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布料結構,特別是一種具防護性布料的制法。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尖銳物品的使用,尤其是刀具類器械的使用,例如常使用于美術勞作中的美工刀及剪刀,每日進食所使用的餐叉及刀叉,以及料理烹調所使用的菜刀等工具于日常生活中不僅無所不在,更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也因此,不管是孩童還是成人于日常生活中皆有機會暴露于尖銳物品的威脅下,再者,鑒于刀具類器械的取得非常容易,其若是被不肖人士使用于不當行為,更是大大威脅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故為預防民眾于工作場所或是居住環境中被尖銳物品扎傷,或者是遇到不肖人士使用尖銳物品攻擊,其最好穿戴具防護性布料所制成的衣褲,或是搭配使用具防護性布料所制成的外出提袋,藉以避免民眾被尖銳物品扎傷情事產生,進而保障其生命的安全。
然,習知防護布料是由垂直線紗與橫向線紗交叉編織而成,故為一硬性無彈性的布面,雖具有厚實及堅固等特性,可達防砍作用,不過使用上易有下列缺失:
1.習知防護布料使用上,易因該硬性材質所制成的防護布料造成該防護布料過于沉重且不夠柔軟,致使民眾于穿戴時感到不舒適,甚至可能影響到日常行動或工作效率,反而降低民眾穿戴的意愿,以致民眾遇到危險時無法及時獲得保護,使得其自身安全暴露于危險之中。
2.更鑒于習知防護布料為一硬性無彈性布面,故當遇尖刀刺擊時,該尖刀易使垂直線紗與橫向線紗間產生位移而有空隙,此時尖刀就會以此空隙穿過該防護布料,進而刺傷使用者,故習知防護布料雖能防砍,但對防刺(直擊刺)功能卻大打折扣,實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防護性布料的制法,其既可避免該防護布的編織纖維于受刺擊時而產生位移空隙,亦可分散及吸收該刺擊所產生的刺破力,同時仍具備有柔軟的特性,更加提升穿戴的舒適性。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一種具防護性布料的制法包含有如下步驟:準備步驟、分組貼合步驟、冷卻步驟及最后的膠合步驟等;其中,該準備步驟具備有一布料組,以及一布面貼合機,而該布料組包含一外襯布、一防護布、一彈性布及一內襯布,并于該分組貼合步驟中分別于該防護布及該彈性布上涂布黏合膠,使得該外襯布與該防護布黏合以形成一防護層,以及該內襯布與該彈性布黏合以形成一彈性層,待該防護層及該彈性層于該冷卻步驟中冷卻后,其進一步于該最后的膠合步驟中將該防護層及該彈性層間涂布該黏合膠,以使得該防護層及該彈性層相互黏合形成該具防護性布料。
進一步的,該防護布為克維拉(kevlaru)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該內襯布系為一刷毛布。
進一步的,該黏合膠為熱熔膠。
進一步的,該防護布每立方厘米密度為1.3克(含)以上。
進一步的,該黏合膠之溫度系控制在110度至150度之間。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利用該彈性布促使該防護布更加穩固定位,使得該防護布不僅可阻擋刀具器械的砍劃而避免該彈性布及該內襯布受破壞而傷及穿戴者,且該防護布的編織纖維于受刺擊時亦不會產生位移空隙,再加上該彈性布亦有助于分散并吸收該刺擊所產生的刺破力,更能有效阻擋該刀具器械的刺擊,同時該內襯布、外襯布亦提供較佳的柔軟性及觸感,更加提升穿戴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具防護性布料制法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執行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成形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防護性布料制法1、準備步驟11、分組貼合步驟12、冷卻步驟13、膠合步驟14、布料組2、外襯布211、防護布212、彈性布213、內襯布214、黏合膠215、防護層221、彈性層222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所述的其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明白。