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8510閱讀:3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拉鏈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其針織一根帶并且同時沿著形成經編組織的拉鏈帶一側縱向末端部分針織芯線。
背景技術
一種用于拉鏈的經編拉鏈帶,其中當針織經編組織的拉鏈時同時針織一根芯線,這種拉鏈帶現在其已被公開在例如JP-UM-B-56-16088和JP-A-8-56713中。
JP-UM-B-56-16088公開了第一實施例,其中帶主體由多列針針織成雙面組織。連接到連接部分的鏈牙連接部分由多列針針織成雙面特里科經編組織,并且作為環繞芯材的方式形成膨脹部分。在JP-UM-B-56-16088中公開的第二實施例包括帶主體的鏈牙連接部分的前側和一個由多列針針織的雙面組織的外側末端部分,并且同時,通過雙面特里科經編組織由多列針針織鏈牙連接部分的中間部以環繞芯材。
JP-A-8-56713公開了一種拉鏈帶,其中帶主體在表面側或后表面側由一根針針織成單層組織。一個鏈牙連接部由雙鏈式組織、第一襯緯組織和第二襯緯組織形成;雙鏈式組織由芯材和設置在芯材兩側的兩根針織紗線針織而成;第一襯緯組織插入緯紗,所述緯紗在鏈式針織組織的表面側和后表面側線圈之間對稱地左右擺動;第二襯緯組織組成帶主體組織的一部分,所述帶主體部分由特里科經編組織、鏈式經編組織,和通常的襯緯組織制成。鏈牙連接部分的雙鏈式針織組織和襯緯被分別交替針織到帶主體的表面側和后表面側以形成橫截面基本為矩形的鏈牙連接部分。
在這種由經編組織形成的用于拉鏈的拉鏈帶中,不管由單列針形成的單層組織的帶主體還是由上述的多列針形成的雙層組織的帶主體,通常在任一情況下形成的鏈牙連接部分具有比針織的帶主體要厚的膨脹形狀,所述鏈牙連接部分圍繞芯材,所述芯材在由多列針形成的雙針織組織的縱向上延伸。
另一方面,已經提出由單列針針織單層組織的帶主體和鏈牙連接部分,同時用單針床的經編針織機針織芯線。例如,JP-B-54-21781公開了一種兩條芯線在拉鏈帶的鏈牙連接部分的外側末端部分的兩個縱行之間被針織的例子,所述芯線在拉鏈帶的表面上重疊的條件下在整個長度被針織。外側末端部分的兩個縱行沿縱向插入一根地緯,和兩根張緊緯紗在襯緯網(inlaid net)的條件下在緯向上從反向被插入。兩根襯緯由薄紗羅組織構成并且在縱行之間互相沒有重疊地沿緯向針織。地緯在縱行之間從緯向上插入并經過垂直重疊的芯線之間,和張緊緯紗在上側緯紗的上表面上運行,同時另一張緊緯紗經過下側緯紗的表面下方。三種張緊緯紗從上和下兩個表面固定兩根芯線。在末端側的兩個縱行和薄紗羅作為張緊緯紗在整個長度上帶來均勻的厚度,并且在每一縱行沒有絨頭轉折點。
如上所述,通常,如果連接鏈牙連接部分的膨脹部分以將經編組織針織為一個主體,針織組織取決于具有表面側針床和后表面側針床的多列針針織機。當形成針織有芯線的鏈牙連接部分時,芯線被供應到多列針的中間部分。
當由多列針針織和鏈牙連接部相似地以雙面組織針織帶主體時,由于帶可以在表面側和后表面側對稱的形式針織,可以在縱向方向中的直線上設置所述芯線使之經過帶主體的末端部分的中心,并且也在鏈牙連接部分的表面側和后表面側中在表面側和后表面側上對稱形成膨脹部分。近年來,拉鏈被連接到多種柔軟的面料上和拉鏈帶自身需要柔軟。雖然,如果由上述以雙層組織針織帶主體,帶主體變厚并且增加剛性,結果在針織衫中需要的柔性將喪失。
相反,如果用多列針的一側的針列針織單層組織的帶主體,盡管其在JP-A-8-56713中第一實施例的拉鏈帶中,甚至帶主體的一側末端部分被針織成如在JP-A-8-56713第二實施例中公開的雙面組織,芯線從帶主體的末端部分的中心朝向雙列針的另一側偏置。結果,鏈牙連接部分的膨脹部分必然偏置到另一側,并且為了布置鏈牙,所述的鏈牙在拉鏈帶的末端部分的中心不能被均勻設置,并且由于不能平滑拉動拉頭帶來很多不便。
即使用雙列針的一側針列通過多列針針織,和對于相同的針織時間用單列針相比僅形成1/2的線圈,導致了工作效率的顯著降低。在這一點上,由于在JP-B-54-21781中公開的拉鏈帶通過單針床在整個拉鏈帶上針織成單層組織,針織效率被提高了兩倍。此外,由于一根或兩根芯線在針織帶的同時以將保持在芯線之間的方式針織,并且在表面側和后表面側重疊,由張緊緯紗覆蓋芯線的膨脹部分在表面側和后表面側對稱,這樣鏈牙可以均勻設置。尤其是,當針織兩根芯線時,所述的膨脹部分變大并且鏈牙的連接強度也被提高。
