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射燈調光控制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燈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射燈調光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傳統的射燈具有光控功能,在射燈的控制電路中采用光敏電阻感知環境光照,以在光亮環境下關閉射燈或在黑暗環境中點亮射燈。但是,光敏電阻對光照較為敏感,易受干擾,容易誤關閉或誤點亮射燈。另外,傳統的射燈的亮度的調整通常采用在射燈的控制電路中連接可調電阻來實現,可調電阻會造成電能浪費,提高了射燈的能耗,并且,采用可調電阻僅能實現射燈亮度的調整,可實現的射燈的燈光模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市場的推廣。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射燈控制電路易受干擾、能耗較大以及可實現燈光模式較為單一的問題,提供一種不易受到干擾、能耗較小與可實現的燈光模式較多的射燈調光控制電路。一種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包括檢測電路、單片機、調光電路與供電電路,所述供電電路用于為所述單片機與所述調光電路供電,所述供電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所述蓄電池充電;所述檢測電路用于檢測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并根據所述輸出電壓開啟或關斷所述調光電路;所述單片機用于在所述檢測電路開啟所述調光電路時控制所述調光電路調節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電電路還包括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相連,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與所述蓄電池的負極分別接地,所述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與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接地;所述調光電路包括第二二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電阻、第四電阻與第一 MOS管,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三電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分別接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單片機相連,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極通過所述第一 LED光源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照明控制電路,所述照明控制電路包括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三三極管與第二 MOS管,所述檢測電路還包括第七電阻、第八電阻與第四三極管,
所述第七電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八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接地,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接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單片機相連,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極通過第二 LED光源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信號接收電路,所述信號接收電路用于接收遙控器輸出信號并將所述輸出信號傳送至所述單片機。上述射燈調光控制電路,通過檢測電路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來判斷光照環境或黑暗環境,由于太陽能電池板受到短時間光照是產生的電壓微弱,不會使檢測電路產生誤動作,不會受到干擾。采用單片機控制調光電路,可以達到調節第一 LED光源EDl閃爍頻率與亮度的目的,可使射燈具有多個燈光模式。另外,無需使用可調電阻調光,節約了電能。
圖1為一個實施例的射燈調光控制電路的電氣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一種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包括檢測電路110、單片機120、調光電路130與供電電路140。供電電路140用于為單片機120與調光電路130供電,供電電路140包括太陽能電池板SR與蓄電池BT,太陽能電池板SR為蓄電池BT充電。檢測電路110用于檢測太陽能電池板SR的輸出電壓并根據該輸出電壓開啟或關斷調光電路130。單片機120用于在檢測電路110開啟調光電路130時控制調光電路130調節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單片機120的型號為PIC12F629。在具體的實施例中,供電電路140還包括第一二極管Dl,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與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相連,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接蓄電池BT的正極,太陽能電池板SR的負極與蓄電池BT的負極分別接地。在光照環境下,太陽能電池板SR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輸出電壓通過第一二極管Dl給蓄電池BT充電,直至蓄電池BT的輸出電壓大于或等于太陽能電池板SR的輸出電壓時,太陽能電池板SR停止對蓄電池BT充電。在光照強度減弱時,太陽能電池板SR的輸出電壓較小,第一二極管Dl可以防止蓄電池BT對太陽能電池板SR的逆充電。檢測電路110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與第一三極管Ql,第一電阻Rl的一端接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第二電阻R2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Ql的發射極分別接地。在光照環境下,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輸出正電壓,并經過第一電阻Rl輸送至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大,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輸出的正電壓的值隨著增大,當增大到等于或大于第一電壓閾值時,第一三極管Ql導通,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接地。通過調整第一電阻RI和/或第二電阻R2的阻值可以調整第一電壓閾值的大小。反之,在黑暗環境下,太陽能電池板SR無電壓輸出或輸出的電壓值小于第一電壓閾值,第一三極管Ql處于關斷狀態。第一三極管Ql為
NPN 管。調光電路130包括第二二極管D2、第二三極管Q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與第一 MOS管Ml,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分別接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與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分別接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單片機120相連,本實施例中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單片機120的引腳5相連。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 MOS管Ml的柵極,第一 MOS管Ml的源極接地,第一 MOS管Ml的漏極通過第一 LED光源接蓄電池BT的正極。第一 MOS管為N溝道場效應晶體管。在光照環境下,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接地,因此,第一 MOS管的柵極為低電平,第一 MOS管處于關斷狀態,無論單片機120輸出高電平或是低電平,第一MOS管的柵極始終為低電平,因此,此時的調光電路130處于關斷狀態,無法進行調光。在黑暗環境下,第一三極管Ql處于關斷狀態,單片機120輸出PWM (PulseWidthModulation,脈沖寬度調制信號)信號,通過調整PWM信號占空比可以調整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PWM信號的占空比越大,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越高,反之,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越低。