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攪拌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設備部件,具體說是一種攪拌棒,包括攪拌桿和螺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桿上設有至少兩個攪拌齒,所述攪拌齒呈螺旋狀。沿螺旋桿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桿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攪拌棒,結構簡單,攪拌充分無死角,用于制作面條時,面粉利用率高,攪拌速度快,面條擠出順暢,有效縮短面條加工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攪拌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設備部件,具體說是一種攪拌棒。尤指食品加工設備用攪拌棒。所述食品加工設備尤指面條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面條機,如圖1、2所示,其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桿(攪拌棒)和螺旋桿71兩部分,由電機驅動二者轉動,完成和面、面條擠出成型工作。其中,攪拌棒又可分為轉動軸31和若干攪拌齒32兩部分,所述攪拌齒多采用直齒。
  [0003]現有的面條機,工作過程通常包括攪拌階段(和面階段)和出面階段。
  [0004]在攪拌階段:首先將面粉和適量的水放入面盒(攪拌杯)內,電機帶動所述攪拌桿(攪拌棒)和螺旋桿71旋轉(正轉或反轉),使面粉和水充分混合形成面團。此階段時,所述螺旋桿上的螺紋會向后推動面團,不會帶動面團由螺旋桿前方的模頭擠出形成面條。
  [0005]攪拌階段,直齒和轉動軸的連接處留有死角,使得面粉不能充分攪拌均勻,不但影響面條的口感,而且導致和面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工作效率低。
  [0006]在出面階段:電機帶動所述攪拌桿(攪拌棒)和螺旋桿71向相反方向旋轉(反轉或正轉),所述螺旋桿上的螺紋會向前推動面團,帶動面團由螺旋桿前方的模頭擠出形成面條。
  [0007]出面階段,直齒不能很好的帶動面團進入螺旋桿區域,出面的效率不佳。當制作面條所需要的工作完成后,在盛放面粉、容納攪拌裝置的面盒內部還會留有一部分面團不能制成面條,造成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8]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攪拌棒,結構簡單,攪拌充分無死角,用于制作面條時,面粉利用率高,攪拌速度快,面條擠出順暢,有效縮短面條加工時間。
  [0009]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10]一種攪拌棒,包括攪拌桿和螺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桿上設有至少兩個攪拌齒,所述攪拌齒呈螺旋狀。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沿螺旋桿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桿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
  [001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攪拌桿包括:
  [0013]攪拌軸2,其后端設有驅動機構軸連接軸孔I,其前端設有螺旋桿連接軸孔7,
  [0014]螺旋狀的攪拌齒沿攪拌軸2的長度方向設置,
  [0015]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呈條形,
  [0016]攪拌齒的后端通過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連接,
  [0017]攪拌齒的前部通過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連接。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所述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
  [001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攪拌齒的前端為攪拌刀片。
  [002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相鄰攪拌齒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2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每個攪拌齒的后支撐條12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22]每個攪拌齒的前支撐條13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2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
  [0024]當攪拌齒的長度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時,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小于攪拌桿和螺旋桿的總長度。
  [002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螺旋桿包括:
  [0026]螺旋軸10,其后端設有與螺旋桿連接軸孔7適配的攪拌桿連接桿8,其前端設有面條擠壓成型構件連接軸孔11,或其前端設有定位凹槽,
  [0027]沿螺旋軸10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
  [002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攪拌桿連接桿8至少為三邊形,或為十字形、米字型。
  [002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攪拌棒,結構簡單,攪拌充分無死角,用于制作面條時,面粉利用率高,攪拌速度快,面條擠出順暢,有效縮短面條加工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0031]圖1現有攪拌棒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現有螺旋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3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34]圖4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6]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攪拌棒,包括:攪拌桿和螺旋桿,螺旋桿設于攪拌桿前側,二者插接或卡接或螺紋連接,
  [0037]所述攪拌桿上設有至少兩個攪拌齒,
  [0038]所述攪拌齒呈螺旋狀。
