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浸泡罐,具體涉及一種間隔循環連續生產浸泡罐。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脫蛋白大米大多采用的人工再造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將淀粉原料粉碎然后重新塑型成大米的形狀得到這種脫蛋白大米。這種大米制備的方法復雜,對設備的要求較高,而且大米中除了淀粉外,還含有許多人體需要的必須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3211163B,授權公告日2014.09.17)公開了一種脫蛋白大米的加工方法,該方法采用酶解方法處理大米得到脫蛋白大米,采用該技術加工的脫蛋白大米,產品外觀、色澤、風味和口感與普通大米一致,蛋白質脫除率最高可在95%以上。相比于人工再造大米,營養價值更豐富,但是在脫蛋白大米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原料大米浸泡在含有蛋白酶的浸泡罐中進行酶解處理,一般的浸泡罐為靜態浸泡罐,不僅浸泡時間長,而且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上層,中層,下層的浸泡液的pH不一致,直接導致浸泡罐中的大米酶解程度不均勻,影響脫蛋白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浸泡液均勻分布的用于生產脫蛋白大米的一種間隔循環連續生產浸泡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間隔循環連續生產浸泡罐,包括罐體、提升水泵,罐體上端設有進料口,罐體內上部設有噴嘴,罐體下端依次設有出料口、循環出液口,出料口與循環出液口連通,出料口與循環出液口之間設有過濾網,循環出液口的開口端設有密封機構,循環出液口與噴嘴通過提升水泵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罐體的兩側設有恒溫夾層。
進一步地,所述罐體頂部設有觀察鏡;所述罐體的兩側設有支撐架。
進一步地,所述罐體的上部設有第一pH電極,中部設有第二pH電極,下部設有第三pH電極;所述罐體外設有pH數控表,循環控制系統,所述pH數控表實時采集第一pH電極,第二pH電極,第三pH電極的信號,并將采集到的信號進行比較,運算并將結果傳送到循環控制系統,由循環控制系統控制提升水泵的啟動與停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人力的投入,相對智能化。
(2)浸泡罐根據浸泡液的情況完成自循環,從而使浸泡液在罐體的上、中、下層各分布點的pH值保持相對一致,從而使浸泡罐中的大米酶解程度相對均勻,進而使大米在脫蛋白率達到預訂目標。
(3)采用本實用新型生產的脫蛋白保持大米的原有形態,并且富有彈性、口感更好。
(4)本實用新型的浸泡罐結構簡單,易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循環控制系統的方框圖;
其中,投料口1、噴嘴2、罐體3、第一pH電極4、恒溫夾層5、第二pH電極6、第三pH電極7、出料口8、密封機構9、過濾網10、循環出液口11、提升水泵12、支撐架13、觀察鏡14。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間隔循環連續生產浸泡罐,包括罐體3、罐體3上部為圓筒形狀,下部為圓錐形狀。罐體3上端設有進料口1,罐體3內的上部設有噴嘴2,罐體3下端依次設有出料口8、循環出液口11,出料口8與循環出液口11連通,并且出料口8與循環出液口11之間設有過濾網10,循環出液口11的開口端設有密封機構9,密封機構9進行密封循環出液口11,防止細菌污染。罐體3外還設有提升水泵12,循環出液口11與噴嘴2通過提升水泵12相連。提升水泵12可將底部過濾后浸泡液,泵入浸泡罐3的上部并通過噴嘴2噴出,實現了浸泡液的循環。
其中,罐體3的兩側還設有恒溫夾層5,恒溫夾層5可以防止浸泡罐中的溫度下降的太快,影響浸泡液中的酶活力。罐體3的頂部設有觀察鏡14,方便人觀察罐體內的大米的浸泡狀態;罐體3的兩側設有支撐架13,使浸泡罐穩固的放置在地面上。
其中,罐體3的上部設有第一pH電極4,中部設有第二pH電極6,下部設有第三pH電極7;結合圖2所示,罐體3外設有pH數控表、循環控制系統,pH數控表實時采集第一pH電極4,第二pH電極6,第三pH電極7的信號,并將采集到的信號進行比較,運算,其中pH數控表將第一pH電極4,第二pH電極6,第三pH電極7采集到信號轉化為pH數值a,b,c;若a,b,c的數值的差值大于0.1,將結果傳送到循環控制系統,由循環控制系統控制提升水泵12啟動,提升水泵12啟動后,將底部的浸泡液經過過濾網10過濾后泵入浸泡罐3的上部并通過噴嘴2噴出,實現了浸泡液的循環,直到a,b,c的數值的絕對差不大于0.1,將結果傳送到循環控制系統,由循環控制系統控制提升水泵停止,浸泡罐處于靜置狀態。這種循環控制系統可以自動控制提升水泵的啟動與停止,達到間歇循環浸泡液的效果,這種自動化控制循環浸泡液的裝置更加智能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