然而,對于JP-UM-B-56-16088,JP-A-8-56713和JP-B-54-21781,當針織芯線到拉鏈帶的接頭部分時,由于相鄰的兩列針之間的空間窄,所述的針形成同一接頭部分的兩個縱行,芯線和針除了芯線變厚之外很容易互相影響,并且芯線很難平滑通過所述的針之間,結果芯線接觸并且經常損壞所述的針。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芯線的厚度必須被制成很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的生產經編拉鏈帶的機器,其能夠沒有斷裂織針而均勻連接鏈牙,其能夠在不缺少針織衫固有的柔性的情況下針織所需要的粗細的芯線,并能夠在帶的表面側和后表面側中使針織芯線形成的部分均勻膨脹。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拉鏈的經編帶的生產機器,所述的生產機器針織由經編組織構成的帶并且同時沿著帶的一側末端部分連續地針織芯線,所述的生產機器包括具有滑動溝槽的單針床,所述的溝槽分別滑動引導平行設置的多個織針;擺動并且橫移的針織紗線導紗器;第一芯線導紗器,用于引導所述的芯線;和一個在針床的針織口處設置在芯線的針織路徑中的第二芯線導紗器,用于引導芯線。
本發明,當然包括這樣一種情況,即用于所述芯線的第一導紗器由用于引導單根芯線的單個導紗器組成。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例,用于芯線的第一導紗器由用于引導兩根芯線的一對導紗器組成。第二導紗器可以具有與針床的針槽相反形成在針織口部分的表面上的第一導紗溝槽,和與第一導紗溝槽相對形成在沿著針織口部分的表面設置的板部件的表面上的第二導紗溝槽。
本發明的經編拉鏈帶用單針床類型的經編機針織單層組織的拉鏈帶,同時,沿著拉鏈帶的一側末端部分將芯線針織到地組織的一部分中。由于針織速度為雙針床類型的經編機的針織速度的大約兩倍,生產效率被提高。不管芯線是一根還是兩根,芯線針織部分在表面側和后表面側形成均勻膨脹的部分。因此,鏈牙未被偏置于前表面側或后表面側并且鏈牙被均勻連接。
尤其是,相對于普通的芯線導紗器,本發明增加了引導所述的芯線到針織口的針織路徑中的第二芯線導紗器,并且同時抑制芯線的自由行為,這樣芯線可以平滑通過,沒有影響和芯線針織路徑相鄰的針。這樣,可以避免針斷裂。


圖1是一個部分橫截面圖,其示出了單針床類型的拉舍爾經編機的針織口,拉舍爾經編機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圖2是同一機器的側視圖;圖3是示出用上述機器針織的經編拉鏈帶的針織組織的一個實施例的部分平面圖;圖4是示出單針床類型的拉舍爾經編機的針織口的部分橫截面圖,拉舍爾經編機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參照相應的附圖將被描述。
圖1和2是示出拉鏈鏈牙列的透視圖和側視圖,拉鏈鏈牙列由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經編拉鏈帶T的生產機器和它的針織動作形成。在這個實施例中,生產機器的主體可以是普通垂直針床類型的單臺的拉舍爾經編機,一臺鉤編機,或者一臺特里科針織機。相應地,它們的細節部分從附圖中省略。
在這些附圖中,參考標記1指示用于可上下滑動地容納多根織針2的(這里稱作針)針床,織針沿著各自的滑動溝槽也稱針槽1a被平行設置。標記3指用于地組織的針織紗線。標記4指針織紗線導紗器,其用于引導各自的針織紗線3到相應的織針2,并且擺動和橫移形成線圈。這里,針床1、針2和針織紗線導紗器4是在這種拉舍爾機中裝備的普通的部件,并且它們不是本發明的特征。織針2和針織紗線導紗器4是被操作的部件并且被分別連接到驅動源(未示出),并且在預定的時間被同步操作。在這個實施例中,織針2和針織紗線導紗器4左右對稱,并且在它們之間保持針床1的中心,拉鏈帶T的左和右半邊被同時針織。
