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的創新結構,尤指一種具有以三片式組合成本體的扣件,其適合當作鎖鑰、手機或識別證的吊帶使用。
背景技術:
一般的鎖鑰吊帶是在一可配掛的長帶末端裝設了一個可裝入鎖鑰的圈環,該圈環是以細金屬線卷繞而成。使用者可將鎖鑰裝入圈環,利用長帶掛于脖子、皮帶、背帶或適當其他位置,達到鎖鑰不會遺失且方便取用的功能。
這種已知的鎖鑰吊帶,其中圈環下方也可能經由連接一夾體而可連接的是證件名牌,也可以是手機等其他物品。
在長帶下方連接的物品,以公知的結構而言,是無法與配掛長帶分離的,這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例如以連接鎖鑰來說,有時要開的鎖孔較遠而長帶不夠長時,使用者就很難操作開鎖動作。又例如以連接手機來說,也會遇到鎖鑰相同問題。有時,識別證是具有磁帶而可當作開門工具或作刷卡紀錄,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
雖然可以將配掛的長帶解開,但這與防止遺失功能相違背,并不是好的解決方式。當然也可加長長帶的長度,但長帶過長會發生纏繞,不方便攜帶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三片式組合奉體的扣件結構,其中鎖扣是很方便的與本體結合或分離,而可配掛的長帶自本體延伸出。利用鎖扣可組合鎖鑰、手機或識別證等連結,使得在要開鎖、打手機、或使用識別證時,可輕易的將鎖扣與本體分離,解決長帶長度限制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使得整體組裝十分容易,且可快速生產,降低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包括一本體,以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及一外筒體三片式組成,并以一鎖緊裝置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固定于外筒體內;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開設有槽孔以收容一卡栓及一彈性元件;上述卡栓一側延伸至第一座體外側形成按鍵部,另一側形成彈性元件連接座以組合上述彈性元件,且中央形成一扣孔;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于垂直上述槽孔方向上形成一鎖孔;上述卡栓的扣孔位于鎖孔及槽孔交叉位置,且可沿著槽孔移動;上述外筒體在相對鎖孔位置亦開設有鎖孔;一鎖扣,具有一環體及一扣桿所;上述環體可連接物品;上述扣桿上形成一凹陷狀的扣槽,且其末端面形成漸縮小的錐狀部;及一長帶,自上述本體內向外延伸;按壓上述按鍵部,卡栓會壓迫彈性元件而使中央扣孔產生位移,使得扣孔對鎖孔中插入的扣桿扣持被解除,而可使得鎖扣可與本體分離;當要組合鎖扣時,將鎖扣的扣桿插入鎖孔中,使得扣桿輿卡栓的扣孔相互干涉而完成扣持。
其中鎖緊裝置是一個鉚釘,自第二座體外側穿過第一座體,并利用沖壓技術,使得鉚釘在第一座體外側形成止擋的擴大部份,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合于外筒體內。
其中鎖緊裝置是一個鎖銓,其最大外徑是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部分別的開設的園孔呈緊密公差配合,可以沖壓技術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裝于外筒體內。
其中鎖緊裝置是多數個螺絲,自外筒體外壁鎖住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
其中鎖扣的扣桿為圓桿,而卡栓的扣孔配合成圓孔狀;但其口徑需大于扣桿直徑,同時,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鎖孔亦為可供扣桿插入的圓形。
其中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外側面形成凸出的突緣,以限制外筒體固定在兩突緣間。
其中鎖扣的環體可連接以細金屬線卷繞而成的圈環以組接鎖鑰或手機,或再連接一夾體以組接識別證。
其中彈性元件為彈簧,第二座體的槽孔周圍形成圓孔以供圓形的彈性元件放置。
其中第一座體外側在槽孔周圍形成一凹陷,而卡栓的按鍵部端部位在該凹陷內。
圖1代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組合圖;圖2代表圖1所示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代表圖1所示實施例的剖面視圖;圖4代表圖1所示實施例的鎖扣組合于本體的動作圖;圖5代表圖1所示實施例的鎖扣分離于本體的動作圖;圖6代表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圖7代表圖6所示實施例的剖面視圖;圖8代表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分解圖;圖9代表圖8所示實施例的剖面視圖;圖10代表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1代表圖10所示實施例的剖面視圖;圖12代表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組合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依據附圖所示的實施例而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操作功效。
