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攪壓式和面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4380閱讀:5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攪壓式和面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作面食的攪壓式和面機。
背景技術
面食是人們經常食用的食品,尤其是在中國北方更為流行。目前,大多數面食均采用人工制作,將軟面拉伸或者切削成面片或者面條食用。手工制作雖然可以是面食比較有韌性和彈性,比較受人們歡迎。然而,在食品加工企業或者批量化制作面食的場合,手工制作效率較低,而且人工成本較高。因此,一種能夠自動加工面食的設備自然而然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關于某些方式的面食加工設備是現有的。例如,中國專利CN1919005A中公開了一種紡面機,它由螺旋扣盤、托面盤、旋轉軸、刮刀等組成,螺旋扣盤與旋轉軸螺旋連接,旋轉軸與電機連接,該旋轉軸可由電機帶動進行旋轉,托面盤的底面與旋轉軸焊接。旋轉軸上有一體成型的墊圈擋盤,可以根據所要加工的面條的粗細及形狀,在墊圈擋盤上放入若干個墊圈,以調節出面口的高度,刮面刀靠近出面口設置,對從出面口出來的面進行刮切,以形成面條。此外,中國專利CN102885096A中也公開了一種和面機,所述和面機包括料筒,料筒上方設有進料口,料筒上方的中部設有進水口 ;料筒內位于進水口的下方設有與進水口連通的液體主槽,液體主槽設在一塊導流板上,導流板上設有若干條液體分布支槽,所述液體分布支槽與液體主槽相連通;所述導流板未延伸至進料口的下方。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面團更易成型等優點。然而,面食加工設備都不具有對面團進行搓揉的功能,導致加工出的面食韌性和彈性一般,難以滿足人們對面食更高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攪壓式和面機,該和面機增加對面團進行搓揉的功能,使加工出的面食更有彈性和韌性,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攪壓式和面機,其包括固定安裝的料筒和表面設有螺紋的螺桿,所述螺桿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料筒之中,所述料筒包括設于所述料筒內部的攪拌腔和與所述攪拌腔和外界連通的凸緣;所述螺桿包括攪拌部和搓壓部,所述攪拌部設于所述攪拌腔之中,所述搓壓部設于所述凸緣之中。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攪拌部設有若干大體垂直于所述螺桿的軸線的攪拌桿。此處使用短語“大體垂直”主要是指攪拌桿與螺桿的軸線之間的角度在90°左右,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對于與螺桿的軸線成銳角或者鈍角也可以起到攪拌的作用,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任意設置攪拌桿在攪拌部的分布情況,然而,所述攪拌桿優選設置成狼牙棒狀的交錯分布,以提高攪拌效率。[0009]作為針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搓壓程度更強的和面機,這種和面機通過對面團的搓揉力度變化,使面食更有韌性和彈性。為此,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之中,所述凸緣的內徑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變小,是搓壓部在對面團的搓壓過程中存在搓揉力度的改變,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面食的韌性和彈性。更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凸緣的內壁還設有若干沿所述螺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搓面筋來提高搓揉效率。所述搓壓部的螺紋的軌跡至所述搓面筋的距離為 0.5-5.0mm ,優選 1-5.0mm,更優選 2_5mm,例如 3mm, 4mm。此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搓壓部的螺紋的螺距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變小,在搓揉過程中能夠帶動面團自動沿遠離攪拌腔的方向移動,達到在搓面的過程中移動面團的目的。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所述攪拌腔和所述凸緣之間還設有一用于將攪拌腔中的物料推向所述凸緣之中的推料機構,實現自動將攪拌好的面團輸送至凸緣中進行搓壓。關于推料機構的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實現推料的目的。例如,可以設置一推片與該推片接觸的彈簧。當完成攪拌后,通過彈簧的回復力將面團向凸緣中推送。此外,也可以設置成將攪拌腔的高度高于凸緣的高度,使面團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凸緣中移動。然而,更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推料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料筒中、且位于所述攪拌腔與所述凸緣之間的推料腔,以及設于所述螺桿上、且位于所述攪拌部與所述搓壓部之間的推料部,所述推料部設于所述推料腔之中的,其表面設有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螺距逐漸減小的螺紋。螺桿在轉動的過程中,通過螺紋的轉動帶動面團自動向凸緣移動,使該和面機結構緊湊,實現在攪拌的同時實現自動向凸緣中推料的目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推料腔在垂直于所述螺桿的軸線的方向上的截面積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減小,優選呈錐形。此外,該推料機構還優選包括一設于所述推料腔的頂部的旋轉塊,所述旋轉塊沿所述螺桿的圓周方向延伸,且其至所述螺桿的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其中,所述旋轉塊與所述推料部的螺紋之間的最小距離為0.5-5mm之間。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能夠自動加工出面食的和面機。