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黑曲霉孢子液接種至種子培養基,培養制備成熟的種子液;(2)成熟的種子液經過分散器處理,得到分散菌絲種子液;(3)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接種量轉接至發酵培養基發酵,當發酵培養基還原糖濃度低于0.5%時發酵結束;(4)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接種量接種至種子培養基,培養制備得到下一級成熟的種子液,然后回到步驟(2),即實現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本發明提供的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能直接減少黑曲霉孢子繁瑣的培養過程,同時可以有效縮短成熟種子培養時間,提高原料利用率。
【專利說明】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發酵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 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檸檬酸(Citric Acid)又名枸櫞酸,化學名稱是2-羥基丙烷三羧酸,無色晶體,常 含有一分子結晶水,無臭,具有很強的酸味,易溶于水,在冷水中比熱水中更容易溶解,常用 來鑒定和分離。在食品化妝醫藥、建筑、印染、洗滌等行業具有廣泛的用途,因其具有令人愉 悅的酸味,入口爽快,無后酸味,安全無毒,已成為當前世界上生成量和消費量最大的食用 有機酸。檸檬酸在新興行業的應用需求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檸檬酸在環境可持續發展 方面有廣泛應用,可以有效清除焊接殘留,在生物聚合物、藥物運輸、組織工程中培養細胞 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潛力。
[0003] 檸檬酸發酵普遍采用黑曲霉二級發酵方式,即首先培養成熟的種子,然后成熟的 種子液轉接發酵培養。傳統種子培養過程是采用黑曲霉孢子接種方式,需要大量成熟的黑 曲霉孢子,黑曲霉孢子制備過程比較復雜。一批成熟的黑曲霉孢子需要經過平板篩選,斜面 培養,茄子瓶培養,最后麩曲桶培養等逐級擴大培養過程,制備過程繁瑣,活性篩選復雜,工 作量大,制備周期需要30d以上。同時,采用孢子接種方式培養種子工藝,僅孢子萌發需要 至少12h,因而成熟種子培養時間較長。
[0004] 傳統黑曲霉孢子逐級擴大培養過程存在流程長且復雜、篩選工作量大、周期長等 缺點,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成本以及運行成本。因而,如何改進黑曲霉孢子制備過程,縮短 成熟種子培養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是檸檬酸發酵生產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發明內容】
[0005]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 養方法。本發明提供的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能直接減少黑曲霉孢子繁瑣的培養過程, 同時可以有效縮短成熟種子培養時間,提高原料利用率。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黑曲霉孢子液接種至種子培養基,培養20~32h,制備成熟的種子液; (2) 成熟的種子液經過分散器處理,得到分散菌絲種子液; (3) 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 (v/v)接種量轉接至發酵培養基 發酵,當發酵培養基還原糖濃度低于〇. 5%時發酵結束; (4) 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 (v/v)接種量接種至種子培養基, 培養16~24h,制備得到下一級成熟的種子液,然后回到步驟(2),即實現黑曲霉種子連續培 養。
[0007] 步驟(1)中接種后黑曲霉孢子液濃度為4(Γ55萬個/ml接種。步驟(1)和步驟(4) 中的種子培養基的總糖8~12%,總氮0. 15~0. 4%。
[0008] 步驟(2)中成熟的種子液經過分散器處理,菌體的菌球或菌塊平均直徑 4(Tl00um。步驟(3)中的發酵培養基的總糖14?16%,總氮0. 05?0. 15%。
[0009] 所述種子培養基、發酵培養基為淀粉質原料液化液配制的培養基,原料包括玉米 粉,木薯,紅薯。其他菌絲經過分散處理的微生物發酵,均適用本技術。
[0010] 本發明有益的技術效果在于: 傳統的檸檬酸生產菌種的黑曲霉孢子逐級擴大培養存在流程復雜、周期長、孢子活力 篩選工作量大、種子培養周期長等問題,本發明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采用分散菌絲替代傳 統孢子接種實現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直接減少傳統種子培養方式中孢子逐級擴大培養工 藝,縮短種子培養周期,降低原料與能量消耗;同時分散菌絲顆粒纏繞的菌絲較稀薄,利于 傳質與溶氧,提高糖酸轉化率。
[0011]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 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直接減少孢子逐級擴大培養過程,減少此過程的原料消耗成 本與運行成本; (2) 采用分散的菌絲接種培養種子液,直接縮短孢子接種方式的孢子萌發時間,減少成 熟種子培養時間,減少過程運行成本; (3) 與傳統菌絲球接種發酵相比,采用相對分散的菌絲接種發酵方式,增大與介質接觸 的比表面積,利于傳質與溶氧,提高糖酸轉化率。
[0012] 本發明中種子連續培養10批次以上,從種子發酵結果看,糖酸轉化率> 98%,發酵 周期6(T70h,檸檬酸發酵水平正常。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在下面所有的實施方案中,總糖、還原糖采用菲林試劑滴定法,檸檬酸的測定采用 0. 1429mol/L的NaOH滴定,孢子計數采用血球計數板。菌絲分割采用高速分散機處理。其 它無特殊說明,均采用本領域常用的知識和方法。下面實施例中的黑曲霉種子的來源是宜 興協聯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生產菌種。
[0014] 實施例1 : 葡萄糖與豆柏粉分別配制種子培養基(總糖為8%,總氮0. 15%)與發酵培養基(總糖為 16%,總氮0. 15%);移種后孢子液濃度為55萬個/ml接種;培養20h,得到成熟的種子液,種 子液菌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為l〇〇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與發 酵培養基,接種量均為5%。其中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的,種子培養24h,種子液經分散器 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80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與發酵培養基;其中接入 下一級發酵培養基的,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糖濃度降至0. 5%以下時發酵結束,如此循環。
[0015] 發酵第一批次結束時,發酵酸度15.65% (v/v),糖酸轉化率97. 8%,發酵周期64h ; 循環8次時,發酵酸度15. 74% (v/v),糖酸轉化率98. 4%,發酵周期65h。如此循環10次,糖 酸轉化率> 98%,發酵周期< 65h,檸檬酸發酵水平正常。
