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及智能救援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39377閱讀:1046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及智能救援系統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及智能救援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應用已得到大量的普及。可穿戴智能設備能夠實現對用戶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且能夠在監測到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向外部救援平臺發送救援信息,以便救援人員及時針對用戶進行救援。

目前,可穿戴智能設備可監測到用戶的生理參數(比如心率值及血氧濃度等),在監測的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則說明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可向外部救援平臺發送救援信息。

用戶的心理狀態出現緊張、恐懼等現象時,會同時導致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進而導致可穿戴智能設備監測的生理參數超過安全閾值,但是,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并不能說明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因此,現有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可能因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而向救助平臺誤發救援信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及智能救援系統,在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時,不會向救援平臺誤發救援信息。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包括:

檢測模塊、處理器、告警裝置及通信模塊;其中,

所述檢測模塊,用于采集用戶的生理信息,并將采集的生理信息發送至所述處理器;

所述處理器,用于根據接收的生理信息確定所述用戶的生理參數;在所述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向所述告警裝置發送啟動信號;在接收到所述告警裝置發送的救援觸發信號時,生成救援信息,并將生成的救援信息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

所述告警裝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處理器發送的啟動信號時,進行告警,并記錄對應的告警時長;在記錄的告警時長達到設定時長時,向所述處理器發送救援觸發信號;在接收到所述用戶輸入的停止信號時,停止告警;

所述通信模塊,用于將接收的救援信息分發至外部救援平臺。

優選地,

還包括:定位模塊;其中,

所述定位模塊,用于實時確定所述用戶的位置信息;

所述處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告警裝置發送的救援觸發信號時,獲取所述定位模塊在當前時刻確定的當前位置信息,生成攜帶當前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

優選地,

還包括:存儲器;其中,

所述存儲器,用于存儲至少一個外部移動終端的通信標識;

所述通信模塊,進一步用于根據所述存儲器中存儲的各個通信標識,將接收的救援信息分發至各個所述外部移動終端。

優選地,

所述通信模塊,進一步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救援平臺發送的救援位置,并將所述救援位置分發至各個所述外部移動終端,其中,所述救援位置為所述外部救援平臺根據接收的救援信息所確定的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

優選地,

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還包括:第一信號處理電路;

所述檢測模塊,包括:pvdf(polyvinylidenefluoride,聚偏氟乙烯)壓電薄膜傳感器;其中,

所述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通過所述第一信號處理電路與所述處理器連接;

所述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用于與所述用戶的指定部位相接觸,以采集所述用戶的脈搏信號;

所述第一信號處理電路,用于對所述pvdf壓電薄膜采集的脈搏信號進行濾波和放大處理,并將處理后的脈搏信號傳輸至所述處理器;

所述處理器,用于解析接收的脈搏信號,以獲取所述用戶的心率參數。

優選地,

所述處理器,進一步用于解析接收的脈搏信號,以獲取所述用戶的血壓參數。

優選地,

所述可穿戴設備,進一步包括:第二信號處理電路;

所述檢測模塊,包括:光電血氧傳感器;其中,所述光電血氧傳感器,包括:光源和感光裝置;

所述感光裝置通過所述第二信號處理電路與所述處理器連接;

所述光源,用于產生設定波長的光束,并將產生的光束照射至用戶的指定部位;

所述感光裝置,用于對所述用戶的指定部位所反射的反射光進行采集,根據采集的反射光形成壓電信號;

所述第二信號處理電路,用于對所述感光裝置形成的壓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并將處理后的壓電信號傳輸至所述處理器;

所述處理器,用于解析接收的壓電信號,以獲取所述用戶的血氧飽和度參數。

優選地,

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具體為智能手環。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救援系統,包括:

救援平臺,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其中,

所述救援平臺,用于接收并提供各個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分別發送的救援信息。

優選地,

還包括:至少一個移動終端;其中,

每一個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分別連接至少一個所述移動終端;

所述救援平臺,用于根據接收的救援信息中攜帶的當前位置信息,確定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并將確定的救援位置發送至對應的可穿戴智能設備;

