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根據被解凍物容易地調節蒸氣排氣量的解凍裝置。解凍裝置10具備:內部具有解凍室12的機箱11、生成供給到解凍室12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蒸氣的蒸氣生成機構20、以及將供給到解凍室12的蒸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機構40。排氣機構40具備:一端與解凍室12連通另一端與解凍室12的外部連通的圓筒部件46、以及通過外周部與圓筒部件46的內表面螺合而安裝在該圓筒部件46內部使蒸氣呈螺旋狀流動的螺旋狀板部件47。
【專利說明】解凍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利用水蒸氣的潛熱進行解凍的解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迄今為止,已知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利用水蒸氣的潛熱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解凍裝置。在這種解凍裝置中,利用加熱器將水加熱成水蒸氣,再將水蒸氣供給到解凍室,所供給的水蒸氣凝結。利用伴隨著該水蒸氣的凝結而產生的潛熱,對解凍物進行解凍。而且,上述解凍裝置設置有用于將供給到解凍室的水蒸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口。
[0003]可是,在解凍裝置中,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為保證質量而采用的適當解凍溫度(解凍室內的溫度)不同。另一方面,在解凍裝置中,解凍室內的溫度隨著從排氣口排出的水蒸氣的量而變化。因此,為了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而適當調節解凍室內的溫度,適當調節水蒸氣的排氣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存在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熟練工就難以根據被解凍物調節水蒸氣的排氣量這一問題。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3813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根據被解凍物容易地調節水蒸氣(蒸氣)的排氣量的解凍裝置。
[0006]第一方面的發明以一種解凍裝置為對象,該解凍裝置具備:內部具有解凍室的機箱、生成供給到上述解凍室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蒸氣的蒸氣生成機構、以及將供給到上述解凍室的蒸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機構。并且,上述排氣機構具備:一端與上述解凍室連通另一端與上述解凍室的外部連通的第一圓筒部件、以及通過外周部與上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內表面螺合而安裝在上述第一圓筒部件內部使蒸氣呈螺旋狀流動的螺旋狀板部件。
[0007]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發明中,從蒸氣生成機構供給到解凍室的蒸氣(以下也稱為水蒸氣)凝結,利用伴隨著水蒸氣的凝結而產生的潛熱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另一方面,由于解凍室的壓力比外部壓力高,因此其壓力差使解凍室內蒸氣的一部分通過排氣機構自然排出。具體而言,在排氣機構中,利用螺旋狀板部件使流入第一圓筒部件中的蒸氣呈螺旋狀流動,然后從第一圓筒部件向外部排出。也就是說,在第一圓筒部件中,利用螺旋狀板部件使蒸氣通路的截面積減小,所以蒸氣的流動阻力增大。因此,流動阻力的增大會使從第一圓筒部件排出的蒸氣的量受到限制。
[0008]圖6所示的螺旋狀板部件的螺距P(即,螺旋狀板部件與第一圓筒部件螺合的間距)越大,螺旋狀板部件中的蒸氣通路的截面積就越大,因此上述蒸氣的流動阻力減少。并且,流動阻力越小,通過第一圓筒部件而被排出的蒸氣量就越大。因此,可以準備螺距P不同的多塊螺旋狀板部件,通過更換這些螺旋狀板部件來改變(調節)蒸氣的排氣量。而且,螺旋狀板部件可以通過螺合安裝在第一圓筒部件上,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這樣一來,如果預先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選定螺旋狀板部件,只要更換該螺旋狀板部件,就能夠將蒸氣的排氣量容易地調節成與被解凍物的種類相對應的適當排氣量。
[0009]第二方面的發明是,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發明中,上述排氣機構具備:具有球狀凹面的碗狀部件、以及一端具有缺口部并與上述碗狀部件的凹面接觸另一端與上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連接的第二圓筒部件。
[0010]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發明中,流過第一圓筒部件的蒸氣從第二圓筒部件的缺口部流出。從第二圓筒部件的缺口部流出的蒸氣沿著碗狀部件的凹面流動,朝著與第一圓筒部件中的蒸氣的流動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吹出。也就是說,在本發明的排氣機構中,蒸氣朝著第一圓筒部件的一端側即解凍室側排出。因此,在本發明中,能夠減輕較高溫度的蒸氣吹到解凍裝置周圍所造成的影響。
