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洗頭機,尤其涉及一種洗頭機盆體臺盆內所設的用于擱置人體后腦部的揉搓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情況下,頭發需要經常進行清洗,現有對頭發進行清洗主要是通過手工進行的,手工對頭發進行清洗工作量大,清洗操作麻煩,而且清洗效果不能保證。在一些美容美發場所,由于顧客相對較多,僅憑人工進行洗發操作,工作效率相對較低,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行業運行成本高。
現在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對頭發進行自動沖洗的洗頭機,這種洗頭機上設置有盆體,沖洗裝置設置在盆體內。在盆體的口部設有凹口,這種洗頭機在使用時,人體一般是躺姿接受頭發的沖洗,人體的頸部位于凹口內,頭部伸入到盆體內。為保證頭發的順利沖洗,還需要在盆體內設置用于支承人體后腦部的裝置,而且,后腦部本身也有頭發需要清洗。在該洗頭機的盆體內設置有塊狀的支撐裝置,在支撐裝置的表面上設有若干中空柱狀的沖洗頭,這些沖洗頭是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雖然這種支撐裝置可以擱置頭部后腦部,并可以對后腦部的頭發進行沖洗,但這種支撐裝置對頭發的清洗效果相對較差,人體的使用舒適性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洗頭機后腦部揉搓裝置,該揉搓裝置可以對后人體后腦部的頭發進行揉搓洗滌,保證對頭發的清洗舒適性。
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洗頭機后腦部揉搓裝置,包括擱頭部和動力裝置,在擱頭部的上表面上設有若干用于與人體后腦部相接觸的突出的觸爪,其特征在于,動力裝置位于擱頭部的下側并與擱頭部傳動聯接,動力裝置用于使擱頭部水平移動;擱頭部為彈性材料制成,擱頭部的周緣處一體成型有套接在動力裝置外周的套接部,套接部的壁體具有波紋結構。
在洗頭機上設有噴水裝置,噴水裝置自上側向頭部進行噴水,這些水有一部分會匯聚到后腦部上,在動力裝置的帶動下,擱頭部會沿水平方向移動,觸爪會對人體后腦部的頭發進行揉搓。
進一步地,動力裝置包括相聯接在一起的x向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x向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分別促使擱頭部以相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動。通過x向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的運動疊加帶動擱頭部平移,使得擱頭部在水平方向的各個方向上均可以移動,擱頭部在運動過程中不會產生運動盲區,保證對頭發的揉搓效果。
進一步地,x向驅動機構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底側的x向電機,底座上滑動地設有x向滑板,y向驅動機構聯接在x向滑板上,x向電機通過往復擺動機構與x向滑板傳動聯接。通過設置滑板,并通過往復擺動機構帶動滑板移動,滑板的動作穩定性好,便于擱頭部的運動平穩性。
進一步地,y向驅動機構包括上座和y向電機,y向電機固定在y向滑板上,上座固定在y向電機上,上座上滑動地設有y向滑板,所述的擱頭部設在y向滑板上,y向電機與y向滑板之間設有往復擺動機構。與x向滑板相對應,y向滑板的運動穩定性也能夠保證,進一步保證了擱頭部的運動平穩性。
進一步地,所述的往復擺動機構包括固定在電機動力輸出軸上的擺桿,擺桿的外端部處設有滑輪,滑板上沿其滑動方向設有滑槽,滑輪插接在滑槽內。往復擺動機構也可以是偏心輪拉桿結構,也可以為凸輪結構。通過滑輪與滑槽的配合,而實現相應滑板的往復動作,結構簡單,運動摩擦力小,便于裝配,裝配緊湊性好。
進一步地,上座和底座均為框形體,底座的底面上固定有底板,底板固定在x向電機上,x向電機上的動力輸出軸穿過底板伸入到底座內;上座的底面上固定有上板,上板固定在y向電機上,y向電機動力輸出軸穿過上板伸入到上座內。上座和底座的結構,通過底板和上板的聯接固定,便于實現電機的傳動、固定,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進一步地,x向滑板上垂直于其滑動方向的相對兩側邊均呈“凸”字形,該兩側邊分別擱置在底座口部的相對兩側;y向滑板上垂直于其滑動方向的相對兩側邊均呈“凸”字形,該兩側邊分別擱置在上座口部的相對兩側。通過設置“凸”字形的側邊,使滑板的主體分別位于框形的上座和底座內,便于滑板的定位,滑板的移動穩定性好,便于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
進一步地,套接部的下端貼緊套接在底座的外周面上。這使得套接部能夠為動力裝置提供良好的液密封作用,以免清洗液因侵入而對動力裝置造成腐蝕。
進一步地,在y向滑板上固定有頂板,頂板上套接有背套,背套的上表面為內凹弧面,擱頭部套接在背套上,擱頭部內表面與背套上表面貼合。通過頂板和背套的設置,很好地滿足了擱頭部的設置要求,便于動力裝置與擱頭部之間的傳動。