每一個所述移動終端,用于接收對應連接的可穿戴智能設備所分發的救援信息和救援位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及智能救援系統,可穿戴智能設備中,當處理器判斷出用戶的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則可觸發告警裝置進行告警以提醒用戶,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只需等待設定時長之后,告警裝置則可觸發處理器生成相應的救援信息,并通過通信模塊將救援信息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相反地,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并未發生異常,即用戶能夠在告警裝置的提醒下,判斷出導致告警裝置進行告警的原因是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無需對其實施救援時,則可在設定時長內向告警裝置輸入相應的停止信號,以使告警裝置停止告警,處理器便不會生成并發出相應的救援信息。綜上可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僅在用戶的身體狀況發生異常時,才向救援平臺發送救援信息,在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時,不會向救援平臺誤發救援信息。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利用智能手環監測用戶的健康狀況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救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智能救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利用圖7所示的智能救援系統進行智能救援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包括:檢測模塊101、處理器102、告警裝置103及通信模塊104;其中,

所述檢測模塊101,用于采集用戶的生理信息,并將采集的生理信息發送至所述處理器102;

所述處理器102,用于根據接收的生理信息確定所述用戶的生理參數;在所述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向所述告警裝置發送啟動信號;在接收到所述告警裝置103發送的救援觸發信號時,生成救援信息,并將生成的救援信息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

所述告警裝置10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處理器102發送的啟動信號時,進行告警,并記錄對應的告警時長;在記錄的告警時長達到設定時長時,向所述處理器發送救援觸發信號;在接收到所述用戶輸入的停止信號時,停止告警;

所述通信模塊104,用于將接收的救援信息分發至外部救援平臺。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當處理器判斷出用戶的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則可觸發告警裝置進行告警以提醒用戶,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只需等待設定時長之后,告警裝置則可觸發處理器生成相應的救援信息,并通過通信模塊將救援信息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相反地,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并未發生異常,即用戶能夠在告警裝置的提醒下,判斷出導致告警裝置進行告警的原因是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無需對其實施救援時,則可在設定時長內向告警裝置輸入相應的停止信號,以使告警裝置停止告警,處理器便不會生成并發出相應的救援信息。綜上可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僅在用戶的身體狀況發生異常時,才向救援平臺發送救援信息,在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時,不會向救援平臺誤發救援信息。

本發明實施例中,在通信模塊于外部救援平臺之間可以通過nb-iot(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進行通信。當然,在可能實現的情況下,通信模塊也可通過通信衛星與外部救援平臺進行通信。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告警裝置103具體可以包括:控制器、時鐘模塊和蜂鳴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處理器發送的啟動信號時,控制蜂鳴器發出蜂鳴聲以進行告警;控制器在接收到用戶輸入的停止信號時,控制蜂鳴器停止發出蜂鳴聲以停止告警;時鐘模塊記錄蜂鳴器進行告警時所對應的告警時長,在告警時長達到設定時長時,向處理器發出救援觸發信號。應當理解的是,告警裝置103還可以包括指示燈,控制器在接收到處理器發送的啟動信號時,控制指示燈顯示設定顏色的燈光以實現控制指示燈進行告警。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救護人員根據救援平臺接收并提供的救援信息,針對用戶快速準確的實施救援,如圖2所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還包括:定位模塊201;其中,所述定位模塊201,用于實時確定所述用戶的位置信息;所述處理器1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告警裝置103發送的救援觸發信號時,獲取所述定位模塊201在當前時刻確定的當前位置信息,生成攜帶當前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可穿戴智能設備向救援平臺發出攜帶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之后,救援平臺則可將接收的救援信息提供給救護人員,救護人員則可根據救援信息中攜帶的位置信息,及時準確的針對因健康狀況發生異常而需要救援的用戶實施救援。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可穿戴智能設備中的定位模塊可以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統)信號處理模塊,gps信號處理模塊可以接收多顆定位衛星分別發送的衛星定位信號,從接收的各個衛星定位信號中提取出當前衛星定位信號所對應的信號發出時間,并將提取的信號發出時間與gps信號處理模塊所記錄的當前時間進行對比,即可得知gps信號處理模塊與各顆定位衛星之間分別對應的距離,再根據各顆定位衛星所分別對應的信號發出時間,利用定位衛星的星歷數據確定出各顆定位衛星發出相應衛星定位信號時所對應的位置,后續則可通過大地坐標系得到gps信號處理模塊所對應的位置信息,即用戶的位置信息。

