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盜型扣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拉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鏈的扣環。
背景技術:
現有拉鏈上的裝飾拉片一般是掛在與拉鏈頭固定連接的封閉式掛鉤內。為 方便生產者或銷售者更換裝飾拉片,有人提出一種彈性活動掛鉤,如中國專利
申請號98246785.0,名稱為《拉鏈頭》,公開了一種拉鏈頭,拉鏈頭上設有彈 性活動掛鉤,掛鉤開口處設有常閉的彈性活動片,按壓彈性活動片就可方便地 更換裝飾拉片。但該結構的缺陷在于:在裝有該掛鉤結構拉鏈的衣服、皮包的 終端賣場,由于按壓彈性活動片就可將裝飾拉片卸出,導致拉鏈上的裝飾拉片 尤其是掛有名牌標志的裝飾拉片容易失竊。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特提出一種易于生產者、銷售者更換裝飾拉片, 在終端賣場又可防盜的扣環。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下述技術方案
—種防盜型扣環,包括呈環形的吊環1、掛鉤2、及呈U形的彈性片3;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通過設置在其兩側的過渡拐壁24與所述吊環1 的環壁部11的外側邊固連,形成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 部11上下錯位結構和前后錯位結構,所述掛璧端21、過渡拐壁24和環壁部 11共同形成與所述彈性片3適配的定位通孔4;
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 端33抵壓在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
在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內側設置彈性倒鉤31,在所述吊環1的環 壁部11上設置相應的呈槽狀或通孔狀的定位部12。
所述上下錯位結構為所述掛鉤的掛壁端2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下 方。所述前后錯位結構為所述掛鉤的掛壁端2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前方。所述掛鉤的掛壁端21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之間通過所述過渡拐壁 24連接,且因兩者之間錯位關系構成了所述定位通孔4。
本發明的結構為兩次裝配方式,第一次裝配后的扣環用于滿足生產商、銷 售商根據需要隨意更換裝飾拉片,第二次裝配后的扣環用于終端賣場,以避免 裝飾拉片被盜。第一次裝配所述彈性片3騎跨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 將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內,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 30的外側壁抵接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內側;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 抵壓在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其中,所述彈性倒鉤31卡在所述定位部 12處,從而對所述彈性片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使所述彈性片3的頂部35 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之間有一定間距,艮P:將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 按壓下去,留有足夠空間可將裝飾拉片取出。此時,通過按壓彈性片3的自由 端33可隨意更換裝飾拉片。第二次裝配在第一次裝配后,將裝飾拉片掛入 所述防盜型扣環的掛鉤2中,然后將所述彈性片3向下推壓,即向掛鉤2的方 向推壓。此過程中,所述彈性倒鉤31被擠壓并穿過所述定位通孔4,穿出定 位通孔4后,彈性倒鉤31在其彈性作用下恢復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 部11的外側。此時,使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推壓至接近所述掛鉤2的內 鉤底部2b。從而達到按壓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時,所述自由端33壓在 掛在掛鉤2上的裝飾拉片的掛環處,所述自由端33與掛鉤2之間沒有足夠空 間讓裝飾拉片從掛鉤2上取出,艮|]: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由于所述 彈性倒鉤31自身倒鉤的結構,其卡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外側后,彈性 倒鉤31將彈性片3鎖定在第二次裝配完畢的位置,如再欲通過上提彈性片3 將彈性片3恢復成原第一次裝配完成的結構狀態,除非用蠻力將彈性片3結構 完全破壞。
本發明還可以是,在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側壁上設置第一凸臺 32,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內側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32適配的第一凹槽 22。第二次裝配過程中,向下推壓彈性片3,使第一凸臺32滑入第一凹槽22 中,通過第一凸臺32與第一凹槽22之間的配合將彈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的位置。
本發明還可以是,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內側并位于第一凹槽22的上 方還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32適配的第二凹槽23。在第一次裝配過程中,將彈 性倒鉤31定位在所述定位部12處的同時,將所述第一凸臺32卡在第二凹槽 23內,通過第一凸臺32與第二凹槽23之間的配合對彈性片3的第"次裝配 位置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同時,第二凹槽23與第一凹槽22之間的距離也限 定了使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所述彈性片3需要向下推壓的距離。另 外,為了方便在第二次裝配中,第一凸臺32能從第二凹槽23順利滑入第一凹 槽22內,可將第二凹槽23過渡到第一凹槽22的二者之間的過渡帶做些圓弧 處理。
本發明還可以是,在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處設置向外微翹的凸端34, 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設置與凸端34相適配的第三凹槽25。第二次裝 配過程中,向下推壓彈性片3,使所述凸端34向下滑入第三凹槽25中,通過 所述凸端34與第三凹槽之間的配合將彈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 盜狀態的位置。
