器控制加熱板及空氣循環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培養腔內的隔離板(12)和加熱板(11)被設計成可以自由拆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被隔離板(12)、培養腔內壁(3)分割而成的各個培養腔(6)均對應一套獨立的溫度檢測裝置、空氣循環裝置(9)、加熱板(11)與處理器,實現各個培養腔體內溫度單獨控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內腔體底面安裝有水平調節指示泡,可據此調節整個培養箱的水平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各培養腔(6)內裝有獨立的紫外殺菌燈,可在所需時刻對任意一個獨立分割的培養腔(6)實施滅菌操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培養腔(6)內被加熱板(11)加熱的空氣,通過空氣循環裝置(9)送入培養腔內壁C3)與外壁的內襯(1)組成的側壁通道G),水平繞過培養箱后壁內的通道(7),從空氣循環裝置(9)對側培養腔內壁上的孔(8)進入培養腔(6),實現熱空氣的水平獨立循環。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箱,其中,皿托盤(5),是由雙層材料組成,托盤上面打孔, 托盤下層由鋼化玻璃構成,上層由阻燃PE板構成,兩層間由玻璃膠粘接,托盤前端有小斜面(503),對托盤放入培養箱時起向導作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為抗生素在培養皿中形成抑菌圈提供最佳培養條件的培養箱。所述培養箱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觸摸屏、加熱板、培養皿托盤、空氣循環裝置、溫度檢測裝置、紫外線殺菌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空間可以任意組合、腔體內各層溫度可以單獨控制,各培養腔內溫度控制精度可達±0.1℃、溫度均勻度可達±0.2℃、具備水平度調節裝置、內置紫外線殺菌功能。
文檔編號C12M1/38GK201990679SQ201020673759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2日
發明者劉志剛, 林位騰 申請人:北京天星科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