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尤其是由主桿、旋轉側塊和推移側塊組成的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
目前,在臨床治療中對于大管狀骨的骨折治療頗受重視,各種外固定架形式多樣。但是,專門用于小骨骼如鎖骨、前臂尺橈骨、下頜骨、掌骨等骨折的骨科固定架還沒有,而用于大骨骼的大固定架對于小骨骼骨折不能適用。目前,對于小骨骼骨折的治療方法有許多不足之處,如采用小夾板可致前臂缺邊性彎縮,固定不A良可導致畸形愈合,鎖骨外“8”字固定的不足;如采用鋼板內固定則易損傷骨膜導致骨不愈合或骨延遲愈合,另外,痊愈后還必須進行二次手術取出鋼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醫生操作簡便、固定牢靠的骨科外固定架,免除以往采用面結構固定帶來的危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由主桿、旋轉側塊和推移側塊組成。主桿的一側裝有旋轉側塊,中間有一凹槽,旋轉側塊能繞主桿作360°旋轉,并裝有一深入凹槽的螺桿,當旋轉側塊旋轉到一定角度時,螺桿緊固,將旋轉側塊固定。旋轉側塊上方有一斜槽,骨針由此放入,并有一相應螺桿固定。主桿的另一側呈扁狀,上有比紋,并有一凹槽,一螺桿嵌入其中,起固定并防止其旋轉的作用。推移側塊的上方有一斜槽,骨針由此放入,并有一相應螺桿固定,推移側塊的左右兩方為兩只螺母,其絲與主桿相匹配,通過兩螺母的旋轉,使推移側塊左右移動,并可以使推移側塊固定。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剖視圖。
如
圖1所示,在主桿4的左側,裝有旋轉側塊2,上有骨針1用螺桿3固定。在主桿4的右側,裝有推移側塊9,用螺母5移動并固定。
如圖2所示,主桿4左側的旋轉側塊2套在主桿上,主桿上有一凹槽7,旋轉側塊上裝有一螺桿6,螺桿6松動,整個旋轉側塊可繞主桿作360°旋轉,旋緊螺桿6,可以使旋轉側塊固定。旋轉側塊2上方有一斜槽,骨針1由此嵌入,并由螺桿3固定。主桿4右側裝有推移側塊9,螺桿8嵌在平行溝槽10中,防止推移側塊旋轉。推移側塊9上有一斜槽,骨針1由此嵌入,并由螺桿3固定。推移側塊9左右兩側有螺母5,其絲與主桿相匹配,通過螺母5的轉動,整個推移側塊隨之移動,并通過螺母5固定。
使用時,松開螺桿6、8及螺母5,旋轉側塊繞主桿4旋轉至合適的角度,緊固螺桿6。螺母5旋轉,控制推移側塊9左右移動,待到合適位置,旋緊螺母5及螺桿8,固定推移側塊9。松動螺桿3,放入骨針,調節長度后緊固螺桿3,固定骨針。
權利要求1.一種單臂可調式骨折固定架,由主桿、旋轉側塊及推移側塊組成,其特征在于主桿一側裝有旋轉側塊(2),并有一凹槽用螺絲(6)控制旋轉側塊(2)旋轉,另一側為扁平絲紋結構,并有一平行溝槽(10),上裝有推移側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臂可調式骨折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其推移側塊由螺母(5)控制,通過螺母(5)的轉動,控制推移側塊左右平移,螺桿(8)嵌入溝槽(10)中,起固定和防止推移側塊旋轉的作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小骨骼骨折進行外固定的支具——單臂可調式骨折外固定架,它由主桿、旋轉側塊及推移側塊構成。旋轉側轉2上裝有骨針1,并能繞主桿4作360°旋轉,由螺桿6固定。推移側塊9上也裝有骨針,并通過兩螺母5左右移動及由螺桿8固定。這樣,通過兩骨針的點狀骨連接,達到治療骨折的目的,解決了目前采用的面狀如小夾板、鋼板等固定帶來的不足。
文檔編號A61B17/60GK2534984SQ01236598
公開日2003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17日
發明者張兆坤, 紀利民 申請人:張兆坤, 紀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