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礦物型動物飼料及其制備方法。該飼料能夠給動物提供營養元素,同時可以防止飼料霉變、改善動物胃腸功能,進而提高動物健康水平。
背景技術:
隨著禽畜養殖的產業化,食品安全與健康成為人們關心并熱議的話題,在動物養殖過程中,動物飼料為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動物肉質的口感與健康。中國作為禽畜養殖大國,養殖場大多規模較大,所需動物飼料量較大,因此飼料需要大量儲備,但現有的動物飼料大多以有機成分為主,為防止其發霉變質,在其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有機酸等,嚴重影響了飼料的口感與營養,使動物的健康受到損害。人長期食用這樣的食品,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利于儲存、抗菌防霉,既能保證飼料營養,又能夠調理動物體內微循環,提高動物肉質質量,同時成為動物食品與保健品的動物飼料。
專利CN 103168962B中介紹了一種負離子礦物飼料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添加劑包括以下組分:米糠粉20-30份、黃土5-8份、硅石5-8份、硫酸鎂0.3-0.5份、磁鐵礦8-15份、電氣石15-20份、大豆粉5-10份、硫磺粉2-3份、麥飯石5-10份。該發明是作為一種添加劑添加到飼料中的,且成分復雜,處理過程簡單,不能使各組分充分發揮作用,硫磺粉、硫酸鎂等的添加傷害了飼料的適口性。
專利CN 105595016A中介紹了一種礦物型飼料添加劑,該添加劑包括以下組分:微晶高嶺土30-40%、鎂質粘土35-40%、鹽石膏20-3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后即可得到該飼料添加劑。此發明仍是將其作為一種添加劑添加到動物飼料中,且該添加劑作用簡單,僅為動物提供了有益的礦質營養,不能起到防霉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動物飼料存在的缺點,本發明擬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礦物型動物飼料及其制備方法。該飼料能夠給動物提供營養元素,同時可以防止飼料霉變、改善動物胃腸功能,進而提高動物健康水平。
本發明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礦物型動物飼料,該飼料由如下質量百分比的各組分構成:
活性炭5~10%,
電氣石25~35%,
硅藻土15~20%,
鈣粉10%,
小蘇打10%,
食鹽3%,
秸稈22%;
所述活性炭、電氣石、硅藻土、鈣粉均為食品級。
上述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的步驟是:
1)按照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稱重,并將秸稈充分發酵:
2)將活性炭、電氣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濕法球磨工藝分別進行粉碎,粉碎粒徑為0.05-0.5毫米,分別得到活性炭粉末、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將步驟2)得到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別在高溫爐中進行400-450℃熱處理,熱處理時間為2h;
4)將熱處理后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與活性炭粉末、鈣粉、小蘇打、食鹽在混料機中均勻混合,然后再與發酵后的秸稈充分混合,即得到礦物型動物飼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礦物型動物飼料中,硅藻土、鈣粉、小蘇打、食用鹽都是可食用的無機材料,能夠為動物提供基本的營養元素;電氣石因其優良的遠紅外輻射特性與釋放負離子的特性而具有生物保健和微環境調控功能,破壞霉菌的生長環境,從而達到抑菌的目的,能夠改變水分子的團簇結構,使水在生物體內的作用發生改變,產生多種生物學效應;利用活性炭與硅藻土作為吸附劑,吸附飼料中的水分,破壞霉菌生長環境,從而防止霉變,并使其他組分有機結合起來。
本發明飼料不僅能夠為動物提供基本的營養元素還兼具優良的抗菌防霉效果,實驗表明,該飼料作用7天的抗菌率可達90%以上(供試菌種為黃曲霉與大腸桿菌),且飼料遠紅外發射率可達到0.88以上。
本發明制備方法將動物飼料中電氣石與硅藻土進行400℃-450℃的熱處理,可以使礦物組分中不穩定的氧化物得以充分揮發,還可以有效激發電氣石的生物活性,并保證其不發生物相轉變。
現有技術中將電氣石作為添加劑加入飼料中,稀釋了電氣石的含量,降低了添加劑的紅外發射率,而本發明直接將電氣石作為原料制成飼料,可以顯著提高使飼料的紅外發射性能,所用電氣石、硅藻土均為食品級礦物,且含量的增加不會影響飼料的可食用性,飼料整體紅外發射率達到90%左右,更加有利于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
該制備方法利用活性炭優良的吸附作用,將動物飼料中的水分、營養物質、細小顆粒等吸附為一個整體;將電氣石、硅藻土粉碎細化為粒徑在0.05-0.5毫米之間的小顆粒,并在高溫爐中進行高溫熱處理,熱處理后的粉體與破碎成段的秸稈以及鈣粉、小蘇打、食鹽、活性炭粉充分混合得到礦物型動物飼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并不以此作為對本申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發明礦物型動物飼料(簡稱飼料),該飼料由如下質量百分比的各組分構成:
活性炭5~10%,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附飼料中的水與營養物質,破壞霉菌生存環境,并使該動物飼料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電氣石25~35%,作為生物功能材料,保證飼料的抑菌性及生物保健性;
硅藻土15~20%,提供生物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
鈣粉10%,
小蘇打10%,
食鹽3%,
秸稈22%;
所述活性炭、電氣石、硅藻土、鈣粉均為食品級;所述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能提供動物生長必須的有機物、鹽分及礦物營養。
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礦物型動物飼料由如下質量百分比的各組分構成:活性炭6-8%,電氣石30-35%,硅藻土18-20%,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
本發明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的步驟是:
1)按照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稱重,并將秸稈充分發酵:
2)將活性炭、電氣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濕法球磨工藝分別進行粉碎,粉碎粒徑為0.05-0.5毫米,分別得到活性炭粉末、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將步驟2)得到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別在高溫爐中進行400-450℃熱處理,熱處理時間為2h;
