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面拉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成形面拉鏈
[0001]本申請是名稱為“成形面拉鏈”、國際申請日為2010年8月23日、國際申請號為PCT/JP2010/064196、國家申請號為201080068703.8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在平板狀的基板部的一面配置有多個卡合元件且在發泡體成形的同時與該發泡體成形為一體的成形面拉鏈,尤其涉及在發泡體成形時能夠防止成形樹脂材料侵入基板部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的成形面拉鏈。
【背景技術】
[0003]汽車或列車的坐席用座位、各種沙發、辦公用座椅等在表皮材料的內部具有緩沖體。作為該緩沖體,使用由使椰子、麻或粗合成纖維等剛直纖維混雜并利用橡膠等使其變硬了的被稱為石棉等的材料構成的成形體、由各種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的成形體(發泡體)等。
[0004]這些緩沖體為了維持即便長時間乘坐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的乘坐姿勢而具有由滿足人體工學的凹凸形狀構成的彎曲面。若對于具有復雜的表面形狀該緩沖體也要考慮其緩沖性地高效地進行批量生產,則難以采用制造工序多的所述石棉進行應對。
[0005]與此相對,發泡性樹脂制的緩沖體除能夠利用單一的工序進行制造之外也容易得到多種多樣的形狀,因此,發泡性樹脂制的緩沖體被廣泛使用。即,發泡性樹脂制的緩沖體通過使例如發泡聚氨酯樹脂這樣的發泡性樹脂材料流入模具內部,在發泡的同時成形為所希望的形狀。
[0006]另外,在如上所述成形而得到緩沖體的表面,通常粘附有各種纖維制織物、天然或合成皮革等表皮材料。為了使該表皮材料粘附在緩沖體表面,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等任意方法:沿著模具的型腔面吸附表皮材料,使發泡性樹脂材料流入該模具內,從而在成形緩沖體的同時在表皮材料的背面構成一體;或者,將緩沖體成形為所希望的形狀后,在得到的緩沖體的表面蓋上表皮材料并進行固定的方法。
[0007]在使用如前所述在成形時構成一體這種方法的情況下,在沿著模具的內表面設置表皮材料時,利用吸引機構沿著模具內表面進行吸附,但為了使表皮材料與具有如上所述的復雜表面形態的緩沖體表面相吻合地變形,表皮材料自身需要是伸縮性優良的原材料。然而,由于原材料不同,伸縮性也存在限度,因此,若緩沖體的表面形態變復雜,則尤其是在接觸面和周側面之間容易產生數量眾多的褶皺,為對其進行整理而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0008]另外,若采用該方法則緩沖體和表皮材料在整個面構成一體,因此,例如在使用時向表皮材料在緩沖體的表面錯開的方向施加了較強的力的情況下,在表皮材料和緩沖體之間剪切力起作用,有時會使緩沖體的一部分斷裂而導致表皮材料剝離。并且,為了消除上述褶皺的產生,作為表皮材料能夠使用的材質自然而然受到限制,另外,優選在雙方之間能夠允許稍微移動,以防止不合理的力施加在表皮材料和緩沖體之間。因此,代替在緩沖體成形的同時使表皮材料構成一體的方法,大多采用如下方法:在將緩沖體成形為規定的形狀后,在得到的緩沖體上蓋上表皮材料。
[0009]在由如上所述的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的緩沖體上蓋上表皮材料的情況下,通常采用使用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成形面拉鏈的方法。例如,首先,將具有多個卡合元件(凸型卡合元件)的成形面拉鏈設置于用于進行緩沖體的成形的模具的型腔面。此時,將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形成面朝向與緩沖體的凹陷面對應的模具底面的突面部,在該突面部上載置并固定成形面拉鏈。
[0010]接著,使發泡性樹脂材料流入設置有成形面拉鏈的模具內來發泡成形緩沖體,從而在緩沖體成形的同時,成形面拉鏈以使所述卡合元件在外部露出的狀態埋設于該緩沖體的凹陷面并構成一體。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發泡成形時,防止緩沖體的發泡性樹脂材料流入至成形面拉鏈的形成有卡合元件的區域這種情況很重要。
[0011]而且,在通過上述發泡成形而得到的緩沖體的表面,蓋上由預先與緩沖體的外形相吻合地形成為袋狀的起絨織物或天然皮革、剛性皮革等各種材質構成的表皮材料。此時,將配置在表皮材料背面的凹卡合元件壓在與緩沖體成為了一體的所述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形成面上,使表皮材料沿著緩沖體的凹陷面進行卡接,從而可以防止表皮材料自緩沖體翹起。
[0012]在使如上所述的成形面拉鏈與緩沖體構成一體的發泡成形過程中,作為在緩沖體成形時防止發泡性樹脂材料侵入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的技術,提出有例如日本特開2005-211198號公報(專利文獻I)、國際公開第2010/016122號文本(專利文獻2)及美國專利第6720059號說明書(專利文獻3)等。