請參見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的扣件主要具有一個本體10及一個鎖扣20,以及一自本體內向外伸出的可配掛長帶30。
鎖扣20是由一環體21及一扣桿22所構成。環體21可連接以細金屬線卷繞而成的圈環(圖未示)以組接鎖鑰或手機等,或再連接一夾體以組接識別證等。扣桿22上具有一扣槽221,且其末端面形成漸縮小的錐狀部222。
本體10是由三片式組合而成,包括了一第一座體11、第二座體12及一外筒體13。其是以一個鎖緊裝置14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合于外筒體13內;該鎖緊裝置14,如圖2所示,可以是一個鉚釘14,自第二座體12外側穿過圓孔121及第一座體11的圓孔111,并利用沖壓技術,使得鉚釘14在第一座體圓孔111的外側形成止擋的擴大部份,以將第一座體11及第二座體12組合于外筒體13內。
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外側面形成凸出的突緣112及122,以限制外筒體13在兩突緣間,不會發生滑移。
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上方形成一缺口113及123,以收容長帶30的結頭31;而長帶30的帶體部份則自外筒體13外壁相對座體缺口開設的透孔131延伸出本體的,而結頭31被透孔131的口徑限制而不會滑出本體。
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部相對開設有一槽孔114及124,其高度約略大于一卡栓15的厚度,使得卡栓15可在槽孔內作線性移動。卡栓15一側延伸至第一座體外側凹陷116以形成按鍵部151,相對另一側則形成彈性元件連接座152以套合彈性元件16,而中央形成一扣孔153。
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垂直于槽孔114及124方向上開設有鎖孔115及125,其供鎖扣20的扣桿22穿過。卡栓15的扣孔153位于鎖孔115、125及槽孔114、124交叉位置。當然,外筒體13在相對鎖孔115及125位置也必需開設有鎖孔(圖未示),才可供鎖扣的扣桿22插入組接。
圖中所示的彈性元件16為彈簧,而第二座體12的槽孔124周圍形成圓孔以供圓形的彈性元件16放置。
請參見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在制造時,先將外筒體13套合于第二座體12外,再將彈性元件16放入第二座體12槽孔124外形成的圓孔中,然后將卡栓15的連接座152插入彈性元件16內,同時卡栓15被置入槽孔124內;接著,將第一座體11套入外體13內,使得卡栓15的按鍵部151沿著槽孔114外端面伸凹陷116。再將鉚釘14穿過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的圓孔121及111,并在第一座體的外側端沖壓成止擋塊,即完成了整個扣件的組合。
另外,長帶30是先被穿過外筒體13的透孔131后,再組合時,結頭31會位在缺口113及123所形成的空間內。
進者,如圖4所示,鎖扣20的扣桿22沿箭頭G1方向自鎖孔115及125穿入,由于扣桿22前端為錐狀部222,其側面的斜面會先與卡栓15的扣孔153一側壁接觸,此時將壓迫卡栓15沿著箭頭G2方向移動,一直到扣桿上的扣槽221穿過卡栓的扣孔153,利用彈性元件16提供與箭頭G2反向作用力,使卡栓扣孔153側壁扣入扣槽221內,如圖4所示位置,使卡栓15與扣桿22相干涉,使得插入的鎖扣20被固定,與本體10扣持于一起。
當要分離鎖扣20時,請參見圖5所示,只要先沿著箭頭G3所示方向對按鍵部151施以壓力,使卡栓15沿圖4中箭頭G2方向移動,使扣孔153對扣桿的扣槽221扣持解除,使得鎖扣20可沿著圖中箭頭G4方向退出本體,而與本體分離。
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的扣件結構,使得鎖扣20所連接的物品,例如鎖鑰、手機或識別證等,是很容易經由按壓按鍵部151而與本體10分離的;顯然地,本實用新型是極為方便使用者作開鎖或打手機等動作,遠較公知技術方便。
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本體10是由三片元件-第一座體11、第二座體12及一外筒體13,以鎖緊裝置14組成,在制作上是十分省時省工的,進而可大幅降低成本。
為使本實用新型外觀更為平整,可如圖6及圖7所示,以一鎖栓141取代圖2所示的鉚釘為鎖緊裝置。而第一座體11的圓孔則不貫穿外側面。而鎖栓141的最大外徑是與第一座體11及第二座體12的圓孔111及121呈緊密公差配合,可以沖壓技術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裝于外筒體13內的。
在圖8及圖9所示,則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變化,其中鎖扣201的扣桿223為圓桿,其上開設有扣槽224,并在扣桿末端形成錐狀部225。此時卡栓15的扣孔154配合成圓孔狀,但其口徑需大于扣桿223的直徑。當然,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鎖孔115及125需配合改為圓形。