標記5和6指用于引導兩根芯線7,8的一對第一芯線導紗器。第一芯線導紗器是圓柱形的。如圖3所示,所述的第一芯線導紗器5,6被設置在相應織針2的上方以用于引導兩根芯線7,8到針織口處,并且在拉鏈帶T的最左末端處的第一縱行W1和與第一縱行W1鄰接的第二縱行W2之間,所述針織口是針床1的針織紗線導紗器4一側的開口。所述芯線被引導到與開始針織拉鏈帶T的織針2相對的位置處。所述芯線是特別用于拉鏈帶T的部件之一。很多鏈牙沿著拉鏈帶T一側末端部分被連接。連接方式包括縫合連接,其它的如對金屬制的鏈牙斂縫而連接,一種進一步的例子是在形成鏈牙的同時整體連接鏈牙到帶一側的末端部分,或者一種進一步的列子通過針織或織造螺旋的或者Z字形的合成樹脂的單絲同時針織或織造拉鏈帶而連接。所述的芯線尤其適應對金屬制的鏈牙斂縫而連接和整體形成合成樹脂鏈牙的情況。
當通過刺條或成型連接鏈牙到拉鏈帶T時,如果鏈牙連接部分被成型成和拉鏈帶主體相似的片狀,一種所希望的連接強度不能僅通過刺條金屬或整體成型合成樹脂而提供。如果咬住鏈牙,它的帶末端部分當刺條或成型時通過芯線被膨脹,所希望的連接強度被提供。相應地,芯線是特別用于拉鏈帶T的組成部件。芯線沒有必要限制于普通的帶。所述芯線必須被精確地引導到針織口的預定的位置,并且因此,當針織芯線到拉鏈帶中時用于所述芯線的導紗器如上所述是需要的。
一般來說,芯線通常被制成一根紗線,但是在所述的實施例中,被一對第一芯線導紗器5,6引導的兩根芯線7,8被設置在拉鏈帶T的表面側和后表面側并且被針織到帶T的鏈牙連接部分中。本發明也包括引導一根芯線到用于一根芯線的導紗器中的實施例,并且把芯線針織到拉鏈帶的鏈牙連接部分中。在該對第一芯線導紗器5,6之間,所述的實施例設置一個第二針織紗線導紗器4b用于引導第二針織紗線3b,第二針織紗線3b形成被第一和第二縱行W1、W2針織的地組織的一部分,地組織的所述部分在線圈橫列方向運行。在所述的實施例中,形成第一縱行W1以組成地組織的第一針織紗線3d是1-0/0-1的鏈式針織紗線,和第二針織紗線3a是0-0/4-4的襯緯。代替襯緯,可以使用一種緞紋針織紗線(1-0/3-4)。
如果僅僅為了通過所述對第一芯線導紗器5,6引入兩根芯線7,8到第一織針2a和第二織針2b之間的針織口中形成第一縱行W1和第二縱行W2的線圈,在芯線7,8和第一織針2a和/或第二織針2b之間會發生干涉。這樣芯線7,8有可能不能平滑地通過,并且第一織針2a和第二織針2b可能斷裂。
因此,所述的實施例具有用于平滑引導芯線7,8到針織口中的第二芯線導紗器9,其是本發明的特征。第二芯線導紗器9由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和一個板部件10組成。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形成在一個和形成有針床1的相應織針2的滑動溝槽1a的一側相反的表面上。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織針2a、2b的中間位置。板部件10被設置在與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相反的位置,占據允許一根拉鏈帶T經過的空間。在和板部件10的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相反的位置中,一根第二芯線導紗器溝槽10a被形成和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相同的形狀。第一和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b和10a被形成用于沿著針織路徑線性引導芯線7、8以便把芯線針織至拉鏈帶T中。第一和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b和10a分別形成半圓形的橫截面。
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引入被向后定位的第一芯線導紗器5引導的第一芯線7,同時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0a引入被向前定位的第二芯線導紗器6引導的第二芯線8。