為了方便在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及時通知用戶家屬,如圖2所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還包括:存儲器202;其中,所述存儲器202,用于存儲至少一個外部移動終端的通信標識;所述通信模塊104,進一步用于根據所述存儲器202中存儲的各個通信標識,將接收的救援信息分發至各個所述外部移動終端。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通信標識可以是手機號碼,存儲器可預先存儲一個或多個用戶家屬的手機號碼,通信模塊在接收到處理器發出的救援信息時,則可根據存儲器中存儲的各個手機號碼,將救援信息分發至用戶家屬的手機,實現在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及時通知用戶家屬,以便用戶家屬對用戶進行協助救護。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塊104,進一步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救援平臺發送的救援位置,并將所述救援位置分發至各個所述外部移動終端,其中,所述救援位置為所述外部救援平臺根據接收的救援信息所確定的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對健康狀況發生異常的用戶實施救援時,通常需要由救援機構派出救護人員和救護車,并將用戶接送至救援機構的救援地點,以便對用戶進行進一步的救護。因此,救護平臺可根據救援信息中攜帶的位置信息,分配相應的指定救援機構,比如,根據位置信息確定與健康狀況發生異常的用戶距離最近的指定救援機構(包括但不限于醫院),由該指定救援機構派出救護人員及救護車以對健康狀況發生異常的用戶實施救援;同時,救護平臺將指定救援機構所在的位置作為救援位置,并將其發送至可穿戴智能設備,可穿戴智能設備則可將接收的救援位置轉發至用戶家屬的手機,用戶家屬則可根據接收的救援位置直接趕往救援機構所在的位置以協助救護人員對用戶進行進一步的救護,避免用戶家屬盲目奔波,提高救援效率。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可以結合實際業務需求配置不同的檢測模塊,檢測模塊包括但不限于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光電血氧傳感器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需要監測用戶是否存在心率異常、高血壓或低血壓而導致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檢測模塊可以配置為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需要監測用戶是否存在血氧飽和度異常而導致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檢測模塊可以配置為光電血氧傳感器。

具體地,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還包括:第一信號處理電路301;所述檢測模塊101,包括: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1011;其中,所述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1011通過所述第一信號處理電路301與所述處理器102連接;所述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1011,用于與所述用戶的指定部位相接觸,以采集所述用戶的脈搏信號;所述第一信號處理電路301,用于對所述pvdf壓電薄膜1011采集的脈搏信號進行濾波和放大處理,并將處理后的脈搏信號傳輸至所述處理器102;所述處理器102,用于解析接收的脈搏信號,以獲取所述用戶的心率參數。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與用戶的指定部位相接觸時,比如與用戶的手腕會手指相接觸時,則可采集到用戶的脈搏信號,通過第一信號處理電路對脈搏信號進行濾波處理和放大處理之后,處理器則可對處理后的脈搏信號進行解析,以得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頻率參數,并根據得到的頻率參數確定出用戶的心率參數。

后續過程中,處理器則可判斷出確定的心率參數是否超過預先設置的心率安全閾值,如果確定的心率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心率安全閾值,則可向告警裝置發送啟動信號。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處理器還可以針對接收的脈搏信號進行進一步解析以得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強度參數,并根據得到的強度參數確定出用戶的血壓參數。后續過程中,處理器則可判斷確定的血壓參數是否超過預先設置的血壓安全閾值,如果確定的血壓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血壓安全閾值,則可向告警裝置發送啟動信號。

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與用戶的指定部位相接觸時,其自身可以作為一個換能元件,在指定部位的血液發生流動而使得指定部位產生脈動時,pvdf壓電薄膜聚集的電荷量也隨之發生變化,聚集的電荷量可通過電信號的方式向第一信號處理電路提供脈搏信號,由于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提供的脈搏信號相對較弱,且攜帶部分噪音信號(比如用戶的指定部位出現應力作用時產生的噪音信號),通過第一信號處理電路對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提供的脈搏信號進行濾波處理和放大處理,可實現對脈搏信號進行增強,并濾除脈搏信號中的噪音信號,處理后的脈搏信號準確性更高,且能夠被處理器所識別。

