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茶的制作工藝,特別涉及一種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茉莉花茶制作在國內歷史悠久,首先進行首窨工序把回收回來的茶葉嫩芽尖烘干,攤涼烘干越好,茶葉后期對茉莉花芬芳的吸收越好,茶葉烘干以后開始制作,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跟茶葉混合制作,最終形成茶中有花但不見花。
傳統的制作工藝是五窨一提,首先第一窨選擇的是在天氣晴朗的晚上9:00—10:00讓烘干的茶葉跟新鮮的茉莉花茶進行2:1的比例混合攪拌,讓茶葉跟茉莉花充分的接觸,吸收茉莉花的芳香,因為茉莉花這個時間段花香中包含的芳香揮發性最好。混合好以后把茶葉跟茉莉花形成的茶堆的高度控制在45—50cm避免過厚溫度上升,茶葉發酵。到了凌晨四點的時候要進行通花處理,也就是要把反應堆扒開攤平攤涼,讓里面的溫度散開避免發酵。散熱半個小時以后再進行混合,再次窨花,堆放在新的位置,到了第二天早上8:00—9:00用篩花機把茶跟茉莉花分離,茶進行烘干,烘干機烘干7分鐘溫度把握在90—130℃;二窨跟首窨的工藝一樣,把茶跟花的比例控制在1:0.45;三窨跟之前也一樣茶花比控制在1:0.4;四窨茶花比控制在1:0.35;五窨茶花比控制在1:0.3,最后進行提花工藝,用五窨烘干的茶葉以1:0.08的比例混合4-5小時,提升茶的花鮮味。
該技術目前短板是,晚上要進行通花茶花堆過高,茶葉容易發熱發酵影響花茶的鮮明度,茶葉烘干容易影響茶葉的品質,茶葉的脆性增加,不易保存,在頻繁的烘干窨花茶葉會吸收雜質香氣不純。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茉莉花茶在制作的過程中工序繁瑣,而且制作出的茉莉花茶不易保存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的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茉莉花:將新鮮茉莉花攤涼,散發花中的水分,之后合堆,然后移動到干燥的地方,經過多次攤涼,揮發散熱,確保在上午10點鐘之前將茉莉花中的水分徹底散干;
(2)制作茶胚:將新鮮的茶葉進行殺青處理,殺青達到芽葉全部熟透,茶葉青味全部去除,略帶嫩香,無焦邊糊葉;
(3)窨制茉莉花茶:
a)首窨,將干燥后的茉莉花與殺青后的茶葉混合,茶花比是1:1的,混合完成以后,進行堆窨,反應堆的高度控制在10-15cm,第二天進行茶花分離;
b)二窨,將首窨后的茶葉與茉莉花進行混合,茶花比是1:1,然后在第二天北京時間下午17:00-18:00之間進行茶花分離,最后進行烘干處理;
c)三窨,重復首窨的工序;
d)四窨,重復二窨的工序;
e)五窨,將四窨后的茉莉花與茶葉重新進行混合,茶花比為1:1.5,然后進行堆窨,反應堆的高度控制在10-15cm,第二天進行茶花分離;
f)六窨,重復五窨的工藝,最后進行烘干處理;
(4)提花:將六窨后的茉莉花茶進行提花處理,提花時采用的茶花比為1:0.1。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1)中的茉莉花采用晴天的時候,北京時間下午14::00-15:30采集的新鮮茉莉花。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窨制的時候,進行茶花混合的時間在北京時間22:30-23:30之間進行。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3)中窨制的時候,進行茶花分離的時間在北京時間6:00-7:00。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3)中窨制的過程中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2)中所采用的茶葉為綠茶。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制作工藝去掉了一般加工工藝中的通花工藝,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制作工序,同時保存了茶葉的品質,茶葉充分吸收了茉莉花的香氣,更加濃郁甘醇,增加鮮度,增加保質期,增加口感,除去茶葉本身的異味,比傳統的制作工藝保質期延長了6個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新型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茉莉花:將晴天的時候,北京時間下午14::00-15:30采集的新鮮茉莉花攤涼,散發花中的水分,之后合堆,然后移動到干燥的地方,經過多次攤涼,揮發散熱,確保在上午10點鐘之前將茉莉花中的水分徹底散干;采用下午14::00-15:30采集的茉莉花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制作出來的茉莉花茶香味十足而且色澤鮮艷。
(2)制作茶胚:一般使用綠茶,例如英山云霧茶、西湖龍井、峨眉雪芽、湄潭翠芽、蘭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等等,進行殺青處理,將新鮮的茶葉進行殺青處理,殺青達到芽葉全部熟透,茶葉青味全部去除,略帶嫩香,無焦邊糊葉;
(3)窨制茉莉花茶(在窨制的過程中,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茶葉和茉莉花不會發酵,而且制作出來的茉莉花茶香氣十足):
a)首窨,將干燥后的茉莉花與殺青后的茶葉混合,混合的時間為晚上22:30-23:30之間,茶花比是1:1的,混合完成以后,進行堆窨,反應堆的高度控制在10-15cm,第二天早上6:00-7:00之間進行茶花分離;茶花分離使用篩子將茶葉與茉莉花分開。
b)二窨,將首窨后的茶葉與茉莉花進行混合,同樣的混合的時間是晚上22:30-23:30之間,茶花比是1:1,然后在第二天北京時間下午17:00-18:00之間進行茶花分離,最后進行烘干處理;
c)三窨,重復首窨的工序;
d)四窨,重復二窨的工序;
e)五窨,將四窨后的茉莉花與茶葉重新進行混合,混合的時間是晚上22:30-23:30之間,茶花比為1:1.5,然后進行堆窨,反應堆的高度控制在10-15cm,第二天早上6:00-7:00進行茶花分離;
f)六窨,重復五窨的工藝,最后進行烘干處理;
(4)提花:將六窨后的茉莉花茶進行提花處理,也就是將六窨基礎上,再用少量鮮花復窨一次,此時,采用的茶花比為1:0.1,最后攤涼后即可勻堆裝箱。提花用的鮮花,要選擇晴天采的朵大飽滿的優質花,鮮花的開放度略大些,這樣最后制作出來的茉莉花茶不管是香氣還是色澤都有顯著提高。
通過這種六窨一提的工藝制作出來的茉莉花茶,由于減少了一般制作中的通花工藝所以,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制作工序,同時保存了茶葉的品質,茶葉充分吸收了茉莉花的香氣,更加濃郁甘醇,增加鮮度,增加保質期,增加口感,除去茶葉本身的異味,比傳統的制作工藝保質期延長了6個月。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