在所述的實施例中,大部分織針2用于針織拉鏈帶T的地組織。第一、第二、第三織針2a、2b、2c…被接收在所有的左和右滑動溝槽1a、1b、1c…中,保持針床1的縱向中心在織針之間以進行針織。所說明的實施例確定足夠的間距以在第一織針2a和第二織針2b之間通過第一和第二芯線7、8。相應地,線圈密度可能變粗糙。在變成所希望的密度的情況下,所述的問題通過采用高熱收縮材料的緯紗被解決,所述的緯紗被插入到線圈密度變粗糙的部分。
設置在針床1上方的針織紗線導紗器4a,4b,4c…前后擺動并且在相應的織針2a,2b,2c…之間橫向移動以便根據由針織組織確定的織針2a,2b,2c…垂直動作經編針織紗線3a,3b,3c…。通過針織紗線導紗器4a,4b,4c…的經編動作和織針2a,2b,2c…的垂直動作,所述的針織紗線3a,3b,3c…被引入到相應的織針2a,2b,2c…,形成了線圈。
圖3示出了具有上述結構的拉鏈帶生產機器的生產的拉鏈帶的一個實施例。根據圖示的實施例,第一縱行W1由鏈式針織紗線3d(0-1/1-0)、第一特里科針織紗線3b(0-1/2-3)、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2-3/1-0)和第一襯緯3a(0-0/3-3)形成。第二縱行W2由鏈式針織紗線3d(0-1/1-0)、第一特里科針織紗線3b(0-1/2-3)、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2-3/1-0)和第二襯緯3e(0-0/4-4)形成。第三和第四縱行W3、W4由所述的鏈式針織紗線3d(0-1/1-0)、第二襯緯3e(0-0/4-4)和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2-3/1-0)形成。第一到第四縱行W1-W4是鏈牙連接部分A(未示出)。
第五到第九縱行W5-W9通過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2-3/1-0)和第二襯緯3e(0-0/4-4)形成。第十到第十二縱行由鏈式針織紗線3d(0-1/1-0),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2-3/1-0),和第二襯緯3e(0-0/4-4)形成。第五到十二縱行W5-W12形成帶主體B。其中,第十到十二縱行W10-W12是耳形部分BE。這里,相同的標記是指形成縱行W1-W12的同一組織的針織紗線,但是鏈式針織紗線是不同的,并且特里科針織紗線和襯緯部分相同,所剩余的縱行是部分不同的針織紗線。
第一和第二芯線7,8沿著第一縱行W1和第二縱行W2之間的縱行被從縱向插入。特別是,第一芯線7被插入到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的沉降弧和第一襯緯3a之間,第二芯線8被插入到第一襯緯3a和第一特里科針織紗線3b的沉降弧之間。簡要地說,第一芯線7和第二芯線8沿著拉鏈帶T的鏈牙連接部分A的外側末端部分被針織,同時第一芯線7和第二芯線8在它們之間保持第一襯緯3a,并且通過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c和第一特里科針織紗線3b被張緊。
此時,第一芯線7和第二芯線8通過所述對第一芯線導紗器5,6被分別引導,并且被重疊地引入到針床1和所述板部件10在第一織針2a和第二織針2b之間的部分中,并且被引入到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和作為第二芯線導紗器的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0a中。引入到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和與其相對形成的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0a中的第一芯線7和第二芯線8被重疊地穩定引導并且沒有改變芯線的間距和位置。結果,第一芯線7和第二芯線8在它們之間保持作為地組織一部分的第一襯緯3a.,并且所述的芯線在被第一和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b,3c的相應的沉降弧張緊的條件下被固定,所述的特里科針織紗線在第一和第二織針2a,2b之間被針織,并且沿著拉鏈帶T的鏈牙連接部分A的外側末端部分形成在兩側面均勻膨脹的膨脹部分C。相同大小的膨脹部分C增強了要被連接的鏈牙的連接強度。
