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通過轉動方式使環帶一次調整便能定位的結構。
現有技術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如
圖1所示,其設置有固定座1與一蓋片2,通過一對調整器4與環帶3的兩端部相接,固定座1為長條盒狀,兩側面各有一開口11、12以提供環帶3的兩端部31、32由此插入,環帶3的一端部31通過一對定位孔33與調整器4的一對定位柱41相扣接,環帶3的另一端部32也是通過一對定位孔34與另一調整器4的一對定位柱41相扣接,該對調整器4分別有一導柱42突伸并蓋設在固定座1外表缺口的蓋片2兩側的導溝21、22中滑動,且通過結合片43內面的一插柱44插入于導柱42的柱孔中定位。
調整器4具有一滑溝47用于一滑動桿46伸入,兩側的滑動桿46分別由固定座1的底槽孔13或14處穿入,通過滑動桿46上端部的固定齒塊49與固定座1內面的齒條15或16相接,滑動桿46內端部有一彈簧48與滑溝47底面接觸,滑溝47外設置有一小遮片45,調整器4背面設置有一溝40用于齒條15或16穿過,蓋片2有一中心孔23通過一螺絲24穿過并與固定座1的中心柱17的螺孔相固接,如此即完成所有的組裝動作。
現有技術雖然利用蓋片隱藏收置有全部的調整機構,但因為固定座需與蓋片接合固定,所以需要設置兩者之間的接合結構,且因為兩者的長寬相同,從而浪費材料,提高成本;而且環帶的兩端部通過定位孔卡于連接座中調整座的定位柱處,該接合方式固定性不佳,仍需配合其它方法才能完成定位,如果將定位柱鉚接在環帶處,不僅會增加制作過程中的成本,更會增加制造與組合的時間;另外,現有技術的調整器定位僅能憑感覺控制其設定的位置,對調整的定位較為不方便;而且調整器整體的組件數多,對制造與組裝都構成不便。
綜上可知,所述現有技術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通過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相互組裝成連接座的結構,使環帶的端部設置有齒部且置于該連接座內,并將導引件及調整件與環帶及連接座組裝在一起,以使所述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的組裝更為容易。
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通過環帶的二端部分別設置有凸部,以使該凸部留置于所述接座的容置空間內,從而可防止所述環帶的二端部脫離連接座而失去環帶的調整功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環帶,具有二端部,其中于一端部的上側設置為齒部,另一端部的下側設置為齒部,且所述端部分別設置有一凸部;一連接座,包括有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且該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上設置有相對應的第一組接部,且該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組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容置空間于所述連接座內,且該連接座的二側面分別形成一缺口,該缺口與所述容置空間相連通,且所述環帶二端部的分別延伸穿過所述連接座的二側缺口,且所述環帶的齒部及凸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有一第一穿孔,且所述二連接件上形成有與第一穿孔相對應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連接的組接面上設置有定位凸塊;一導引件,其具有一齒輪,該齒輪延伸穿過所述連接座的第一穿孔且與所述環帶的端部的齒部相接,所述導引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周緣,且該齒輪中央形成有一凹槽;及一調整件,其設置有一相對應于所述凹槽的凸銷,該凸銷延伸穿過第二穿孔且置于所述導引件的凹槽內,并使所述調整件與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穿孔的導引件相固接,且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導引件相組接的一側輻射狀徑向地設置有多個錐狀齒,該錐狀齒與所述定位凸塊相接。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調整件包括齒盤部、中間部及結合部并且依序結合。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凸銷凸設于所述結合部上,且所述中間部及所述齒盤部分別設置開口,且所述凸銷延伸穿過該開口。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齒盤部及所述中間部的一側面分別設置有相對應的第二組接部,以使所述齒盤部及所述中間部相互組接在一起。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中間部設置相對應于所述結合部的凹部,且使所述結合部嵌置于該凹部內。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導引件的凹槽及所述調整件的凸銷為方形。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在所述導引件與所述調整件之間通過一鎖固組件結合。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第一組接部為定位槽,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組接部為定位銷。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周緣環設有環邊,且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二側的環邊分別形成所述缺口。