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滄州金絲小棗粉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果蔬加工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滄州金絲小棗粉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滄州金絲小棗又名西河紅棗,屬于我國中華大棗中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質的品種。因干棗剝開時有金黃絲相連,入口甜如蜜,外形如珠似璣,故稱金絲小棗。滄州金絲小棗是暢銷于國內外的名貴果品。色澤鮮紅、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甘美清香,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滄州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65%。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300-600毫克,還含有豐富 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磷、鈣、鐵、鉀、鈉、鎂、氯、碘、尼克酸和維生素A、B1等多種維生素。被視為良好的滋補品,具有益心潤肺、合脾健胃,益氣生津、補血養顏之功能。該果品主要利用在以下方面I)鮮食;2)蜜棗、棗果脯等蜜餞食品;3)發酵型飲料;4)紅棗的干制品及油炸制品加工棗干;5)紅棗還可加工成芝麻棗、花生棗、焦棗等干制品;6)紅棗粉等。干燥是食品較為古老的保存、貯藏和加工方法之一,將棗子制成干制品一來能夠延長產品的貯存及其貨架期;另一方面,相對于以其他形式出售的產品而言,干燥產品的貯存及運輸費用較低;同時做成營養豐富、即沖即飲的粉狀干制品,也可以添加它到許多其他產品中,因此紅棗粉具有廣闊的市場。目前的干燥方法主要有日曬、熱風干燥、滾筒干燥、噴霧干燥、遠紅外干燥、真空冷凍干燥、微波干燥等。其中,微波干燥由于其干燥迅速、生產效率高、干燥品質好、能量利用高等優點而廣泛使用,但是單一的微波干燥易使熱敏性營養損失,且產品易焦化,造成營養損失。因此需要一種聯合干燥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聯合干燥方式制備滄州金絲小棗粉,使其既節省干燥時間,又能較好的保持紅棗中的營養成分,且成本較低,易貯存。本發明提出的這種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具體制備步驟如下(I)選擇質地飽滿,無蟲害、霉爛的金絲小棗,用清水清洗干凈,65°C烘干表面。(2)剪刀洗凈擦干,用其將棗子剪片去核,置于容器中,加入棗肉質量5-7倍的純凈水,用打漿機打漿。(3)加入棗肉質量0. 14%的量的果膠酶,放入水溫為40°C的水浴鍋中進行水浴加熱40min,期間不時用干凈的玻璃棒攪拌;水浴酶解后用超聲波酶解提取。(4)向酶解后的紅棗漿中加入助干劑和輔助助干劑,以麥芽糊精為主助干劑,麥芽糊精與紅棗質量比為6:4,所述的輔助助干劑為大豆分離蛋白、¢-環糊精、可溶性淀粉、和卵磷脂的混合物,其添加量分別為棗肉質量的2. 5%、15%、15%、3% ;隨后用均質機均質。(5)將經均質處理后的醬料置于平皿中,鋪料厚度為2-6mm,采用功率500-700W微波干燥至樣品水分比為0. 2,然后置于溫度為100-120°C的鼓風干燥箱中進行干燥。(6)最后用研缽研磨或粉碎機粉碎成粉。本發明中,進行步驟3的超聲波進行酶解提取時,超聲波的提取條件為提取功率75w,時間 lOmin。本發明中,置于鼓風干燥箱烘干金絲小棗表面時,鼓風干燥箱溫度為65°C。本發明中,在加入純凈水打漿時,通過優選加入5-7倍棗肉質量的純凈水進行打漿。 本發明中,在對樣品粉碎成粉時采用研缽進行研磨。本發明中,采用的測定方法有微波爐功率的測定、色差的測定、吸濕性的測定、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差示掃描量熱法)對玻璃轉化溫度的測定、大率多糖含量的測定、單位能耗的計算等。通過本發明制備金絲小棗粉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I)本發明制備紅棗粉時采用了微波干燥,由于微波殺菌穿透力強,其殺菌效果好,延長了產品的貨架期。(2)本發明采用微波、熱風聯合干燥,既縮短了單一熱風干燥的時間,又避免了使用微波進行干燥終點結束時,干燥溫度過高導致物料固有結構破壞,營養成分損失,以及焦化現象的產生。較好的保持了產品的色澤及營養,同時產品單位能耗較小,節能利產。
圖I顯示金絲小棗粉制備的工藝流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舉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另外,在下述的實施例中,本發明中的設備和材料有NN-GD568M微波爐配有微波工作站上海松下微波爐有限公司;DHG_9245A型鼓風干燥箱上海慧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8010S Waring commercial Laboratory blenderTorrington, Connecticut 06790WSA ;H-S-G-IC-2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華琦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高頻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波儀器有限公司;高壓均質機上海東華。干棗取自滄州金絲小棗,采用的主要試劑及添加劑有果膠復合酶(寧夏和氏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大豆分離蛋白(谷神集團)、麥芽糊精(山東西王集團有限公司)、¢-環糊精(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可溶性淀粉(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卵磷脂(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實施例一棗粉的制備工藝選取質地飽滿,顏色鮮紅,無蟲蛀、霉爛的金絲小棗干棗,經測得此批金絲小棗水分含量為3. 62% (GB5009. 3-2010),蛋白質含量為5. 31% (GB5009. 5-2010),維生素C含量為23. 42mg/100g (GB6195-86),總糖含量39. 51% (比色法測定還原糖法)。
