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調節扣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43715閱讀:238來源:國知局
調節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調節扣,包括有本體及至少一個滑塊,其中該本體所具的接合部二側底面處為設有間隔排列的復數定位部,并于滑塊所具的對接部二側處設有卡持臂,且二卡持臂之間形成有可供接合部穿設于其內滑動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間,再于卡持臂側邊處沿著滑移空間滑移路徑方向設有頂推部,可將本體的接合部與滑塊的對接部為分別結合于結合物開口外圍處的對接面及調整帶上,當使用者扳動于滑塊時,其頂推部便會沿著定位部作滑動抵持位移,亦可由反向拉動于調整帶帶動滑塊使頂推部越過定位部,即可通過滑塊的頂推部位于本體的定位部上作多次預定間距的活動卡持定位,以利于調整結合物上的開口處呈現束緊或松開狀態,并具有便于單手操作的效果。
【專利說明】調節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調節扣,尤其指本體的接合部二側底面處為設有復數定位部,并于滑塊的對接部二側處設有卡持臂,便可由卡持臂側邊處的頂推部位于定位部上作預定間距活動卡持定位,以利于調整結合物的開口呈現束緊或松開狀態,并具有便于單手操作的效果。
【背景技術】
[0002]現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則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時分別應用于衣物、鞋子或袋子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繩索來穿設于其內,并將繩索二端的頭部穿出后,即可利用一扣具為由繩索一端的頭部外徑套入,使扣具沿繩索外徑表面移動,用以方便調整衣物、鞋子或袋子等的開口大小使用。
[0003]再者,一般衣物(如外套、運動服、手套、雨衣等)為了方便于穿著或調節袖口大小,大都會利用一黏扣帶(通稱為魔鬼氈)車縫于袖口處,以防止外部強風或雨水由袖口處進入于衣物內,且因二片尼龍帶上為分別編織有復數個小勾環及絨毛小環孔,當二片尼龍黏貼時,便可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具有耐用、容易拉開、質輕、可輕洗等優點,并于使用者在雪地或寒冷潮濕的天候環境下配戴保暖手套或防滑手套時,亦可方便直接拉扯于黏扣帶來調整其松緊度而不需將手套脫下,以有效防止手部外露造成凍傷的情況發生,故,黏扣帶被廣泛應用于特殊需求或使用環境來取代一般按式鈕扣、扣鉤、鈕扣和繩索。
[0004]惟該公知黏扣帶黏貼時,使用者當下只能憑著感覺拉動于公知黏扣帶來調整其松緊度,無法確實得知是否已調整至適當松緊位置,而需要再次進行拉開作黏貼的動作,并于經由多次的反復拉開、黏貼后,其絨毛小環孔容易被剝離而黏住在小勾環上,或是在小勾環上沾黏有衣物的棉絮或異物,因而影響整體黏貼效果,并造成公知黏扣帶使用久了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若欲清除公知黏扣帶上的絨毛、棉絮或異物等則需花費好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干凈,且清理后黏扣性恢復的效果相當有限,使用沒多久又逐漸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亦有使用者將衣物送回成衣廠商或坊間車縫的工作室進行更換,并使公知黏扣帶上的縫線去除后,便可將公知黏扣帶換掉,再將新的黏扣帶來車縫于衣物上,但此種更換黏扣帶方式不僅相當的耗費工時與成本,其整體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將大打折扣,而有待從事于此行業者重新設計來加以有效解決。
[0005]故,本實用新型 申請人:有鑒于公知黏扣帶使用上的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數據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慮,并利用從事于此行業的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調節扣的新型誕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節扣,以改進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調節扣,主要在于本體所具的接合部二側底面處為設有間隔排列的復數定位部,并于滑塊所具的對接部二側處設有卡持臂,且二卡持臂之間形成有可供接合部穿設于其內滑動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間,再于卡持臂側邊處沿著滑移空間滑移路徑方向設有頂推部,便可將本體的接合部與滑塊的對接部為分別結合于結合物開口處的對接面及調整帶上,當使用者扳動于滑塊時,其頂推部便會沿著定位部作滑動抵持位移,亦可反向拉動于調整帶帶動滑塊使頂推部越過定位部,即可通過滑塊的頂推部位于本體的定位部上作多次預定間距的活動卡持定位,以利于調整結合物上的開口處呈現束緊或松開狀態,并具有便于單手操作的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扣,在于當使用者手動扳動于滑塊或對接部于繩帶孔處穿設的繩帶時,其頂推部的推移面便會沿著本體定位部上對應的抵持面作滑動抵持位移,并使頂推部頂推部的推移面越過于定位部的抵持面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便可將頂推部的推移面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的止擋面上呈一定位,即可通過調整滑塊使結合物的開口處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并由滑塊的頂推部配合本體的定位部作多次活動卡持定位,讓使用者調整時產生一定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已完成調整到位,同時改善有如黏扣帶因多次反復拉開、黏貼后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且不易清理所產生的問題與缺失,整體使用上更為方便且順手。
