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癥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痛癥藥及其制備方法。
疼痛,特別由于筋骨疾病引起的疼痛是一種多發常見病,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腰扭傷、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其疼痛難忍,或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者,大有人在,僅憑對癥治療服用通常止痛藥,或療效差,或時間長,病人倍受疼痛折磨,以致影響學習、工作、甚至生活自理。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高、療程短、標本兼治、摒除病根、無不良反應的以動、植物為原料的純中藥的治療痛癥的藥。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該藥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筋骨疾病機理及其產生疼痛原因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就,從祖國醫學醫藥寶庫中,特別是祖傳的醫療方劑中,篩選出活血通阻、伸筋鎮痛、健骨化瘀、調理氣血之動、植物純中藥,按中醫理論提取精華組方,服用后使其促進微循環、降低全血及血漿粘度,溶解及阻止微小血栓、降血脂等,從而達到通絡、化瘀、通阻促進骨胳生長、愈合,最后達到解除疼痛之目的。
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杜仲 12-16土元 3-6 僵蠶 4-5肉桂 10-15海馬 3-5 七葉蓮8-11鹿角膠 8-12 白花蛇2-4 龍須藤8-12田三七 3-5 地龍 4-5 芙蓉根10-12南天竹 8-10 桑白皮根 8-11 當歸 9-12骨碎補 7-11 梔子根4-5 蜈蚣 1-2其中,肉桂、田三七、土元、當歸活血化瘀、是為君藥,輔以杜仲、鹿角膠、海馬、骨碎補、補腎陽,以助先天元氣;輔以七葉蓮、龍須藤、芙蓉根、桑白皮根以起伸筋鎮痛、活絡痛痹的作用;南天竹根不僅活血,亦能行氣,與芙蓉根、桑白皮根作用相同,都是我國中藥中治療筋骨疼痛的民間驗方中的常用藥,其輔以白花蛇、地龍、僵蠶和蜈蚣這些蟲類動物藥,可提高活血通阻、健骨伸筋的效應,方中溫藥居多,嫌其傷陰動火,加梔子根以制陽藥,共奏活血通阻、伸筋鎮痛、健骨化瘀之功。
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1、將上述藥物按重量比配制成兩份,將其中1份水浸100-140分鐘,水量以沒過藥為準;另一份粉碎,過至少100目篩后待用;2、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80分鐘,過濾出第一次藥液待用;
3、濾出藥液的原藥渣再加水沒過藥面,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80分鐘,濾出藥液;4、合并兩次藥液,加熱煮沸蒸發水份使其成膏狀;5、將上述另一份按相同重量比過至少100目篩的原藥重量的1/10-3/10藥粉加入到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干燥,再粉碎,至少過100目篩即為本發明產品。
本發明產品可制成沖劑、丸劑或膠囊。
本產品用法用量沖劑每袋內裝2小包,每小包5克,成人口服,早晚飯后2次,每次1小包,兒童酌減,用開水沖泡后連渣飲服。
膠丸每盒40粒,每粒0.6克,成人日服2-3次,每次5粒,飯后服。
本品為純中藥濃縮之制劑,藥效高、易溶,口感好,口服方便,長期臨床考察和驗證,對各類疾病所致肩、頸、腰、腿痛療效顯著,多年來試用1000多例,總有效率達98.3%[見附表1]。
重點病例擇摘一、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阮××,男,50歲,農民。1995年7月1日初診。主訴5年前患腰腿痛,反復發作,漸致臥床不起,曾經多種治療無效。一個月前往福州××醫院,作CT拍片1次,磁共振2次,診為骨質增生“腰突”癥。醫院要求手術治療。由于患者已花銷檢查費3千多元而懼于經濟負擔,轉而返家。經親戚介紹來診。查體腰腿板硬,活動受限。骶棘肌兩旁明顯壓痛。直腿抬試左30度、右45度,克氏征左(十)。CT片示腰4-5體唇樣增生,腰5骶2椎間隙變窄,間盤突出。處方健骨神筋膠囊4瓶,日服早晚各5粒,飯后服。連服16日后癥狀大部分消失,能下園地勞動,插種地瓜等。囑其繼續服藥20日鞏固療效,至今追查無復發(本方藥治愈類似此病的病例上百,遍及全國各地和美國紐約、休斯頓)。
