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療用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刀刃部形成四角錐狀的醫療用刀具,特別涉及切開活體組織時的鋒利度良好、價格低且耐久性優良的醫療用刀具。
背景技術:
醫療用刀具具有由銳利的尖端部或銳利的刀刃在活體組織上形成初期切口的功能和由刀刃切裂形成了初期切口的活體組織的功能。在這樣的醫療用刀具上,由形成初期切口時的阻力和切斷活體組織時的阻力決定鋒利度。
特別是,在尖端側形成的刀刃部的斷面被做成四角形(例如菱形)的醫療用刀具,主要以由慎重的實施手術者的細微的指尖的操作來刺通、切開、切斷非常不穩定的患部為目的,形成構成四角形的各邊集中的尖銳的尖端部,用該尖端部刺通成為對象的活體組織,從尖端部連續下來的刀刃具有通過活體組織之間擴大該組織之間的功能或切斷的功能。
作為具有上述功能的醫療用刀具,有用于腦外科手術的醫療用刀、用于眼科手術的切開角膜與鞏膜之間并形成切口的醫療用刀和縫合上述切口的縫合針等,對于這樣的醫療用刀具,在進行細微的操作時要求具有良好的鋒利度,該鋒利度包括刺通活體組織時的刺通阻力小及切裂組織時的切開阻力小,還要求具有醫師所要求的相對活體組織的剛性(硬挺度),除此而外,還要求因反復使用的可能性高而需要的優良的耐久性和價格低。
例如,對于眼科手術中使用的醫療用刀和縫合針,為了提高刺通性,對尖端部分進行細化和銳化。但是伴隨著細化銳化尖端部會產生該尖端部分的強度(硬挺度)變弱及耐久性受損的問題,另外,當過于細化和銳化尖端部分時,會有不能刺通活體組織而變彎的問題。這種情況將妨礙按照醫師控制進行切開操作,將給醫師很大的壓力。有可能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當在尖端側形成的刀刃部的斷面是四角形時,為了提高刺通性,構成刀刃部的四邊(構成刀刃及峰的棱線)必須在尖端形成一致的銳利的頂點。但是,使4個邊在一點上一致的加工,需要對加工裝置或制品進行非常細微的控制,這就產生了制造成本上升的問題。為此,實際情況是在加工尖端部分和與之連續的刀刃部之后,再用手工作業修正尖端部分。
本申請人,開發出了在縫合針上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并已取得了專利權(專利第1850827號)。該技術是關于帶刃的縫合針,該帶刃縫合針由形成四角錐狀的帶刃縫合針上相鄰的二面和磨削或研磨其他二面形成的一面組成三面,由上述三面構成尖端部分。由于尖端部分由三面構成,所以該部分的斷面為三角形,構成該三角形的3個邊可以可靠地在頂點上一致,可以發揮出良好的刺通性能。
在制造上述縫合針時,在其它二面側磨削或研磨形成為四角錐的部分的2面,可以形成各邊一致的頂點。因此,與分別磨削或研磨四面由在各面之間形成的4條棱線形成一致的頂點的方法相比是非常容易的方法。從而,可以不提高制造成本,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刺通性的縫合針。
基于上述縫合針的技術制造包含醫療用刀的醫療用刀具時,已了解清楚當原封不動使用該技術時,存在幾個問題。即,根據形成于尖端部分的三面的形狀,有時因發揮出了良好的鋒利度和硬挺度而得到了較高的操作性,有時發揮不出良好的鋒利度,有時鋒利度良好但硬挺度小,在操作性上往往產生問題。即,已了解清楚,鋒利度和硬挺度之間的平衡性差,在性能上產生偏差,難以發揮穩定的操作性。
例如,當在尖端部分上構成為三面的2個刀刃的相互間的角度(刀刃的形成角)比在四錐部分上刀刃的形成角過于大時,或者在尖端部分上構成三面的部分相對于四錐部分占的比重大時,產生刺通性變差和包含該刺通性在內的鋒利度變壞的問題。相反,當在尖端部分上的刀刃的形成角過小時,硬挺度變弱,反過來對操作性產生壞的影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者們對把關于上述縫合針的技術用在包含醫療用刀、縫合針的醫療用刀具上進行了實驗。該試驗是制做了把醫療用刀作為對象做成各種試驗件來求得鋒利度的性能。
醫療用刀具的鋒利度往往憑醫師對刺通活體組織并形成初期切口時產生的刺通阻力和壓擴初期切口時的切開阻力的感覺定性地進行判斷。另外,在實際使用醫療用刀具切開活體組織時,除了上述鋒利度之外,由于切開活體組織時刀具的撓度的大小所引起的硬挺度的大小也成為較大的判定因素,但該判定往往取決于醫師的喜好。