[0011]第三方面的發明是,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發明中,在上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缺口部。另一方面,上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圓筒部件可相對旋轉地嵌合,以使上述第一圓筒部件的缺口部與上述第二圓筒部件的缺口部彼此重疊并使該缺口部彼此重疊的程度改變。
[0012]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發明中,流過第一圓筒部件的蒸氣從由彼此重疊的兩個缺口部形成的開口流出。與上述第二方面的發明相同,該流出的蒸氣沿著碗狀部件的凹面流動。此處,如果使第一圓筒部件與第二圓筒部件相對旋轉(例如,如果使第二圓筒部件相對于第一圓筒部件旋轉),則兩個缺口部的重疊程度改變,由這兩個缺口部形成的開口的面積也會改變。如果所述開口的面積改變,則從該開口流出的蒸氣的量也會改變。也就是說,如果開口面積減小則蒸氣的流出量就會減少,如果開口面積增大則蒸氣的流出量就會增加。因此,在本發明所涉及的排氣機構中,即便通過讓第一圓筒部件和第二圓筒部件相對旋轉,也能夠調節蒸氣的排氣量。由此,在本發明所涉及的排氣機構中,排氣量的粗調可以通過更換上述螺旋狀板部件來進行,排氣量的微調可以通過讓第一圓筒部件和第二圓筒部件相對旋轉來進行。因此,能夠高精度且容易地進行排氣量的調節。
[0013]第四方面的發明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發明中,上述第一圓筒部件配置成:一端與上述解凍室的上部連通,且軸心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4]蒸氣由于密度比空氣小而具有上升的性質。在第四方面的發明中,第一圓筒部件沿上下方向延伸與解凍室的上部連通,因此可以利用蒸氣的上升性質,使解凍室內的蒸氣順暢地流入第一圓筒部件后再排出。因此,在本發明中,可以有效進行蒸氣的排氣,從而能夠提高排氣效率。由于排氣效率提高,所以能夠在保證同等排氣量的前提下減小排氣機構的尺寸。
[0015]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排氣機構具備:一端與解凍室連通另一端與解凍室的外部連通的第一圓筒部件、以及通過外周部與第一圓筒部件的內表面螺合而安裝在該第一圓筒部件的內部使蒸氣呈螺旋狀流動的螺旋狀板部件。因此,可以準備螺距不同的多個螺旋狀板部件,通過更換這些螺旋狀板部件來改變(調節)蒸氣的排氣量。而且,螺旋狀板部件可以通過螺合安裝在第一圓筒部件上,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這樣一來,如果預先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選定螺旋狀板部件,只要更換該螺旋狀板部件,就能夠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容易地調節蒸氣的排氣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解凍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
[0017]圖2是將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解凍裝置的結構局部敞開表示的立體圖。
[0018]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氣機構的局部結構的立體圖。
[0019]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氣機構的局部結構的立體圖。
[0020]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氣機構的局部結構的立體圖。
[0021]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氣機構的局部結構的側視圖。
[0022]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氣機構的局部結構的立體圖。
[0023]-符號說明-
[0024]10-解凍裝置;11_機箱;12_解凍室;20_蒸氣生成機構;40_排氣機構;46_圓筒部件(第一圓筒部件);46a-缺口部;47_螺旋狀板部件;52_碗狀部件;52a-內表面(凹面);53_圓筒部件(第二圓筒部件);53a-缺口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應予說明,以下實施方式本質上僅是優選的示例,并不意圖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適用物、或者本發明的用途的范圍。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解凍裝置10是利用蒸氣(以下也稱為水蒸氣)的潛熱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裝置。解凍裝置10具備內部具有解凍室12的大致呈矩形的機箱11和蒸氣生成機構20。
[0027]解凍室12形成在機箱11的大致上半部,機箱11的下半部成為蒸氣生成室14。在機箱11的上半部,解凍室12的右側配設有操作箱13。操作箱13進行調節解凍室12內的溫度、濕度,或者調節供給到解凍室12的蒸氣的溫度等的控制。解凍室12與操作箱13隣接,當然二者之間是被遮蔽著的。
[0028]蒸氣生成機構20收納在機箱11的蒸氣生成室14內(參照圖2)。蒸氣生成機構20具有供水箱21和加熱箱22,是生成供給到解凍室12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蒸氣的機構。在蒸氣生成機構20中,供水箱21的水被適當供給到加熱箱22。在加熱箱22中,所供給的水被加熱成蒸氣。
[0029]在解凍室12的內側(后側)設置有蒸氣室30。而且,在解凍室12的識圖者側(前側)設置有外氣導入口 15。在蒸氣室30內設置有循環風扇31和蒸氣吹出口 32。在蒸氣室30內,若循環風扇31被驅動,則外氣(外部空氣)從外氣導入口 15導入,與由加熱箱22生成的蒸氣合流,然后從蒸氣吹出口 32供給到解凍室12。蒸氣吹出口 32構成為在解凍室12內從內側向識圖者側吹出蒸氣。并且,從蒸氣吹出口 32吹到解凍室12的蒸氣在流到解凍室12的識圖者側后,與從外氣導入口 15導入的外氣合流,然后再從蒸氣吹出口 32供給到解凍室12。也就是說,蒸氣室30進行使供給到解凍室12內的蒸氣與新吸入的外氣和新生成的蒸氣混合,再將混合氣體供給到解凍室12的蒸氣循環工作。
