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臭參脯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臭參為桔梗科(campanulaceae)黨參屬(codonopsis)植物管鐘黨參(codonopsisbulleyanaforrestexdiels),別名蘭花臭參、胡毛洋參等,為多年生草本,根肉質,呈圓柱狀,植物體具特殊臭味,故俗稱臭參,有黃白色乳汁,生于海拔2800m-4200m山坡草地及灌叢,有著悠久的栽培和食用歷史,是云南特有的植物種,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南等地區,是一種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營養均衡的參類,表現出較高的食用、藥用、保健價值。每逢秋冬季節在云南的蔬菜市場有大量銷售,同五花肉或排骨類食材一起煮食,作為滋補品使用,還有開胃,增進食欲的效果。不足處是臭參與肉和排骨原料一起煮食,又增加人對脂肪的吸收,是一些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另外,臭參在貯存過程容易腐爛變質,冷凍保存會導致口感變差,造成旺節臭參量大于市場需求,因儲存難損失大,之后又無臭參可用的問題。干制品難以復水,煮燉后口感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臭參脯的生產工藝,以解決目前臭參只能作為佐餐用的食品的單一食用方式。開發為方便食用、易于保存的形式,是提高附加值和解決目前種植后難以短時間銷售的有效手段。
技術方案:一種臭參脯的生產工藝,包括原料清洗、原料冷凍處理工序,清洗后的臭參切片置于零下5℃環境下冷凍6~8小時,讓后再于零下16~18℃緩慢凍結12小時以上,再與白砂糖,檸檬酸配料浸漬后烘烤得到。
按凍結前新鮮臭參100份,白砂糖75~90份,檸檬酸2~3份的配料比,浸制時間10~12小時,并按100w功率的超聲波處理原料量不超過1kg的標準,用超聲波輔助浸漬處理至少30分鐘。
所述新鮮臭參洗凈后切成斜片,厚度控制在0.5~1cm;
經二次冷凍和配料處理的臭參置于75~80℃溫度下烘5~6小時,倒出多余汁液,固體再次用75~80℃烘至表面無水分,不粘手,控制水分在15-17%,取出冷卻后裝入桶中密封回濕20~24小時得臭參脯成品。
本發明利用緩慢冷凍產生冰晶破壞臭參組織結構,然后加入蔗糖、檸檬酸進行浸漬,輔助超聲波處理進一步破壞臭參組織結構提高糖、酸的滲透效果,經烘烤干燥,糊化淀粉、脫水、熟制得到一種外觀形態飽滿不干癟、酸甜適口、質地柔韌、淡黃色,半透明、有光澤及臭參味的臭參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新鮮臭參清洗干凈,濾干水分,稱取10kg切成斜片,控制厚度為0.5~1cm,裝盤放入零下5℃的冷庫冷凍約7小時,取出后再放入零下16~18℃冷庫冷凍凍結12小時,使冰晶盡量長大,破壞臭參的組織結構,更利益后步的白砂糖浸漬滲透到臭參內部的效果。取出冷凍后的臭參于室溫放置解凍,解凍過程間隔半小時翻動一次,解凍到剛好變軟再次放入零下16~18℃冷庫緩慢凍結12小時以上。取出凍結的臭參放入不銹鋼盆中,加入白砂糖8kg,檸檬酸0.25kg。攪拌混合,讓臭參表面均勻粘附上白砂糖,放置10~12小時。此時糖溶解,有糖汁約為固體的2/3。用53khz,500w超聲波處理30分鐘,分四個批次處理,處理過程中至少翻動3次。取出放入75~80℃的烘箱中烘烤6小時(2小時翻動一次),然后到出剩余糖液,固體臭參繼續烘烤至表面無水分,不粘手,取出樣品檢測水分在15~17%之間,之后取出冷卻,轉入不銹鋼桶中加蓋密封回濕20小時,即可得到外觀形態飽滿不干癟、酸甜適口、質地柔韌、淡黃色,半透明、有光澤及臭參味的臭參脯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