本發明者們與多位醫師協作對醫療用刀具的鋒利度進行了調查,雖然各位醫師之間多少會產生一些偏差,但是已了解清楚,刺通阻力、切開阻力超過190mN(毫牛頓)~200mN時被判定為鋒利度差,在此,所謂「鋒利度好壞」是與刀具的控制性(操作性)密切相關的,而且,例如,當本發明的刀具的使用部位為角膜、鞏膜等眼球時,由于根據切口的形成狀態,恢復的方法往往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刀具的操作性將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本實驗中,作為眼科用的刺通材料,使用已被廣泛采用的厚度為0.45mm的聚胺酯板(登錄商標為Porvair),在濕潤的狀態下使該刺通材料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下,把裝在工具上的試驗件壓附在該刺通材料上并用尖端刺通,同時使之移動到達到構成本體側刀刃部的刀刃的深度,用這時產生的最大的力定量地判斷鋒利度,即,測定用試驗件刺通上述刺通材料時產生的刺通阻力和切開阻力的最大值,把該側定值判定為鋒利度。
另外,硬挺度的強弱是使用豬的眼球使之呈現與眼科手術同樣的狀態,同一實施手術者實際地刺通及切開眼球,憑該過程的手感進行判定,從而硬挺性的強弱成為定性的判定。
在30°~110°的范圍內每10°設定一個形成在尖端側的斷面為三角形的尖端側刀刃部上的長邊的兩端上形成的2個刀刃的形成角(尖端角),與此同時,在20°~30°的范圍內每5°設定一個形成在本體側的斷面為四角形的本體側刀刃部上的2個刀刃的形成角(刃角),組合上述各角度制作實驗中使用的試驗件。
本實驗的結果表示在表1中,在表1中,刃角及尖端角越小鋒利度越好。刃角及尖端角越大鋒利度越差,即兩角越小,刺通阻力、切開阻力的最大值越小,鋒利度越好,兩角越大,刺通阻力、切開阻力的最大值越大且鋒利度越差。另外,刃角、尖端角越小,由于尖端細且銳,所以容易撓曲,硬挺性變弱。表1
本實驗結果表明,為了能夠發揮包含對活體組織的刺通性在內的良好的鋒利度,并且為了能夠在手術時發揮能夠耐操作的挺度,尖端角和刃角之間存在特定的關聯性。即,尖端角與刃角之差比20°小時雖然鋒利度優良,但是下半部變弱,手術時的操作變得不穩定。因此,尖端角和刃角之差最好在20°以上。
另外,表1表明當尖端角與刃角之差為78°或80°以上時,鋒利度為180mN以上,從而,在作為醫療用刀具使用時,考慮到誤差和醫師的嗜好,尖端角與刃角之差最好在70°以下。
從上述結果可知,本發明的醫療用刀具具有尖端、以該尖端為起點形成的刀刃部和與該刀刃部連續形成的本體部,上述刀刃部由尖端側刀刃部和本體側刀刃部構成,上述尖端側刀刃部從尖端開始在規定的長度范圍內斷面形成三角形,同時具有在該斷面的長邊的兩端上形成的2個刀刃,上述本體側刀刃部比上述尖端側刀刃部更靠近本體側,形成的斷面為四角形,同時具有作為該斷面的相對的角的與上述尖端側刀刃部的刀刃連續的2個刀刃,其特征在于,構成上述尖端側刀刃部的2個刀刃夾角比構成上述本體側刀刃部的2個刀刃的夾角大,且角度之差在20°至70°范圍內。
上述醫療用刀具具有良好的鋒利度和硬挺度,可以發揮出優良的操作性,特別是硬挺度與刺通且切開活體組織時易撓曲程度有關連,即,硬挺性弱,刀刃部易撓曲,硬挺性強,刀刃部難撓曲。從而,硬挺性的強弱也與醫療用刀具的強度有關,如果可以獲得適度的硬挺度,就可以多次反復使用,可以發揮耐久性。另外,通過選擇鋒利度和下半部強度的良好平衡,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圖1是說明刀具的構成的正視圖。
圖2是說明刀具的主要部分的形狀的四面圖。
圖3是刀刃部的放大4說明刀刃部的斷面形狀的圖,是表示圖3的IVa,IVb,IVc斷面的圖。
圖5是說明刀刃部的尖端角和刃角的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醫療用刀具的背面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附圖對把上述醫療用刀具用于眼科手術的醫療用刀(刀刃)的理想的第1實施例進行說明。圖1是說明刀具的構成的正視圖。圖2是說明刀具的主要部分的形狀的四面圖。圖3是刀刃部的放大圖。圖4是說明刀刃部的斷面形狀的圖,是表示圖3的IVa,IVb,IVc斷面的圖。圖5是說明刀刃部的尖端角和刃角的圖。
