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節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調節扣,尤指本體上設有具定位部的軌條,并于定位部上定位有滑塊相對的導軌,當拉動于結合物上的調整帶時,便可通過導軌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配合定位部上對應的卡齒多次活動卡持定位,以方便使用者調節結合物的開口大小。
背景技術:
現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則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時分別應用于衣物、鞋子或袋子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繩索穿設于其內,并將繩索二端的頭部穿出,即可利用一扣具為由繩索一端的頭部外徑套入,使扣具沿繩索外徑表面移動,用以方便調整衣物、鞋子或袋子的開口大小使用。再者,一般衣物(如外套、運動服、手套、雨衣等)為了方便穿著或調節袖口大小,大都會利用一尼龍搭扣(通稱為魔鬼氈)車縫于袖口處,以防止外部強風或雨水為由袖口·處進入于衣物內,且因兩片尼龍帶上分別編織有無數個小勾環及絨毛小環孔,當兩片尼龍黏貼時,便可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具有耐用、容易拉開、質輕、可輕洗等優點,且尼龍搭扣車縫后可完全服貼于衣物上,故,被廣泛的使用來取代一般按式鈕扣、扣鉤、鈕扣和繩索等。惟該現有尼龍搭扣整片黏貼時,使用者當下只能憑著感覺拉動現有尼龍搭扣來調整其松緊度,無法確實得知是否調整至適當松緊位置,而需要再次進行拉開、黏貼動作,并且經由多次反復拉開、黏貼后,其絨毛小環孔容易被剝離而黏住在小勾環上,或是在小勾環上黏貼有衣物上產生的棉絮,便會影響整體黏貼效果,造成現有尼龍搭扣使用久了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若欲清除現有尼龍搭扣上的絨毛或棉絮則需花費好一番功夫才能拔除干凈,且清除后黏扣性恢復的效果也相當有限,使用沒多久又逐漸失去原有的黏扣性,另,亦有使用者將現有尼龍搭扣上的縫線去除后,由此將現有尼龍搭扣換掉,并將新的尼龍搭扣來車縫于衣物上,但此種方式不僅相當的耗時且費工,而整體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將大打折扣,則有待從事于此行業者重新設計來加以有效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故,創作人有鑒于現有尼龍搭扣于使用上的問題與缺點,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慮,并利用從事于此行業的多年研發經驗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調節扣的新型誕生。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本體的接合部表面上設有具支臂及定位部的軌條,并于定位部上定位有滑塊,而滑塊的接合部表面上設有相對的導軌,且二導軌之間形成有可供定位部橫向穿過的通道,即可將本體與滑塊的接合部分別結合于結合物的接合面及調整帶上,當使用者拉動調整帶時,便可通過導軌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配合定位部上對應的卡齒多次活動卡持定位,以方便使用者調節結合物的開口大小,同時改善如尼龍搭扣多次反復拉開、黏貼后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產生的問題與缺點,并具有操作簡易、定位確實,進而達到實用性與適用性廣泛的效果。[0007]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當使用者拉動調整帶時,可使滑塊為以導軌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跨過于本體軌條上對應的卡齒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過程后,即可將定位凸肋依序卡持于另一^^齒上呈一定位,同時通過導軌末端處的勾持部位于支臂與定位部間的滑移空間內的導引與限位作用,使滑塊易于滑動位移且較不費力,從而可針對滑塊位于本體的軌條上作多次預定卡齒間距的卡持定位調整,并可依各種用途及使用場所來調整結合物的開口大小與松緊度,且可提供使用者拉動時產生一定的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已完成調整到位,而使用上也較為方便且順手。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滑塊的接合部上設有拉動組件的連結座,并于連結座所具的軸孔內樞接有活動片一側處的軸柱,而連結座底部則形成有抵貼于接合部共同結合于結合物的調整帶上的對接部,且連結座與活動片為露出于調整帶的表面處,便可通過拉動于活動片來連動調整帶使結合物上的開口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讓使用者不需直接拉 