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一種具防護性布料的制法1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依序包含有一準備步驟11,一分組貼合步驟12,一冷卻步驟13,以及最后的一膠合步驟14;其中,該準備步驟11備有一布料組2,以及一布面貼合機(圖中未示),而該布料組2含有一外襯布211,一防護布212,一彈性布213,以及一內襯布214,且該防護布212于制作時可直接使用克維拉(kevlaru)材質,或是選用每立方厘米密度為1.3克(含)以上的布料,另,該內襯布214的材質可選用刷毛布材質,利用該刷毛布材質具有親合肌膚及柔軟舒適的特性,其不僅可提升穿戴的舒適性外,該刷毛布材質與該彈性布213搭配使用,其更有助于提升整體彈性并消化刀具器械砍劃的切割力。
如圖1至圖3所示,該分組貼合步驟12通過該布面貼合機分別于該防護布212的其一表面涂布有該黏合膠215,以及于該彈性布213的其一表面涂布有該黏合膠215,再將該外襯布211通過該黏合膠215貼合于該防護布212上,使其結合成一防護層221,并將該內襯布214通過該黏合膠215貼合于該彈性布213上,使其結合成有一彈性層222,并于該冷卻步驟13中將該防護層221及該彈性層222置于常溫中冷卻,其進一步于該最后的膠合步驟14中將該防護層221涂布有該黏合膠215,并該彈性層222通過該黏合膠215貼合于該防護層221,如圖4所示,如此即可完成該具防護性布料的制作,而該黏合膠215可使用任何具有黏性的材質進行黏合,而本實施例中,該黏合膠215為熱熔膠為例加以說明,且該黏合膠215溫度可控制為110度至150度之間,更能提升該黏合膠的貼合效果。
如圖2及圖4所示,該具防護性布料于使用時,其可用于制作衣褲、外出用提背包或是手套等需防刀砍劃或刺擊等物品上,而本實施例中系以一手套為例加以說明,如圖2所示,當該具防護性布料制作完成后,其通過該外襯布211及該內襯布214的設置,使得該穿戴者于穿戴時的觸感更為親膚舒適外,當該具彈性的防護布結構2受刀具器械砍劃時,利用該防護布212密度較高的緣故,使得該刀具器械于劃破該外襯布211后受到該防護布212的阻擋,促使該穿戴者不會受該刀具器械所劃傷,再者,如圖5所示,利用該彈性布213促使該防護布212更加穩固定位于其上,因此該防護布212的編織纖維于受該刀具器械刺擊時亦不會產生位移空隙,且該彈性布213的設置更有助于分散并吸收該刺擊所產生的刺破力,進而有效阻擋該刀具器械的刺擊,更加有效防止該穿戴者因該刀具器械而受傷的情事產生,故該具彈性的防護布結構2不僅大大提升穿戴的舒適性,而促使該穿戴者提高使用的意愿及頻率外,更能達致保障該穿戴者人身安全的功效。
歸納所述,本發明具防護性布料的制法,其依序包含有該準備步驟11、該分組貼合步驟12、該冷卻步驟13及最后的膠合步驟13;其中,該準備步驟11具備有該布料組2及該布面貼合機,而該布料組2具有該外襯布211、該防護布212、該彈性布213及該內襯布214,并于該分組貼合步驟12將該黏合膠215涂布于該外襯布211及該防護布212之間以形成該防護層221,以及該彈性布213及該內襯布214之間以形成該彈性層222,待該防護層221及該彈性層222于該冷卻步驟13中靜置冷卻后,進一步于該最后的膠合步驟14中將該防護層221及該彈性層222間涂布該黏合膠215并使其貼合定型,藉以完成該具防護性布料的制造;因此,利用該彈性布213促使該防護布212更加穩固定位,使得該防護布212不僅可阻擋刀具器械砍劃外,且該防護布212的編織纖維于受刺擊時亦不會產生位移空隙,再加上該彈性布213有助于分散并吸收該刺擊所產生的刺破力,更能有效阻擋該刀具器械的刺擊,同時該內、外襯布亦提供較佳的柔軟性及觸感,更加提升穿戴的舒適性。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發明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發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