本發明的醫療用刀具,例如用于刺入眼球等對象的患部形成初期的切口,以該初期切口為起點沿活體組織切開患部,同時還具有擴口功能,也可以在眼科手術中用作切開角膜或角膜和鞏膜之間的眼科用刀或縫合已切開的角膜的眼科用的縫合針。而且,本發明不限于此用途,還可以用作刺通、切開、切斷需要細微操作的不穩定的患部的醫療用刀具或進行縫合的縫合針。
圖中,刀具A具有尖銳的尖端1、以尖端1為起點形成的刀刃部2、與刀刃部2連續形成的作為手把的本體部3。而刀刃部2分成以尖端1作為起點形成的尖端側刀刃部4和在本體部3側形成的本體側刀刃部5,在兩刀刃部4,5之間構成中間刀刃部6。另外,在刀刃部2和本體部3之間構成沒有切開功能的連接部7。
本體部3是手術時醫師把持的部位,根據醫療用刀具的不同目的,分別做成最適宜的形狀和構造。即,當醫療用刀具是本實施例的刀具A時,本體部3成為插入并固定在用于醫師把持并操作的圖未示的手柄上的部位。這時,本體部3做成圓棒或角棒,例如插入合成樹脂制的手柄內固定或者用嵌入成形做成一體。當醫療用刀具是縫合線針時,本體部3在端部設置安裝縫合線的機構,同時形成以規定的曲率彎曲的圓棒狀。
連接部7具有連接斷面形狀形成包含菱形在內的四角形的刀刃部2和斷面形狀形成為圓形或矩形的本體部3的功能,把形成為最適合于成為切開對象的患部形狀的刀刃部2的斷面形狀圓滑且連續地變化成為本體部3的斷面形狀并進行連接,沒有局部的應力集中,能傳遞醫師的力和切開時的反作用力。
從而,連接部7的斷面形狀和長度等的尺寸要與刀刃部2的斷面形狀和本體部3的斷面形狀相對應地設定,不能單義地設定。
尖端1由作為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3個面4a~4c的棱線的峰4d及一組第2刀刃4e,4f交叉形成,由于尖端1由峰4d,刀刃4e,4f交叉形成,所以該尖端1可以可靠地形成與3條棱線一致的鏡利的尖端,可以減少刺通活體組織時的刺通阻力。面4c將成為與后述的第1面5a至第4面5d接續的第5面。
尖端側刀刃部4在從尖端1開始的規定長度內形成的斷面做成三角形狀。該三角形狀的斷面由夾住峰4d的相鄰的2個面4a,4b和形成三角形的長邊的由上述各面4a,4b構成2個刀刃4e,4f的面4c組成。
由面4a,4b構成的峰4d沒有切開成為切開對象的活體組織的功能,具有壓擴由刀刃4c,4f切開的活體組織的功能,因此4d沒必要形成尖銳的棱邊。
另外,由面4b,4c構成的刀刃4e及由面4c,4a構成的刀刃4f,為了具有切裂成為切開對象的活體組織并形成切口的功能,所以各刀刃4e,4f的角度被做成具有最適合于切裂活體組織的角度。但是,各刀刃4e,4f的角度沒有特別的限制,設定成與成為切開對象的目標的活體組織相對應的最適宜的角度即可。例如,在切開對象是角膜等眼球時,各刀刃4e,4f的所成的角(第2刀刃角)在50°~65°左右最適宜(角膜切開用刀)。
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2個刀刃4e,4f以尖端1做成頂點以角度β交叉,該交叉角β成為尖端角。在此,角度β是相對使通過刀具A的中心軸的平面的投影角。特別是,由于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面4c相對上述中心軸稍微傾斜,所以刀刃4e,4f的嚴格的夾角也隨著上述傾斜角度而稍微變化。但是,該變化是微小的,所以也可以把尖端側刀刃部4的2個刀刃4e,4f的夾角即尖端角做成β。
在本實施例中,尖端側刀刃部4是由面4磨削預先形成的本體側刀刃部5而形成的。因此,通過改變面4c相對刀具A的中心線的傾斜角度,可以設定尖端角β,即,尖端角β通過設定成為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5h的夾角的刃角α和面4c相對于通過刀具A的中心線的包含上述第1刀刃5g,5h的面的傾斜角度而被確定。
作為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2個刀刃4e,4f的形成角的尖端角β是對在目的患部的活體組織上形成初期切口時的刺通阻力有較大影響的要素。如上述實驗數據所表示的那樣,在只考慮刺通性時,尖端角β最好是小的角度。但是,刀具A的鋒利度,不僅要考慮初期切口形成后伴隨繼續進行切開的切開阻力,更要考慮切開時的硬挺度,要與后述的刃角α一起綜合考慮才能確定。
