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鏈頭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拉鏈頭,特別是指一種拉鏈頭的改良。
按拉鏈頭作為可開合的連結元件,以有多年多歷史,由于其有操作簡便的特點,所以至今,其已某種程度的取代其他連結裝置,如皮包及成衣既是。
而拉鏈的原理,是在于可對向嚙合的鏈帶,透過拉鏈頭的拉動,以作為開合,固鏈帶的嚙合部份,有金屬鏈帶,亦有尼龍鏈齒,乃至于塑鋼鏈齒之分,以上所述,均須具一拉鏈頭配合,以作為拉動的開合。
習知的拉鏈頭,較為完整的說,如
圖1所示,是由一拉頭A,以及一活動連結于拉頭A的拉片B,拉片B的功用,除提供使用者拉動外,尚具有標示或裝飾的功能,因此,拉片B其通常是連結于拉頭A的象鼻C,且是以包夾或圈圍方式為連接。
這種組合,以有多年,且似乎是為一成不變的規律,或有差異處,在于該拉片B的造形變化,唯依然是夾合或圈圍拉頭A的象鼻C,以為作動。
而于今日科技發達的情況下,出陳推新業已為各產業所共同認定的方向,故拉鏈頭一成不變的作法,亦值得我們檢討與改進。
有鑒于此,申請人乃本于長年來從事拉鏈產品研發與產銷的經驗,潛心研究,期能克服上述缺點,經再三實驗,才創作出本實用新型的“拉鏈頭的改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鏈頭的改良,其除具有造型變化多樣外,同時具有便于拉動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一種拉鏈頭的改良,其包括一拉頭,是為拉座頂面上連結象鼻,該象鼻的前后端緣部起,各向內開具貫穿的拉孔;一拉部,是由一拉帶嵌穿各該拉孔,其一端連結一止擋,另端則具一拉片而成。
其中的止擋亦可為拉片。
其中的拉片是為偶物。
其中的拉片是為片狀物。
其中的拉片為具標示。
其中的象鼻中段側向開具穿孔。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各附圖,其中
圖1為現有的拉鏈頭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組立后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兩端均具拉片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象鼻不具穿孔的示意圖。
如各附圖所示,基本上,本實用新型的拉鏈頭是由一拉頭1,及一拉部2所組合而成。
其中,拉頭1其一如已知,下方為可供鏈帶通過的拉座11,而頂面上則連結一象鼻12,該象鼻12與頂面間,則具有一側向貫穿的穿孔13,唯此具屬現有技術,故不贅述。
而本實用新型的拉頭易于現有技術的是,則在于象鼻12的兩端的緣部,各開具一拉孔121,其是貫穿象鼻12的肉厚,以便供拉帶21的穿越。
拉部2其是供使用者拉動之用,其是由一拉帶21,末端具一止擋22,另端則具一拉片23所組合而成,如圖2所示,于組立后拉片23及止擋22是固定連結于拉帶21的兩端,是以,該止擋22與拉片23的尺寸,是大于前述的拉孔121,而拉片23則可為片狀物或偶物,或其他圖形物,且其可為具有標示作用的文字或圖樣,而拉帶21的長度,則大于象鼻12的長度。
請再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于組立時,拉帶21是貫穿兩拉孔121,且一端固定連結止擋22,另端則具拉片23,因此,于一方向的拉動時,可經由拉片23,另方向拉動則可利用止擋22。
請再參閱圖4,實則,本實用新型的拉帶兩端具可為拉片23,亦即其可為相同或相異的造形,亦可達相同的功效。
如圖5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象鼻12的穿孔13予以補實,亦即象鼻12為實心,唯具拉孔121的貫穿。
所以,經由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其打破長期以來拉片包夾或圈圍象鼻的方式,而使象鼻前及/或后均具拉片,并形成直線受力,除增進拉片的標示功能外,亦使可為較佳的直接施力的拉動,此為行之已久拉鏈頭所無法企及的。
本實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凡是局部的變更或修飾而源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頂技術的人士所易于推知者,具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權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拉頭,是為拉座頂面上連結象鼻,該象鼻的前后端緣部起,各向內開具貫穿的拉孔;一拉部,是由一拉帶嵌穿各該拉孔,其一端連結一止擋,另端則具一拉片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止擋亦可為拉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拉片是為偶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拉片是為片狀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拉片為具標示。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頭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象鼻中段側向開具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鏈頭的改良,其包括:一拉頭,是為拉座頂面上連結象鼻,該象鼻的前后端緣部起,各向內開具貫穿的拉孔:一拉部,是由一拉帶嵌穿各該拉孔,其一端連結一止擋,另端則連結一拉片而成。
文檔編號A44B19/24GK2468332SQ01218600
公開日2002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3日
發明者朱修德 申請人:朱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