[0013]上述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成形面拉鏈具有:平板狀的基材部、在沿著基材部的長度方向的左右側緣部配置的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在左右的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之間配置的多個卡合元件、在基材部的寬度方向上配置并且將卡合元件在基材部的長度方向上按照所需要的區域進行劃分的第二樹脂侵入防止壁部。
[0014]另外,在該專利文獻I的成形面拉鏈中,在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相互交錯地配置有3列縱向壁部,并且,在3列縱向壁部之間配置有高度尺寸比縱向壁部小的分割縱向壁片。并且,在第二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卡合頭部朝向長度方向的前后的卡合元件與該防止壁部一體地配置。
[0015]根據如上所述的專利文獻I的成形面拉鏈,通過在基材部的長度方向上較長地配置的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和在基材部的寬度方向上配置的第二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可以防止在緩沖體發泡成形時發泡樹脂材料侵入基材部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
[0016]尤其是,在專利文獻I中,構成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的各列的縱向壁部間斷性配置,并且配置成鄰接的列的縱向壁部相互在寬度方向上重疊的位置關系。由此,在適當地保持成形面拉鏈的柔軟性的同時,可以將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中的縱向壁部之間的間隙形成為曲折狀,因此,在緩沖體發泡成形時,即便發泡樹脂材料想要穿過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的間隙侵入基材部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也可以在第一樹脂侵入防止壁部的形成為曲折狀的間隙的中途容易地阻止發泡樹脂材料的侵入。并且,在專利文獻I中,由于第二樹脂侵入防止壁部自身具有卡合元件,因此,可以防止因第二樹脂侵入防止壁部的存在而導致成形面拉鏈和表皮材料之間的接合力降低。
[0017]另一方面,上述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成形面拉鏈具有:平板狀的基材部、在沿著基材部的長度方向的左右側緣部配置的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在左右的樹脂侵入防止壁部之間配置的多個卡合元件、沿基材部的長度方向配置的線狀磁性體。另外,左右的樹脂侵入防止壁部具有:沿基材部的長度方向隔著規定間隔地配置并將所述線狀磁性體夾持的一對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在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的外側配置的外壁部、自基材部的表面隆起并從下方支承被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夾持的線狀磁性體的支承部。
[0018]根據如上所述的專利文獻2的成形面拉鏈,由于線狀磁性體由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夾持并且利用支承部自下方被支承,因此,可以將線狀磁性體配置在自基材部離開的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的前端部附近。因此,例如在磁鐵埋設于模具的成形面拉鏈設置位置的情況下,若如上所述成形面拉鏈的線狀磁性體被配置在第一磁性體夾持部及第二磁性體夾持部的前端部附近,則模具的磁鐵和成形面拉鏈的線狀磁性體之間的吸附力成為強力,因此可以將成形面拉鏈牢固地吸附保持于模具。其結果是,可以防止在成形面拉鏈和模具的型腔面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可以有效阻止發泡樹脂材料侵入基材部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
[0019]在上述專利文獻3中提出有各種形態的防止壁部,其作為配置在平板狀基材部的左右側緣部的樹脂侵入防止壁部,防止發泡樹脂材料侵入基材部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
[0020]現有技術文獻
[002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11198號公報
[0022]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0/016122號文本
