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普洱餅茶的成型工藝,特別是引入流水線及自動稱設備,為普洱餅茶成型加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普洱餅茶及其流水線成型加工工藝。屬食品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普洱餅茶在成型加工的過程中,都采用人工手工操作,機器在普洱成型加工過程中都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現有普洱餅茶成型加工方法,都是以人工稱量茶葉, 再人工放置內飛,蒸茶、做型,最后壓制成型,完成普洱餅茶成型加工,在整個生產活動過程中,工人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茶葉質量,受工人經驗的不同而差別較大,整體上餅茶質量誤差較大,工人勞動工作量大,工人數量較多,效率低下,勞工使用成本較高。在普洱茶生產領域,由于長期采用手工加工,機械化程度較低,普洱餅茶的流水線成型加工尚未見公開的文獻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創造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生產工藝,特別是能實現自動稱量、 自動蒸茶過程,普洱餅茶成型工藝加工方法,其工藝原理是茶葉經下料器投料,過秤稱量, 完成撒底、芯茶、邊茶、面茶及撒尖茶自動稱量然后下料,下料完成后再經過放置內飛、自動蒸茶、做型,最后壓制成型,得到成型的普洱餅茶。該普洱餅茶加工工藝實現加工過程機械化,減少了手工稱量出現的誤差,提高最終餅茶整體質量,減少用工數量,降低工人工作勞動強度,為餅茶的成型加工的進一步機械化改造提供了基礎。本發明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方法的目的是這樣完成的以云南普洱茶為原料,經除去雜物,分級篩選出三種不同型號的茶葉,其特征是流水線成型采用機械化的自動稱量下料、自動蒸茶,其余工序為人工在機器輔助下來完成,具體生產工藝流程如下A、備料準備好餅茶生產所需要的原料,用三種不同型號的茶葉,按比例將撒尖、芯茶、蓋茶原料運輸到下料器附近;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蓋茶的比例是 15 43 42,所述蓋茶為梭邊茶、面蓋茶和撒底茶;B、投料將備好料的茶葉投入下料器中,震動給料器向下料管均勻送料,在送料過程中,底茶、邊茶和面茶用規格相同的茶葉,芯茶、撒尖各下不同規格的茶葉;C、稱量原料茶葉從下料管中進入秤中進行稱量,各原料為撒尖、芯茶、梭邊茶、面蓋茶和撒底茶,在流水線上在下料過程中分兩條線進行,對應有兩套稱量系統,在輸送芯茶和梭邊茶時,都是一次下兩筒,輸送其它時為一次下一筒,一個下料口對應一臺秤,整套下料對應線路有七臺秤,整個流水線路共有十四臺秤;D、下料下料是將茶葉原料下到蒸茶桶內,蒸茶空桶放到流水線鏈板上,空桶隨鏈板一起運動,到達岔道口時,由光電感應裝置和擋桿在設定程序作用下對蒸茶筒進行分流, 使第一條鏈板和第二條鏈板上都有蒸茶筒,第一條鏈板為主線,第二條為輔線,以第一條鏈
4板為例說明,具體如下a、下撒底茶蒸茶空桶到達撒底下料筒下方時,檔桿將蒸茶筒擋住,上方下料筒下料,下料完成后撤去檔桿,已撒底的蒸茶筒繼續前進,后面蒸茶重復前面的步驟;b、下芯茶蒸茶筒運行到這一節鏈板盡頭后停止,當有兩個蒸茶筒到達此位置時, 工位上的叉桿將兩個蒸茶筒叉住,套筒放入蒸茶筒內部中心處,然后隨工位坦克鏈一起移動至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應下料,芯茶進入蒸茶桶的套筒內部;c、下梭邊茶坦克鏈繼續向前移動,帶動蒸茶桶在平臺上一起移動,至梭邊茶下料筒正下方,下料筒正上方對應秤給料,梭邊茶進入蒸茶筒內套筒外部,完成梭邊動作;d、下面蓋茶和撒尖茶蒸茶筒繼續隨工部履帶移動,到達下一節鏈板上后,,工位上定位閥和升降閥動作,套筒從蒸茶筒內部向上移出,叉桿和套筒整體向鏈板外移出,叉桿和套筒在工位上復位,已經下完三種料的蒸茶筒