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秋梨膏配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秋梨膏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180份、冰糖18~28份、老姜3~7份、羅漢果12~25份、蜂蜜85~95份、木耳15~25份、檸檬水750~1200份。該一種秋梨膏配方添加有適量的老姜,既不會使秋梨膏帶有姜味,又中和甜味、避免秋梨膏過于甜膩,起到溫肺止咳、化痰止咳、健胃整腸、驅寒解熱、促銷血液循的作用;添加有適量的木耳,脆脆的木耳改善了秋梨膏的口感,且起到疏通腸胃、潤肺止咳的作用;添加了檸檬水,使得秋梨膏酸酸甜甜,味道更好,起到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秋梨膏配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秋梨膏配方。
【背景技術】
[0002]對于咳嗽、肺不好的人來說,秋梨膏是一種比較好保健食品,市面上也有很多的成品出售,但是畢竟不知道具體制作過程,而且往往為了達到較長的保質期,大都添加很多的防腐劑成分,并不具備保健、滋潤的藥效。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秋梨膏配方,通過該配方配制出的秋梨膏止咳潤肺,味道好,口感好,無任何副作用。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秋梨膏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180份、冰糖18?28份、老姜3?7份、羅漢果12?25份、蜂蜜85?95份、木耳15?25份、檸檬水750?1200份。
[0005]改進的,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份、冰糖18份、老姜7份、羅漢果12份、蜂蜜95份、木耳15份、朽1檬水750份。
[0006]改進的,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80份、冰糖28份、老姜3份、羅漢果25份、蜂蜜85份、木耳25份、朽1檬水1200份。
[0007]改進的,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55份、冰糖23份、老姜5份、羅漢果19份、蜂蜜90份、木耳20份、檸檬水1000份。
[0008]改進的,所述檸檬水由新鮮檸檬片加水泡制而成,所述檸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
7?12:470 ?700。
[0009]有益效果: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該發明一種秋梨膏配方,添加有適量的老姜,既不會使秋梨膏帶有姜味,又中和甜味、避免秋梨膏過于甜膩,起到溫肺止咳、化痰止咳、健胃整腸、驅寒解熱、促銷血液循的作用;添加有適量的木耳,脆脆的木耳改善了秋梨膏的口感,且起到疏通腸胃、潤肺止咳的作用;添加了檸檬水,使得秋梨膏酸酸甜甜,味道更好,起到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一:
[0012]一種秋梨膏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份、冰糖18份、老姜7份、羅漢果12份、蜂蜜95份、木耳15份、檸檬水750份,所述檸檬水由新鮮檸檬片加水泡制而成,所述檸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7?12:470?700,在本實施例中,檸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7:470。
[0013]實施例二:
[0014]一種秋梨膏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80份、冰糖28份、老姜3份、羅漢果25份、蜂蜜85份、木耳25份、檸檬水1200份,在本實施例中,檸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10:650。
[0015]實施例三:
[0016]一種秋梨膏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55份、冰糖23份、老姜5份、羅漢果19份、蜂蜜90份、木耳20份、檸檬水1000份,在本實施例中,檸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12:700。
[0017]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發明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均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秋梨膏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180份、冰糖18?28份、老姜3?7份、羅漢果12?25份、蜂蜜85?95份、木耳15?25份、檸檬水750 ?1200 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秋梨膏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30份、冰糖18份、老姜7份、羅漢果12份、蜂蜜95份、木耳15份、檸檬水75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秋梨膏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80份、冰糖28份、老姜3份、羅漢果25份、蜂蜜85份、木耳25份、檸檬水1200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秋梨膏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梨155份、冰糖23份、老姜5份、羅漢果19份、蜂蜜90份、木耳20份、檸檬水1000份。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種秋梨膏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檸檬水由新鮮朽1檬片加水泡制而成,所述朽1檬片和水的重量比為7?12:470?700。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4323160SQ201410522074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者】胡新林 申請人:胡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