[0009]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扣,在于當使用者欲松開結合物時,僅需反向拉動于調整帶帶動滑塊位移,由于本體為呈一薄片狀,并由軟質塑料一體成型即可作撓曲的動作,所以滑塊的頂推部推頂于本體的定位部上時便會產生彈性變形位移,且待頂推部越過定位部,便可將頂推部的推移面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的止擋面上呈一定位,即可通過調整帶使結合物的開口處變大而呈現松開狀態,亦可由卡持臂末端處的導軌位于接合部底面處的軌槽內的導引與限位作用,使滑塊易于滑動位移且較不費力,便可可依各種用途及使用場所調整結合物的開口大小與松緊度。
[0010]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扣,在于本體的接合部表面處為設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結合物的對接面上的凹部,并于接合部上下二側處亦可進一步分別朝外延伸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結合物的對接面上的第一車縫片及第二車縫片,且滑塊的對接部上相對于繩帶孔的另側處朝滑移空間滑移路徑方向延伸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結合物的調整帶上的第三車縫片,此種車縫方式可增加調節扣結合于結合物上的便性性,并使本體與滑塊完全服貼于結合物表面上整體外表更為平整,且于車縫后可達到結構穩定、定位確實以及縮短工時而降低成本的效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剖面圖。
[0016]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束緊時的立體外觀圖。
[0017]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束緊后的立體外觀圖。
[0018]圖8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松開前的立體外觀圖。
[0019]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滑塊松開時的動作示意圖。[0020]圖10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松開后的立體外觀圖。
[0021]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0022]圖12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0023]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24]I本體,11接合部,111凹部,112軌槽,1121開口,1122阻擋部,12定位部,121抵持面,122止擋面,123隔板,13第一車縫片,131頸縮部,132缺槽,14第二車縫片,141擋塊,2滑塊,20滑移空間,21對接部,211繩帶孔,212繩帶,22卡持臂,220通道,221勾狀部,222導軌,23頂推部,231推移面,24第三車縫片,3結合物,30開口,31對接面,32調整帶,4車縫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構造,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26]請參閱圖1、2、3、4和圖5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側視圖及立體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為包括有本體I及至少一個滑塊2,故就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構件及特征詳述如后,其中:
[0027]該本體I為具有薄片狀的接合部11,并于接合部11 二側底面處沿著長邊方向皆設有間隔排列的齒狀復數定位部12,且各定位部12側邊處依序形成有向下斜伸的抵持面121及由抵持面121處向內轉折的止擋面122,再于定位部12內側相鄰于抵持面121與止擋面122處沿著長邊方向分別形成有隔板123,而本體I的接合部11表面中央處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至少一個凹部111,并于接合部11底面相鄰于二定位部12的隔板123相對內側處沿著長邊方向設有凹陷狀的軌槽112,其軌槽112相鄰于定位部12的另側下方處分別朝外形成有向外擴張狀的開口 1121,且軌槽112相對于開口 1121的另側上方處形成有阻擋部1122。
[0028]再者,本體I的接合部11相鄰于定位部12的另側下方處為朝外延伸有第一車縫片13,并于第一車縫片13相鄰于接合部11處形成有寬度相較于接合部11為窄的頸縮部131,且位于頸縮部131左右二側處為相對向內形成有連通至軌槽112的開口 1121處的缺槽132,而本體I的接合部11相對于第一車縫片13的另側上方處為朝外延伸有第二車縫片14,并于第二車縫片14相鄰于接合部11表面處沿著寬度方向形成有一凸出的擋塊141 ;另,本體I較佳實施為由軟質塑料利用埋入射出方式所一體成型,并具有良好的增韌效果,不易因拉扯產生裂痕或結構破壞,且該本體I表面上也可分別具有各種顏色、紋路、圖案或鏤空部位設計。