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陳××,患左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伴腰椎間盤突出二年余,97年前往福州××醫院檢查病名確立,動員其手術治療,患者畏慎手術有后遺癥,堅持非手術治療多方求診無效。一年后,漸至左腹股溝,臀部放射至腿酸痛難忍,跛行,活動受限,肌萎縮。查體腹股溝中點及環跳穴明顯壓痛,髖關節屈曲、外展、內旋活動障礙,患肢較右腿拉長2公分。拍片顯示股骨頭多處呈花斑狀透光區,頭部也有塌陷;腰椎5骶椎間隙變窄,位置變化,脊椎彎曲。治療停止其它藥物,給于健骨伸筋沖劑日服2次,每次1小包,飽后開水沖泡服,遇有胃痛時(原有胃潰、胃炎史)加服雷尼替丁#1,服藥近一年,酸痛漸漸消失,活動處于正常而逾,X片示病變透光區陰影消失,腰間旁正常位置(共治股骨頭壞死6例,痊愈4例,好轉2例尚在治療中)。
三、頸椎骨增生,頸間盤突出。陳××,男,36歲,漁民。患頸椎增生及頸間盤突出一年多。出現左側偏頭痛,頭暈、腦脹,頸項強直,左肩臂、上肢左側疼痛、麻木。曾經2次往福州××醫院確診,行封閉療法,效果不顯。患者情緒消沉,痛苦異常。服本方藥一星期后自覺疼痛減半,續服三星期而愈。
四、足跟骨質增生伴下肢癱瘓。張××,男,64歲,94年5月2日診。素有高血壓,飲酒史。左側大腿以下麻木、失去知覺,致行走困難,需椅子倚靠,始能緩行數步。經化驗、拍片等檢查診為腦栓塞、腦血管硬化,半個月前右足跟痛,尤以早晨下床踩地時為重,X片示為足跟骨質增生。共服本方藥2個月,兩種病竟得完全好轉,除目前行路需用拐杖扶攜外,其它一如常人,至今猶健。
五、外傷性頭暈頭痛。李××,女,22歲。98年1月1日診。三年前頭部受重物擊傷,爾后即頭暈頭痛,時輕時痛,頭腦如棉絮包捆,記憶喪失,伴嘔吐,乏力神疲,脈象澀弱。測試血壓,作腦電圖,拍CT片檢查均正常,多方治療均無效,處以本方藥治療如上法,5日后見效,15日而諸癥消失,腦記憶力漸恢復如常。
實施例1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杜仲12 土元3 僵蠶 5肉桂10 海馬3 七葉蓮 11鹿角膠 8 白花蛇 2 龍須藤 12田三七 3 地龍4 芙蓉根 12南天竹 8 桑白皮根8 當歸 12骨碎補 7 梔子根 4 蜈蚣 1.5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1、將上述藥物按重量比配制成兩份,將其中1份水浸100分鐘,水量以沒過藥為準;另一份粉碎過100目篩后待用;2、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80分鐘,過濾出第一次藥液待用;3、濾出藥液的原藥渣再加水沒過藥面,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80分鐘,濾出藥液;4、合并兩次藥液,加熱煮沸蒸發水份使其成膏狀;5、將上述另一份按相同重量比過120目篩的原藥重量的2/10藥粉加入到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曬干,再粉碎,過120目篩即為本發明產品。
本發明產品可制成沖劑。
實施例2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杜仲16 土元 4 僵蠶 4肉桂15 海馬 4 七葉蓮8
鹿角膠 12 白花蛇3 龍須藤 8田三七 5 地龍 3.5芙蓉根 10南天竹 10 桑白皮根 10 當歸 9骨碎補 11 梔子根5 蜈蚣 1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1、將上述藥物按重量比配制成兩份,將其中1份水浸140分鐘,水量以沒過藥為準;另一份粉碎過120目篩后待用;2、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分鐘,過濾出第一次藥液待用;3、濾出藥液的原藥再加水沒過藥面,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70分鐘,濾出藥液;4、合并兩次藥液,加熱煮沸蒸發水份使其成膏狀;5、將上述另一份按相同重量比過100目篩的原藥重量的3/10藥粉加入到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烘干,再粉碎,過100目篩即為本發明產品,按常規制成丸劑。