本體側刀刃部5,與尖端側刀刃部4相比更靠近本體部3側,斷面形狀形成具有4個面5a~5d和4個棱線的四角形,上述4個棱線由在刀刃部5的背面5B側的相鄰的2個面5a(第1面5a),5b(第2面5b)之間及刀刃部5的表面5A側的面5c(第3面5c),5d(第4面5d)之間形成的2個峰5e,5f及在相鄰2個面5b,5c及面5d,5e之間形成的一組第1刀刃5g,5h構成。
本體側刀刃部5上的面5a及面5b做成與尖端側刀刃4的面4a,4b連續的面,在上述面5a,5b之間形成峰5e,同樣也是由與峰4d連續的棱線形成。即,本體側刀刃部5和尖端側刀刃部4上的面5a和面4a、面5b和面4b、峰5e和峰4d不是相互分別開的面和峰。而是由連續的面和峰構成的。
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各棱線5e~5h在通過刀具A的中心線并相互垂直的兩個面內形成。構成上述棱線的峰5e,5f不具有切開成為切開對象的活體組織的功能,但具有壓擴由刀刃5g,5h切開的活體組織的功能,因此峰5e,5f沒有必要做成銳利的棱邊。
另外,由面5b,5c構成的刀刃5g及由面5d,5a構成的刀刃5h,為了具有切裂成為切開對象的活體組織并形成切口的功能,各刀刃5g,5h的角度形成具有最適宜切裂活體組織的角度。對于各刀刃5g,5h的角度沒有特別的限制,根據成為切開對象的目的的活體組織設定為最佳角度即可,當然,各刀刃5g,5h的角度與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各刀刃4e,4f的角度不同。
另外,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各刀刃5g,5h形成得與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各刀刃4e,4f相連續,這樣,各刀刃部4,5上的刀刃5g,4e,5h,4f被形成以尖端1為起點沿刀刃部2的全長連續的刀刃,可以發揮良好的鋒利度。
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和5h被形成具有向尖端側接近的角度。即,如圖5所示,被形成得可以在設定于刀具A的尖端1的前方的假想交點上以角度α(刃角)交叉。
也就是說,從表面2B向背面2A傾斜地切斷刀刃部2所形成的第5面4c,在把與背面2A側的棱線5e的交點作為尖端1(A),把與一組第1刀刃5g,5f的交點作為B,C,把與表面2B側的棱線5f的交點作為D時,成為連結這些交點A,B,C,D的四角形。而且,把第2刀刃4e,4f的夾角(第2刀刃角BACβ)設定成比第1刀刃5h,5g的夾角度(第1刀刃角BXCα)大的角度。
如上述實驗數據所表明的那樣,作為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5h的夾角的刃角α,對由尖端側切刃部4形成初期切口并繼續切開時的切開阻力有較大的影響。即,刃角α小時,切開阻力變小,伴隨著刃角α的增大,切開阻力也增大。但是刃角α變小時,硬挺性弱的可能性也增大。
考慮到這一點,在刀具A上把尖端角α設定成與刃角α的差處于20°~70°的范圍內。但是,刃角α的值不限定于作為上述實驗數據的20°~30°,對形成刃角α的2個刀刃5g,5h沒有限制,即使是接近平行的角度也是可以的。這樣,作為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5h的夾角的刃角α即使是接近平行的角度,如果該本體側刀刃部5的斷面形狀是四角形,通過在尖端側刀刃部4上形成第5面4c,也可以構成與由2個刀刃4e,4f和峰4a構成的3條棱線一致的尖端1。
但是,當刃角α小于15°時,在由刀具A刺通活體組織并切開時,硬挺性弱可能有損于操作性。
中間刀刃部6是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面4c與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5h及峰5f交叉的部位,在該中間刀刃部6上,斷面形狀如圖4(b)所示,成為由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面5a~5d和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面4c構成的五角形。而且刀刃5g、5h既維持作為刀刃的功能又與尖端側刀刃部4的刀刃4e,4f接續。
