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氣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更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氣鞋。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穿著的各種鞋,特別是旅游鞋或運動鞋,由于其結構上缺少通氣設計,通常造成穿著時間長了腳部發熱出汗的問題。這樣,不但使鞋子的穿著不舒適,而且極易因不通氣引起汗腳、腳氣,影響足部健康。中國專利ZL02247517.6所公開的一種自動通氣鞋,雖然試圖通過在鞋底跟部設置太陽能電風扇來實現腳底通氣降溫的目的,但該設計存在使氣體流動、循環受阻的問題,且其鞋墊設置的出氣孔又會受腳掌壓迫,影響通氣效果,另外,太陽能風扇通常需依賴光照驅動,因此,晚間也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完整的通氣系統,且又結構合理、穿著舒適、方便實用的通氣鞋。
本實用新型的通氣鞋,包括鞋底、鞋面和設置有氣孔的鞋墊,所述的鞋底為空腔結構,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有支撐突起,所述的鞋底周邊或鞋面上設置有氣窗。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所述的通氣鞋上還可設置風扇和驅動風扇的電池;所述的風扇或電池分別設置在所述鞋面腳踝部的外側、內側,或鞋面的后側,或鞋底內;所述的風扇與電池既可設置在鞋表面,也可設置為內包式。同樣是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可在所述鞋面的內、外層之間設置空腔或氣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結構合理的通氣、循環系統,可使空氣在鞋內充分流動并排出,能有效地實現腳底通氣降溫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將風扇和電池分別設置在所述鞋面腳踝部的外、內側的實施例;圖3、圖4本實用新型將風扇和電池分別設置在所述鞋面后側或鞋底內的實施例;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鞋面上開有氣窗的實施例;圖6是本實用新型在鞋面的內、外層之間設置的氣腔的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該結構的通氣鞋,包括鞋底4、鞋面1和設置有氣孔的鞋墊3,所述的鞋底4為空腔結構,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有支撐突起5,所述的鞋底4的周邊或鞋面1上可設置氣窗。該實施例在鞋底4的前部設置了氣窗2;圖5所示的實施例則是在鞋面1的前部設置了氣窗8。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將所述的氣窗2或氣窗8分別或同時設置在鞋底4或鞋面1的其它部位,氣窗的多少也可以隨意設置。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還可在所述的通氣鞋上設置風扇6和驅動風扇6的電池7。圖2的實施例將風扇6和電池7分別設置在所述鞋面1腳踝部的外側和內側;圖3、圖4所示的則是將風扇6和電池7分別設置在鞋面1后側或鞋底內的實施例。在實際中,所述的風扇6與電池7可設置在通氣鞋的表面,也可為了美觀,將其設置為內包式。
同樣是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還可以在所述鞋面1的內、外層之間設置空腔或氣道。圖6示意了在所述鞋面1的內、外層之間設置空腔的一種實施例,即在鞋面1的內、外層之間設置了若干突起9,使其形成空腔。所述氣道的一種實施方式,則是在鞋面1的內、外層之間設置若干線狀隆起,使各隆起之間形成所述的氣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設計合理,穿著方便,簡單的電池驅動方式可使風扇發揮適宜的風冷作用,腳部通氣效果很好。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各種鞋類,尤其適用于旅游鞋、運動鞋或球鞋。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示意性的,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有關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做出其它類似的技術方案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通氣鞋,包括鞋底、鞋面和設置有氣孔的鞋墊,其特征是所述的鞋底為空腔結構,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有支撐突起,所述的鞋底周邊或鞋面上設置有氣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氣鞋,其特征是所述的通氣鞋上設置有風扇,所述的風扇連接電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氣鞋,其特征是所述的風扇或電池設置在所述鞋面腳踝部的外側、內側,或鞋面的后側,或鞋底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氣鞋,其特征是所述的風扇與電池設置在鞋的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氣鞋,其特征是所述的風扇與電池設置為內包式。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氣鞋,其特征是所述鞋面的內、外層之間設置有空腔或氣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具有完整的通氣系統,且又結構合理、實用的通氣鞋。該通氣鞋,包括鞋底、鞋面和設置有氣孔的鞋墊,所述的鞋底為空腔結構,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有支撐突起,所述的鞋底周邊或鞋面上設置有氣窗。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所述的通氣鞋上還可設置風扇和連接風扇的電池,所述的風扇與電池可設置在鞋表面,也可設置為內包式;為了通氣效果更好,還可在所述鞋面的內、外層之間設置空腔或氣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設計合理,具有完整的通氣、循環系統,能有效地實現腳底通氣降溫的目的。
文檔編號A43B7/00GK2845510SQ20052002779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12日
發明者李博 申請人: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