本發明還可以是,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部設置與所述彈性片3相適 配的定位凹槽13。在第二次裝配中,將彈性片3向下推壓,彈性片3的頂部 35與定位凹槽13底部接觸時,恰好使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從而方 便彈性片3在第二次裝配中的定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所述彈性片3與所述掛鉤2的配合,在第一次裝配完成后, 按壓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可隨意更換裝飾拉片,從而滿足生產者和銷 售商更換裝飾拉片的需求。由于采用在第一次裝配中彈性倒鉤31與所述定《立 部12配合對彈性片3定位,將裝飾拉片裝入所述掛鉤2上后,進行第二次裝 配,即向下推壓彈性片3使所述彈性倒鉤31被擠壓并穿過所述定位通孔4, 彈性倒鉤31在其彈性作用下恢復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外側, 從而將彈性片3鎖定在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從而使該扣環結構即易于生產者、銷售者更換裝飾拉片,又可在終端賣場防盜。
2、 由于所述掛鉤2與所述吊環1之間采用上下錯位和前后錯位結構,進 而在兩者之間形成定位通孔4,從而用所述定位通孔4對所述彈性片3進行彈 性定位。
3、 由于采用所述第一凸臺32與第一凹槽22配合將彈性片3定位在所述 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的位置,使該防盜型扣環在第;次裝配吋,裝配操作 更簡易,定位更準確。
4、 由于采用第一凸臺32與第二凹槽23配合對彈性片3的第一次裝配位 置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使該防盜型扣環在第一次裝配時,裝配操作更簡易, 定位更容易準確。
5、 由于采用所述凸端34與所述第三凹槽25配合將彈性片3定位在所述 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的位置,使該防盜型扣環在第二次裝配吋,裝配操作 更簡易,定位更準確。
6、 由于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部設置與所述彈性片3相適配的定位凹 槽13,使該防盜型扣環在第二次裝配時,彈性片定位更簡易,進而裝配操作 更簡易。同時,所述彈性片3的頂部35可以藏在所述定位凹槽13內,而不會 突出在所述吊環1的內環空間中形成障礙。
由于本發明具有上述優點,使本發明可適用于各種扣環結構。
圖1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一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一次裝配完畢后所述防 盜型扣環、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一中圖1的剖視圖3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一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二次裝配完畢,即其處于 防盜狀態,所述防盜型扣環的剖視圖4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一中所述防盜型扣環中所述吊環1與所述掛鉤2 的組裝示意圖5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一圖3中A-A向剖視圖6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二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一次裝配完畢后所述防盜型扣環的剖視圖7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二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二次裝配完畢,即其處于 防盜狀態,所述防盜型扣環的剖視圖8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三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一次裝配完畢后所述防 盜型扣環的剖視圖9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三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二次裝配完畢,即其處于 防盜狀態,所述防盜型扣環的剖視圖10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四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一次裝配完畢后所述防 盜型扣環的剖視圖11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四中所述防盜型扣環第二次裝配完畢,即其處 于防盜狀態,所述防盜型扣環的剖視圖12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四中所述彈性片3的立體示意圖13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五中所述防盜型扣環中所述吊環1與所述掛鉤 2的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實施例一
如圖1、 2、 3、 4、 5所示, 一種防盜型扣環,包括呈環形的吊環1、掛鉤 2、及呈U形的彈性片3。如圖1、 2所示,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相對于吊 環1,掛鉤2的掛壁端2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下方,即兩者之間為上 下錯位結構。如圖1、 2和5所示,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相對于吊環1,掛 鉤2的掛壁端2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前方,即兩者之間為前后錯位結 構。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掛鉤的掛壁端21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之間 通過所述過渡拐壁24連接,且因兩者之間錯位關系使掛壁端21、環壁部11 和過渡拐壁24共同構成了所述定位通孔4。如圖1 、 2所示,所述彈性片3的 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壓在所述掛鉤 2的鉤壁端20內側。如圖2所示,在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內側設置彈性倒鉤3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設置相應的呈槽狀或通孔狀的定位部 12。
本發明的結構為兩次裝配方式,第一次裝配后的扣環用于滿足生產商、銷 售商根據需要隨意更換裝飾拉片,第二次裝配后的扣環用于終端賣場,以避免 裝飾拉片被盜。第一次裝配如圖1、 2所示,所述彈性片3騎跨在所述吊環 1的環壁部11上,將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內,所述 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側壁抵接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內側;所述彈性 片3的自由端33抵壓在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其中,所述彈性倒鉤 31卡在所述定位部12處,從而對所述彈性片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使所述 彈性片3的頂部35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之間有一定間距,即將所述彈 性片3的自由端33按壓下去,留有足夠空伺可將裝飾拉片的掛環5取出。此 吋,通過按壓彈性片3的自由端33可隨意更換裝飾拉片。第二次裝配如圖 3所示,在第一次裝配后,將裝飾拉片掛入所述防盜型扣環的掛鉤2中,然后 將所述彈性片3向下推壓,即向掛鉤2的方向推壓。此過程中,所述彈性倒鉤 31被擠壓并穿過所述定位通孔4,穿出定位通孔4后,彈性倒鉤31在其彈性 作用下恢復原型并卡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外側。此時,使所述彈性片 3的自由端33推壓至接近所述掛鉤2的內鉤底部2b。從而達到按壓所述彈性 片3的自由端33時,所述自由端33壓在掛在掛鉤2上的裝飾拉片的掛環5 處,所述自由端33與掛鉤2之間沒有足夠空間讓裝飾拉片的掛環5從掛鉤2 上取出,即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也就是說,此時彈性片3的自由 端33的端面與掛鉤2的內鉤底部2b之間的距離小于裝飾拉片的掛環5的直徑。