動于調整帶以避免手上的污潰或異物沾染到結合物表面上,并確保結合物的潔凈與外表美觀,且可通過活動片周邊處的止滑塊可提供使用者確實抓住而具有良好的止滑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滑塊的接合部上進一步設有具對接部的拉片,且對接部為抵貼于接合部上共同結合于結合物的調整帶上,而拉片遠離對接部的另側處則設有露出于調整帶端部位置的拉片頭,便可通過拉動于拉片的拉片頭來連動調整帶使結合物上的開口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讓使用者不需直接拉動于調整帶以避免手上的污潰或異物沾染到結合物表面上,并確保結合物的潔凈與外表美觀,且可通過拉片頭周邊處的止滑塊提升其抓緊與握持牢靠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調節扣,包括有本體及至少一個滑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為具有可供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接合面上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表面上設有具支臂及朝支臂二側處凸出的弧形定位部的軌條,而定位部上定位有滑塊,并于定位部上橫向間隔排列有呈環狀的多個卡齒;該滑塊為具有可供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調整帶上的接合部,而接合部表面上設有相對的導軌,且二導軌間形成有可供定位部橫向穿過的通道,并于通道內壁面處設有至少一個可活動卡持于定位部上的卡齒來調整預設結合物開口處大小的環狀定位凸肋。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支臂左、右二側處與定位部之間形成有滑移空間,并于滑塊的導軌末端處則向內轉折有位于滑移空間內作橫向滑動位移的勾持部。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滑移空間前、后二側開口處朝外形成有阻擋部。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滑移空間二側開口處分別形成有阻擋部及朝支臂相對向內漸縮的導斜面。其中該本體位于定位部前、后方的多個卡齒周邊處由上向下剖設有具預定夾角且相對向外漸擴的導斜面。其中該滑塊的接合部上設有拉動組件的連結座,并于連結座所具的軸孔內樞接有活動片一側處的軸柱,而連結座底部形成有抵貼于接合部共同結合于預設結合物的調整帶上的對接部,且連結座與活動片為露出于調整帶表面處,再于對接部表面上剖設有連通于軸孔的剖槽。其中該滑塊的接合部上進一步設有具對接部的拉片,且對接部為抵貼于接合部上共同結合于預設結合物的調整帶上,而拉片遠離對接部的另側處設有露出于調整帶端部位置的拉片頭。其中該本體與滑塊上的接合部分別是利用車縫、鉚接、螺絲鎖固、化學黏著劑或高周波熱熔接結合方式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接合面及調整帶上成為一體。本實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操作簡易、定位確實,進而達到實用性與適用性廣泛的效果。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構造,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說明如后,其中圖I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剖面圖。圖5是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圖。圖6是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于束緊時的立體外觀圖。圖7是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于束緊后的立體外觀圖。圖8是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于松開時的立體外觀圖。圖9是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于松開后的立體外觀圖。圖10是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1是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2是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于調整時的立體外觀圖。圖13是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4是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于調整時的立體外觀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圖2、圖3、圖4、圖5所示,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立體剖面圖及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為包括有本體I及至少一個滑塊2,故就本案的主要構件及特征詳述如后,其中該本體I為具有呈平整狀的接合部11,并于接合部11表面上設有具支臂121及朝支臂121上方二側處凸出且寬度較大的弧形定位部122的軌條12,而軌條12的支臂121左、右二側處與定位部122之間相對內向形成有滑移空間120,且各滑移空間120前、后二側開口處朝外形成有阻擋部1211,此外,定位部122上橫向間隔排列有呈環狀的多個卡齒123,并于定位部122前、后方的多個卡齒123周邊處則由上向下剖設有具預定夾角且相對向外漸擴的導斜面1231。該滑塊2為具有呈平整狀的接合部21,并于接合部21表面上設有相對的導軌22,其導軌22末端處向內轉折有勾持部221,而二導軌22之間則形成有中空的弧形通道220,且通道220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延伸至勾持部221處的環狀定位凸肋222。