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涂藥用瓶體結構。
背景技術:
:
皮膚病患者的患病部位進行涂藥操作時,目前常用的方法為:將藥膏或藥液擠出至患處,再用手指涂勻,以使藥物盡量覆蓋患處的表面。這種操作的缺陷時:藥物和患處的細菌都會在手指部有殘留,在患者抓握其他物體時,容易將藥物或患者的細菌通過手指轉移到其他物體或人體上,造成傳染。鑒于這種技術問題,迫切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用手指涂抹藥物,減少傳染機會的一種涂藥用瓶體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用手指涂抹藥物,減少傳染機會的一種涂藥用瓶體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涂藥用瓶體結構,包括瓶體和瓶蓋,其中,所述瓶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透明窗,所述瓶蓋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上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上插合連接有液體管,所述液體管的端部設置有涂抹棉球,所述瓶蓋、所述單向閥與所述接頭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瓶體與所述瓶蓋之間螺紋連接。
所述透明窗為長方形,所述透明窗與所述瓶體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瓶體、所述瓶蓋為塑料制品。
更換涂抹棉球時,用鑷子將涂抹棉球從液體管的端部拔下,更換新的涂抹棉球即可。
本發明的瓶體內用于盛放液體藥物或流體藥膏。
藥瓶容量為50cm,藥瓶為圓柱體狀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用手指涂抹藥物,減少傳染機會。具體為:
本發明的瓶體內盛放液體藥物或流體藥膏。瓶體上設置有透明窗,用于觀察藥物的使用情況,瓶蓋上設置有單向閥,防止擠出的藥液或藥膏回流,液體管的端部設置有涂抹棉球,涂抹棉球塞在液體管的端部,更換涂抹棉球時,用鑷子將涂抹棉球從液體管的端部拔下,更換新的涂抹棉球即可。本發明在使用時,倒置瓶體并擠壓瓶體,使瓶體內的藥液或藥膏通過單向閥進入液體管,并通過涂抹棉球進行皮膚病患處的涂藥操作。操作過程中可以用鑷子更換涂抹棉球。整個涂藥過程中,無需手指涂抹,也能均勻的涂抹藥液或藥膏,減少了傳染的機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識:
1、瓶體2、透明窗3、瓶蓋
4、單向閥5、接頭6、液體管
7、涂抹棉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包括瓶體和瓶蓋,其中,瓶體1上進一步設置有透明窗2,瓶蓋3上設置有單向閥4,單向閥4上設置有接頭5,接頭5上插合連接有液體管6,液體管6的端部設置有涂抹棉球7,瓶蓋3、單向閥4與接頭5在制造時一體成型,瓶體1與瓶蓋3之間螺紋連接。透明窗2為長方形,透明窗2與瓶體1在制造時一體成型;瓶體1、瓶蓋3為塑料制品。更換涂抹棉球7時,用鑷子將涂抹棉球7從液體管6的端部拔下,更換新的涂抹棉球7即可。本發明的瓶體1內用于盛放液體藥物或流體藥膏。藥瓶容量為50cm,藥瓶為圓柱體狀。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用手指涂抹藥物,減少傳染機會。本發明的瓶體內盛放液體藥物或流體藥膏。瓶體上設置有透明窗,用于觀察藥物的使用情況,瓶蓋上設置有單向閥,防止擠出的藥液或藥膏回流,液體管的端部設置有涂抹棉球,涂抹棉球塞在液體管的端部,更換涂抹棉球時,用鑷子將涂抹棉球從液體管的端部拔下,更換新的涂抹棉球即可。本發明在使用時,倒置瓶體并擠壓瓶體,使瓶體內的藥液或藥膏通過單向閥進入液體管,并通過涂抹棉球進行皮膚病患處的涂藥操作。操作過程中可以用鑷子更換涂抹棉球。整個涂藥過程中,無需手指涂抹,也能均勻的涂抹藥液或藥膏,減少了傳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