通過調整PWM信號的頻率可以調整第一 LED光源EDl的閃爍頻率,使第一 LED光源EDl具有多個燈光模式。其中,第二三極管Q2為PNP管。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射燈調光控制電路還包括照明控制電路150。照明控制電路150用于點亮或關閉第二 LED光源ED2,使第二 LED光源ED2處于常亮狀態或常閉狀態。照明控制電路150包括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三三極管Q3與第二 MOS管M2,檢測電路110還包括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與第四三極管Q4。第七電阻R7的一端接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第八電阻R8的一端與第四三極管Q4的基極,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與第四三極管Q4的發射極分別接地,第四三極管Q4的集電極分別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與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蓄電池BT的正極,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第二 MOS管M2的柵極,第三三極管Q3的發射極接地,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與單片機120相連,本實施例中,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與單片機120的引腳6相連。第二 MOS管M2的源極接地,第二 MOS管M2的漏極通過另一 LED光源接蓄電池BT的正極。在光照環境中,太陽能電池板SR的正極輸出正電壓,在輸出的正電壓的值大于第二電壓閾值時,第四三極管Q4導通,第四三極管Q4的集電極接地,因此第二 MOS管的柵極接地,第二 MOS管M2處于關斷狀態,第二 LED光源ED2處于熄滅狀態,無論單片機120的引腳6輸出高點平或是低電平,均無法點亮第二 LED光源ED2。通過調整第七電阻R7和/或第八電阻R8的阻值可以調整第二電壓閾值的值。反之,在黑暗環境下,太陽能電池板SR無電壓輸出或輸出的電壓小于第二電壓閾值,第四三極管Q4關斷,此時,若是單片機120的引腳6輸出高電平時,第三三極管Q3導通,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接地,第二 MOS管M2處于關斷狀態,第二 LED光源ED2熄滅;若書單片機的引腳6輸出低電平,第三三極管Q3關斷,第二 MOS管M2的柵極通過第五電阻R5接蓄電池BT的正極,第二 MOS管M2的柵極為高電平,第二 MOS管M2導通,第二 LED光源ED2被點亮。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射燈調光控制電路還包括信號接收電路160。信號接收電路160用于接收遙控器輸出信號并將該輸出信號傳送至單片機120。信號接收電路160包括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與接收電路P。第二電容C2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與接收電路P的引腳Vcc分別接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接蓄電池BT的正極。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與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分別接地。接收電路P的兩個引腳data均接單片機120的引腳4,接收電路P的引腳GND接地。第九電阻R9與第二電容C2相連的一端還分別連接穩壓二極管D3的負極、單片機120的引腳I與兩個指示燈ED3、ED4的正極,穩壓二極管D3的正極與單片機120的引腳8分別接地。兩個指示燈ED3、ED4的負極分別通過第十電阻RlO與第十一電阻Rll接單片機120的引腳2、引腳3。在單片機120的引腳I與引腳8之間還串聯連接第一電容Cl,單片機120的引腳7懸空,不做定義。但是,光敏電阻對光照較為敏感,易受干擾,容易誤關閉或誤點亮射燈。另外,傳統的射燈的亮度的調整通常采用在射燈的控制電路中連接可調電阻來實現,可調電阻會造成電能浪費,提高了射燈的能耗,并且,采用可調電阻僅能實現射燈亮度的調整,可實現的射燈的燈光模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市場的推廣。上述射燈調光控制電路,通過檢測電路110檢測太陽能電池板SR的輸出電壓來判斷光照環境或黑暗環境,由于太陽能電池板SR受到短時間光照是產生的電壓微弱且小于第一電壓閾值,不會使檢測電路110產生誤動作,不會受到干擾。采用單片機120輸出PWM信號控制調光電路130,通過調節PWM信號的頻率與占空比,可以達到調節第一 LED光源EDl閃爍頻率與亮度的目的,可使射燈具有多個燈光模式。另外,無需使用可調電阻調光,節約了電能。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電路、單片機、調光電路與供電電路, 所述供電電路用于為所述單片機與所述調光電路供電,所述供電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所述蓄電池充電; 所述檢測電路用于檢測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并根據所述輸出電壓開啟或關斷所述調光電路; 所述單片機用于在所述檢測電路開啟所述調光電路時控制所述調光電路調節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與閃爍頻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電路還包括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相連,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負極與所述蓄電池的負極分別接地, 所述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與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接地; 所述調光電路包括第二二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電阻、第四電阻與第一 MOS管,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三電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分別接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單片機相連,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極通過所述第一 LED光源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照明控制電路,所述照明控制電路包括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三三極管與第二 MOS管,所述檢測電路還包括第七電阻、第八電阻與第四三極管, 所述第七電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正極,另一端分別接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第八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接地,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接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單片機相連,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極通過第二 LED光源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信號接收電路,所述信號接收電路用于接收遙控 器輸出信號并將所述輸出信號傳送至所述單片機。
全文摘要
一種射燈調光控制電路,包括檢測電路、單片機、調光電路與供電電路。供電電路用于為單片機與調光電路供電,供電電路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板為蓄電池充電。檢測電路用于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并根據輸出電壓開啟或關斷調光電路。單片機用于在檢測電路開啟調光電路時控制調光電路調節第一LED光源的亮度與閃爍頻率。上述射燈調光控制電路,通過檢測電路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電壓來判斷光照環境或黑暗環境,不會使檢測電路產生誤動作,不會受到干擾。采用單片機控制調光電路,可以達到調節第一LED光源閃爍頻率與亮度的目的,可使射燈具有多個燈光模式。另外,無需使用可調電阻調光,節約了電能。
文檔編號H05B37/02GK103079310SQ20121057598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余海明, 趙鳴濤, 余海方, 湯朝林, 李濤, 李小梅 申請人:浙江明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