當本實用新型于組裝時,是先將至少一個滑塊2組裝于本體I接合部11上的軌條12,其接合部21上相對的導軌22為以勾持部221便分別沿著多個卡齒123周邊處的導斜面1231向下迫入,并使勾持部221跨過定位部122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即可將導軌22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222卡持于定位部122上對應的卡齒123呈一定位,且二導軌22的勾持部221為分別位于支臂121 二側處與定位部122間所形成的滑移空間120內,而使定位部122則橫向穿過且位于二導軌22間所形成的弧形通道220中,并可有效防止滑塊2的導軌22因受到外力的影響松開或脫出于本體I的軌條12外,便完成本實用新型整體的組裝。請搭配參閱圖6、圖7、圖8、圖9所示,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于束緊時的立體外觀圖、束緊后的立體外觀圖、松開時的立體外觀圖及松開后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扣為可應用于成衣、袋體(如背包、手提包或收納袋等)、鞋體或其它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大小使用,然,若以應用于成衣上為說明時,即可將本體I與滑塊2上的接合部11、21分別利用車縫方式車縫于結合物3開口 30處所具的接合面31及調整帶32上結合成為一體僅為一種較佳的實施狀態,亦可利用鉚接、螺絲鎖固、化學黏著劑、高周波熱熔接或其它等效結合方式來實施,使本體I與滑塊2可完全服貼于結合物3表面·上,且整體的外表更為美觀、平整性,但此種車縫方式具有可增加調節扣結合于結合物3上的便性性,且于車縫后可達到結構穩定、定位確實以及縮短工時而降低成本的效用。當本實用新型于束緊時,是先拉動于結合物3的調整帶32的端部上,并使滑塊2為以導軌22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222跨過于本體I軌條12上對應的卡齒123,且導軌22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即可將定位凸肋222依序卡持于另一卡齒123上,同時亦使導軌22的勾持部221位于支臂121與定位部122間所形成的滑移空間120內作橫向滑動位移,便可通過調整帶32使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以方便使用者調節結合物3的開口 30大小,且可通過滑塊2的定位凸肋222配合本體I的卡齒123經由多次活動卡持定位,提供使用者拉動于調整帶32上時產生一定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已完成調整到位,并增加調整時的穩定性與順暢度,同時改善有如尼龍搭扣多次反復拉開、黏貼后便會失去原有的黏扣性所產生的間題與缺點,而使用上也較為方便且順手。然而,若是使用者欲松開結合物3的開口 30時,僅需再次反向拉動于調整帶32,并利用滑塊2的定位凸肋222跨過本體I的卡齒123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后,即可將定位凸肋222依序卡持于另一卡齒123上作橫向活動嵌卡,便可通過調整帶32使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變大而呈現松開狀態,此時,因導軌22的勾持部221位于軌條12的滑移空間120內的導引與限位作用,使滑塊2易于滑動位移且較不費力,也可通過導軌22抵持于支臂121開口處的阻擋部1211上來達到滑塊2作橫向滑動位移的阻擋定位,從而可針對滑塊2位于本體I的軌條12上作多次預定卡齒123間距的卡持定位調整,并可依各種用途及使用場所來調整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大小與松緊度,以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并具有操作簡易、定位確實,進而達到實用性與適用性廣泛的效果。請同時參閱圖10、圖11、圖12所示,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及調整時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本體I的軌條12支臂121位于滑移空間120 二側開口處為分別形成有阻擋部1211及朝支臂121相對向內漸縮的導斜面1212,而拉動組件4為具有連結座41,并于連結座41設有軸孔411,且連結座41底部形成有呈平整狀的對接部42,再于對接部42表面上剖設有連通于軸孔411的剖槽421,另連結座41的軸孔411內為樞接有活動片43 —側處的軸柱431,且軸柱431沿著活動片43周邊處形成有凸出的止滑塊432。當本實用新型于組裝時,是先將本體I的接合部11為車縫于結合物3開30處的接合面31上,并使拉動組件4的對接部42抵貼于滑塊2上的接合部21后,便可共同車縫于結合物3開口 30處的調整帶32上,且使拉動組件4的連結座41與活動片43為露出于調整帶32表面處,以利于使用者拉動于活動片43,再將滑塊2接合部21上相對的導軌22為以勾持部221分別沿著軌條12支臂121的導斜面1212橫向迫入,并使勾持部221跨過導斜面1212后可將導軌22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222卡持于定位部122上對應的卡齒123,便可通過拉動于活動片43來連動調整帶32使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讓使用者不需直接拉動于調整帶32,以避免手上的污潰或異物沾染到結合物3表面上,由此確保結合物3的潔凈與外表美觀,且可通過活動片43周邊處的止滑塊432可提供使用者 確實抓住不易產生滑脫的情況發生,而具有良好的止滑效果。