[0016] 實施例2: 玉米粉與去離子水按1:3比例在60°C左右的配料罐中混合均勻,加入氫氧化鈣將pH調 至6. 0,按25U/g玉米粉加入高溫α -淀粉酶,經過二次噴射液化,經碘試合格(淺棕色),得 到玉米液化混液;80%的混液經過板框過濾得到玉米液化清液。玉米液化混液與清液按照 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種子培養基(總糖10%,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調節總氮0.4%)與發酵 培養基(總糖14%,總氮0. 05%)。移種后孢子液濃度為58萬個/ml接種;培養26h,得到成 熟的種子液,種子液菌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為55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 子培養基與發酵培養基,接種量分別為15%(v/ v),10%(v/v)。其中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 的,種子培養16h,種子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lOO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 子培養基與發酵培養基;其中接入下一級發酵培養基的,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糖濃度降至 0. 5%以下發酵結束,如此循環。
[0017] 發酵第一批次結束時,發酵酸度13. 78% (v/v),糖酸轉化率98. 4%,發酵周期65h ; 循環7次時,發酵酸度13. 8% (v/v),糖酸轉化率98. 6%,發酵周期65h。如此循環10次,糖酸 轉化率> 98%,發酵周期< 65h,檸檬酸發酵水平正常。
[0018] 實施例3: 同實施例2,玉米粉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經過二次噴射液化得到玉米液化混 液,玉米液化混液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配制種子培養基(總糖 8%,總氮0. 2%)。木薯粉與水按照1:4比例在60°C左右的配料罐中混合均勻,加入氫氧化鈣 將pH調至5. 8,按25U/g木薯粉加入高溫α -淀粉酶,經過二次噴射液化,經碘試合格,得到 木薯液化液;木薯液化液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配制發酵培養基 (總糖15. 6%,總氮0. 076%)。移種后孢子液濃度為48萬個/ml接種;培養32h,得到成熟的 種子液,種子液菌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為68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 養基與發酵培養基,接種量分別為1〇%(ν/ν),15%(v/v)。其中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的,種 子培養24h,種子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51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 基與發酵培養基;其中接入下一級發酵培養基的,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糖濃度降至〇. 5%以 下發酵結束,如此循環。
[0019] 發酵第一批次結束時,發酵酸度15. 41% (v/v),糖酸轉化率98. 8%,發酵周期64h ; 循環8次時,發酵酸度15. 47% (v/v),糖酸轉化率99. 2%,發酵周期63h。如此循環10次,糖 酸轉化率> 98%,發酵周期< 65h,檸檬酸發酵水平正常。
[0020] 實施例4 : 同實施例2,玉米粉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經二次噴射液化得到玉米液化混 液,玉米液化混液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配制種子培養基(總糖 9%,總氮0. 18%)。同實施例3,木薯粉與水按照1:4比例混合經二次噴射液化,得到木薯液化 液;木薯液化液、玉米液化混液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發酵培養基(總糖15. 8%,總 氮0. 09%)。移種后孢子液濃度為40萬個/ml接種;培養25h,得到成熟的種子液,種子液菌 絲經分散器分散,分散后的菌球平均直徑為72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與發酵培養 基,接種量分別為15%(v/v),15%( v/v)。其中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的,種子培養20h,種 子液經分散器分散,處理后的菌球平均直徑66um,分別接入下一級種子培養基與發酵培養 基;其中接入下一級發酵培養基的,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糖濃度降至〇. 5%以下發酵結束, 如此循環。
[0021] 發酵第一批次結束時,發酵酸度15. 46%(v/v),糖酸轉化率97. 89%,發酵周期63h ; 循環10次時,發酵酸度15. 66% (v/v),糖酸轉化率99. 1%,發酵周期64h。如此循環10次,糖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于菌絲球分散技術的檸檬酸黑曲霉種子連續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驟: (1) 將黑曲霉孢子液接種至種子培養基,培養20~32h,制備成熟的種子液; (2) 成熟的種子液經過分散器處理,得到分散菌絲種子液; (3) 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 (v/v)接種量轉接至發酵培養基 發酵,當發酵培養基還原糖濃度低于〇. 5%時發酵結束; (4) 將步驟(2)得到的部分分散菌絲種子液以5~15% (v/v)接種量接種至種子培養基, 培養16~24h,制備得到下一級成熟的種子液,然后回到步驟(2),即實現黑曲霉種子連續培 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接種后黑曲霉孢子液濃度為 40?55萬個/ml接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步驟(4)中的種子培養基的總 糖8?12%,總氮0· 15?0· 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成熟的種子液經過分散器處理, 菌體的菌球或菌塊平均直徑4(Tl00um。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發酵培養基的總糖14~16%, 總氮 0· 05?0· 15%。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子培養基、發酵培養基為淀粉質原 料液化液配制的培養基,原料包括玉米粉,木薯,紅薯。
7. 根據權利要求1飛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他菌絲經過分散處理的微生物 發酵,均適用本技術。
【文檔編號】C12R1/685GK104099253SQ201410329652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石貴陽, 王寶石, 張 杰, 胡志杰, 蔣小東, 孫福新, 李贏, 張梁, 李由然, 丁重陽, 顧正華 申請人:江南大學, 宜興協聯生物化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