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穿戴設備在消費電子/ 通訊設備領域的廣泛推廣(如Google glass、Samsunggear 2、Fitbit 手環等等),極大的增強了消費者對產品的用戶體驗意識。現有的穿戴設備的穿戴方式往往是固定的,比如佩帶于手臂上的穿戴設備不能用于其他部位的佩戴,這種方式局限了穿戴設備的佩戴方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不同身體部位佩帶的智能穿戴設備。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智能穿戴設備,包括第一固定部分與第二固定部分,第一固定部分包括第一連接段,第一連接段中間安裝一個第一軸套,第一軸套的上下端均開口,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包括第二連接段,第二連接段的中間安裝有一個第二軸套;
第二軸套與第一軸套均呈圓柱形狀,第二軸套的外徑等于第一軸套的內徑,第二軸套自下而上套裝于第一軸套內,穿戴組件安裝于第一軸套內并通過第一軸套上端面的四個卡塊固定,第一軸套的高度大于第二軸套的高度,所述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上均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磁吸塊,穿戴組件的芯片接觸端與第二軸套的底面平齊。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磁吸塊均貫穿設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的上下端面。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上橫向設置有一條以上的卡槽,卡槽內安裝粘紙。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卡塊安裝于第一軸套上端面開設的滑槽內。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均采用布料制成,第一軸套與第二軸套采用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可相對轉動的軸套設計,使得整個穿戴設備可佩帶與手臂上或者貼附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上,佩帶的方式更加靈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段及第一軸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連接段及第二軸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圖3所示,包括第一固定部分與第二固定部分,第一固定部分包括第一連接段1,第一連接段1中間安裝一個第一軸套4,第一軸套4的上下端均開口,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包括第二連接段2,第二連接段2的中間安裝有一個第二軸套11;
第二軸套11與第一軸套4均呈圓柱形狀,第二軸套11的外徑等于第一軸套4的內徑,第二軸套11自下而上套裝于第一軸套4內,穿戴組件6安裝于第一軸套4內并通過第一軸套4上端面的四個卡塊5固定,第一軸套4的高度大于第二軸套11的高度,所述第一連接段1與第二連接段2上均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磁吸塊3,穿戴組件6的芯片接觸端與第二軸套11的底面平齊。
其中,磁吸塊3均貫穿設置于第一連接段1與第二連接段2的上下端面,這樣當需要佩帶于手腕上時,只要將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重疊,第一連接段上的磁吸塊與第二連接段上的磁吸塊互相吸合,然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作為一個表帶使用,如果手表的佩戴方式相同,兩端開口端通過磁吸塊吸合完成佩戴。
其中,第一連接段1與第二連接段2上橫向設置有一條以上的卡槽7,卡槽7內安裝粘紙,該粘紙可隨身攜帶,當需要將整個穿戴設備佩戴于身體上時,比如胸部,此時只要將粘紙貼附于卡槽內,粘紙必須是雙面粘的方式,然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互相垂直呈“十”字形,此時有四個面與身體接觸,完成粘貼,如圖1所示。
其中,卡塊5安裝于第一軸套4上端面開設的滑槽內,當需要安裝穿戴組件時,只要將其裝入到第一軸套內,再滑動四個卡塊即可緊固穿戴組件。
其中,第一連接段1與第二連接段2均采用布料制成,第一軸套4與第二軸套11采用塑料制成,佩戴于手腕上時,更加柔軟,第一軸套與第二軸套間可相對360度的轉動調節連接段的位置,可將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調整為“十”字形,“X”形狀,“一”字形狀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可相對轉動的軸套設計,使得整個穿戴設備可佩帶與手臂上或者貼附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上,佩帶的方式更加靈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