[0029]該滑塊2為具有對接部21,并于對接部21 二側處設有相對的卡持臂22,其卡持臂22下方處形成有向內轉折的倒L形狀勾狀部221,且各勾狀部221末端處形成有縱向的導軌222,再于勾狀部221與導軌222之間形成有中空的通道220,而滑塊2上位于二卡持臂22之間為形成有貫通狀的滑移空間20,并于卡持臂22的勾狀部221側邊處沿著滑移空間20滑移路徑方向皆設有頂推部23,且各頂推部23內側處朝卡持臂22的通道220方向形成有向上斜伸的推移面231。
[0030]然而,上述滑塊2的對接部21上為設有繩帶孔211,且對接部21相對于繩帶孔211的另側下方處朝滑移空間20滑移路徑方向延伸有第三車縫片24,而滑塊2較佳實施為由軟質塑料利用埋入射出方式所一體成型,并相較于本體I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應受本實用新型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的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0031]當本實用新型于組裝時,先將滑塊2的卡持臂22為以勾狀部221由本體I第一車縫片13相鄰于接合部11處的頸縮部131穿入于缺槽132內,其勾狀部221末端處的導軌222便會沿著接合部11底面處的軌槽112開口 1121處作滑動抵持位移,并使頂推部23受到定位部12的推頂作用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依序卡持于定位部12上對應的止擋面122上呈一定位,便可將本體I的接合部11穿設于滑塊2上位于二卡持臂間所形成的滑移空間20內,且二定位部12分別伸入且位于勾狀部221與導軌222間所形成的通道220內,以防止滑塊2的頂推部23受到外力的影響時松開或脫出于本體I的定位部12外,便可完成本實用新型整體的組裝。
[0032]請結合參閱圖6、7、8、9和圖10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束緊時的立體外觀圖、束緊后的立體外觀圖、松開前的立體外觀圖、滑塊松開時的動作示意圖及松開后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扣為可應用于成衣、袋體(如背包、手提包或收納袋等)、鞋體或其它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處使用,然,若是以應用于成衣的袖口處為說明時,即先將本體I接合部11中央處的凹部111、第一車縫片13與第二車縫片14為分別利用車縫線4以車縫的方式車縫于結合物3開口 30外圍處的對接面31上結合成為一體,并使滑塊2的第三車縫片24亦可利用車縫線4以車縫的方式車縫于調整帶32上結合成為一體僅為一種較佳的實施狀態,也可利用鉚接、螺絲鎖固、化學黏著劑、高周波熱熔接或其它等效結合方式實施,但此種車縫方式具有可增加調節扣結合于結合物3上的便性性,并使本體I與滑塊2可完全服貼于結合物3表面上,整體的外表更為美觀與平整,且于車縫后可達到結構穩定、定位確實以及縮短工時而降低成本的效用。
[0033]再者,滑塊2對接部21的繩帶孔211內為可進一步穿設有可為繩索或織帶的繩帶212,并將繩帶212 —端纏繞于對接部21上后反折穿出于繩帶孔211處,便可利用車縫線4以車縫的方式將繩帶212 —端車縫于繩帶212表面上結合成為一體,使繩帶212不易松開或脫出于對接部21的繩帶孔211外,以利于使用者朝第三車縫片24相反方向拉動于繩帶212上作調整位移的動作。
[0034]當本實用新型于束緊時,先扳動于滑塊2對接部21 二側處的卡持臂22或繩帶孔211處的繩帶212上為朝第三車縫片24相反方向位移,其頂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便會沿著本體I的定位部12上對應的抵持面121作滑動抵持位移的動作,并使頂推部23受到定位部12的推頂作用產生向外偏擺位移,由此可將頂推部23的推移面231越過于定位部12的抵持面121,且待頂推部23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便可將頂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12的止擋面122上呈一定位,同時亦使本體I的接合部11位于滑塊2 二卡持臂間的滑移空間20內作滑動抵持位移,亦可由滑塊2側邊處抵持于第二車縫片14的擋塊141上,或者是卡持臂22的導軌222抵持于接合部11的軌槽112的阻擋部1122上形成擋止定位,即可通過調整滑塊2使結合物3的開口 30處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并由滑塊2的頂推部23配合本體I的定位部12作多次活動卡持定位,讓使用者調整時產生一定的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已完成調整到位,同時改善有如黏扣帶因多次反復拉開、黏貼后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且不易清理所產生的問題與缺失,整體使用上更為方便且順手。
[0035]然而,當使用者欲松開結合物3的開口 30時,僅需反向拉動于調整帶32帶動滑塊2的第三車縫片24,由于本體I為呈一薄片狀并由軟質塑料所一體成型,即可作撓曲的動作,所以滑塊2的頂推部23推頂于本體I的定位部12上時便會產生彈性變形位移,且待頂推部23越過定位部12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便可將頂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12的止擋面122上呈一定位,即可通過調整帶32使結合物3的開口 30處變大而呈現松開狀態,亦可由卡持臂22的導軌222位于接合部11底面處的軌槽112內的導引與限位作用,使滑塊2可易于滑動位移且較不費力,并可針對滑塊2的頂推部23位于本體I的定位部12上作多次預定間距的活動卡持定位,也可依各種用途及使用場所來調整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大小與松緊度,以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并具有便于單手操作的效果O
