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卷煙制絲生產工藝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輸送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煙草是非常容易在短時間內吸濕和散失溫度水分的物質,為了保證煙草制品加工質量,降低造碎以及煙草粉塵,在卷煙制絲生產線葉片、葉絲處理工序,一般取用18-22%較高的工藝水分。但是,高水分的葉片、葉絲在輸送過程容易受到環境溫濕度變化影響,特別是季節變化影響以及車間各種復雜熱源、風源影響,容易出現工藝質量波動,增加能源和煙葉消耗,增加環境粉塵的排放。
中國煙草行業中,有的卷煙廠對制絲車間采取了工藝參數為相對濕度55-65%,溫度20-30℃的全空調控制。其優點比較適用于烘絲以后的煙絲水分控制,可以預判、預控葉片、葉絲工序加工工藝質量變化的趨勢。但是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是在一個100-200萬立方米、熱源和風源復雜的空間采用全空調控制,能源消耗非常高;另一方面,相對濕度55-65%指標下,與葉片、葉絲高水分的工藝工況要求完全不相符,葉片、葉絲在輸送、加工過程,特別是表層的葉片、葉絲一直處于不斷散失水分狀態。
對此,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提高卷煙切絲質量的裝置,如中國專利ZL201110290747.1揭示的提高卷煙切絲質量的裝置和方法,主要的方式為在輸送通道上方加雙層隔熱罩體,內部輸入經過調制溫濕度后的工藝氣體,影成空氣膜。在應用中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中國專利ZL201110290747.1中,隔熱罩體是直接安裝在斜面提升皮帶振槽上,這將會對電機和振槽彈片壽命產生影響;且該種安裝方式會導致清理維護罩體困難;同時,由于輸送輸送皮帶振槽上方還有大量的檢測儀器設備,包括溫度儀、水分儀、金屬探測儀、各種電機、落料罩等,這些將會對罩體的直接安裝產生干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在的以上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卷煙高水分葉片葉絲的氣體密封輸送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一種輸送裝置,包括:
輸送機,用于輸送物料;
風管,連接空氣處理器;所述風管用于對所述物料吹風以調節其溫度和水分;
所述風管設于所述輸送機的上方,且所述風管的位置可調。
進一步的,還具有拉索及吊索,所述拉索對稱固設于所述風管的兩側,所述吊索連接所述拉索以支撐所述風管;通過所述吊索和拉索可調整所述風管的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風管為布袋風管,且與所述輸送機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風管下方設有微孔風口和網縫風口,所述微孔風口及所述網縫風口的角度可調;所述網縫風口位于所述微孔微孔風口的外部兩側;所述網縫風口出風用于隔離所述物料與外部環境的熱濕交換;所述微孔風口的出風用于調節所述物料的溫度及水分。
進一步的,所述網縫風口的出風方向與垂直面的夾角不小于30度。
進一步的,所述物料為高水分葉片、葉絲。
進一步的,所述風管為圓形或半圓形或四分之一圓形。
一種如前述的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工藝標準與物料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狀態調整空氣處理器出風的濕度范圍,以確保物料水分向所需工藝控制方向移動;
步驟二:根據工藝標準與物料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狀態設定空氣處理器出風的焓值,以便于在水分可控情況下,對物料進行升溫、降溫、保溫處理;
步驟三:調整風管上網縫風口角度,使其出風與輸送機兩側邊緣形成可隔離物料和外部環境熱濕交換的局部工藝控制區域;
步驟四:調整風管上微孔風口的數量和分布位置,使其出風直接吹向輸送機上物料表面。
進一步的,當所述物料溫度水分工藝標準要求為:溫度30±3℃,水分20±0.5%時,且需對物料進行增溫增濕處理時,設定所述空氣處理器的出風的濕度為90±5%,焓值>109kj/kg。
進一步的,當所述物料溫度水分工藝標準要求為:溫度30±3℃,水分20±0.5%時,且需對物料進行降溫保濕處理時,設定所述空氣處理器的出風的濕度為85±5%,焓值<74kj/kg。
進一步的,當所述物料溫度水分工藝標準要求為:溫度30±3℃,水分20±0.5%時,且需對物料進行增溫保濕處理時,設定所述空氣處理器的出風的濕度為85±5%,焓值>109kj/kg。
進一步的,當所述物料溫度水分工藝標準要求為:溫度30±3℃,水分20±0.5%時,且需對物料進行保溫保濕處理時,設定所述空氣處理器的出風的濕度為86.5±3%,焓值91±10kj/kg。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至少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將風管設置在輸送機的上方,且風管的位置可調,如此,在安裝或清理維護時,可方便的移動風管以進行工作。
2.本發明的風管采用吊索、拉索進行固定,使得在需要移動風管時調整拉索即可,移動方便。
3.本發明的風管出風口分為網縫風口及微孔風口,通過網縫風口可隔離物料與外部環境的濕熱交換,使得物料的溫度、水分調節不被外界干擾,調整更精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氣密輸送工藝控制系統縱向剖面圖
圖2是氣密輸送工藝控制系統側向示意圖
圖3是風管的A向局部放大圖
圖4是工藝送風系統示意圖
圖中標號:1風管,2吊索,3拉索,4輸送機,5物料,6微孔風口,7網縫風口,8空氣處理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輸送裝置,包括:
輸送機4,用于輸送物料5;
風管1,連接空氣處理器8;所述風管1用于對所述物料吹風以調節其溫度和水分;
所述風管1設于所述輸送機4的上方,可以是正上方,也可是側上方,根據使用要求確定風管1與輸送機4的距離;且所述風管1的位置可調。
本實施例中,還具有拉索3及吊索2,所述拉索3對稱固設于所述風管1的兩側,所述吊索2連接所述拉索3以支撐所述風管1;通過所述吊索2和拉索3可調整所述風管1的位置。在一個可替代的實施例中,風管1還可以被固定于輸送機四周的支架上,支架上設有調節結構,用于調節風管1的位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風管1為布袋風管,且與所述輸送機4平行。
所述風管1下方設有微孔風口6和網縫風口7,所述微孔風口6及所述網縫風口7的角度可調;所述網縫風口7位于所述微孔微孔風口6的外部兩側;所述網縫風口7出風用于隔離所述物料與外部環境的熱濕交換;所述微孔風口6的出風用于調節所述物料的溫度及水分。來自于空氣處理器8經網縫風口7吹出的風能密封輸送機4,形成密閉的局部空間,隔離物料5和外部環境。根據物料5水分、熱量散失或吸收情況調整空氣處理器8,從空氣處理器8送出的空氣經過微孔風口6吹向物料5,保持或調整物料5的溫度或水分。
本實施例中,所述網縫風口7的出風方向與垂直面的夾角不小于30度;在一個可替代的實施例中,夾角還可以設置為其他角度,如45度或60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物料5為高水分葉片、葉絲。
本實施例中,所述風管1為圓形或半圓形或四分之一圓形;在一個可替代的實施例中,風管1還可以為三角形或矩形。
實施例二
一種如實施例一所述的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工藝標準與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狀態調整空氣處理器8出風的濕度范圍,以確保物料5水分向所需工藝控制方向移動;
步驟二:根據工藝標準與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狀態設定空氣處理器8出風的焓值,以便于在水分可控情況下,對物料5進行升溫、降溫、保溫處理;
步驟三:調整風管1上網縫風口7角度,使其出風與輸送機4兩側邊緣形成可隔離物料5和外部環境熱濕交換的局部工藝控制區域;
步驟四:調整風管1上微孔風口6的數量和分布位置,使其出風直接吹向輸送機4上物料5表面。
在秋冬季節常見的低溫低濕環境下,適用于工序段為切絲前、切絲后的來料葉片、葉絲的溫度水分均低于工藝標準要求的工況,如如:物料5溫度水分工藝標準要求:溫度30±3℃,水分20±0.5%;實際工況進料溫度22±3℃,水分18.0±0.5%,需要對物料5增溫增濕處理。實施步驟如下:根據工藝標準要求,加工后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的相對濕度范圍為80-90%,計算出熱濕交換后的空氣焓值范圍:74-109kj/kg。同樣的計算方法,可知實際工況進料狀態下,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的初始空氣焓值范圍:47-67kj/kg。生產操作時,調整空氣處理器8送風相對濕度90±5%,焓值>109kj/kg,經網縫風口7、微孔風口6吹出的風與物料5在氣密局部空間進行熱濕交換,根據在線溫度水分儀器檢測與反饋,調整物料5的溫度或水分達到標準要求。
根據輸送機4的不同情況,物料5表面風速限制為:斜面振動輸送槽的物料表面風速≤1.0m/s;斜面輸送皮帶的物料表面風速≤1.5m/s;平面振動輸送槽的物料表面風速≤1.5m/s;平面輸送皮帶的物料表面風速≤2.0m/s。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
本例主要針對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適用貯后葉片來料溫度偏高,水分符合工藝標準要求的工況。如:實際工況進料溫度40±3℃,水分20.0±0.5%,需要對物料5降溫保濕處理。實施步驟如下:計算出實際工況進料狀態下,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的初始空氣焓值范圍:127-175kj/kg,生產操作時,調整空氣處理器8送風相對濕度85±5%,焓值<74kj/kg,調整物料5的溫度或水分達到標準要求。
其他與實施例二一致。
實施例四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
本例主要針對南方梅雨季節、回南天氣環境下,工序來料溫度偏低,水分符合工藝標準要求的工況。如:實際工況進料溫度24±3℃,水分20.0±0.5%,需要對物料5增溫保濕處理。實施步驟如下:計算出實際工況進料狀態下,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的初始空氣焓值范圍:55-79kj/kg,生產操作時,調整空氣處理器8送風相對濕度85±5%,焓值>109kj/kg,調整物料5的溫度或水分達到標準要求。
其他與實施例二一致。
實施例五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
本例主要針工序來料溫度水分符合工藝標準要求的工況,適合于所有季節。如:物料5溫度水分與工藝標準要求均為:溫度30±3℃,水分20±0.5%。在本例中,主控目標為對物料5保溫保濕。實施步驟如下:計算出工藝標準與物料5表面熱濕交換切面的水分平衡點相對濕度為85-88%,焓值中心值為91kj/kg。生產操作時,調整空氣處理器8送風相對濕度86.5±3%,焓值91±10kj/kg,網縫風口7、微孔風口6的風速可在實施例1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保證物料5的溫度或水分在輸送過程符合標準要求即可。其他要求參照實施例1實行。
其他與實施例二一致。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