進一步地,所述觸爪成組布置,一組中的觸爪至少三個,在擱頭部的上表面上一體成型有若干突出的凸套,每個凸套的上表面上一體成型有一組觸爪;在背套的上表面上設有數目與凸套一致的支撐柱,一個凸套套接在一個支撐柱上。這種結構,保證了對觸爪的支撐,能夠有效提高觸爪對頭發的揉搓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擱頭部與動力裝置的傳動聯接,人體頭部的后腦部擱置在擱頭部上后,在動力裝置的帶動下,擱頭部能夠在水平方向上平移,通過觸爪與頭發的接觸,擱頭部能夠很好地對頭發進行揉搓,便于對后腦部的頭發進行清洗,清洗效果能夠保證。觸爪的上端部與頭皮接觸揉搓,能夠有效提高對頭發清洗時的舒適性。通過設置套接部,且套接部套接到動力裝置的外周,使得套接部能夠為動力裝置提供良好的液密封,以免動力裝置受到清洗液的侵蝕。套接部上的波紋結構很好地適應了擱頭部的移動需求,便于擱頭部的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揉搓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2是本揉搓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本揉搓裝置一個方向上的分散結構圖。
圖4是本揉搓裝置另一個方向上的分散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中,本揉搓裝置,用于設置在智能洗頭機的臺盆1底部上,在臺盆1的前側形成有凹口4,本揉搓裝置在臺盆1內的位置與凹口4相對應。洗頭機在使用時,人體躺臥在臺盆1的前側,頸部擱置在凹口4內,頭部的后腦部擱置在本揉搓裝置上。
本揉搓裝置包括擱頭部3和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位于擱頭部3的下側并與擱頭部3傳動聯接,擱頭部3用于直接與人體頭部的后腦部相接觸。在擱頭部3的上表面上設有若干用于與人體后腦部相接觸的突出的觸爪31,觸爪31為柱狀體,動力裝置啟動而帶動擱頭部3移動,擱頭部3上的觸爪31對后腦部上的頭發進行揉搓。
在動力裝置的帶動下,擱頭部3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擱頭部3和觸爪31均為彈性材料制成,一般是橡膠或軟塑料,觸爪31一體成型在擱頭部3上。擱頭部3的周緣處向下一體成型有套接部5,套接部5套接在動力裝置外周,以為動力裝置提供液密封,以免清洗液侵入到動力裝置內。為適應擱頭部3的移動要求,套接部5的壁體具有波紋結構,該波紋結構一般是設置在套接部5的中部位置處。
動力裝置主要具有兩大部分,包括相聯接在一起的x向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x向驅動機構和y向驅動機構分別促使擱頭部3以相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動。
其中,x向驅動機構包括底座8和固定在底座8底側的x向電機6,底座8上滑動地設有x向滑板9,y向驅動機構聯接在x向滑板9上,x向電機6通過往復擺動機構與x向滑板9傳動聯接。y向驅動機構包括上座11和y向電機16,y向電機16固定在y向滑板14上,上座11固定在y向電機16上。上座11上滑動地設有y向滑板14,所述的擱頭部3設在y向滑板14上,y向電機16與y向滑板14之間設有往復擺動機構。
往復擺動機構包括固定在電機動力輸出軸上的擺桿15,擺桿15的外端部處轉動地設有滑輪17,滑板上沿其滑動方向設有滑槽18,滑輪17間隙地插接在滑槽18內。
上座11和底座8均為框形體,底座8的底面上固定有底板7,底板7固定在x向電機6上,x向電機6上的動力輸出軸穿過底板7伸入到底座8內;上座11的底面上固定有上板10,上板10固定在y向電機16上,y向電機16動力輸出軸穿過上板10伸入到上座11內。套接部5的下端側的壁體為平板形結構,套接部5下端貼緊套接在底座8的外周面上。
x向滑板9上垂直于其滑動方向的相對兩側邊均呈“凸”字形,該兩側邊分別擱置在底座8口部的相對兩側。y向滑板14上垂直于其滑動方向的相對兩側邊均呈“凸”字形,該兩側邊分別擱置在上座11口部的相對兩側。因為滑輪17與滑槽18之間的配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使滑板自然擱置在上座11或底座8上,滑板不易發生移位。當然,也可以通過其它類似的插槽和插頭相插接配合的形式來實現滑板的滑動定位。
在y向滑板14上固定有頂板12,頂板12上套接有背套13,背套13為罩形,頂板12通過自攻螺絲而聯接固定在背套13內。背套13的上表面為內凹弧面,擱頭部3套接在背套13上,擱頭部3內表面與背套13上表面貼合,擱頭部3的上表面也為內凹弧面,以適應人體頭部后腦部的弧形要求。
所述觸爪31成組布置,一組中的觸爪31至少三個,圖中顯示一組中的觸爪31為五個。在擱頭部3的上表面上一體成型有若干突出的凸套32,每個凸套32的上表面上一體成型有一組觸爪31,一組中的觸爪31均布在一個凸套32的上表面上。在背套13的上表面上設有數目與凸套32一致的支撐柱131,一個凸套32套接在一個支撐柱131上。
本揉搓裝置裝配在洗頭機上后,在洗頭機臺盆1的底部開口,底板7液密封地聯接固定在臺盆1底部的開口位置處,x向電機6在臺盆1的下方自開口位置處聯接在底板7上。本揉搓裝置的各結構,在底板7上側的部分均位于臺盆1內,套接部5和擱頭部3把動力裝置的大部分結構包裹在內。
本揉搓裝置在洗頭機上是單獨控制的,在洗頭機進行工作時,動力裝置可以不啟動,本揉搓裝置相當于普通的用于對人體頭部后腦部進行支撐的支撐裝置。動力裝置也可以與上部的沖洗裝置2同時啟動,通過x向電機6和y向電機16的同時動作而使擱頭部3在水平的各個方向往復運動,實現對后腦部頭發的揉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