隨鏈板繼續運行,至下蓋茶筒下桿筒擋住蒸茶筒,重復下撒底茶步驟,完成后隨鏈板向前移動,下撒尖茶步驟和下蓋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完成流水線的下料過程,E、放置內飛下料完成后的蒸茶桶隨鏈板繼續前進時,到達流水線回路的兩天鏈板線匯合處時,向蒸茶桶內放置內飛;F、自動蒸茶蒸茶桶運行到一側有蒸茶臺的鏈板上時,光電感應到蒸茶桶,在檔桿作用下對蒸茶筒平均分配,即在第一個蒸茶臺時,放兩個蒸茶筒通過,擋住第三個,在第二個蒸茶筒對應的鏈板上,放過一個蒸茶筒,擋住另一個蒸茶筒,最后一個蒸茶臺位置對應鏈板擋住所用蒸茶筒,擋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桿作用下推到蒸茶臺上,實現自動蒸茶,蒸茶過程持續4-6秒。G、做型將蒸茶筒內蒸好的茶葉放入布袋內,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鏈板線上, 人工將布袋內的茶葉揉成餅形。H、壓制成型壓茶人員將做好形狀的茶葉放在壓茶機上進行壓制,壓茶過程中,裝有餅型茶葉應放在壓茶機模具的正中間,保證壓制出來的餅型整齊,外觀漂亮。所述的原料是同一中口味的茶葉。所述普洱餅茶中,對常規357g普洱餅茶具體到每種不同茶葉含量分別為,撒尖茶 53g、芯茶lMg、撒底茶50g、梭邊茶50g、面蓋茶50g。所述向蒸茶筒內放置內飛的放置過程中,內飛不可折疊,使內飛上有少量茶葉覆
至
ΓΤΠ ο本發明將茶葉倒入螺旋供料器內進行震動送料,料經下料筒到秤斗內,后自動稱量下料,經放置內飛、自動蒸茶、做型,最后壓制成型,其特征是成型工藝中的稱量和蒸茶全部由機械完成,實現了傳統手工作業向機械化的轉變,減少了用工數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降低了手工稱量產生的質量誤差,提升了普洱餅茶的產品質量,減輕了工人勞動的工作勞動強度,有利于工人的持續再生產。按上述發明工藝流程及操作要求生產出來的普洱餅茶,具有質量誤差少,餅茶的質量精度高,提升了普洱餅茶的產品質量,省去秤量茶葉的工人,減少用工數量,提高人均生產效率。該流水線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普洱餅茶質量更加具有可控性,為普洱餅茶工藝的進一步改進提高條件。本發明的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工藝,一條流水線的自動稱量下料可滿足三個機組進行壓制成型,得到餅茶成品。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圖2是普洱餅茶流水線整體布局圖。圖2中1.岔道口,2.下撒底蓋料筒正下方,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4.下梭邊茶料筒正下方,5.下面茶料筒正下方,6.下撒尖茶料筒正下方,7.蒸茶筒匯合處,8.套筒, 9.①號工位,10.③號工位,11.②號工位,12.④號工位,13.①號蒸茶臺,14.②號蒸茶臺, 15.③號蒸茶臺,16.蒸茶筒回收鏈板,17.放空筒轉彎回路鏈板,18.轉彎回路鏈板,19.中轉臺,20.壓茶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普洱餅茶流水線的生產工藝流程及控制條件如下A備料工藝準備好餅茶生產所需要的原料,將原料運輸到螺旋供料器附近,完成正式生產前得備料;各原料為撒尖、芯茶、蓋茶,所述蓋茶為梭邊茶、面蓋茶和撒底茶;B投料將備好料的茶葉投入下料器中,振動給料器向下料管均勻給料。C稱量茶葉從下料管中進入秤中進行稱量,以常規357g餅茶為例,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蓋茶的比例是15 43 42,對常規357g普洱餅茶具體到每種不同茶葉含量分別為,撒尖茶53g、芯茶lMg、撒底茶50g、梭邊茶50g、面蓋茶50g,在流水線上在下料過程中分兩條線進行,對應必需有兩套稱量系統,在下料時下芯茶和梭邊茶時,都是一次下兩筒,其它都是一次下一筒,一個下料口對應一臺秤,一套完整的下料對應線路應有七臺秤, 整個流水線路共有十四臺秤。