[0030]在解凍室12內,從蒸氣室30供給的蒸氣凝結,利用伴隨著該凝結而產生的潛熱,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應予說明,雖未圖示,在解凍室12內被解凍物載置于托盤上。
[0031]<排氣機構的結構和排氣工作>
[0032]本實施方式的解凍裝置10具備將解凍室12內的蒸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機構40。在解凍裝置10中,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為保證質量而采用的適當解凍溫度(解凍室12內的溫度)不同。另一方面,在解凍裝置10中,解凍室12內的溫度隨著從解凍室12內排出的蒸氣的量而變化。因此,為了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將解凍室12內的溫度保持在適當溫度,需要適當調節蒸氣的排氣量。
[0033]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設置在機箱11的頂板上(參照圖1)。如圖3?圖7所示,排氣機構40由下部排氣部41、中間排氣部45和上部排氣部51構成。這些排氣部從下到上按照下部排氣部41、中間排氣部45、上部排氣部51的順序設置。
[0034]下部排氣部41位于排氣機構40的下端側。如圖2和圖3所示,下部排氣部41具有圓板部件42和圓筒部件43。圓板部件42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兩個開口部42a。開口部42a大致呈扇形。應予說明,上述開口部42a的數量和形狀僅為一例,并不限于此。圓筒部件43形成為長度較短,以立設在圓板部件42上的狀態固定在該圓板部件42上。圓筒部件43圍著開口部42a固定在圓板部件42上。該下部排氣部41固定在機箱11的頂板上,以使圓筒部件43的內部與解凍室12內的上部經由圓板部件42的開口部42a彼此連通。通過此結構,解凍室12的蒸氣通過開口部42a流入圓筒部件43。
[0035]中間排氣部45與上述下部排氣部41的上側連接。如圖4?圖6所示,中間排氣部45具有圓筒部件46和螺旋狀板部件47。圓筒部件46的一端(流入端)嵌入下部排氣部41的圓筒部件43內,蒸氣從該圓筒部件43流入。也就是說,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配置成:一端與解凍室12的上部連通且軸心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圓筒部件46的另一端(流出端),沿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缺口部46a。各缺口部46a形成為矩形。應予說明,上述缺口部46a的數量和形狀僅為一例,并不限于此。而且,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形成為長度比下部排氣部41的圓筒部件43長。
[0036]螺旋狀板部件47由一定寬度的板部件呈螺旋狀形成。螺旋狀板部件47安裝在圓筒部件46的內部。螺旋狀板部件47以其軸心與圓筒部件46的軸心一致的狀態安裝。具體而言,圓筒部件46的內表面形成有內螺紋部46b,螺旋狀板部件47的外周面形成有與圓筒部件46的內螺紋部46b螺合的外螺紋部47a。也就是說,螺旋狀板部件47通過外周部與圓筒部件46的內表面螺合而安裝在該圓筒部件46的內部。螺旋狀板部件47的外螺紋部47a的螺距P(參照圖6)為圓筒部件46的內螺紋部46b的螺距的整數倍。
[0037]在中間排氣部45內,從下部排氣部41流入圓筒部件46的蒸氣在螺旋狀板部件47的作用下呈螺旋狀流動。在圓筒部件46的內部,利用螺旋狀板部件47使蒸氣通路的截面積減小,所以蒸氣的流動阻力增大。由此,與未設置螺旋狀板部件47的情況相比,通過圓筒部件46的蒸氣的流量減少。也就是說,螺旋狀板部件47構成在圓筒部件46中妨礙蒸氣流的蒸氣流阻力部件。
[0038]上部排氣部51與上述中間排氣部45的上側連接。如圖4和圖7所示,上部排氣部51具有碗狀部件52和圓筒部件53。碗狀部件52的內表面52a為球狀凹面,外表面(圖示省略)也為球狀面。圓筒部件53形成為比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短。圓筒部件53的一端(流入端)嵌入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的另一端(流出端),蒸氣從該圓筒部件46流入。在圓筒部件53的另一端(流出端),沿周向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缺口部53a。各缺口部53a形成為矩形。應予說明,該缺口部53a的數量和形狀僅為一例,并不限于此。而且,圓筒部件53的另一端(流出端)連接固定在碗狀部件52 內表面52a上。[0039]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的另一端與上部排氣部51的圓筒部件53可相對旋轉地嵌合,圓筒部件46的缺口部46a與圓筒部件53的缺口部53a彼此重疊,并且二者的相對旋轉使該缺口部46a、53a彼此重疊的程度改變。在上部排氣部51,由彼此重疊的圓筒部件46、53的缺口部46a、53a形成開口 54。因此,在上部排氣部51,從中間排氣部45流入圓筒部件53的蒸氣從上述開口 54流出,然后,沿著碗狀部件52的內表面52a流動向外部排出。
[0040]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構成本發明所涉及的第一圓筒部件,上部排氣部51的圓筒部件53構成本發明所涉及的第二圓筒部件。