[0023]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6720059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0024]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25]例如對于汽車的坐席用座位等而言,為了得到最適合于人體工學的乘坐姿勢,在坐席表面形成有適當彎曲的凹凸面,并在該座位所使用的緩沖體上也形成有各種各樣的凹凸面。因此,例如在將如上述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3所記載那樣的成形面拉鏈在緩沖體的凹凸面成形而成為一體的情況下,將成形面拉鏈載置并固定于模具內的彎曲的型腔面,并進行緩沖體的發泡成形。
[0026]在該情況下,為了防止在緩沖體成形時發泡性樹脂材料侵入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需要使成形面拉鏈以使其沿著型腔面(成形面拉鏈吸附面)的凹凸形狀彎曲的狀態緊貼于該型腔面。
[0027]但是,在如上述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3所記載那樣的以往的成形面拉鏈中,樹脂侵入防止壁部沿基材部的長度方向較長地配置,從而導致成形面拉鏈的柔軟性(彎折性)受損,因此,例如若模具的成形面拉鏈吸附面的彎曲形狀(即,彎曲面的斜度的變化比例)變大,則不能使成形面拉鏈整體緊貼于模具的成形面拉鏈吸附面,有時在成形面拉鏈的長度方向的端部翹起。
[0028]若如上所述成形面拉鏈自模具的成形面拉鏈吸附面翹起,則在緩沖體發泡成形時,發泡性樹脂材料侵入模具和成形面拉鏈之間的間隙,導致發泡性樹脂材料進入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形成區域。其結果是,因成形面拉鏈的卡合元件被發泡性樹脂覆蓋,因此,有時在與緩沖體成形為一體的成形面拉鏈和表皮材料之間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結合力。
[0029]本發明是鑒于上述以往的課題而作出的,其具體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形面拉鏈,即便在發泡成形用模具的型腔面較大彎曲的情況下,也可以穩定地緊貼于該型腔面,從而可以防止發泡性樹脂材料侵入卡合元件形成區域,而且可以在其與表皮材料那樣的其他部件之間穩定地確保所希望的結合力。
[0030]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3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成形面拉鏈,作為基本結構,由熱塑性樹脂構成,該成形面拉鏈具有:具有第一面和相反側的第二面的平板狀的基材部;在所述第一面的、靠近沿著所述基材部的長度方向的左側緣及右側緣的上豎立設置的防護壁部;以及配置在左右的所述防護壁部之間的多個卡合元件,左右的所述防護壁部分別具有2列以上的縱向壁部,各列的所述縱向壁部具有多個縱向壁,所述多個縱向壁在長度方向上間斷性配置并且在鄰接的所述縱向壁部之間相互交錯地配置,所述成形面拉鏈在發泡體成形的同時與該發泡體成形為一體,所述成形面拉鏈的主要特征在于,在相互交錯地配置的鄰接的2列所述縱向壁之間,配置在一方的列的各縱向壁經由連結部與配置在另一方的列的兩個所述縱向壁連結,所述連結部將在鄰接的列的一方配置的所述縱向壁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和在另一方配置的所述縱向壁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連結,各縱向壁具有:自所述基材部立起的柱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柱部的上端且相比所述柱部的上端沿所述基材部的寬度方向伸出的頂面部。
[0032]尤其優選為,所述連結部將在鄰接的列的一方配置的所述縱向壁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和在另一方配置的所述縱向壁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在所述縱向壁彼此最接近的部位連結。
[0033]另外,優選為,所述連結部具有與所述縱向壁相距所述基材部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
[0034]在本發明的成形面拉鏈中,優選為,各縱向壁的所述頂面部相比所述柱部的上端沿所述基材部的長度方向伸出。
[0035]在該情況下,尤其優選為,各列的所述縱向壁部中的所述縱向壁的所述柱部和所述頂面部之間的邊界部在長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為,大小與在鄰接的列的所述縱向壁部相鄰配置的兩個所述縱向壁的所述邊界部之間的間隙在長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或者比所述間隙在長度方向上的尺寸小。
[0036]而且,在本發明的成形面拉鏈中,優選為,所述卡合元件在所述基材部的長度方向上隔著規定的安裝間距被配置,配置在各列的所述縱向壁部的所述縱向壁的安裝間距被設定為,大小為所述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