如上述那樣構成的刀具A,通過壓力加工圓棒形成本體部3、本體側刀刃部5及連接部7的粗略形狀。這時,本體側刀刃部5的粗略形狀是在與2個刀刃5g,5h對應的部位上形成具有預先設定的刃角α,從而,刀具A的中間制品成為尖端部具有達到假想交點8的尖端形狀。而且通過磨削或磨削上述中間制品形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各面5a~5d,與此相伴形成2個峰6e,5f和2個刀刃5g,5h。這時,磨削或磨削的方向是與刀刃5g,5h交叉的方向,具體地講,既可以是與刀刃5g,5h垂直的方向,也可以是刀具A的軸向。
在如上述所述地形成與本體側刀刃部5相對應的部分之后,包含峰5f地磨削構成該本體側刀刃部5的面5c,5d,由這些磨削面形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面4c,伴隨著面4c的磨削,在該面4c與面4b之間形成刀刃4e,在面4c和面4a之間形成刀刃4f,使由2個刀刃4e,4f和在面4a,4b之間形成的峰4d構成的3條棱線相一致并可以形成尖端1。
在形成面4c并形成尖端側刀刃4時,通過設定面4c相對于刀具A的中心線的傾斜角度就可以有選擇地設定成為2個刀刃4e,4f的夾角的尖端角β。
另外,在構成刀具A時,不必一定壓力成形圓棒來形成,也可以切斷板材,或者由擠壓和沖壓來制作毛坯,然后再磨削該毛坯,這時,在由磨削或磨削形成刀刃之前,最好通過熱處理提高硬度。
特別是擠壓加工圓棒構成刀具A時,作為材料最好采用奧氏體系不銹鋼。用該材料,伴隨擠壓加工可以期望出現加工硬化,不用熱處理可以均勻地提高硬度。另外,當加工板材構成刀具A并由熱處理提高硬度時,作為材料最好使用馬氏體系不銹鋼。
但是,在本發明中對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可以使用上述各種不銹鋼和活體適應性優良的鈦。
尖端角β和刃角α之差的范圍,如果是在本發明的20°~70°的范圍內,則鋒利度和耐久性都是良好的,也可以做成任意地組合了上述范圍內的角度的刀具A。另外,根據構成刀具A的材料以及醫療用刀具是刀還是縫合針等,最好把尖端角β和刃角α之差適當地設定在上述范圍內。
本發明者認為,作為醫療用刀具,無論是刀還是縫合針,尖端角β和刃角α之差如果在30°~60°的范圍內,則鋒利度、耐久性都可以維持在高的級別上,可以得到理想的結果。
對于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用圖6進行說明,圖6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醫療用刀具的背面側平面圖。
如同圖所示,刀具B是用于切開眼球表面之后,把切開部壓擴到插入眼內的折損的眼內鏡片的寬度,與第1實施例的刀具A一樣,在作為手把的本體部3的一端形成刀刃部4。
刀刃部4的尖端形成尖銳的菱形,在尖端側的兩邊上,磨削表面側和背面側并沿其2邊磨削圖未示的第1面及第2面(圖未示),再磨削第3面15c,15b形成一組第1刀刃15g,15h。第1面至4面分別通過改變角度被磨削成二臺段而形成與第1刀刃15g,15h相鄰的折屈部5i,15j。
在尖端上,磨削具有與第1實施例的刀具A的尖端部同樣尖銳的尖端1的第5面4c,形成比第1實施例的刀具A小的面積。通過該加工,在菱形的第5面4c的尖端側2邊上形成一組第2刀刃14e,14f。由于兼顧鋒利度和硬挺強度,把一組第1刀刃15g,15h和圖未示的假想交點所夾的第1刀刃角做成45°~55°,把一組第2刀刃14e,14f和尖端1所夾的第2刀刃角做成90°~110°。
與第1實施例一樣,通過把刀刃B的第1刀刃角和第2刀刃角的關系設定在上述范圍內,可以做成鋒利度和下半部的強度的關系恰當的刀具。
在形成尖端側刀刃4和本體側刀刃5之際,在磨削各面時,最好適當地控制需要磨削的面與磨石的接觸角度、對磨石的壓力、時間等。特別是最好根據材料選擇適當的磨石的粒度。