[0041 ]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圖6所示的螺旋狀板部件47的外螺紋部47a的螺距P越大,螺旋狀板部件47中的蒸氣通路的截面積就越大,因此上述蒸氣的流動阻力減小。并且,流動阻力越小,通過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而排出的蒸氣的量就越大。因此,可以準備螺距P不同的多個螺旋狀板部件47,通過更換這些螺旋狀板部件47來改變(調節)蒸氣的排氣量。而且,螺旋狀板部件47可以通過螺合安裝在圓筒部件46上,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
[0042]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通過設置圓筒部件46、以及與該圓筒部件46的內部螺合安裝的螺旋狀板部件47,如果預先根據被解凍物的種類選定螺旋狀板部件47,只要更換該螺旋狀板部件47,就能夠將蒸氣的排氣量容易地調節成與被解凍物的種類相對應的適當排氣量。
[0043]在上部排氣部51,自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流入的蒸氣,從在彼此重疊的缺口部46a、53a相互之間形成的開口 54流出。從該開口 54流出的蒸氣沿著碗狀部件52的內表面52a流動,朝著與下部排氣部41和中間排氣部45的蒸氣流動方向(即從下向上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從上向下的方向)吹出。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蒸氣朝著解凍室12側排出。因此,能夠減輕較高溫度的蒸氣吹到解凍裝置10周圍所造成的影響。
[0044]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例如若使上部排氣部51相對于中間排氣部45的圓筒部件46旋轉,則彼此重疊的缺口部46a、53a的重疊程度改變,由該缺口部46a、53a形成的開口 54的面積也改變。如果該開口 54的面積改變,則從該開口 54流出的蒸氣的量就會改變。也就是說,如果開口 54的面積減小則蒸氣的流出量就會減少,如果開口 54的面積增大則蒸氣的流出量就會增加。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還能夠通過讓上部排氣部51旋轉來調節蒸氣的排氣量。由此,在排氣機構40中,排氣量的粗調可以通過更換上述螺旋狀板部件47來進行,排氣量的微調可以通過讓上部排氣部51旋轉來進行。因此,能夠高精度且容易地進行排氣量的調節。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中間排氣部45相對于上部排氣部51旋轉,也同樣能夠調節排氣量。
[0045]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排氣機構40設置在機箱11的頂板上配設成與解凍室12的上部連通。因此,能夠利用蒸氣上升的性質,使解凍室12內的蒸氣順暢地流入排氣機構40中再排出。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有效地進行蒸氣的排氣,從而能夠提高排氣效率。由于排氣效率提高,能夠在保證同等排氣量的前提下減小排氣機構40的尺寸。
[0046]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排氣機構40中,可以省略下部排氣部41,讓解凍室12內的蒸氣直接流入中間排氣部45,也可以省略上部排氣部51,讓蒸氣從中間排氣部45直接向外部排出,還可以省略下部排氣部41和上部排氣部51這兩個排氣部。
[0047]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排氣機構40設置在機箱11的頂板以外的位置。
[0048]-產業適用性-
[0049]綜上所述,本發明對利用水蒸氣的潛熱進行解凍的解凍裝置非常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解凍裝置,該解凍裝置具備:內部具有解凍室的機箱、生成供給到所述解凍室對被解凍物進行解凍的蒸氣的蒸氣生成機構、以及將供給到所述解凍室的蒸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氣機構具備:一端與所述解凍室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解凍室的外部連通的第一圓筒部件、以及通過外周部與所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內表面螺合而安裝在所述第一圓筒部件內部使蒸氣呈螺旋狀流動的螺旋狀板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凍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氣機構具備:具有球狀凹面的碗狀部件、以及一端具有缺口部并與所述碗狀部件的凹面接觸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連接的第二圓筒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解凍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缺口部; 所述第一圓筒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圓筒部件可相對旋轉地嵌合,以使所述第一圓筒部件的缺口部與所述第二圓筒部件的缺口部彼此重疊并使該缺口部彼此重疊的程度改變。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解凍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圓筒部件配置成:一端與所述解凍室的上部連通,且軸心沿上下方向延伸。
【文檔編號】A23L3/365GK103798914SQ20131030771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二宮一就 申請人:株式會社菱豐冷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