同時,pvdf壓電薄膜能夠很好地與指定部位的皮膚相接觸,柔性也極好,應力作用對脈搏信號的影響相對較小,能夠更為準確的檢測到脈搏信號。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進一步包括:第二信號處理電路401;所述檢測模塊101,包括:光電血氧傳感器1012;其中,所述光電血氧傳感器1012,包括:光源10121、感光裝置10122;所述感光裝置10122通過所述第二信號處理電路401與所述處理器102連接;所述光源10121,用于產生設定波長的光束,并將產生的光束照射至用戶的指定部位;所述感光裝置10122,用于對所述用戶的指定部位所反射的反射光進行采集,根據采集的反射光形成壓電信號;所述第二信號處理電路401,用于對所述感光裝置10122形成的壓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并將處理后的壓電信號傳輸至所述處理器102;所述處理器102,用于解析接收的壓電信號,以獲取所述用戶的血氧飽和度參數。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光源可以產生波長為660nm的紅光光束以及波長為940nm的紅外光光束,當紅光光束和紅外光束照射用戶的指定部位時,部分紅光和部分紅外光被血管中流動的血液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至感光裝置,感光裝置則可根據采集的紅光和紅外光分別產生相應的壓電信號,并提供給第二信號處理電路,感光裝置產生的壓電信號相對較弱,通過第二信號處理電路對其進行放大處理之后,則可形成能夠被處理器所識別的壓電信號,后續過程中,處理器則可根據接收的壓電信號得到用戶的血氧飽和度參數。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可穿戴智能設備具體可以為智能手環。智能手環可佩戴在用戶的手腕或手指等指定部位。

為了更加清楚的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本發明實施例對可穿戴設備為智能手環,利用智能手環對用戶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時,如圖5所示,具體可以包括如下各個步驟:

步驟501,將智能手環佩戴在用戶的腕部,并將用戶家屬的手機號碼存儲到智能手環中。

步驟502,在智能手環中設置安全閾值。

本發明實施例中,可以結合實際業務場景合理設置安全閾值。這里,以智能手環可以監測用戶的心率參數,且佩戴手環的用戶為男性成人時,可設置心率參數對應的安全閾值為60~100次/分。

步驟503,智能手環采集用戶的脈搏信號,并根據采集的脈搏信號確定用戶的心率參數。

這里,智能手環可以通過pvdf壓片薄膜傳感器采集用戶的脈搏信號,并通過第一信號處理電路對pvdf壓片薄膜傳感器采集的脈搏信號進行濾波及放大處理,處理后的脈搏信號則能夠被智能手環的處理器所識別,并針對處理后的脈搏信號進行解析以得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頻率參數,進而根據頻率參數得到用戶的心率參數。

步驟504,智能手環在確定的心率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進行告警,并記錄進行告警的告警時長。

舉例來說,當確定的心率值參數為150次/分時,智能手環的處理器則可判斷出確定的心率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60~100次/分;處理器則可向智能手環的告警裝置發送開啟信號,使得智能手環的告警裝置進行告警。

步驟505,智能手環判斷告警時長在達到設定時長之前是否接收到用戶輸入的停止信號,如果是,執行509,否則,執行步驟506。

步驟506,智能手環確定用戶的位置信息,生成攜帶該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并將救援信息分發至救援平臺以及智能手環中存儲的手機號碼所對應的手機。

這里,智能手環在實現將救援信息分發至救援平臺的同時,還將救援信息發送發送至用戶家屬的手機,實現在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及時通知用戶家屬,以便用戶家屬對用戶進行協助救護。

步驟507,救援平臺根據救援信息中攜帶的位置信息,確定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并將確定的救援位置發送至智能手環。

這里,被確定的指定救援機構則可根據救援平臺提供的位置信息派出相應的救護車及救護人員針對用戶實施救援。

步驟508,智能手環根據存儲的手機號碼,將接收的救援位置轉發至用戶家屬的手機。

如此,用戶家屬則可接收到需要救援的用戶的位置信息,以及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用戶家屬可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接收的位置信息和救援位置選擇性趕往需要救援的用戶所在的位置或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以協助救護,提高救援效率。