D下料下料是將茶葉原料下到蒸茶桶內,蒸茶空桶放到流水線鏈板上,蒸茶筒隨鏈板一起移動,到達岔道口后,由光電感應裝置感應到茶桶的到來,通過設定好的程序和擋桿實現對蒸茶筒的分流,使第一條鏈板線和第二條鏈板上線都有蒸茶桶,以第其中的一條鏈板為例說明,具體如下a、下撒底茶蒸茶桶到達撒底下料筒下方時,檔桿將蒸茶筒擋住,上方下料筒下料,下料完成后撤去檔桿,已撒底的蒸茶筒繼續前進,后面蒸茶筒重復前面的步驟;b、下芯茶蒸茶桶運行到這一節鏈板盡頭后停止,當有兩個蒸茶筒到達此位置時, 工位上的叉桿將兩個蒸茶桶叉住,同時套筒放入蒸茶筒內部中心處,然后隨工位坦克鏈一起移動至下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應下料,芯茶進入蒸茶筒的套筒內部;C、下梭邊茶坦克鏈繼續向前移動,帶動蒸茶桶一起移動,至梭邊茶下料筒正下方停止,上方下料,梭邊茶進入蒸茶筒內套筒外部,完成梭邊動作;d、下面蓋茶和撒尖茶蒸茶筒在叉桿作用下繼續隨工位坦克鏈一起移動,到達下一節鏈板上后,套筒從蒸茶筒內部向上移出,叉桿和套筒整體向鏈板外移出,叉桿和套筒在工位上復位,已下過三種料的蒸茶筒隨鏈板繼續向前移動,至下蓋茶下料筒時擋桿擋住蒸茶筒,重復下撒底茶步驟,完成后繼續向前移動,下撒尖茶步驟和下蓋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撤去檔桿,蒸茶筒繼續移動,至此完成流水線的下料過程。E放置內飛下料完成后的蒸茶筒隨鏈板繼續前進時,到達流水線回路的匯合處時,工人向蒸茶桶內放置內飛,放置過程中,內飛不可折疊,放入蒸茶桶后,使內飛上有少量茶葉覆蓋;F自動蒸茶蒸茶桶運行到一側有蒸茶臺的鏈板上時,有光電感應到蒸茶筒,按設定程序利用檔桿對蒸茶桶進行分配,即在第一個蒸茶臺時,放兩個蒸茶筒通過,擋住第三個,在第二個蒸茶筒對應的鏈板上,放過一個蒸茶筒,擋住另一個蒸茶筒,最后一個蒸茶臺位置對應鏈板擋住所用蒸茶筒,擋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桿作用下推到蒸茶臺上,實現自動蒸茶,蒸茶過程持續4-6秒。G做型將蒸茶筒內蒸好的茶葉放入布袋內,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鏈板線上, 人工將布袋內的茶葉揉成餅形。H壓制成型壓茶工人將做好型的茶葉放在壓茶機上進行壓制,壓茶過程中,裝有餅型茶葉布袋應放在壓茶機模具的正中間,保證壓制出來的餅型整齊,外觀漂亮。參照圖一所示工藝流程及圖二的普洱餅茶流水線整體布局,以下用一個實施例, 在規定操作規程下進行操作,進行實施具體說明。實施例一、備料工藝在下料器放在區域即鏈板流水線所放區域的第二層,以生產常規357g餅茶為例, 準備好所要用的三種茶葉,比例按尖、心、蓋15 43 42準備。二、投料將備好的茶葉倒入各個下料器內,茶葉在下料器的振動給料器和橫向螺桿的作用下,通過下料管向秤內均勻投料,當秤料斗內的茶葉達到一定量時,在光電的作用及設定程序控制下,下料器停止向秤投料,當秤料斗茶葉減少到一定程度時,下料器恢復給秤送料, 整個過程實現自動控制。三、稱量茶葉下到秤內部是,秤要對秤葉進行不同的稱量處理,在圖中2下撒底蓋料筒正下方對應的上方的秤稱量的是撒底茶,每次稱量的重量為50g,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對應的兩臺秤稱量的是芯茶,每臺秤每次稱量為154g,4下梭邊茶料筒正下方上面的對應兩臺秤稱量的是梭邊茶,每次稱量的重量為50g,5下面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對應的秤稱量的是面蓋茶,秤每次稱量的重量為50個,6下撒尖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對應稱量的是撒尖茶,秤每次稱量的重量為53g,在另一條支路上秤的稱量情況和這條支路上的情況相同。