在圖10及圖11中所示的實施例,其是以具圓桿的扣桿223的鎖扣201及鎖栓141取代,則卡栓15的扣孔154也必需配合呈圓形。此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種變化。
另外,圖12所示的另一實施例顯示,其是在外筒體13外以四個螺絲142為鎖緊裝置,鎖入第一座體11及第二座體12。此實施例下,則不再需要沖壓技術來組合,于制造上更為有利且外觀亦平整。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使用上可運用在各種可配掛物上,提供了配掛物易于取下使用及組合于本體上的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以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及一外筒體三片式組成,并以一鎖緊裝置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固定于外筒體內;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開設有槽孔以收容一卡栓及一彈性元件;上述卡栓一側延伸至第一座體外側形成按鍵部,另一側形成彈性元件連接座以組合上述彈性元件,且中央形成一扣孔;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于垂直上述槽孔方向上形成一鎖孔;上述卡栓的扣孔位于鎖孔及槽孔交叉位置,且可沿著槽孔移動;上述外筒體在相對鎖孔位置亦開設有鎖孔;一鎖扣,具有一環體及一扣桿所;上述環體可連接物品;上述扣桿上形成一凹陷狀的扣槽,且其末端面形成漸縮小的錐狀部;及一長帶,自上述本體內向外延伸;按壓上述按鍵部,卡栓會壓迫彈性元件而使中央扣孔產生位移,使得扣孔對鎖孔中插入的扣桿扣持被解除,而可使得鎖扣可與本體分離;當要組合鎖扣時,將鎖扣的扣桿插入鎖孔中,使得扣桿輿卡栓的扣孔相互干涉而完成扣持。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鎖緊裝置是一個鉚釘,自第二座體外側穿過第一座體,并利用沖壓技術,使得鉚釘在第一座體外側形成止擋的擴大部份,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合于外筒體內。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鎖緊裝置是一個鎖銓,其最大外徑是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部分別的開設的園孔呈緊密公差配合,可以沖壓技術將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組裝于外筒體內。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鎖緊裝置是多數個螺絲,自外筒體外壁鎖住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鎖扣的扣桿為圓桿,而卡栓的扣孔配合成圓孔狀;但其口徑需大于扣桿直徑,同時,在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鎖孔亦為可供扣桿插入的圓形。
6.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的外側面形成凸出的突緣,以限制外筒體固定在兩突緣間。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鎖扣的環體可連接以細金屬線卷繞而成的圈環以組接鎖鑰或手機,或再連接一夾體以組接識別證。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彈性元件為彈簧,第二座體的槽孔周圍形成圓孔以供圓形的彈性元件放置。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座體外側在槽孔周圍形成一凹陷,而卡栓的按鍵部端部位在該凹陷內。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三片式組合本體的扣件,包括了一本體及一鎖扣。本體由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外套設一外筒體等三片式組合而成;一鎖緊裝置將第一及第二座體組合于外筒體內,并自本體內向外延伸出一條可配掛的長帶。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內部分別相對開設有一槽孔,以及一垂直該槽孔方向上開設的鎖孔;槽孔內部收容一可移動的卡栓及一彈性元件,而鎖孔是供鎖扣的扣桿部插入。卡栓的一側延伸至第一座體外形成按鍵部,另一側則形成彈性元件連接座,而中央則形成一扣孔。當按壓該按鍵部時,卡栓會壓迫彈性元件而使中央扣孔產生位移,使得扣孔對鎖孔中插入的扣桿扣持被解除,而可使得鎖扣可與本體分離。當要組合鎖扣時,將鎖扣扣桿插入鎖孔,即可完成扣持動作。
文檔編號A44C11/00GK2726367SQ2004200068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8日
發明者黃玉輝 申請人:合謚螺絲五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