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石斛制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臘肉石斛鍋巴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斛又名仙斛蘭韻、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石斛花姿優雅,玲瓏可愛,花色鮮艷,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花”之一。
鍋巴是燜飯時緊貼著鍋結焦成塊狀的一層飯粒。主要原料有大米、小米、黃豆、玉米粉等。有厚腸胃,助消化的食用功效,但胃弱者及慢性胃炎、不思飲食者宜食。是大眾所喜愛的一種零食小吃,且易儲藏。
本發明是將石斛與鍋巴完美結合,制得一種新的石斛鍋巴產品,使既增加鍋巴的口感,也將石斛的藥用效果滲入其中,食用對人體健康有益處,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臘肉石斛鍋巴及其制作方法,既增加鍋巴的口感,也將石斛的藥用效果滲入其中,方便食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臘肉石斛鍋巴,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大米80-120份、水130-200份、石斛鮮條6-10份、臘肉24-36份、調味料。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水優選為優質山泉水。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石斛優選為鐵皮石斛。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調味料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食鹽1-3份、蔥0.5-1份、蒜0.3-0.7份。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石斛預處理,將6-10石斛鮮條在清水中清洗干凈,切成小段得石斛段以備用;
s2、臘肉預處理,將24-36臘肉清洗干凈,切丁煸炒后的臘肉丁以備用;
s3、蒸煮,取130-200份水連同石斛段、臘肉丁一同放入鍋中熬煮,熬制時間2-3小時,在沸水中將大米下入鍋中,不斷攪拌,直至湯汁被大米吸收,繼續燜煮20-40min制得臘肉石斛米飯;
s4、壓實,取適量臘肉石斛米飯,放入特制電餅鐺中,鋪勻壓實,在180-220℃的溫度下烤制10-20min,然后翻轉至另一面,烤制10-20min,制得臘肉石斛鍋巴。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石斛段的長度為1-2厘米。
優選的,所述步驟s4中,在烤制過程中,要將鍋巴表面上多余的飯粒刮取掉,以保證鍋巴外形美觀。
優選的,所述步驟s4中的鍋巴厚度在0.2-0.4毫米之間,且每鍋成品鍋巴的重量需控制在0.35-0.4kg之間,以保證鍋巴的嚼勁,過薄容易破碎。
優選的,所述臘肉石斛鍋巴為圓形或者方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石斛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將石斛的藥用效果與鍋巴產品完美結合,同時也增加了鍋巴的口感,食用方便,老少皆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大米80份、山泉水130份、鐵皮石斛鮮條6份、臘肉24份、調味料。
調味料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食鹽1份、蔥1份、蒜0.3份。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石斛預處理,將6份石斛鮮條在清水中清洗干凈,切成小段得石斛段以備用;
s2、臘肉預處理,將24份臘肉清洗干凈,切丁煸炒后的臘肉丁以備用;
s3、蒸煮,取130份水連同石斛段、臘肉丁一同放入鍋中熬煮,熬制時間2小時,在沸水中將大米下入鍋中,不斷攪拌,直至湯汁被大米吸收,繼續燜煮40min制得臘肉石斛米飯;
s4、壓實,取適量臘肉石斛米飯,放入特制電餅鐺中,鋪勻壓實,在180℃的溫度下烤制20min,然后翻轉至另一面,烤制20min,制得圓形或方形臘肉石斛鍋巴。
在步驟s1中,石斛段的長度為1-2厘米。
在步驟s4中,在烤制過程中,要將鍋巴表面上多余的飯粒刮取掉,以保證鍋巴外形美觀。
在步驟s4中的鍋巴厚度在0.2-0.4毫米之間,且每鍋成品鍋巴的重量需控制在0.35-0.4kg之間,以保證鍋巴的嚼勁,過薄容易破碎。
石斛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將石斛的藥用效果與鍋巴產品完美結合,同時也增加了鍋巴的口感,食用方便,老少皆宜。
實施例2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大米120份、山泉水200份、鐵皮石斛鮮條10份、臘肉36份、調味料。
調味料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食鹽1.5份、蔥0.5份、蒜0.7份。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石斛預處理,將10份石斛鮮條在清水中清洗干凈,切成小段得石斛段以備用;
s2、臘肉預處理,將36份臘肉清洗干凈,切丁煸炒后的臘肉丁以備用;
s3、蒸煮,取200份水連同石斛段、臘肉丁一同放入鍋中熬煮,熬制時間3小時,在沸水中將大米下入鍋中,不斷攪拌,直至湯汁被大米吸收,繼續燜煮20min制得臘肉石斛米飯;
s4、壓實,取適量臘肉石斛米飯,放入特制電餅鐺中,鋪勻壓實,在220℃的溫度下烤制10min,然后翻轉至另一面,烤制10min,制得圓形或方形臘肉石斛鍋巴。
在步驟s1中,石斛段的長度為1-2厘米。
在步驟s4中,在烤制過程中,要將鍋巴表面上多余的飯粒刮取掉,以保證鍋巴外形美觀。
在步驟s4中的鍋巴厚度在0.2-0.4毫米之間,且每鍋成品鍋巴的重量需控制在0.35-0.4kg之間,以保證鍋巴的嚼勁,過薄容易破碎。
實施例3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大米100份、山泉水160份、鐵皮石斛鮮條8份、臘肉30份、調味料。
調味料按其重量組分包括以下原料:食鹽1.2份、蔥0.7份、蒜0.5份。
一種臘肉石斛鍋巴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石斛預處理,將8份石斛鮮條在清水中清洗干凈,切成小段得石斛段以備用;
s2、臘肉預處理,將30份臘肉清洗干凈,切丁煸炒后的臘肉丁以備用;
s3、蒸煮,取160份水連同石斛段、臘肉丁一同放入鍋中熬煮,熬制時間2.5小時,在沸水中將大米下入鍋中,不斷攪拌,直至湯汁被大米吸收,繼續燜煮30min制得臘肉石斛米飯;
s4、壓實,取適量臘肉石斛米飯,放入特制電餅鐺中,鋪勻壓實,在200℃的溫度下烤制15min,然后翻轉至另一面,烤制15min,制得圓形或方形臘肉石斛鍋巴。
在步驟s1中,石斛段的長度為1-2厘米。
在步驟s4中,在烤制過程中,要將鍋巴表面上多余的飯粒刮取掉,以保證鍋巴外形美觀。
在步驟s4中的鍋巴厚度在0.2-0.4毫米之間,且每鍋成品鍋巴的重量需控制在0.35-0.4kg之間,以保證鍋巴的嚼勁,過薄容易破碎。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