用常溫清水清洗金絲小棗三遍,置于干凈的陶瓷盤子中鋪平。預熱鼓風干燥箱,待其溫度穩定到設定溫度65°C約半小時后,將裝有金絲小棗的陶瓷盤子置于鼓風干燥箱之中,經過l_2h金絲小棗表面被烘干。表面烘干后,取出陶瓷盤子,關閉鼓風干燥箱。待金絲小棗溫度降到室溫,用干凈的不銹鋼剪刀剪片去核。在天平上稱量一定質量的金絲小棗棗片,置于容器中,在容器中倒入為棗肉質量5-7倍的純凈水,備用打漿。打漿后,漿體重新倒回容器,從冰箱中取出果膠酶,稱取其質量為棗肉質量0. 14%,倒入容器中進行酶解,或者漿體過濾得到棗汁,測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加入占可溶性固形物質量0. 14%的果膠酶進行酶解。進行水浴酶解時,水浴鍋溫度已經達到40°C,并已經維穩半小時,水浴酶解40min。之后進行超聲波酶解,條件為提取功率75W,時間lOmin。添加助干劑若用紅棗漿制粉,則麥芽糊精為主助干劑,與紅棗質量比為6:4,大豆分離蛋白2. 5%, ^ -環糊精15%,可溶性淀粉15%,卵磷脂3%,百分比為占紅棗果肉質量;若用紅棗汁制粉,則與紅棗中可溶性固形物比為6:4,大豆分離蛋白2.5%,¢-環糊精15%,可溶性淀粉15%,卵磷脂3%,百分數為占可溶性固形物的質量。均質機均質。微波熱風聯合干燥,干燥轉換點設置為樣品水分比MR為0. 2時,鋪料厚度2-6mm,微波功率500-700W,熱風溫度100-120°C,進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待樣品冷卻后,立即用研缽研磨,否則在室內放置時間過長樣品易吸濕,不易研磨。研磨好的樣品置于密封塑料袋中,編號,置于干燥器中。實施例二 金絲小棗打漿時加水倍數的確定加水倍數為5、6時,棗漿濃度大,尤其添加助干劑后,樣品過稠。加水倍數大于7時,樣品過稀,延長了干燥時間。因此選用加水倍數為7時進行打漿。實施例三棗漿、棗汁制粉效果比較將棗漿、棗汁制得的樣品干燥發現,棗汁不但不易干燥,且干燥后不易研磨成粉,成粉率極低。因此本研究采用棗漿制粉。實施例四金絲小棗棗漿的干燥以微波功率(W)、熱風溫度(V )、鋪料厚度(mm)為三因素進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實驗表格如下表I :微波、熱風聯合干燥制備金絲小棗粉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選擇表面完整,飽滿,無蟲害的同一批金絲小棗干棗制作,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質地飽滿,無蟲害、霉爛的金絲小棗,用清水清洗干凈,65°C烘干表面; (2)剪刀洗凈擦干,用其將棗子剪片去核,置于容器中,加入棗肉質量5-7倍的純凈水,用打漿機打漿; (3)加入棗肉質量0.14%的量的果膠酶,放入水溫為40°C的水浴鍋中進行水浴加熱40min,期間不時用干凈的玻璃棒攪拌;水浴酶解后用超聲波進行酶解提取; (4)向酶解后的紅棗漿中加入助干劑和輔助助干劑,以麥芽糊精為主助干劑,麥芽糊精與紅棗質量比為6:4,所述的輔助助干劑為大豆分離蛋白、¢-環糊精、可溶性淀粉和卵磷脂的混合物,其添加量分別為棗肉質量的2. 5%、15%、15%、3% ;隨后用均質機均 質。
(5)將經均質處理后的醬料置于平皿中,鋪料厚度為2-6mm,采用功率500-700W微波干燥至樣品水分比為0. 2,然后置于溫度為100-120°C的鼓風干燥箱中進行干燥; (6)最后用研缽研磨或粉碎機粉碎成粉。
2.如權利要求I所示的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步驟3的超聲波進行酶解提取時,超聲波的提取條件為提取功率75w,時間lOmin。
3.如權利要求I所示的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置于鼓風干燥箱烘干金絲小棗表面時,鼓風干燥箱溫度為65°C。
4.如權利要求I所示的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打漿機打漿時加水量為棗肉質量的7倍。
5.如權利要求I所示的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鋪料厚度為4mm。
全文摘要
一種滄州金絲小棗粉的制備方法,選擇質優良的金絲小棗,用清水清洗干凈,烘干表面;將棗子剪片去核,置于容器中,加入棗肉質量5-7倍的純凈水用打漿機打漿;加入棗肉質量0.14%的量的果膠酶,放入水溫為40℃的水浴鍋中加熱40min;水浴酶解后用超聲波進行酶解提取;向酶解后的紅棗漿中加入助干劑、輔助助干劑,其中主助干劑麥芽糊精與紅棗質量比為6:4,所述的輔助助干劑為大豆分離蛋白、β-環糊精、可溶性淀粉、和卵磷脂的混合物,其添加量分別為棗肉質量的2.5%、15%、15%、3%;隨后用均質機均質。將經均質處理后的鋪料置于平皿中,鋪料厚度為2-6mm,采用功率500-700W微波干燥至樣品水分比為0.2,然后置于溫度為100-120℃的鼓風干燥箱中進行干燥;最后用研缽研磨或粉碎機粉碎成粉。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2948701SQ2012105300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劉娟娟, 金銀哲, 程裕東, 樊星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