為此,在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中,在所述螺桿上且臨近所述搓壓部的位置設有擠出部,所述擠出部上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緣的遠離所述攪拌腔的一端設有成型器,所述成型器上設有一與所述凸起配合的通孔,所述擠出部位于所述通孔之中且能夠相對該通孔轉動。面食在凸緣中完成搓揉后,可以被輸送至成型器中被擠出部擠壓層面條或者面片,使面食的加工效率更高,操作更簡單和人性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擠出部在垂直于所述螺桿的軸線的截面積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縮小,優選呈錐形。所述凸塊沿所述螺桿的軸線方向延伸,其橫截面大體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中的一種,凸塊優選沿圓周方向均勻地分布在擠出部的表面,其數量優選為六塊。此外,由于面食在擠出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在成型器的通孔與擠出部之間的間隙存在殘留,因此,所述成型器優選通過可拆卸的結構與所述凸緣連接,例如,所述可拆卸的結構為螺紋連接結構或者扣位結構。所述螺紋連接結構是指設置在成型器上的螺紋和設置在凸緣上的螺紋相互配合而將成型器固定于凸緣上;所述扣位結構是指一個零件的勾形伸出部分被相接零件的凸緣部分推開,直至凸緣部分完結位置,然后,憑借勾形伸出部分的彈性,勾形伸出部分及時復位,其后面的凹槽也被相接零件的凸緣部分卡入,此時,這兩個零件形成相互扣著的狀態。在上述的技術方案中,和面機實現了將攪拌、輸送面團、搓壓面團、擠面相結合的目的,使得結構更簡單,更穩固,而且也降低了和面的時間,提高了出面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使用的和面機的局部縱向剖視圖,其中僅示出了料筒、螺桿和成型器;圖2是
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
圖1中料筒、螺桿和成型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
圖1中螺桿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
圖1中料筒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料筒B-B處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
圖1中料筒和螺桿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9是
圖1中螺桿的擠出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10—機架;20—螺桿;21—攬拌部;211—攬拌桿;22—推料部;23—搓壓部;24—擠出部;241—凸塊;30—料筒;31—攪拌腔;32—推料腔;321—旋轉塊;33—凸緣;331—搓面筋;40—成型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3所示,攪壓式和面機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10上的料筒30和表面設有螺紋的螺桿20。所述螺桿20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料筒30之中,例如可以是與電機連接,在電機的帶動下可以在料筒30之中轉動。如圖4所示,螺桿20包括在料筒30的攪拌腔31、推料腔32和凸緣33分別對應的位置設有攪拌部21、推料部22和搓壓部23。在所述螺桿20上且臨近所述搓壓部23的位置設有擠出部24,所述擠出部24上設有若干凸起。在所述攪拌部21上設有若干大體垂直于所述螺桿20的軸線的攪拌桿211,攪拌桿211優選交錯設置,用于在攪拌腔31中對面粉和水進行攪拌混合而自動形成面團。在位于所述攪拌部21與所述搓壓部23之間設置有推料部22,推料部22表面的螺紋沿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方向,螺距逐漸減小,使得螺桿20在轉動過程中,推料部22的螺紋能夠將面團沿遠離攪拌腔31的方向推動。所述搓壓部23設于臨近所述推料部22的位置,其螺紋的螺距沿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方向逐漸變小。在對面團搓壓的過程中存在力度的變化,使面食更為有韌性和彈性,口感更好。如圖9所示,所述擠出部24設于所述搓壓部23的外側,垂直于所述螺桿20的軸線的截面積沿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方向逐漸縮小,優選圓錐體型。在所述擠出部24的表面還設有若干凸塊241,所述凸塊241沿所述螺桿20的軸線方向延伸,其橫截面可以是多種形狀,例如可以是大體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中的一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為了實現對面粉的攪拌和搓壓,料筒30包括設于所述料筒30內部的攪拌腔31和與所述攪拌腔31和外界連通的凸緣33,其中,從圖中可以看出,凸緣33為一個中空的筒狀體,攪拌腔31經該凸緣33與外界連通。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攪拌腔31用于盛裝水和面粉,并且在攪拌部21的攪拌下形成面團。攪拌腔31的形狀可以是底部為半圓狀,其頂部為矩形。在攪拌腔31的上方還可以增設一水箱,在加入面粉后可以根據需要向攪拌腔31中添加適量的水以攪拌形成面團。在臨近所述攪拌腔31的位置還設有一推料腔32,所述推料腔32優選垂直于所述螺桿20的軸線的方向上的截面積沿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方向逐漸減小,例如可以是錐形。在推料腔32的頂部還設有一旋轉塊321,所述旋轉塊321沿所述螺桿20的圓周方向延伸,且旋轉塊321至所述螺桿20的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旋轉塊321通過與螺紋配合,給面團向下及向前的力(因為如果沒旋接塊,螺紋只有下面斜面配合,上面是空,面團不容易進搓壓機構),其次,可以控制面團進搓壓機構的量(根據旋轉塊321至所述螺桿20的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及最大距離可來控制面團進搓壓機構的量),面團進搓壓機構的量要控制與成型器出面的量要平衡。