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64348閱讀:507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底部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采血管,通過減少白細胞層的截面積,增加白細胞層的高度,可以顯著提高獲得白細胞的效率極其純度,適于大量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
【背景技術】
[0002]醫學領域或生物學領域經常需要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以進行后續的化驗或試驗。
[0003]紅細胞和白細胞沉降速度不同,因此通常采用沉降法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常規采血管的結構示意圖見圖3。使用時,用該裝有抗凝劑的采血管采集新鮮血液,輕輕混勻,自然沉降或離心,可見采血管中出現三個分層,上層為淡黃色血漿,底層為紅細胞,在緊貼紅細胞層上有一呈灰白色的白細胞層。
[0004]現有的采血管的內腔主體為圓柱型、底部為半球型,內徑均一,富集白細胞時截面積過大,不利于完整吸取白細胞層,帶入的紅細胞較多,導致獲得白細胞的效率低、純度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底部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
[0007]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縱切面是梯形。
[0008]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為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的3-5倍。
[0009]區段甲I與區段乙2的體積比為2:(2-1);所述區段甲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中部以下、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上;所述區段乙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下。
[0010]按照常規尺寸,所述采血管的外部直徑為13mm,所述采血管的外部長度為75mm、95mm或100mm,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徑為10.6mm,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徑為6mm。按照常規尺寸,采樣量為2ml的采血管,所述區段甲的體積為0.6-1.2ml,所述區段乙的體積為0.6ml。
[0011]所述采血管具體可為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的標準如下:本體由玻璃或PET材料制成,內部及管塞無菌、無熱原。
[0012]所述采血管的全部或部分內壁(如底部內壁)可具有抗凝劑涂層,抗凝劑具體可為肝素鈉。每個采血管的涂層中可含有30U肝素鈉。
[0013]所述采血管具體可用于從人體外周血中分離白細胞。
[0014]本發明提供的采血管將白細胞層預期出現的位置的內腔橫截面縮小,使其為正常部分橫截面的1/3-1/5,這樣就可以增加白細胞層的厚度3-5倍,從而增加白細胞的富集率。本發明提供的采血管的設計原則如下:正常人外周血紅細胞壓積多數位于0.3-0.6之間,區段甲的體積為整個采樣體積的1/3-1/2,區段乙的體積為整個采樣體積的1/4-1/3,經離心或自然沉降后,全血的白細胞層剛好位于啞鈴部(采血管的內腔下部)。
[0015]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采血管,通過減少白細胞層的截面積,增加白細胞層的高度,可以顯著提高獲得白細胞的效率極其純度,適于大量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采血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采血管的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常規采血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從血樣中分離白細胞的采血管裝置,包括采血管的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底部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縱切面是梯形。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為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的3-5倍。區段甲I與區段乙2的體積比為2: (2-1);所述區段甲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中部以下、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上;所述區段乙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下。
[0021]按照常規尺寸,所述采血管的外部直徑為13mm,所述采血管的外部長度為75mm、95mm或100mm,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徑為10.6mm,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徑為6mm。按照常規尺寸,采樣量為2ml的采血管,所述區段甲的體積為0.6-1.2ml,所述區段乙的體積為0.6ml。
[0022]所述采血管具體可為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的標準如下:本體由玻璃或PET材料制成,內部及管塞(圖中未顯示)無菌、無熱原。
[0023]所述采血管的全部或部分內壁(如底部內壁)可具有抗凝劑涂層,抗凝劑具體可為肝素鈉。每個采血管的涂層中可含有30U肝素鈉。
[0024]使用所述裝置的方法如下(參見圖2):先將采血管依次進行清洗、真空壓塞和Y射線滅菌,然后用采血管采集體積為區段甲體積的2-3倍的血樣,此時血樣達到位置A (根據常規尺寸,采血2-10ml),離心(如2000rpm離心5分鐘)或自然沉降后,白細胞層(主要含有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處于位置B和位置C之間(例如某次使用后,白細胞層位于圖2中的位置B和位置C之間的黑色填充區域),其上為血漿層,其下為紅細胞層。
【權利要求】
1.一種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底部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縱切面是梯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上中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為所述采血管的內腔下部的內腔橫截面的面積的3-5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區段甲(I)與區段乙(2)的體積比為2:1-2 ;所述區段甲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上中部和所述內腔下部的連接處的中部以下、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上;所述區段乙為內腔中的如下區段:所述內腔下部和所述內腔底部的連接處以下。
【文檔編號】C12M1/24GK203546022SQ201320496469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4日
【發明者】高朝賢, 黃先青, 劉征宇, 惠長野, 張文, 李智民, 張健杰, 楊學琴 申請人: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