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豆類蒸煮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豆類蒸煮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制作月餅的過程中,其豆類的烹煮一般都是直接倒進鍋內進行烹煮,這樣的做法存在一個弊端,就是在烹煮過程中由于豆類的擁擠以及煮沸時給豆類的外力大大增加了豆類間的碰撞,使得烹煮的豆類容易煮爛,但是, 煮爛的豆類是不適合或很難用來制作高檔糕點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可靠,能確保豆類在蒸煮過程中不易煮爛的豆類蒸煮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包括有用于盛裝漿料的蒸煮鍋以及多個疊置浸泡在該蒸煮鍋內的用于盛裝豆類的金屬蒸籠,所述的金屬蒸籠包括有籠底、圍邊、籠頂,其中,所述的籠頂主要由一對可掀開的對稱的金屬葉片組成,同時,在籠底上設置有將其分隔為多格且起限位作用的擋根,上述的籠底、圍邊、金屬葉片上分別均布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且透氣孔的尺寸小于待煮豆類的尺寸。所述的金屬葉片均設有一提把。所述的金屬葉片通過各自銷釘分別鉸接在籠頂的中間部位。所述的金屬蒸籠的形狀為圓柱狀。本實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金屬蒸籠的獨特設計來有效減少蒸煮時豆類間的碰撞,進而達到豆類在蒸煮過程中不易煮爛的目的。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蒸籠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蒸籠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I至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豆類蒸煮設備,包括有用于盛裝漿料(糖水之類)的蒸煮鍋I以及四個疊置浸泡在該蒸煮鍋I內的用于盛裝豆類的呈圓柱狀的金屬蒸籠2,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的金屬蒸籠2包括有籠底3、圍邊4、籠頂5,所述的籠頂5主要由一對可掀開的對稱的金屬葉片6、7組成,該金屬葉片6、7通過各自銷釘分別鉸接在籠頂5的中間部位,同時,本實施例在籠底3上設置有將其分隔為六格且起限位作用的擋根8,該擋根8對豆類的碰撞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為了確保金屬蒸籠2的透氣性,實現良好的蒸煮效果,本實施例在上述的籠底3、圍邊4、金屬葉片6、7上分別均布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且透氣孔的尺寸小于待煮豆類的尺寸,其目的是避免待煮豆類經透氣孔漏出。此外,為了方便上述金屬葉片6、7的掀開,本實施例在所述的金屬葉片6、7均設有一提把9。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蒸籠2的獨特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地減少蒸煮時豆類間的碰撞,進而能保證豆類在蒸煮過程中不易煮爛,值得推廣。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 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包括有用于盛裝漿料的蒸煮鍋(I)以及多個疊置浸泡在該蒸煮鍋(I)內的用于盛裝豆類的金屬蒸籠(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蒸籠(2)包括有籠底(3)、圍邊(4)、籠頂(5),其中,所述的籠頂(5)主要由一對可掀開的對稱的金屬葉片(6、7)組成,同時,在籠底(3)上設置有將其分隔為多格且起限位作用的擋根(8),上述的籠底(3)、圍邊(4)、金屬葉片(6、7)上分別均布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且透氣孔的尺寸小于待煮豆類的尺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葉片(6、7)均設有一提把(9)。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葉片(6、7)通過各自銷釘分別鉸接在籠頂(5)的中間部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蒸籠(2)的形狀為圓柱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豆類蒸煮設備,包括有用于盛裝漿料的蒸煮鍋以及多個疊置浸泡在該蒸煮鍋內的用于盛裝豆類的金屬蒸籠,所述的金屬蒸籠包括有籠底、圍邊、籠頂,其中,所述的籠頂主要由一對可掀開的對稱的金屬葉片組成,同時,在籠底上設置有將其分隔為多格且起限位作用的擋根,上述的籠底、圍邊、金屬葉片上分別均布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且透氣孔的尺寸小于待煮豆類的尺寸。本實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通過金屬蒸籠的獨特設計來有效減少蒸煮時豆類間的碰撞,進而達到豆類在蒸煮過程中不易煮爛的目的。
文檔編號A23L1/20GK202588198SQ2012201289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明者陳偉恒 申請人:陳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