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定位凸塊設置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周緣。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導引件包括有一圓盤及連接在所述圓盤的齒輪,該圓盤的周緣設置有一抵部,該抵部相對應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周緣。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抵部為錐狀或階梯狀。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導引件設置有一第三穿孔且與所述凹槽相連通,以使鎖固組件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穿孔且與所述調整件的凸銷鎖接在一起。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的相對應組接面的上下二側分別設置有一凸肋,且所述凸肋與所述環帶的端部的齒部相對的一側相抵頂。
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中,所述第二穿孔的周緣上下二側分別設置有抵片,且所述環帶的端部的一側抵頂于所述抵片附圖中,圖1為現有技術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全帽與環帶調整結構組接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立體分解圖(一);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立體分解圖(二);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立體分解圖(三);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組合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組的實施示意圖(一);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組的實施示意圖(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如圖2、圖3所示,其包括有一環帶5、一連接座6、一導引件8及一調整件9所組成,其中所述環帶5的二端延伸插置于連接座6內,所述導引件8延伸穿入連接座6內,且與環帶5的二端部相接,且調整件9與導引件8相固接,當所述調整結構裝置于安全帽時,即可通過調整所述調整件9以帶動導引件8,從而可調整該環帶5所形成的圈圍大小。
所述環帶5具有二端部51,如圖4、圖5所示,且其中一端部51的上側設置為齒部52,且另一端部51的下側設置為齒部52,且該二端部51的側面并分別設置有一凸部53。
其中,所述連接座6包括有第一連接件61及第二連接件62,且所述連接件61,62的相對應的組接面設置有相對應的第一組接部63,以使該第一連接件61及第二連接件62相互組接在一起,該第一組接部63可為定位銷、定位槽或鎖固組件,其中第一連接件61的第一組接部63可為定位槽,第二連接件62的第一組接部63可為定位銷。第一連接件61設置有第一穿孔64及第二連接件62設置有第二穿孔65,且該第一穿孔64及第二穿孔65的位置相對應,并且第一連接件61及第二連接件62的周緣分別設置有環邊66,所述第二連接件62的環邊66兩側分別形成有一缺口67,以使第一連接件61及第二連接件62組接在一起時,所述連接座6內形成有一容置空間70,且在其二側形成有缺口67,該缺口67與容置空間70相連通,第一連接件61與第二連接件62相組接的一側的第一穿孔64周緣設置有二相對的定位凸塊71,另外第一連接件61與第二連接件62相對應組接面的上下二側分別設置有一凸肋72,且在第二連接部62的第二穿孔65的周緣上下側分別設置有一抵片73。
所述導引件8包括有一圓盤81及連接于該圓盤81的齒輪82,該齒輪82的中央部設置有凹槽83,該凹槽83可為方形體,且導引件8上形成一第三穿孔84與凹槽83相連通,并在所述圓盤81的周緣設置一抵部85。
所述調整件9包括齒盤部91、中間部92及結合部93且依序組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結合部93的一側面凸設置有一方形凸銷94,且所述中間部92設置有與凸銷94相對應的第一開口95,并使所述中間部92的一側面設置有一凹部96,該凹部96的形狀與所述結合部93相對應,以使該結合部93的凸銷94延伸穿過第一開口95并且使結合部93嵌置于凹部96內,所述中間部92的另一側設置有多個第二組接部97,且所述齒盤部91相對于中間部92的一側面還設置有第二組接部97,其與中間部92的第二組接部97相對應,齒盤部93的另一側面輻射狀徑向地設置有的錐狀齒98,且該齒盤部93的中央設置有一第二開口99,使該齒盤部91通過第二組接部97的相互組合而與中間部92組接在一起,并使所述凸銷94延伸穿過第二開口99。
所述環帶5的二端部51分別延伸通過連接座6的缺口67,如圖5、圖6、圖7及圖8所示,且容置于所述連接座6的容置空間70內,并使導引件8的齒輪82延伸穿過第一連接件61的第一穿孔64,且與環帶5的二齒部52相接,該導引件8的圓盤81的周緣設置有與第一穿孔64的內緣對應的抵部85,該抵部85可為階梯狀或錐狀面,以使圓盤81抵頂在第一連接件61的外側且頂抵于第一穿孔64的內緣,所述連接件61、62的凸肋72與環帶5的齒部52相對的一側相抵頂,抵片73與環帶5的端部51的一側相抵頂,用來使所述齒部52及齒輪82更可靠地相接,且導引件8的齒輪82及調整件9的凸銷94分別延伸穿第一穿孔64及第二穿孔65,并使所述凸銷94嵌置于導引件8的凹槽83內,且通過鎖固組件100如螺絲延伸穿過導引件8的第三穿孔84以鎖接在調整件9上,并使所述導引件8及調整件9相互固接在一起,且該調整件9的錐狀齒98與第一連接件61的定位凸塊71相接,并通過旋轉調整件9以帶動導引件8轉動,從而可使齒輪82帶動所述環帶5的端部51的齒部52,以使該環帶5的二端部51形成相向或相背的移動,從而可調整該環帶5所形成的圈圍大小,并通過定位凸塊71與錐狀齒93相接以卡抵調整件9,來防止未旋轉該調整件9時的任意轉動,且利用第一連接件61的環邊66以抵頂環帶5端部51的凸部53,以避免環帶5的二端部51相對運動時該環帶5的端部51脫離所述連接座6。