圖4示出了拉鏈帶T的生產機器的第二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由于作為第二芯線導紗器的部分組成部件的板部件10由單個板部件制成,板部件10通過一個支撐部件(未示出)被固定地支撐,拉鏈帶T的左和右半邊用例如連接針織紗線(未示出)連接并且被同時針織。另一方面,代替單個的板部件10,本實施例在針床1的中心直接支撐兩塊第一和第二板部件11a,11b。所述的實施例獨立針織拉鏈帶T的左和右半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板部件11a,11b中的第二芯線導紗溝槽11c和形成在針床1中的第一芯線導紗器溝槽1b相對。
在第一實施例中并且也在第二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織針2a和第二織針2b之間的間隔被設置為另一間隔的兩倍,以便一根芯線容易通過,在第一縱行W1和第二縱行支架的線圈密度變得粗糙。因此,本實施例優選應用高收縮性的紗線作為第一縱行W1的鏈式針織紗線和第二襯緯3a,所述襯緯在第一和第三縱行W1之間運行。所希望的是,在這時收縮的程度是12-24%。進一步地說,如果固定第一和第二芯線7、8的第一和第二縱行W1,W2之間針織的第一和第二特里科針織紗線3b,3c的粗細被設定為其它針織紗線3a,3d,3e的1至3倍,膨脹部分進一步變大并且鏈牙的連接強度被提高到更大的程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拉鏈的經編帶的生產機器,所述的生產機器針織由經編組織構成帶并且同時沿著帶的一側末端部分連續針織芯線,所述的生產機器包括具有滑動溝槽(1a)的單針床(1),所述的溝槽分別滑動引導平行設置的多個織針(2);針織紗線導紗器(4),其擺動并且橫移;第一芯線導紗器(5,6),其用于引導所述的芯線(7,8);和一個在針床(1)的針織口處設置在芯線(7,8)的針織路徑中的第二芯線導紗器(9),其用于引導芯線(7,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線導紗器(5,6)包括一個用于引導一根芯線(7,8)的單個導紗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線導紗器(5,6)包括用于分別引導兩根芯線(7,8)的一對導紗器。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經編拉鏈帶的生產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芯線導紗器(9)包括形成在針織口與針床(1)的滑動溝槽(1a)相反的表面上的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和第二導紗溝槽(11c),所述第二導紗溝槽與第一芯線導紗溝槽(1b)相對地形成在沿著針織口的表面設置的板部件(10,11a,11b)上。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拉鏈的經編帶的生產機器,所述的生產機器針織由經編組織構成的帶并且同時沿著帶的一側末端部分連續地針織芯線。所述的生產機器包括具有滑動溝槽(1a)的單針床(1),所述的溝槽分別滑動引導平行設置的多個織針(2),針織紗線導紗器(4)擺動并且橫移;用于引導所述芯線(7,8)的第一芯線導紗器(5,6);和一個在針床(1)的針織口處設置在芯線(7,8)的針織路徑中的第二芯線導紗器(9),用于導紗器芯線(7,8)。
文檔編號A44B19/34GK1883330SQ20061009324
公開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4日
發明者松田義雄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