  [0039]采用螺旋狀的攪拌齒,在攪拌和面的過程中,能夠短時間內快速達到面、水的均勻混合,攪拌充分、沒有死角,和面時間能夠減至市場上常見機型的五分之一左右,大大節省時間。
  [004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沿螺旋桿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桿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
  [0041]此種螺旋方向相同的優點在于:對于擠面過程的效果提升也非常明顯,螺旋狀的攪拌齒在其螺旋形成的空間內可以順暢地將和好的面團推進到螺旋桿所處的擠面腔體內,整個過程順暢、有力且十分快速,能夠很好的將面盒底部的面粉推送干凈,達到很好的面粉利用率,面條擠出時間也能大幅度縮短。
  [004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攪拌桿包括:
  [0043]攪拌軸2,其后端設有驅動機構(例如電機)軸連接軸孔I,其前端設有螺旋桿連接軸孔7,例如攪拌軸2后端設有矩形(截面)的軸頭,軸頭上設有驅動機構軸連接軸孔1,
  [0044]螺旋狀的攪拌齒沿攪拌軸2的長度方向設置,
  [0045]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呈條形(截面),
  [0046]攪拌齒的后端通過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連接,所述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
  [0047]攪拌齒的前部通過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連接,所述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
  [0048]圖3、4所示實施例為:設有兩個攪拌齒,分別為第一攪拌齒3和第二攪拌齒4,二者以攪拌軸2為中心對稱設置,構成雙螺旋狀結構的攪拌齒。顯然,攪拌齒的數量還可以為三個或四個或更多,均勻分布或非均勻分布均可。
  [004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攪拌齒的前端為攪拌刀片。
  [0050]圖3、4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攪拌齒3的前端為第一攪拌刀片6,第二攪拌齒4的前端為第二攪拌刀片5。
  [005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相鄰攪拌齒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5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每個攪拌齒的后支撐條12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53]每個攪拌齒的前支撐條13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005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
  [0055]當攪拌齒的長度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時,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小于攪拌桿和螺旋桿的總長度。
  [0056]圖3、4所示實施例為:攪拌齒的長度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且攪拌齒的長度小于攪拌桿和螺旋桿的總長度。
  [005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螺旋桿包括:
  [0058]螺旋軸10,其后端設有與螺旋桿連接軸孔7適配的攪拌桿連接桿8,其前端設有面條擠壓成型構件連接軸孔11,或其前端設有定位凹槽,當前端設有定位凹槽時,面條擠壓成型構件采用其他可選擇的方式設置,
  [0059]所述攪拌桿連接桿8至少為三邊形(截面),圖3、4所示實施例為四邊形(優選方案),十字形、米字型等異形結構根據實際需要亦可選擇,
  [0060]沿螺旋軸10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
  [0061]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攪拌棒,包括攪拌桿和螺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桿上設有至少兩個攪拌齒,所述攪拌齒呈螺旋狀;  所述攪拌桿包括:  攪拌軸(2),其后端設有驅動機構軸連接軸孔(I),其前端設有螺旋桿連接軸孔(7),  螺旋狀的攪拌齒沿攪拌軸(2)的長度方向設置,  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呈條形,  攪拌齒的后端通過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連接,  攪拌齒的前部通過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沿螺旋桿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所述螺旋狀的攪拌齒的螺旋方向,與螺旋桿上的螺旋刀片(9)的螺旋方向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撐條(12)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所述前支撐條(13)與攪拌軸(2)垂直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攪拌齒的前端為攪拌刀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相鄰攪拌齒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每個攪拌齒的后支撐條(12)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每個攪拌齒的前支撐條(13)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  當攪拌齒的長度大于攪拌軸(2)的長度時,攪拌齒的長度等于或小于攪拌桿和螺旋桿的總長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桿包括:  螺旋軸(10),其后端設有與螺旋桿連接軸孔(7)適配的攪拌桿連接桿(8),其前端設有面條擠壓成型構件連接軸孔(11),或其前端設有定位凹槽,  沿螺旋軸(10)長度方向設有螺旋刀片(9)。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攪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桿連接桿(8)至少為三邊形,或為十字形、米字型。
【文檔編號】A21C1/14GK203913177SQ201420203569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4日
【發明者】蘭翠芹, 陳超, 陳清華, 趙維維, 蘇陽, 朱鵬飛   申請人:北京中家智銘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