4)將熱處理后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與活性炭粉末、鈣粉、小蘇打、食鹽在混料機中均勻混合,然后再與發酵后的秸稈充分混合,即得到礦物型動物飼料。
以下給出幾個礦物型動物飼料配方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礦物型動物飼料,該飼料由如下質量百分比的各組分構成:
活性炭10%,電氣石25%,硅藻土20%,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所述活性炭、電氣石、硅藻土、鈣粉均為食品級。
制備方法的步驟是:
1)按照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稱重,將秸稈經乳酸菌充分發酵,發酵時間為200h;
2)將活性炭、電氣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濕法球磨工藝分別進行粉碎,得到粉碎粒徑為0.5毫米的活性炭粉末及粉碎粒徑均為0.1毫米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將步驟2)得到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別在高溫爐中進行450℃熱處理,熱處理時間為2h;
4)將熱處理后的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及發酵后的秸稈與活性炭粉末、鈣粉、小蘇打、食鹽在混料機中均勻混合,即得到礦物型動物飼料。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構成、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在制備過程中,熱處理溫度為400℃。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構成、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在制備過程中,得到活性炭粉末、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的粉碎粒徑均為0.1毫米。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構成、制備方法同實施例3。不同之處在于在制備過程中,熱處理溫度為400℃。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各組分及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飼料的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構成為:活性炭5%、電氣石35%、硅藻土15%、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在制備過程中,活性炭粉末、電氣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的粉碎粒徑均為0.05毫米。
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動物飼料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構成、制備方法同實施例5。不同之處在于在制備過程中,熱處理溫度為400℃。
實施例7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飼料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飼料的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構成為:活性炭8%,電氣石30%,硅藻土18%,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
實施例8
本實施例的礦物型飼料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飼料的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構成為:活性炭6%,電氣石33%,硅藻土16%,鈣粉10%,小蘇打10%,食鹽3%,秸稈22%。
針對禽類動物,由于禽類動物缺少牙齒,無法將食物進行物理破碎,需要借助攝入磨料幫助消化,因此對于禽類動物的動物飼料,需增大活性炭的用量及粉碎粒徑,選取實施例1-2。
針對反芻動物,由于反芻動物會將胃里的半消化食物再次反芻消化的特點,需增加動物飼料中活性炭的含量,使其吸收飼料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幫助反芻動物連續吸收,因此對于反芻動物的動物飼料,選取實施例3-4。
針對動物幼崽,動物幼崽正值發育階段,應增大電氣石用量,增加動物飼料的生物活性,同時應加大對飼料各組分的粉碎力度,減小其粒徑使其更易消化。針對動物幼崽的動物飼料,優選取實施例5-6。
本發明飼料的各組分組成在其包裝上會明確標出,制備過程中的重要參數(熱處理溫度及粉碎粒徑)也會在包裝上標明,使用過程中,使用人員可以根據所針對動物的動物種類、生長時間及消化吸收能力適當選擇最佳的飼料。另外,在本發明飼料的使用過程中,使用人員可以根據動物的攝食類型(雜食動物或植食動物)選擇是否添加一定比例的肉制品。
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對實施例1-8的飼料進行紅外發射性能測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實施例1-8的飼料紅外發射率
從表1可以看出,實施例1-8得到的飼料的紅外發射率均在88%以上,對比實施例1和實施例2及實施例5和實施例6,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將礦物組分進行450℃熱處理時,飼料的紅外發射率更高些,說明此熱處理溫度下制備的飼料具備更高的生物活性。此溫度為最優選。
對實施例1-8的飼料進行防霉活性測定,本實驗以黃曲霉、大腸桿菌為實驗對象,采用平皿計數抑菌法對飼料的防霉活性進行測定。將實施例1-8的飼料分別均勻撒到細菌培養皿中密封放置,對照組飼料配比為:秸稈65%、小蘇打20%、食鹽6%、鈣粉9%(此配方為現有飼料中常用組分與配比)。保存溫度為25℃左右,濕度為80%左右。分別在三天及一周后檢測霉菌菌落總數(按照GB 13092-91進行)。具體抑菌實驗結果見表2。
表2實施例1-8飼料作用三天、七天后的抑菌實驗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施例1-8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使用7天抗菌率均在90%以上,表明本發明中的飼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能力。
對實施例5和實施例6進行動物試驗,選取120頭斷奶后的豬幼崽作為試驗對象,設置對照組與兩個試驗組,對照組豬幼崽投喂飼料配比為:秸稈65%、小蘇打20%、食鹽6%、鈣粉9%(此配方為現有飼料中常用組分與配比),兩個試驗組分別投喂與對照組等量的添加實施例5和實施例6所述礦物型動物飼料。對照組與兩個試驗組各40頭,雌雄混合飼養,飼養周期為40天,具體試驗結果見表3。
表3豬幼崽飼養期間增重情況
由表3可知,使用本發明飼料喂養后,豬幼崽的增重率比對照組分別增加35.7%、22.6%,當飼料中的礦物組分經過450℃熱處理后,動物增重效果更加顯著。進而說明本發明的飼料能夠滿足動物日常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改善動物胃腸功能,更加促進動物的健康快速生長。
本發明未述及之處適用于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