實施例3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杜仲14 土元 6 僵蠶 5肉桂13 海馬 5 七葉蓮11鹿角膠 10 白花蛇4 龍須藤12田三七 4地龍 5 芙蓉根12南天竹 9桑白皮根 11 當歸 12骨碎補干10 梔子根4.5 蜈蚣 2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1、將上述藥物按重量比配制成兩份,將其中1份水浸120分鐘,水量以沒過藥為準;另一份粉碎過120目篩后待用;2、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60分鐘,過濾出第一次藥液待用;3、濾出藥液的原藥再加水沒過藥面,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分鐘,濾出藥液;4、合并兩次藥液,加熱煮沸蒸發水份使其成膏狀;5、將上述另一份按相同重量比過140目篩的原藥重量的1/10加入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曬干,再粉碎,過140目篩即為本發明產品,按常規制成膠囊。
附表12855例筋骨神經肌肉疼痛癥療效比較
說明1、筆者是從1994年至2000年,6年期間的臨床觀察記錄中得出上述統計的。
2、療效標準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病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判定,治愈疼痛及臨床癥狀消失,恢復正常工作或勞動。
好轉疼痛及臨床癥狀顯著減輕。
顯效產痛及臨床證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
無效疼痛及臨床無好轉。
總治愈率為50%,總有效率為98.3%霞浦縣阮氏中醫內科診所 阮克昌 阮成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癥藥,其特征在于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杜仲 12-16 土元 3-6僵蠶 4-5肉桂 10-15 海馬 3-5七葉蓮8-11鹿角膠8-12 白花蛇2-4龍須藤8-12田三七3-5 地龍 4-5芙蓉根10-12南天竹8-10 桑白皮根 8-11 當歸 9-12骨碎補7-11 梔子根4-5蜈蚣 1-2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痛癥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1)將上述藥物按重量比配制成兩份,將其中1份水浸100-140分鐘,水量以沒過藥為準;另一份粉碎,過至少100目篩后待用;(2)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80分鐘,過濾出第一次藥液待用;(3)濾出藥液的原藥渣再加水沒過藥面,加熱至沸后,文火煎煮50-80分鐘,濾出藥液;(4)合并兩次藥液,加熱煮沸蒸發水份使其成膏狀;(5)將上述另一份按相同重量比過至少100目篩的原藥重量的1/10-3/10藥粉加入到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干燥,再粉碎,至少過100目篩即為本發明產品。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痛癥藥及其制備方法,它含有杜仲、土元、僵蠶、肉桂、海馬、七葉蓮、鹿角膠、白花蛇、龍須藤、田三七地龍、芙蓉根、南天竹、桑白皮根、當歸、骨碎補、梔子根、蜈蚣,把上述藥物分成兩份,一份經水浸、煎煮使其成膏狀,另一份粉碎,加入到上述膏狀原料中,攪拌均勻,干燥,再粉碎,即為本發明產品:本品藥效高、易溶,口感好,長期臨床考察和驗證,對各類疾病所致肩、頸、腰、腿痛療效顯著,多年來試用1000多例,總有效率達98.3%。
文檔編號A61P19/00GK1368369SQ01103710
公開日2002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8日
發明者阮克昌, 阮成周 申請人:阮克昌, 阮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