對于刀具A來說,為了提高鋒利度,最好是即清潔又光滑。為此,在刀具A完成之后,有時實施電解拋光和化學拋光,有時在表面上涂上硅涂層。在邊用顯微鏡監視患部邊進行手術的情況下,最好實施防眩光處理,使照明不反射。特別是為了使第5面4c、14c形成與其他面不同的角度,最好只在該第5面4c、14c上實施防眩光處理,具體地講,就是通過噴砂等使表面粗糙而進行的表面處理。本發明對這樣的表面處理不做特別的限定,可以根據需要適宜地實施。
如以上詳細說明的那樣,在本發明的醫療用刀具上,把構成刀刃部的尖端側的斷面形狀做成三角形,同時把本體側的斷面形狀做成四角形,且根據作為尖端側的2個刀刃的夾角的尖端角和作為本體側的2個刀刃的夾角的刃角的關系,把尖端角和刃角之差設定在20°~70°的范圍內,所以可以可靠地把尖端作為一個頂點來提高刺通性,并且可以提高由刺通性和切開性組成的鋒利度。另外,強化了切開時的刀具的硬挺性,與此相伴提高了刀刃部的強度,可以提高操作性,可以提高耐久性。
另外,通過磨削或磨削本體側的相對于刀刃部的一面可以形成尖端側的刀刃部,所以不會提高制造成本,可以制造出穩定的刀具。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療用刀具,該醫療用刀具具有手把和與該手把連續地形成的尖細的刀刃部,該刀刃部由表面的第1面及第2面,背面的第3面及第4面構成,在兩側形成一組第1刀刃,通過形成從該刀刃部的表面到背面傾斜地進行橫斷第5面,從而形成斷面為三角形的在兩側上有尖銳尖端的一組第2刀刃,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組第2刀刃所形成的第2刀刃角是35°~105°,上述一組第1刀刃的假想交點形成的第1刀刃角是15°~3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刀刃角和上述第1刀刃角之差是30°~6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刀刃角是50°~60°,上述第1刀刃角是20°~3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刀刃角是90°~110°,上述第1刀刃角是40°~5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5面上實施防眩光處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刀刃在與該第1刀刃交叉的方向上進行研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用刀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刀刃部的第1面和第2面的分界處及第3面和第4面的分界處不形成棱邊。
8.一種醫療用刀具,該醫療用刀具有手把和與該手把連續地形成的尖細的刀刃部,該刀刃部由表面的第1面及第2面,背面的第3面及第4面構成,在兩側形成一組第1刀刃,通過從該刀刃部的表面向背面傾斜地橫斷來形成第5面,從而形成斷面為三角形的在兩側有尖銳的尖端的一組第2刀刃,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刀刃和尖端構成的角度比第1刀刃和假想交點構成的角度大,并且兩者的角度之差在20°至70°的范圍內。
全文摘要
謀求包含切開患部的刀及縫合患部的縫合針的醫療用刀具相對于活體組織的鋒利度的提高,同時謀求耐久性的提高。刀具A具有尖端1、刀刃部2和本體3。刀刃部2具有在尖端1側上形成的三角形斷面上的上邊的兩端上形成2個刀刃4e,4f的尖端側刀刃部4和在形成于本體3側上的四角形斷面的相對的角上形成與刀刃4e,4f連續的2個刀刃5g,4h的本體側刀刃部5,作為構成尖端側刀刃部4的2個刀刃4e,4f的夾角的尖端角β比作為構成本體側刀刃部5的2個刀刃5g,5f的夾角的刃角α大,并且把尖端角β和刃角α之差設定在20°至70°的范圍內。
文檔編號A61B17/32GK1387829SQ0212066
公開日2003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25日
發明者松谷貫司, 伊奈崇志, 齋藤正壽 申請人:瑪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