請參閱圖13、圖14所示,是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及調整時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拉片5 —側處為具有呈平整狀的對接部51,且遠離對接部51的另側處設有拉片頭52,且拉片頭52周邊處形成有凸出的止滑塊521。當本實用新型于組裝時,是先將本體I的接合部11為車縫于結合物3開口 30處的接合面31上,并使拉片5的對接部51抵貼于滑塊2上的接合部21后,便可共同車縫于結合物3開口 30處的調整帶32上,或是可將拉片5的對接部51直接車縫于結合物3的調整帶32上,且使拉片5的拉片頭52為露出于調整帶32的端部位置,以利于用戶拉動于拉片頭52,再將滑塊2接合部21上相對的導軌22為以勾持部221分別沿著軌條12支臂121的導斜面1212橫向迫入,并使勾持部221跨過導斜面1212后可將導軌22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222卡持于定位部122上對應的卡齒123,便可通過拉動于拉片5的拉片頭52來連動調整帶32使結合物3上的開口 30變小而呈現束緊狀態,讓使用者不需直接拉動于調整帶32,以避免手上的污潰或異物沾染到結合物3表面上,由此確保結合物3的潔凈與外表美觀,且可通過拉片頭52周邊處的止滑塊521提升其抓緊與握持牢靠的效果。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的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上述的調節扣,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實用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的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條件,故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調節扣,包括有本體及至少一個滑塊,其特征在于,其中 該本體為具有可供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接合面上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表面上設有具支臂及朝支臂二側處凸出的弧形定位部的軌條,而定位部上定位有滑塊,并于定位部上橫向間隔排列有呈環狀的多個卡齒; 該滑塊為具有可供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調整帶上的接合部,而接合部表面上設有相對的導軌,且二導軌間形成有可供定位部橫向穿過的通道,并于通道內壁面處設有至少一個可活動卡持于定位部上的卡齒來調整預設結合物開口處大小的環狀定位凸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支臂左、右二側處 與定位部之間形成有滑移空間,并于滑塊的導軌末端處則向內轉折有位于滑移空間內作橫向滑動位移的勾持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滑移空間前、后二側開口處朝外形成有阻擋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位于軌條的滑移空間二側開口處分別形成有阻擋部及朝支臂相對向內漸縮的導斜面。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位于定位部前、后方的多個卡齒周邊處由上向下剖設有具預定夾角且相對向外漸擴的導斜面。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滑塊的接合部上設有拉動組件的連結座,并于連結座所具的軸孔內樞接有活動片一側處的軸柱,而連結座底部形成有抵貼于接合部共同結合于預設結合物的調整帶上的對接部,且連結座與活動片為露出于調整帶表面處,再于對接部表面上剖設有連通于軸孔的剖槽。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滑塊的接合部上進一步設有具對接部的拉片,且對接部為抵貼于接合部上共同結合于預設結合物的調整帶上,而拉片遠離對接部的另側處設有露出于調整帶端部位置的拉片頭。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調節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與滑塊上的接合部分別是利用車縫、鉚接、螺絲鎖固、化學黏著劑或高周波熱熔接結合方式結合于預設結合物開口處的接合面及調整帶上成為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調節扣,包括有本體及至少一個滑塊,其中本體所具的接合部表面上為設有具支臂及定位部的軌條,并于定位部上定位有滑塊,而滑塊的接合部表面上設有相對的導軌,且二導軌間形成有可供定位部穿過的通道,即可將本體與滑塊的接合部為分別結合于結合物的接合面及調整帶上,當使用者拉動時,便可通過導軌內壁面處的定位凸肋配合定位部上對應的卡齒多次活動卡持定位,以方便使用者調節結合物的開口大小,且可提供使用者拉動時產生一定的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已完成調整到位,而使用上也較為方便且順手,并具有操作簡易、定位確實,進而達到實用性與適用性廣泛的效果。
文檔編號A44B11/00GK202774503SQ2012203441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明者江文境, 徐仁龍, 謝云美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