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態培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瓣結魚屬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把亞科,結魚屬,瓣結魚亞屬。俗稱:哈司,重口,馬嘴,臘巨。瓣結魚為生活于清澈流水中的中下層魚類,體型為流線型,頭尖,鰭健,為善泳的魚類之一。它經常在水底亂石間穿越,用喇叭形伸縮自如的大口向江底和石面上吸食,以底棲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植物的碎片和絲狀藻類為食。瓣結魚仔魚階段時,口裂大,主要以較大的水生動物為食。在常規餌料培育時,大都以農家肥為主,造成了水質的富營養化,影響了周邊環境。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通過生態的方式,控制水體富營養化,還能促進魚餌料快速大量繁殖。
[0004]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5]A、建造餌料池:每3500尾仔魚配266.8m2的長方形餌料池;
[0006]B、餌料池消毒:施肥前5天注滿水,然后每667m2用生石灰42_48kg進行消毒;
[0007]C、施肥:每667m3使用8_12kg專用漁肥,然后每2周每m3用8_12g尿素和0.4-0.6g過磷酸鈣進行補肥;
[0008]D、引種:3月份,將餌料池內水排干后,將水蚯蚓種苗以0.4-0.6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餌料池的池底上,隨后加水至水深5cm以覆蓋種苗;
[0009]E、生態管理:每667m2施放47_53kg螺螄以控制水質,每15天用釘耙翻池一次;
[0010]F、日常管理:白天池水深度為2.5-3.5cm,夜晚池水深度為5.5-6.5cm ;每15天將EM菌稀釋后全池潑灑調節水質,每667m2潑灑EM菌75_85g ;
[0011]G、采捕??每30天,夜晚采捕I次;先向餌料池加注冷水,并用燈光照射,引水蚯蚓集聚,此時用40目的乙綸網布做成的網袋將其捕出。
[0012]優選地,餌料池規格為30 X 20m,深0.5m,底部淤泥厚5cm。
[0013]優選地,餌料池消毒過程中,生石灰消毒方法為:將生石灰裝入麻袋中,將麻袋放入餌料池中,將裝有生石灰的麻袋沿池塘四周拖動,直至麻袋中的生石灰全部溶解于池水中。
[0014]優選地,漁肥中包括:單胞藻促長因子、生物活性物質、藻類所需營養鹽、肥水專用菌、氨基酸;其中單胞藻促長因子為復硝酚鈉、α-萘乙酸鈉、乙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三十烷醇、氯吡尿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生物活性物質為復合維生素;藻類所需營養鹽由碳酸氫鈉、磷酸氫鉀、硝酸鈉、硝酸鈉、硫酸鎂、硫酸鐵、硫酸鉀、一水氯化鈣、七水硫酸亞鐵、EDTA ;肥水專用菌由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乳酸菌、放射菌和酵母菌組成。
[0015]本發明通過生態的方式,合理控制餌料池中水蚯蚓的密度,防止飼料過度喂養;采用專用漁肥,大大促使餌料池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從而促進水蚯蚓種苗的生長;漁肥中包括:單胞藻促長因子、生物活性物質、藻類所需營養鹽、肥水專用菌、氨基酸,促使餌料池中的藻類快速大量繁殖;通過施放螺螄,對餌料池中池水水質進行控制,防止水體富營養化;釘耙翻池,既將淤泥中的肥糞充分釋放,又可讓螺螄徹底凈化水質;白天池水深度為
2.5-3.5cm,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夜晚池水深度為5.5-6.5cm,能保溫防凍。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9]A、建造餌料池:每3500尾仔魚配266.8m2的長方形餌料池,餌料池規格為30 X 20m,深0.5m,底部淤泥厚5cm ;
[0020]B、餌料池消毒:施肥前5天注滿水,然后每667m2用生石灰42kg進行消毒,生石灰消毒方法為:將生石灰裝入麻袋中,將麻袋放入餌料池中,將裝有生石灰的麻袋沿池塘四周拖動,直至麻袋中的生石灰全部溶解于池水中;
[0021]C、施肥:每667m3使用12kg專用漁肥,漁肥中包括:單胞藻促長因子、生物活性物質、藻類所需營養鹽、肥水專用菌、氨基酸;其中單胞藻促長因子為復硝酚鈉、α-萘乙酸鈉、乙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三十烷醇、氯吡尿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生物活性物質為復合維生素;藻類所需營養鹽由碳酸氫鈉、磷酸氫鉀、硝酸鈉、硝酸鈉、硫酸鎂、硫酸鐵、硫酸鉀、一水氯化鈣、七水硫酸亞鐵、EDTA ;肥水專用菌由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乳酸菌、放射菌和酵母菌組成;然后每2周每m3用Sg尿素和0.6g過磷酸鈣進行補肥;
[0022]D、引種:3月份,將餌料池內水排干后,將水蚯蚓種苗以0.4kg/m2的用種量均勻地撒布在懼料池的池底上,隨后加水至水深5cm以覆蓋種苗;
[0023]E、生態管理:每667m2施放53kg螺螄以控制水質,每15天用釘耙翻池一次;
[0024]F、日常管理:白天池水深度為2.5cm,夜晚池水深度為6.5cm ;每15天將EM菌稀釋后全池潑灑調節水質,每667m2潑灑EM菌75g ;
[0025]G、采捕??每30天,夜晚采捕I次;先向餌料池加注冷水,并用燈光照射,引水蚯蚓集聚,此時用40目的乙綸網布做成的網袋將其捕出。
[0026]實施例2
[0027]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瓣結魚仔魚餌料生態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8]A、建造餌料池:每3500尾仔魚配266.8m2的長方形餌料池,餌料池規格為30 X 20m,深0.5m,底部淤泥厚5cm ;
[0029]B、餌料池消毒:施肥前5天注滿水,然后每667m2用生石灰45kg進行消毒,生石灰消毒方法為:將生石灰裝入麻袋中,將麻袋放入餌料池中,將裝有生石灰的麻袋沿池塘四周拖動,直至麻袋中的生石灰全部溶解于池水中;
[0030]C、施肥:每667m3使用1kg專用漁肥,漁肥中包括:單胞藻促長因子、生物活性物質、藻類所需營養鹽、肥水專用菌、氨基酸;其中單胞藻促長因子為復硝酚鈉、α-萘乙酸鈉、乙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三十烷醇、氯吡尿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生物活性物質為復合維生素;藻類所需營養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