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空氣浮游菌采樣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4350閱讀:4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空氣浮游菌采樣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屬于微生物采樣領域。
背景技術
空氣浮游菌采樣器主要用于采集空氣中懸浮的微生物,它基于安德森撞擊原理,撞擊速度為10.8m/s,風機所需的工作流量為100L/min。空氣浮游菌米樣器米樣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放在平臺上進行采樣;另一種是安裝在三角支架上進行采樣。采樣時主要針對水平和豎直方向的氣流,因而在采樣過程中需調節采樣頭的方向,現有一些產品的采樣頭可以在(T90°方向連續旋轉,但是其結構相對比較復雜。另外,現有產品的出氣結構都是采用多孔式的出氣結構,這種出氣結構加工難度較大,生產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的空氣浮游菌米樣器。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以上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空氣浮游菌米樣器,包括把手、米樣頭、培養皿托盤、進氣墊片、進氣座、風機系統、外殼、控制系統、出氣結構以及兩個旋轉裝置;所述把手的兩端分別通過旋轉裝置與外殼連接;所述培養皿托盤通過進氣墊片與進氣座連接;所述風機系統以及控制系統位于外殼內部;所述風機系統頂端的進氣口與進氣座的中心孔相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旋轉裝置包括鉸鏈座、鉸鏈、碟形彈簧以及壓緊螺母;所述鉸鏈座與外殼連接;所述鉸鏈依次穿過把手、鉸鏈座、外殼以及碟形彈簧與壓緊螺母連接;所述鉸鏈 座的兩個盲孔內分別設有一個限位鋼珠。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出氣結構包括底座、出氣墊片以及出氣底座;所述底座通過出氣墊片與出氣底座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把手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安裝螺母。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把手可以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別實現定位功能,該把手即可以進行提取又可以作為支架固定在標準三腳架上,使用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進氣結構和出氣結構采用懸浮式設計原理,不但簡化了結構,而且提高了進、出氣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安裝螺母;2、把手;3、采樣頭;4、培養皿托盤;5、進氣墊片;6、進氣座;7、風機系統;8、外殼;9、鉸鏈座;10、鉸鏈;11、鎖緊擋圈;12、壓緊螺母;13、碟形彈簧;14、限位鋼珠;15、控制系統;16、底座;17、出氣墊片;18、出氣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把手2、采樣頭3、培養皿托盤4、進氣墊片5、進氣座6、風機系統7、外殼8、控制系統15、出氣結構以及兩個旋轉裝置;所述把手2的兩端分別通過旋轉裝置與外殼8連接;所述把手2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安裝螺母1,該安裝螺母I用于將機器固定到標準三腳架上;所述培養皿托盤4用于放置培養皿;所述培養皿托盤4通過進氣墊片5與進氣座6連接,在進氣墊片5的支撐作用下,培養皿托盤4與進氣座6之間形成一個空隙,該空隙可以最大限度的讓氣流通過進氣座6中心的孔進入風機內;所述風機系統7以及控制系統15位于外殼8內部;所述風機系統7頂端的進氣口與進氣座6的中心孔相連,使經由采樣頭3進入的空氣全部通過風機進入機殼8內;所述旋轉裝置包括鉸鏈座9、鉸鏈10、碟形彈簧13以及壓緊螺母12 ;所述鉸鏈座9與外殼8連接;所述鉸鏈10依次穿過把手2、鉸鏈座9、外殼8以及碟形彈簧13與壓緊螺母12連接,在鉸鏈10的末端還設有鎖緊擋圈11 ;所述鉸鏈10用于實現把手2的旋轉;所述鉸鏈座9的兩個盲孔內分別設有一個限位鋼珠14,用于實現把手2的定位功能;所述出氣結構包括底座16、出氣墊片17以及出氣底座18 ;所述底座16通過出氣墊片17與出氣底座18連接,在出氣墊片17的支撐作用下,出氣底座18和底座16之間形成一個空隙,該空隙可保證氣流最大限度的排出機體。采樣時,氣體首先經過采樣頭3沖擊到培養皿上,然后再通過培養皿托盤4和進氣座6之間的空隙進入進氣座6的中心孔,最后氣體經由該中心孔進入風機。氣體通過風機后進入主機內部,然后經由底座的中心孔到達底座16與出氣底座18之間的空隙,最終通過該空隙排到主機外部。用戶可以通過把手2上的安裝螺母I將機器固定到標準三腳架上,主機可以圍繞把手2上的鉸鏈10進行旋轉,并在水平和豎直方向實現自動定位功能,方便用戶完成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采 樣。需要出行時,用戶只要將把手2翻轉到頂部便可方便的將采樣器進行攜帶。
權利要求1.一種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2)、采樣頭(3)、培養皿托盤(4)、進氣墊片(5)、進氣座(6)、風機系統(7)、外殼(8)、控制系統(15)、出氣結構以及兩個旋轉裝置;所述把手(2)的兩端分別通過旋轉裝置與外殼(8)連接;所述培養皿托盤(4)通過進氣墊片(5)與進氣座(6)連接;所述風機系統(7)以及控制系統(15)位于外殼(8)內部;所述風機系統(7)頂端的進氣口與進氣座(6)的中心孔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裝置包括鉸鏈座(9)、鉸鏈(10)、碟形彈簧(13)以及壓緊螺母(12);所述鉸鏈座(9)與外殼(8)連接;所述鉸鏈(10)依次穿過把手(2)、鉸鏈座(9)、外殼(8)以及碟形彈簧(13)與壓緊螺母(12)連接;所述鉸鏈座(9)的兩個盲孔內分別設有一個限位鋼珠(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結構包括底座(16)、出氣墊片(17)以及出氣底座(18);所述底座(16)通過出氣墊片(17)與出氣底座(18)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 安裝螺母(I)。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氣浮游菌采樣器,屬于微生物采樣領域。該采樣器包括把手、采樣頭、培養皿托盤、進氣墊片、進氣座、風機系統、外殼、控制系統、出氣結構以及兩個旋轉裝置;所述把手的兩端分別通過旋轉裝置與外殼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把手可以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別實現定位功能,該把手即可以進行提取又可以作為支架固定在標準三腳架上,使用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進氣結構和出氣結構采用懸浮式設計原理,不但簡化了結構,而且提高了進、出氣效率。
文檔編號C12M1/36GK203128571SQ2013201267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劉凱, 李玉濱, 張世忠 申請人:青島眾瑞智能儀器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