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跟耐磨損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該鞋底本體的上后跟部位開設有通孔和空腔,空腔位于通孔的上方,還包括可轉動的下后跟,該下后跟呈圓柱體,其中心設有轉軸,轉軸的頂部為小圓柱體,小圓柱體的最大直徑等于通孔的內徑,當小圓柱體插入通孔且外露時,通過U字形卡簧卡在空腔,下后跟與上后跟組成緊密的聯接結構,下后跟的上圓柱面設置有若干圓弧凸塊,該若干圓弧凸塊設置在同圓周上,且均勻分布,相應地,上后跟的底面也設置有與圓弧凸塊吻合的圓弧凹塊。所述圓弧凸塊的高度為0.5-1mm。所述下后跟的底部設置有耐磨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調整方便、有利環保、延長使用壽命、感覺舒適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后跟耐磨損的鞋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
【背景技術】
[0002]人們在走路時,姿勢不同、習慣不同,用力不均勻的情況時有發生,久而久之,鞋子后跟會發生單邊磨損,磨損多了,走路時,造成人體傾斜,嚴重地,容易摔跤,發生意外,現有技術中,專利號200510041354公開了一種環保保健皮鞋,主要是在各類鞋跟跟面上動配合裝配各類轉動抗磨損裝置或各類硬質滑行裝置,走路或扭身保健鍛煉時各類轉動抗磨損裝置與地面磨擦而轉動、使各類轉動抗磨損裝置整體均衡承擔磨損,不會產生單邊磨損現象,使鞋跟底部保持平整對稱,穿著舒適,同時延長皮鞋使用壽命,減少報廢皮鞋中廢膠塑污染環境。該發明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結構復雜,調整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根據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增加了可轉動的下后跟,就可以實現后跟調整磨損位置,從而達到耐磨損的目的。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該鞋底本體的上后跟部位開設有通孔和空腔,空腔位于通孔的上方,還包括可轉動的下后跟,該下后跟呈圓柱體,其中心設有轉軸,轉軸的頂部為小圓柱體,小圓柱體的最大直徑等于通孔的內徑,當小圓柱體插入通孔且外露時,通過U字形卡簧卡在空腔,下后跟與上后跟組成緊密的聯接結構,下后跟的上圓柱面設置有若干圓弧凸塊,該若干圓弧凸塊設置在同圓周上,且均勻分布,相應地,上后跟的底面也設置有與圓弧凸塊吻合的圓弧凹塊。
[0006]所述圓弧凸塊的高度為0.5-lmm。
[0007]所述下后跟的底部設置有耐磨層。
[0008]所述U字形卡簧為片狀,可選用彈簧鋼,該片狀彎成夾角A。夾角A的尖部在上,利用該夾角A產出彈性。彈簧鋼使用壽命長。
[0009]所述U字形卡簧設置有兩只用于夾持所述轉軸的圓弧。
[0010]需要說明的是,小圓柱體的最高點不超過鞋底的頂面,最好持平,當加上鞋內底后,不會有凹凸不平的腳感。
[0011]正常穿戴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下后跟與上后跟之間設置有圓弧凸塊和凹塊不會發生轉動,不影響行走,一般的運動,當鞋后跟單邊磨損需要調整后跟位置時,可以邊用力拉開下后跟與上后跟之間的距離邊轉動,由于U字形卡簧與下后跟自身的彈性雙重的作用,可以實現目的。
[0012]下后跟旋轉的最小角度取決于一個圓弧凸塊所占的單位角度。轉到圓弧凸塊和凹塊吻合的位置即可。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調整方便、有利環保、延長使用壽命、感覺舒適的有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U字形卡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如圖所示,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該鞋底本體的上后跟I部位開設有通孔12和空腔13,空腔13位于通孔12的上方,還包括可轉動的下后跟21,該下后跟23呈圓柱體,其中心設有轉軸23,轉軸23的頂部為小圓柱體24,小圓柱體24的最大直徑等于通孔12的內徑,當小圓柱體24插入通孔12且外露時,通過U字形卡簧3卡在空腔13,下后跟21與上后跟I組成緊密的聯接結構,下后跟21的上圓柱面設置有若干圓弧凸塊22,該若干圓弧凸塊22設置在同圓周上,且均勻分布,相應地,上后跟I的底面也設置有與圓弧凸塊22吻合的圓弧凹塊。
[0020]所述圓弧凸塊22的高度為0.5-lmm。
[0021]下后跟21的底部設置有耐磨層25,耐磨層25上可以設置若干小圓柱體,相應地下后跟21設置小圓柱體空腔,使得兩者膠水粘接得更牢靠。
[0022]所述U字形卡簧3為片狀,設置有一夾角A,該夾角約150度為佳。
[0023]所述U字形卡簧3為片狀,該U字形卡簧3設置有兩只用于夾持所述轉軸23的圓弧31。
【權利要求】
1.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其特征是,該鞋底本體的上后跟(I)部位開設有通孔(12)和空腔(13),空腔(13)位于通孔(12)的上方,還包括可轉動的下后跟(21),該下后跟(23)呈圓柱體,其中心設有轉軸(23),轉軸(23)的頂部為小圓柱體(24),小圓柱體(24)的最大直徑等于通孔(12)的內徑,當小圓柱體(24)插入通孔(12)且外露時,通過U字形卡簧(3)卡在空腔(13),下后跟(21)與上后跟(I)組成緊密的聯接結構,下后跟(21)的上圓柱面設置有若干圓弧凸塊(22),該若干圓弧凸塊(22)設置在同圓周上,且均勻分布,相應地,上后跟(I)的底面也設置有與圓弧凸塊(22)吻合的圓弧凹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圓弧凸塊(22)的高度為 0.5~1mmη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下后跟(21)的底部設置有耐磨層(25)。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U字形卡簧(3)為片狀,該片狀彎成夾角Α。
5.如權利要求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后跟耐磨損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U字形卡簧(3)設置有兩只用于夾持所述轉軸(23)的圓弧(31)。
【文檔編號】A43B21/433GK203435790SQ20132054305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日
【發明者】周海波, 鄭進光 申請人:溫州振光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