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VR產品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調節粗細的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虛擬現實VR產品的用戶越來越多,而VR手套作為一種多模式的虛擬現實硬件,可進行虛擬場景中物體的抓取、移動、旋轉等動作,也可以利用它的多模式性,用作控制場景漫游的工具,為用戶提供一種非常真實自然的三維交互手段。在使用VR手套時,手套需要捕捉手指運動以測量數據反映到處理器中,而為了測量較準確的物理量時,傳感器常置于手指的指尖位置,并保證手指與傳感器的相對位置不變,也即需要將傳感器穩定的固定在指尖。在VR手套的設計中經常需要在手指指肚位置放置壓電模組等元件提供振動觸感反饋,因振動幅度較小,也需要緊貼于指肚才有較好體驗。但由于不同人之間的個體差別,手指粗細不同,若生產同一規格產品,極易導致傳感器在手指上滑動,造成測量誤差。同時,因個人五指粗細不一,生產5種不同手套指套會增加制作成本,造成大量工時浪費。目前的VR手套不能根據手指調整粗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及一種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可自由調節夾緊結構與手指之間的距離,適于不同粗細的手指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包括固定結構,是圓環柱體結構;轉動結構,是圓環柱體結構,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外側面和內側面;所述第二底面與所述固定結構可旋轉連接;所述第一底面上固定連接至少一個定位柱;在所述定位柱附近設有橫向槽;至少一個夾緊結構,是扇形圓環結構,與所述轉動結構的第一底面相對;所述夾緊結構上設有豎直槽和弧形槽,所述定位柱與所述弧形槽滑動連接;至少一個滑動柱,所述滑動柱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橫向槽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夾緊結構的豎直槽中;當所述轉動結構轉動時,所述定位柱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動,從而帶動所述夾緊結構移動;同時所述滑動柱在豎直槽和橫向
槽中移動,用于保持夾緊結構的平衡性。
進一步的,緊固裝置中包括至少兩個夾緊結構時,所有夾緊結構的弧形槽均勻分布在同一個圓周上;同樣的,所述轉動結構上固定連接相同數量的定位柱,所有定位柱均勻分布在同一個圓周上。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結構的外側面是弓字型結構,包括第一凸環、第二凹環和第三凸環;相應的,所述轉動結構在第二底面一側設有伸向軸心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合在所述第二凹環中,使得所述固定結構與移動結構實現可旋轉連接。
為了保證緊固結構在最合適的位置固定,要求轉動結構的旋轉幅度更精確,所述轉動結構的第二底面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圓形凹槽,所有凹槽的圓心在同一圓周上;在所述轉動結構和固定結構之間放置有至少一個圓珠。
為了使轉動結構更穩定的固定在某一位置,在所述固定結構朝向轉動結構的底面上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內放置彈簧,所述圓珠卡在轉動結構和彈簧之間。
為了增加手指與轉動結構之間的摩擦,提高使用時的舒適感和可操作性,所述轉動結構的外表面設置花紋。
為了減小圓珠與第二底面之間的摩擦,在所述圓珠的外表面涂覆潤滑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的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結構、轉動結構和夾緊結構,所述轉動結構的一側與固定結構之間可旋轉連接,所述固定結構用于輔助轉動結構定位,在不施加外力時,轉動結構的位置保持固定。所述轉動結構的另一側設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入到夾緊結構的弧形槽中,轉動結構旋轉時,定位柱帶動夾緊結構上下移動。本發明還設有滑動柱,一端伸入到轉動結構的橫向槽,另一端伸入到夾緊結構的豎向槽,用于限制夾緊結構的移動幅度,保證夾緊結構整體上下移動,防止夾緊結構傾斜。
附圖說明
圖1. 如圖1中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2. 如圖1中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的裝配結構截面圖;