所述凸緣33呈筒狀,其內徑沿從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方向逐漸變小,使得在搓壓面團過程中隨著面團的移動,搓壓力度變得越來越強。而且,所述凸緣33的內壁還設有若干沿所述螺桿2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搓面筋331,以進一步提升搓壓效率和力度。在所述凸緣33的遠離所述攪拌腔31的一端設有成型器40,所述成型器40上設有一與所述凸起配合的通孔,所述擠出部24位于所述通孔之中且能夠相對該通孔轉動,將面團擠出形成面條或者面片。如圖7和圖8所示,為了能夠連續自動實現攪拌、搓壓和出面的功能,所述螺桿20的攪拌部21設于所述料筒30的攪拌腔31之中。所述搓壓部23設于所述凸緣33之中,所述搓壓部23的螺紋的軌跡至所述搓面筋331的距離優選為0.5-5.0mm。并且,為了方便安裝和使用,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桿20的軸線與料筒30的凸緣33的軸線優選重合。所述推料部22設于所述推料腔32之中,所述旋轉塊321與所述推料部22的螺紋之間的最小距離為0.5-5mm之間。此外,所述成型器40通過可拆卸的結構與所述凸緣33連接。其中,所述可拆卸的結構為螺紋連接結構或者扣位結構,以方便清洗和處理。對于上述的搓壓式和面機,在攪拌腔31中加入原料,例如面粉和水后,通過電極帶動螺桿20轉動,攪拌部21在攪拌腔31中轉動,將原料攪拌均勻以形成面團。由于推料部22的螺紋的螺距在逐漸減小,因此可以帶動面團向凸緣33的方向移動。面團進入凸緣33中后,在搓壓部23的作用下對面團進行搓壓,提高面食的韌性和彈性。此外,由于搓壓部23的螺距也是沿遠離攪拌腔31的方向逐漸較小的,因此在搓壓過程中也會將面團推向成型器40。而且,在推動面團的過程中,隨著凸緣33內徑的減小,搓壓的力度會越來越大,使得面食的韌性和彈性更好。凸緣33內壁上的搓面筋331也能夠有效提高搓壓效率。面團在凸緣33中經過搓壓后被推動至成型器40中,擠出部24在成型器40中將面團擠出形成面條。因此,該和面機將在對面食的加工過程中完成了對面粉的攪拌、搓壓和擠出的過程,因而有效地提高了面食的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0041]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裝的料筒和表面設有螺紋的螺桿,所述螺桿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料筒之中,所述料筒包括設于所述料筒內部的攪拌腔和與所述攪拌腔和外界連通的凸緣;所述螺桿包括攪拌部和搓壓部,所述攪拌部設于所述攪拌腔之中,所述搓壓部設于所述凸緣之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部具有若干大體垂直于所述螺桿的軸線的攪拌桿,所述攪拌桿交錯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 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緣的內徑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變小。所述凸緣的內壁還設有若干沿所述螺桿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搓面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搓壓部的螺紋的軌跡至所述搓面筋的距離為0.5-5.0mm,且距離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變小;所述搓壓部的螺紋的螺距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變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攪拌腔和所述凸緣之間還設有一用于將攪拌腔中的物料推向所述凸緣之中的推料機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料筒中、且位于所述攪拌腔與所述凸緣之間的推料腔,以及設于所述螺桿上、且位于所述攪拌部與所述搓壓部之間的推料部,所述推料部設于所述推料腔之中,其表面設有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螺距逐漸減小的螺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腔在垂直于所述螺桿的軸線的方向上的截面積沿遠離所述攪拌腔的方向逐漸減小。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設于所述推料腔的頂部的旋轉塊,所述旋轉塊沿所述螺桿的圓周方向延伸,且所述旋轉塊至所述螺桿的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所述旋轉塊與所述推料部的螺紋之間的最小距離為0.5-5mm之間。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上且臨近所述搓壓部的位置設有擠出部,所述擠出部上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塊沿所述螺桿的軸線方向延伸,其橫截面大體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中的一種;所述凸緣的遠離所述攪拌腔的一端設有成型器,所述成型器上設有一與所述凸起配合的通孔,所述擠出部位于所述通孔之中且能夠相對該通孔轉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攪壓式和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器通過可拆卸的結構與所述凸緣連接,所述可拆卸的結構為螺紋連接結構或者扣位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攪壓式和面機,包括固定安裝的料筒和表面設有螺紋的螺桿,所述螺桿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料筒之中,所述料筒包括設于所述料筒內部的攪拌腔和與所述攪拌腔和外界連通的凸緣;所述螺桿包括攪拌部和搓壓部,所述攪拌部設于所述攪拌腔之中,所述搓壓部設于所述凸緣之中。由于面團在加工過程中經過搓壓工序,從而有效提高了面食的韌性和彈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文檔編號A21C1/04GK203152377SQ20132013910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5日
發明者張義軍, 鐘華武, 盧俊杰 申請人:廣東天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