由于所述彈性倒鉤31自身倒鉤的結構,其卡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 的外側后,彈性倒鉤31將彈性片3鎖定在第二次裝配完畢的位置,如再欲通 過上提彈性片3將彈性片3恢復成原第一次裝配完成的結構狀態,除非用蠻力 將彈性片3結構完全破壞。
實施例二
如圖6、 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在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外側壁上設置第一凸臺32,在所述桂鉤2的掛壁端21內側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 32適配的第一凹槽22。如圖7所示,第二次裝配過程中,向下推壓彈性片3, 使第一凸臺32滑入第一凹槽22中,通過第一凸臺32與第一凹槽22之間的配 合將彈性片3定位在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的位置。 實施例三
如圖8、 9所示,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內側并 位于第一凹槽21的上方還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32適配的第二凹槽23。在第 一次裝配過程中,將彈性倒鉤31定位在所述定位部12處的同時,將所述第一 凸臺32卡在第二凹槽23內,通過第一凸臺32與第二凹槽23之間的配合對彈 性片3的第一次裝配位置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同時,第二凹槽23與第一凹 槽22之間的距離也限定了使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所述彈性片3需要 向下推壓的距離。另外,為了方便在第二次裝配中,第一凸臺32能從第二凹 槽23順利滑入第一凹槽22內,可將第二凹槽23過渡到第一凹槽22的二者之 間的過渡帶做些圓弧處理。
實施例四
如圖10、 11、 12所示,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在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 33處設置向外微翹的凸端34,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設置與凸端34相 適配的第三凹槽25。第二次裝配過程中,向下推壓彈性片3,使所述凸端34 向下滑入第三凹槽25中,通過所述凸端34與第三凹槽25之間的配合將彈性 片3定位在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盜狀態的位置。凸端34在第一次裝配完畢 后的位置到第三凹槽25的距離與第二凹槽23到第一凹槽22之間的距離最好 相等。
實施例五
如圖13所示,在實施例四的基礎上,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部設置與 所述彈性片3相適配的定位凹槽13。在第二次裝配中,將彈性片3向下推壓, 彈性片3的頂部35與定位凹槽13底部接觸時,恰好使所述防盜型扣環處于防 盜狀態,從而方便彈性片3在第二次裝配中的定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盜型扣環,包括呈環形的吊環(1)、掛鉤(2)、及呈U形的彈性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通過設置在其兩側的過渡拐壁(24)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外側邊固連,形成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與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下錯位結構和前后錯位結構,所述掛壁端(21)、所述過渡拐壁(24)和所述環壁部(11)共同形成與所述彈性片(3)適配的定位通孔(4);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所述定位通孔(4)中,所述彈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壓在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在所述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內側設置彈性倒鉤(31),在所述吊環(1)的環壁部(11)上設置相應的呈槽狀或通孔狀的定位部(1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盜型扣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片(3) 的定位端(30)的外側壁上設置第一凸臺(32),在所述掛鉤(2)的掛壁端(21) 內側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32)適配的第一凹槽(22)。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盜型扣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掛鉤(2)的 掛壁端(21)內側并位于第一凹槽(22)的上方還設置與所述第一凸臺(32) 適配的第二凹槽(23)。
4.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防盜型扣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 片(3)的自由端(33)處設置向外微翹的凸端(34),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設置與凸端(34)相適配的第三凹槽(25)。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盜型扣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環(1)的環 壁部(11)上部設置與所述彈性片(3)相適配的定位凹槽(1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盜型扣環,包括呈環形的吊環1、掛鉤2、及呈U形的彈性片3;掛鉤2的掛壁端21通過設置在其兩側的過渡拐壁24與吊環1的環壁部11的外側邊固連,形成掛鉤2的掛壁端21與吊環1的環壁部11上下錯位結構和前后錯位結構,掛壁端21、過渡拐壁24和環壁部11共同形成與彈性片3適配的定位通孔4;彈性片3的定位端30插入定位通孔4中,彈性片3的自由端33抵壓在所述掛鉤2的鉤壁端20內側;在彈性片3的定位端30的內側設置彈性倒鉤31,在吊環1的環壁部11上設置相應的呈槽狀或通孔狀的定位部12。本發明結構通過兩次裝配使得生產者、銷售者可更換裝飾拉片,而在終端賣場又可防盜,可適用于各種扣環結構。
文檔編號A44B19/24GK101288513SQ200810028720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1日
發明者許錫鵬 申請人:凱銳(佛山)服裝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