四、下料下料是指秤上稱量好的茶葉下方到蒸茶桶中,對照圖2,蒸茶空桶放在17放空筒轉彎回路鏈板上,蒸茶桶隨鏈板一起運動到達1岔道口時,蒸茶筒將出現分流,蒸茶桶平均分布在兩條支路上,以其中一條支路下料情況做說明,具體如下a、下撒底茶蒸茶桶到達2下撒底蓋料筒正下方時,檔桿將蒸茶桶擋住,上方下料筒下50g蓋茶,下料完成后撤去檔桿,已撒底的蒸茶桶繼續前進,后面蒸茶桶重復前面的步驟;b、下芯茶蒸茶桶運行到這一節鏈板盡頭后停止,即在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的前面,當有兩個蒸茶桶到達此位置時,9①號工位上的叉桿將兩個蒸茶筒叉住(10、11、12分別為③、②、④號工位,每一條支路對應兩個工位,①②工位對應直的支路,③④工位對應斜的支路),套筒放入蒸茶筒內部中心處,然后隨工位①上坦克鏈一起移動至3下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應下料,154g芯茶進入蒸茶筒的套筒內部,此次下料為兩個料筒同時下料;C、下梭邊茶坦克鏈繼續向前移動,帶動蒸茶桶一起移動,至4梭邊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下料,50g下料的梭邊茶進入蒸茶筒內套筒外部,完成梭邊動作;d、下面蓋茶和撒尖茶蒸茶桶繼續隨工位上坦克鏈一起移動,到達下一節鏈板上后,套筒從蒸茶桶內部向上移出,叉桿和套筒整體向鏈板線外移出,叉桿和套筒在工位上復位,已經下完三種料的蒸茶桶隨鏈板繼續向前移動,至5下蓋茶筒下料筒正下方擋桿擋住蒸茶筒,對應上方秤下料,50g茶葉均勻下到蒸茶桶內部,完成后撤去擋桿,該蒸茶桶繼續前進,至6下撒尖茶下料筒正下方,擋桿將茶桶擋住,下料筒下53g撒尖茶,下料完后撤去擋桿,至此下料工作完成五、放置內飛下料完成后的蒸茶筒隨鏈板繼續前進時,到達7蒸茶桶匯合處,兩條支路上的蒸茶桶匯合在到一條鏈板線上,再隨流水線鏈板移動至18轉彎回路鏈板時,工人在此位置向蒸茶桶內放置內飛,放置過程中,內飛不折疊,且內飛上有少量茶葉覆蓋;F自動蒸茶蒸茶桶運行到一側有蒸茶臺的鏈板上時,有光感應到蒸茶桶,對蒸茶桶平均分配,即在第一個蒸茶臺時,放兩個蒸茶桶通過,擋住第三個,在第二個蒸茶桶對應的鏈板上,放過一個蒸茶桶,擋住另一個蒸茶桶,最后一個蒸茶臺位置對應鏈板擋住所用蒸茶筒,擋住的蒸茶筒,在推桿作用下分別推到蒸茶臺13、14、15(①、②、③號蒸茶臺)上,實現自動蒸茶,蒸茶過程持續5秒。G做型將蒸茶桶內蒸好的茶葉放入布袋內,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鏈板線上, 人工將布袋內的茶葉揉成餅形,將做好型的袋裝茶葉放在19中轉臺上。H壓制成型壓茶人員將做好型的茶葉從19中轉臺拿出,放在20壓茶機上進行壓制,壓茶過程中,裝有餅型茶葉應放在壓茶機模具的正中間,保證壓制出來的餅型整齊,夕卜觀漂亮。按上述發明工藝流程及操作要求生產出來的普洱餅茶,具有,質量誤差少,茶葉餅茶的質量精度高,整體提升了普洱餅茶的產品質量,省去手工稱量茶葉的工人,減少用工數量,提高人均生產效率。該流水線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普洱餅茶質量更加具有可控性,為普洱餅茶工藝的進一步改進提高條件。
權利要求
1. 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方法,以云南普洱茶為原料,經除去雜物,分級篩選出三種不同型號的茶葉,其特征是流水線成型采用機械化的自動稱量下料、自動蒸茶,其余工序為人工在機器輔助下來完成,具體生產工藝流程如下A、備料準備好餅茶生產所需要的原料,用三種不同型號的茶葉,按比例將撒尖、芯茶、 蓋茶原料運輸到下料器附近;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蓋茶的比例是15 43 42,所述蓋茶為梭邊茶、面蓋茶和撒底茶;B、投料將備好料的茶葉投入下料器中,震動給料器向下料管均勻送料,在送料過程中,底茶、邊茶和面茶用規格相同的茶葉,芯茶、撒尖各下不同規格的茶葉;C、稱量原料茶葉從下料管中進入秤中進行稱量,各原料為撒尖、芯茶、梭邊茶、面蓋茶和撒底茶,在流水線上在下料過程中分兩條線進行,對應有兩套稱量系統,在輸送芯茶和梭邊茶時,都是一次下兩筒,輸送其它時為一次下一筒,一個下料口對應一臺秤,整套下料對應線路有七臺秤,整個流水線路共有十四臺秤;D、下料下料是將茶葉原料下到蒸茶桶內,蒸茶空桶放到流水線鏈板上,空桶隨鏈板一起運動,到達岔道口時,由光電感應裝置和擋桿在設定程序作用下對蒸茶筒進行分流,使第一條鏈板和第二條鏈板上都有蒸茶筒,第一條鏈板為主線,第二條為輔線,以第一條鏈板為例說明,具體如下a、下撒底茶蒸茶空桶到達撒底下料筒下方時,檔桿將蒸茶筒擋住,上方下料筒下料, 