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通過調整件與導引件的配合,讓環帶的二端部可以相對移動,其實施于自行車的安全帽如圖2所示,從而實現環帶的圈圍大小可調整性,且通過連接座、環帶、導引件及調整件的結構簡單組件的設計,且其制造及組裝容易的特性,從而可降低組件生產成本及組裝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后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環帶,具有二端部,其中于一端部的上側設置為齒部,另一端部的下側設置為齒部,且所述端部分別設置有一凸部;一連接座,包括有一第一連接件及一第二連接件,且該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上設置有相對應的第一組接部,且該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組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容置空間于所述連接座內,且該連接座的二側面分別形成一缺口,該缺口與所述容置空間相連通,且所述環帶二端部的分別延伸穿過所述連接座的二側缺口,且所述環帶的齒部及凸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有一第一穿孔,且所述二連接件上形成有與第一穿孔相對應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連接的組接面上設置有定位凸塊;一導引件,其具有一齒輪,該齒輪延伸穿過所述連接座的第一穿孔且與所述環帶的端部的齒部相接,所述導引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孔洞的周緣,且該齒輪中央形成有一凹槽;及一調整件,其設置有一相對應于所述凹槽的凸銷,該凸銷延伸穿過第二穿孔且置于所述導引件的凹槽內,并使所述調整件與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穿孔的導引件相固接,且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導引件相組接的一側輻射狀徑向地設置有多個錐狀齒,該錐狀齒與所述定位凸塊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件包括齒盤部、中間部及結合部并且依序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銷凸設于所述結合部上,且所述中間部及所述齒盤部分別設置開口,且所述凸銷延伸穿過該開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盤部及所述中間部的一側面分別設置有相對應的第二組接部,以使所述齒盤部及所述中間部相互組接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部設置相對應于所述結合部的凹部,且使所述結合部嵌置于該凹部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件的凹槽及所述調整件的凸銷為方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引件與所述調整件之間通過一鎖固組件結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第一組接部為定位槽,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組接部為定位銷。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周緣環設有環邊,且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二側的環邊分別形成所述缺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塊設置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周緣。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件包括有一圓盤及連接在所述圓盤的齒輪,該圓盤的周緣設置有一抵部,該抵部相對應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周緣。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部為錐狀或階梯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件設置有一第三穿孔且與所述凹槽相連通,以使鎖固組件延伸穿過所述第三穿孔且與所述調整件的凸銷鎖接在一起。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的相對應組接面的上下二側分別設置有一凸肋,且所述凸肋與所述環帶的端部的齒部相對的一側相抵頂。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周緣上下二側分別設置有抵片,且所述環帶的端部的一側抵頂于所述抵片。
專利摘要一種安全帽的環帶調整結構,包括有環帶、連接座、導引件、調整件、固定組件與定位件,所述環帶兩端部分別設置為齒狀,并使其延伸插入所述連接座的缺口,且所述導引件的齒輪延伸穿過所述連接座的穿孔且與所述環帶的齒部相接,并使所述調整件與導引件相固接,如此即可通過調整所述調整件而帶動所述導引件轉動,以使所述環帶的端部相向或相背的移動,從而實現所述環帶的直徑調整,通過結構的簡單設計以降低生產及組裝成本。
文檔編號A42B1/22GK2572796SQ0225944
公開日2003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9日
發明者方國運 申請人:方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