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罐頭自動加汁機,屬于灌裝機械設計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罐頭有著兩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的罐頭是為了使士兵能夠吃上新鮮蔬菜、水果而被發明并制造的。最初,罐頭使用玻璃瓶制造并灌裝,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玻璃罐頭瓶被馬口鐵罐頭盒替代,并且出現了各種口味及品種的蔬菜罐頭、肉類罐頭和水果罐頭。目前,一些罐頭的生產及灌裝依然使用人工來完成,這樣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安全衛生也難以達標。另外,現有的機械自動化灌裝生產線的設備結構復雜成本高昂,給中小企業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而且后期維修也較為困難。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罐頭添加湯汁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罐頭添加湯汁的裝置,包括傳送裝置和加湯裝置;傳送裝置包括有呈框架結構的傳送機,傳送機兩側分別設有左滾軸和右滾軸、下部設有驅動電機,左滾軸和右滾軸、驅動電機通過傳送帶相互連接;傳送機的下方設有用于回收湯汁的收集池;加湯裝置包括有用于存儲湯汁的湯汁罐,湯汁罐的上方設有一條連接于湯汁罐的送湯管線,湯汁罐的下方設有一條出湯管線,出湯管線的下部均勻間隔分布有若干個出湯嘴。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優化的,湯汁罐的內部設有多層過濾網,過濾網的網孔從上到下依次逐漸減小。
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優化的,湯汁罐和出湯管線的連接處設有控制湯汁流量的閥門;出湯嘴呈上寬下窄的形狀,出湯嘴的外部還包裹有一層過濾紗網。
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優化的,傳送帶的表面設有若干條漏湯孔,漏湯孔貫穿于傳送帶,漏湯孔呈兩排交錯間隔分布。
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優化的,左滾軸和右滾軸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于傳送機上。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實現罐頭湯汁的自動灌裝,提高了灌裝效率,還避免傳統人工灌裝成的衛生不達標問題。另外,該裝置結構較為簡單,使用液壓或氣壓為裝置提供動力,也大大提高了裝置的可靠程度。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組成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送帶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傳送機1;左滾軸2;右滾軸3;驅動電機4;傳送帶5;湯汁罐6;送湯管線7;出湯管線8;閥門9;出湯嘴10;罐頭體11;收集池12;漏湯孔50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一種用于罐頭添加湯汁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傳送裝置和加湯裝置。
傳送裝置包括有呈框架結構的傳送機1,傳送機1兩側分別設有左滾軸2和右滾軸3、下部設有驅動電機4,左滾軸2和右滾軸3的兩端通過軸承設置于傳送機1上。左滾軸2和右滾軸3、驅動電機4通過傳送帶5相互連接。傳送帶5的表面設有若干條漏湯孔501,漏湯孔501貫穿于傳送帶5,漏湯孔501呈兩排交錯間隔分布。
傳送機1的下方設有用于回收湯汁的收集池12。加湯裝置包括有用于存儲湯汁的湯汁罐6,湯汁罐6的內部設有多層過濾網,過濾網的網孔從上到下依次逐漸減小。湯汁罐6的上方設有一條連接于湯汁罐6的送湯管線7,湯汁罐6的下方設有一條出湯管線8,湯汁罐6和出湯管線8的連接處設有控制湯汁流量的閥門9。出湯管線8的下部均勻間隔分布有若干個出湯嘴10。出湯嘴10呈上寬下窄的形狀,出湯嘴10的外部還包裹有一層過濾紗網。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