圖3. 如圖1中轉動結構的示意圖,圖中A是第一底面,B是外側面,C是第二底面;
圖4. 如圖1中夾緊結構的示意圖,圖中E是朝向轉動結構的一側,F是背向轉動結構的一側;
圖中標注:固定結構10,圓珠11,彈簧12,轉動結構20,定位柱21,橫向槽22,凸出部23,圓形凹槽24,夾緊結構30,豎直槽31,弧形槽32,滑動柱4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VR手套手指緊固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結構10、轉動結構20、至少一個夾緊結構30,還包括至少一個滑動柱40。所述固定結構10和轉動結構20均是圓環柱體結構,中間是空心,使用時將手指穿過圓環柱體中間的空心。所述夾緊結構30是扇形圓環結構,內側面是弧形面,能夠與手指表面緊密貼合。所述夾緊結構的內側面上安裝傳感器或壓電模組,所述傳感器用于捕捉手指運動,并將測量數據反饋到VR處理器;所述壓電模組用于感應振動觸感,并反饋到VR處理器。
所述轉動結構包括兩個底面、外側面(B)和內側面;為了表述方便,本實施例中將朝向夾緊結構的一面定義為第一底面(A),將朝向固定結構的一面定義為第二底面(C)。所述第二底面與所述固定結構可旋轉連接,所述固定結構與VR手套主體連接。使用時對轉動結構施加旋轉力,固定結構基本保持不動,轉動結構20沿固定結構10旋轉。
所述第一底面上固定連接至少一個定位柱21;在所述定位柱21附近設有橫向槽22。相應的,所述夾緊結構30上設有豎直槽31和弧形槽32。所述定位柱21伸入到弧形槽32中,且與所述弧形槽32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柱4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的橫向槽22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夾緊結構的豎直槽31中。當所述轉動結構20轉動時,所述定位柱21在所述弧形槽32中移動,從而帶動所述夾緊結構向上移動或向下移動,實現夾緊功能。同時,所述滑動柱40在豎直槽31和橫向槽32中移動,所述橫向槽和豎直槽的寬度與所述滑動柱的直徑相同或略大,用于限制滑動柱的位置,可保持夾緊結構的平衡性,防止夾緊結構傾斜,影響測量結果。
所述夾緊結構30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有相同數量的定位柱、橫向槽、滑動柱與之對應,如圖1-3中均包括兩個。多個夾緊結構的弧形槽均勻分布在同一個圓周上;同樣的,多個定位柱也均勻分布在同一個圓周上,與弧形槽的位置對應。
所述第二底面與所述固定結構的可旋轉連接方式可通過多種結構形式實現,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固定結構10的外側面是弓字型結構,包括第一凸環、第二凹環和第三凸環;相應的,所述轉動結構20在第二底面一側設有伸向軸心的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卡合在所述第二凹環中,使得所述固定結構與移動結構互相卡合,并實現可旋轉連接。
作為優選的實施例,所述轉動結構20的第二底面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圓形凹槽24,所有凹槽的圓心在同一圓周上;在所述轉動結構和固定結構之間放置有至少一個圓珠11。也即將所述圓珠卡在在固定結構和轉動結構之間。當旋轉轉動結構時,所述圓珠不斷的由一個圓形凹槽轉移到相鄰的圓形凹槽中。當對轉動結構停止施加外力時,圓珠就會卡在某個圓形凹槽中,使得轉動結構穩定在該位置。
進一步優選的,在所述固定結構朝向轉動結構的底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內放置彈簧12,所述圓珠卡在轉動結構和彈簧之間。圓珠在圓形凹槽中轉移時,彈簧的推力使得圓珠始終與轉動結構接觸,使得轉動結構更穩定的固定在某一位置。
為了保證緊固結構在最合適的位置固定,要求轉動結構的旋轉幅度更精確,因此所述第二底面上需要設置盡可能多的圓形凹槽,使得轉動結構可以在任意位置保持不動。
作為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的轉動結構20的外側面(B)設置花紋,有利于增加手指與轉動結構之間的摩擦,提高使用時的舒適感和可操作性,同時可提高產品的外觀欣賞性。可在所述圓珠的外表面上涂覆潤滑劑,可以減小圓珠與第二底面之間的摩擦。
使用時,將手指穿過固定結構和轉動結構中間的空心,手指貼合在夾緊結構的內側面上,旋轉轉動結構,由定位柱帶動夾緊結構向手指方向移動,最終夾緊手指,使得傳感器或壓電模組等測量原件緊密貼合在手指上,保證信息反饋的靈敏性及準確性。
以上實施例僅是本發明若干種優選實施方式中的幾種,應當指出,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