[0036]請同時參閱圖2、3、11和圖12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及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本體I的接合部11表面中央處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至少一個可供車縫線4車縫于結合物3的對接面31上的凹部111,且該凹部111較佳實施為呈一溝槽狀,但于實際應用時,亦可依使用需求或結構設計不同變更凹部111形狀(如矩形、菱形、橢圓形等)、大小與數量,其僅只需提供接合部11的凹部111為利用車縫線4車縫于結合物3的對接面31上后,可使接合部11 二側處作撓曲的動作,以利于滑塊2的頂推部23位于本體I的定位部12上作多次預定間距的卡持定位調整。
[0037]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的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藝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調節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體及至少一個滑塊,其中: 該本體為具有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外圍處對接面上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二側底面處皆設有間隔排列的復數定位部; 該滑塊為具有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外圍處調整帶上的對接部,并于對接部二側處設有相對的卡持臂,而滑塊上位于二卡持臂之間為形成有可供本體的接合部穿設于其內滑動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間,并于卡持臂側邊處沿著滑移空間滑移路徑方向設有滑動抵持于定位部上來調整預設結合物開口處呈現束緊或松開狀態的頂推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接合部表面處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至少一個可供車縫線車縫于預設結合物對接面上結合成為一體的凹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接合部底面相鄰于二定位部相對內側處沿著長邊方向為設有軌槽,而滑塊的卡持臂下方處為形成有向內轉折的勾狀部,并于勾狀部末端處形成有沿著軌槽作滑動抵持位移的導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滑塊的卡持臂上位于勾狀部與導軌之間為形成有可供本體的定位部伸入且位于其內的通道,并于卡持臂的勾狀部側邊處的頂推部內側處朝通道方向皆形成有向上斜伸的推移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定位部側邊處為依序形成有向下斜伸的抵持面及由抵持面處向內轉折的止擋面,而滑塊的頂推部側邊處為形成有向上斜伸并沿著抵持面作滑動抵持位移或推頂于止擋面上產生彈性變形而越過定位部的推移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定位部內側相鄰于抵持面與止擋面處為沿著長邊方向形成有隔板。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接合部相鄰于定位部另側處為朝外延伸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預設結合物對接面上結合成為一體的第一車縫片,并于第一車縫片相鄰于接合部處形成有寬度相較于接合部為窄的頸縮部,且接合部相對于第一車縫片的另側處為朝外延伸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預設結合物對接面上結合成為一體的第二車縫片。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第一車縫片位于頸縮部二側處為相對向內形成有缺槽,并于第二車縫片相鄰于接合部表面處形成有一凸出的擋塊。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本體的接合部為呈一薄片狀,并由軟質塑料所一體成型。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滑塊的對接部上為設有可供繩帶穿設的繩帶孔。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滑塊的對接部上相對于繩帶孔的另側處為朝滑移空間滑移路徑方向延伸有可供車縫線車縫于預設結合物調整帶上結合成為一體的第三車縫片。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是,其中該滑塊為由軟質塑料所一體成型。
【文檔編號】A44B11/00GK203523963SQ201320574446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6日
【發明者】石井大陽, 江文境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