下料完成后撤去檔桿,已撒底的蒸茶筒繼續前進,后面蒸茶重復前面的步驟;b、下芯茶蒸茶筒運行到這一節鏈板盡頭后停止,當有兩個蒸茶筒到達此位置時,工位上的叉桿將兩個蒸茶筒叉住,套筒放入蒸茶筒內部中心處,然后隨工位坦克鏈一起移動至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應下料,芯茶進入蒸茶桶的套筒內部;c、下梭邊茶坦克鏈繼續向前移動,帶動蒸茶桶在平臺上一起移動,至梭邊茶下料筒正下方,下料筒正上方對應秤給料,梭邊茶進入蒸茶筒內套筒外部,完成梭邊動作;d、下面蓋茶和撒尖茶蒸茶筒繼續隨工部履帶移動,到達下一節鏈板上后,,工位上定位閥和升降閥動作,套筒從蒸茶筒內部向上移出,叉桿和套筒整體向鏈板外移出,叉桿和套筒在工位上復位,已經下完三種料的蒸茶筒隨鏈板繼續運行,至下蓋茶筒下桿筒擋住蒸茶筒,重復下撒底茶步驟,完成后隨鏈板向前移動,下撒尖茶步驟和下蓋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完成流水線的下料過程,E、放置內飛下料完成后的蒸茶桶隨鏈板繼續前進時,到達流水線回路的兩天鏈板線匯合處時,向蒸茶桶內放置內飛;F、自動蒸茶蒸茶桶運行到一側有蒸茶臺的鏈板上時,光電感應到蒸茶桶,在檔桿作用下對蒸茶筒平均分配,即在第一個蒸茶臺時,放兩個蒸茶筒通過,擋住第三個,在第二個蒸茶筒對應的鏈板上,放過一個蒸茶筒,擋住另一個蒸茶筒,最后一個蒸茶臺位置對應鏈板擋住所用蒸茶筒,擋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桿作用下推到蒸茶臺上,實現自動蒸茶,蒸茶過程持續4-6秒。G、做型將蒸茶筒內蒸好的茶葉放入布袋內,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鏈板線上,人工將布袋內的茶葉揉成餅形。H、壓制成型壓茶人員將做好形狀的茶葉放在壓茶機上進行壓制,壓茶過程中,裝有餅型茶葉應放在壓茶機模具的正中間,保證壓制出來的餅型整齊,外觀漂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是同一種口味的茶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普洱餅茶中, 對常規357g普洱餅茶具體到每種不同茶葉含量分別為,撒尖茶53g、芯茶154g、撒底茶50g、 梭邊茶50g、面蓋茶50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普洱餅茶流水線成型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向蒸茶筒內放置內飛的放置過程中,內飛不可折疊,使內飛上有少量茶葉覆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普洱餅茶的成型工藝,特別是引入流水線及自動稱設備,為普洱餅茶成型加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普洱餅茶及其流水線成型加工工藝,屬食品領域。本發明中茶葉經下料器投料,過秤稱量,完成撒底、芯茶、邊茶、面茶及撒尖茶自動稱量,下料完成后再經放置內飛、自動蒸茶、做型,最后壓制成型,即完成普洱茶壓制成型。該普洱餅茶成型加工工藝實現了加工過程部分機械化,降低了手工稱量出現的誤差,提高最終餅茶整體質量,減少勞工用工數量,降低工人工作勞動強度,為餅茶的成型加工的進一步機械化改造提供了基礎。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550713SQ2011104595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明者何謙, 吳遠之, 楊智, 高林瑞 申請人: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