步驟509,智能手環停止告警。

綜上可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環對用戶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時,如果用戶的心率參數等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智能手環則會進行告警以提示用戶;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只需等待設定時長之后,智能手環則會生成相應的救援信息,并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或用戶家屬的移動終端(比如手機);相反地,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并未發生異常,即用戶能夠在智能手環的提醒下,判斷出導致智能手環進行告警的原因是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無需對其實施救援時,則可在設定時長內向智能手環輸入相應的停止信號,以使智能手環停止告警,智能手環便不會生成并發出相應的救援信息。

如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救援系統,包括:

救援平臺601,以及本發明任意一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602;其中,所述救援平臺601,用于接收并提供各個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分別發送的救援信息。

如圖7所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智能救援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移動終端701;其中,

每一個所述可穿戴智能設備602分別連接至少一個所述移動終端701;

所述救援平臺601,用于根據接收的救援信息中攜帶的當前位置信息,確定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并將確定的救援位置發送至對應的可穿戴智能設備602;

每一個所述移動終端701,用于接收對應連接的可穿戴智能設備602所分發的救援信息和救援位置。

為了更加清楚的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優點,下面集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智能救援系統,請參考圖6、圖7,具體以圖7所示的智能救援系統進行救援業務為例,如圖8所示,具體可以包括如下各個步驟:

步驟801,當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可穿戴智能設備602確定用戶的位置信息,生成攜帶該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并將救援信息分發至救援平臺601和移動終端701。

這里,可穿戴智能設備進行告警時,如果用戶未能在設定時長內向可穿戴智能設備輸入停止信號,即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告警時長達到設定時長時,則說明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

步驟802,救援平臺601根據接收的救援信息中攜帶的位置信息,確定指定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并將確定的救援位置發送至可穿戴智能設備602。

步驟803,可穿戴智能設備602將接收的救援位置轉發至移動終端701。

如此,用戶家屬根據移動終端接收到用戶的位置信息以及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選擇性趕往需要救援的用戶所在的位置或救援機構的救援位置以協助救護,提高救援效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各個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中,當處理器判斷出用戶的生理參數超過預先設置的安全閾值時,則可觸發告警裝置進行告警以提醒用戶,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只需等待設定時長之后,告警裝置則可觸發處理器生成相應的救援信息,并通過通信模塊將救援信息發送至外部救援平臺;相反地,如果用戶的健康狀況并未發生異常,即用戶能夠在告警裝置的提醒下,判斷出導致告警裝置進行告警的原因是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無需對其實施救援時,則可在設定時長內向告警裝置輸入相應的停止信號,以使告警裝置停止告警,處理器便不會生成并發出相應的救援信息。綜上可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僅在用戶的身體狀況發生異常時,才向救援平臺發送救援信息,在用戶的生理狀態發生時效性變化時,不會向救援平臺誤發救援信息。

2、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中,存儲器可預先存儲一個或多個用戶家屬的手機號碼,通信模塊在接收到處理器發出的救援信息時,則可根據存儲器中存儲的各個手機號碼,將救援信息分發至用戶家屬的手機,實現在用戶的健康狀況發生異常時,及時通知用戶家屬,以便用戶家屬對用戶進行協助救護。

3、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中,檢測模塊可以配置為pvdf壓電薄膜傳感器,pvdf壓電薄膜能夠很好地與用戶的指定部位的皮膚相接觸,柔性也極好,應力作用對脈搏信號的影響相對較小,使得可穿戴智能設備能夠更為準確的檢測到脈搏信號。

3、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智能救援系統中,可穿戴智能設備向救援平臺發出攜帶位置信息的救援信息之后,救援平臺則可將接收的救援信息提供給救護人員,救護人員則可根據救援信息中攜帶的位置信息,及時準確的針對因健康狀況發生異常而需要救援的用戶實施救援。

4、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智能救援系統中,救護平臺將指定救援機構所在的位置作為救援位置,并將其發送至可穿戴智能設備,可穿戴智能設備則可將接收的救援位置轉發至用戶家屬的手機,用戶家屬則可根據接收的救援位置直接趕往救援機構所在的位置以協助救護人員對用戶進行進一步的救護,可避免用戶家屬盲目奔波,提高救援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