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消渴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消渴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藥品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糖尿病,即中醫俗稱的″消渴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一代謝病,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趨勢,在發達國家已被列為繼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且已成為世界醫學家棘手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多采用化學合成藥物對糖尿病進行治療,其近期療效滿意,但遠期療效不盡如人意,且毒副作用大。而用中藥治療糖尿病,雖其遠期效果好,但近期效果不佳。臨床目前所使用的消渴丸亦為中西藥復方制劑,但其中優降糖即格列本脲在方中所占比例較大,臨床使用時,易產生頭痛頭暈、目眩、皮疹、惡心、返酸等副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渴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在中西藥復方制劑消渴丸的基礎上,增加了葛根、玉米須、五味子和山藥;其中,葛根能提升元氣、玉米須利水生津、五味子酸澀收斂、山藥補脾固腎;諸藥合用,加強了藥物滋腎養陰、益氣升津的功能。從西醫理論看,本方在側重解決糖尿病多飲癥狀的同時,還有效地控制血,尿糖水平,達到綜合改善全身癥狀,阻止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達到近期快速治標,遠期治本的預期目的另外本方還減少了格列本脲在處方的比例,使得不良反應降低。同時本方借助現代高科技手段,精縮擇合,從而成為一種量小效專,免煎易服,攜帶服用方便,可供此糖尿病人長期服用,成為一種專治上消型糖尿病的新劑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按照重量組份計算葛根3000-5000、地黃200-300、黃芪50-120、天花粉300-500、玉米須300-500、五味子50-120、山藥30-50、格列本脲0.2-0.5。具體地說它由葛根4000g、地黃240g、黃芪80g、天花粉400g、玉米須400g、五味子80g、山藥40g、格列本脲0.3g、加入適量輔料制備。本發明所述的制劑為所有醫學允許的制劑,包括膠囊、軟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體制劑、滴丸劑。本發明中所述的消渴制劑的制備工藝是按照已經給定的配方比例,按照已經給定的配方比例,將山藥、部分或全部天花粉粉碎成60目以上的細粉,葛根用乙醇回流提取,濾過,藥渣備用,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浸膏。提取葛根后的藥渣與剩余的天花粉以及地黃、黃芪、玉米須、五味子用水煎煮,濃縮后制成浸膏,再與上述葛根浸膏混合,干燥后再與格列本脲、天花粉和山藥的細粉混合均勻,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制成不同的制劑;也可以在獲得前述藥物細粉后、再加入適量甘草炭,制備成口服固體制劑。
本發明中所述制劑中的膠囊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和1%羧甲基纖維素鈉,制粒,混勻,裝入膠囊,即得。所述制劑中的片劑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等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及適量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加入0.4%硬脂酸鎂,壓片,包薄膜衣,即得。所述制劑中的顆粒劑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及3%羧甲基纖維素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所述制劑中的丸劑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碎成細粉,過篩,制丸,加入格列本脲,用20%甘草炭包衣,干燥,即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滋腎養陰、益氣升津的功能;用于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無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氣陰兩需消渴癥。特別是本處方組成立論于西藥辯病,中藥辯證的基礎理論上,使中西藥優勢互補,加上有效的劑型改善,從而克服了傳統中西藥治療糖尿病時中藥劑量大,煎服不便、化學合成藥品毒副作用大的缺點;根據不同的患病人群可以有選擇的選擇、使用不同劑型的藥物,這樣方便了治療,為醫患雙方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范圍;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在中西藥復方制劑消渴丸的基礎上,增加了葛根、玉米須、五味子和山藥;方中葛根能提升元氣、玉米須利水生津、五味子酸澀收斂、山藥補脾固腎;諸藥合用,加強了藥物滋腎養陰、益氣升津的功能。本方在側重解決糖尿病多飲癥狀的同時,還有效地控制血,尿糖水平,達到綜合改善全身癥狀,阻止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達到近期快速治標,遠期治本的預期目的另外本方還減少了格列本脲在處方的比例,使得不良反應降低。同時本方借助現代高科技手段,精縮擇合,從而成為一種量小效專,免煎易服,攜帶服用方便,可供此糖尿病人長期服用,成為一種專治上消型糖尿病的新劑型。本發明達到了發明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1膠囊這樣制備取葛根5000 地黃300 黃芪120 天花粉500玉米須500五味子120山藥50格列本脲0.5將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1%羧甲基纖維素鈉,制粒,混勻,裝入膠囊,即得,然后填充制成膠囊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2葛根3000 地黃200黃芪50天花粉300玉米須300五味子 山藥30格列本脲0.2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等研磨成細粉,
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加入0.4%硬脂酸鎂,壓片,包薄膜衣,即得,然后再壓制成片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3葛根4000g 地黃240g黃芪80g天花粉400g玉米須400g五味子80g 山藥40g格列本脲0.3g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及3%羧甲基纖維素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然后再制成顆粒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4葛根4000g地黃240g 黃芪80g 天花粉400g玉米須400g 五味子80g山藥40g 格列本脲0.3g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碎成細粉,過篩,制丸,加入格列本脲,用20%甘草炭包衣,干燥,即得丸劑。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具有養陰清熱,清熱活血等功效,可用于氣陰兩虛,脈絡瘀阻所致的消渴病即糖尿病等病癥的治療。
經過實驗觀察,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正常小鼠、葡萄糖引起高血糖小鼠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作用與格列本脲相比較優。
實驗例1本發明組合物對正常小鼠血糖的影響作用。小鼠40只,隨機分成4組,每組10只。分別為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0.25,0.5g/kg)、格列本脲組(0.5mg/kg)及生理鹽水對照組。各組小鼠口服灌胃給藥或等容量生理鹽水,每天一次,連續3d。于第3天口服給藥后2小時眼框內取血,測各組血糖值。結果表明,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和格列本脲組連續3天給藥后,對正常小鼠血糖均有明顯降低的作用,與生理鹽水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本發明組合物的量效關系顯著,相當劑量下比格列本脲組的降血糖作用略強,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和格列本脲組對正常小鼠血糖的影響(n=10,x±s)組別 劑量 血糖值(mg/dl)生理鹽水25ml/kg 1.20±0.13格列本脲組 0.5mg/kg0.81±0.10*本發明組合物低劑量組0.25g/kg0.89±0.14*本發明組合物高劑量組0.5g/kg 0.77±0.11*注t檢驗,*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P<0.01實驗例2本發明組合物對葡萄糖引起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響作用。小鼠40只,隨機分成4組,每組10只。分別為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0.25,0.5g/kg)、格列本脲組(0.5mg/kg)及模型對照組。各組小鼠口服灌胃給藥或等容量生理鹽水,每天一次,連續4d。于第4天口服給藥后1h各組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2g/kg,1h后眼框內取血,測各組血糖值。
結果表明,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和格列本脲組對葡萄糖引起高血糖小鼠血糖均有明顯降低的作用,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
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比格列本脲組的降血糖作用優(p>0.05)。見表2。
表2本發明組合物兩個劑量組和格列本脲組對葡萄糖引起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響(n=10,x±s)組別 劑量血糖值(mg/dl)模型對照組 25ml/kg 2.382±0.173格列本脲組 0.5mg/kg 1.664±0.179*本發明組合物低劑量組0.25g/kg 1.766±0.189*本發明組合物高劑量組0.5g/kg 1.354±0.194*Δ注t檢驗,*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01;Δ與格列本脲組比較P<0.05實驗例3輔料篩選;本發明申請中選用適當的輔料是制備各種不同劑型的關鍵技術之一;因為輔料對各種不同劑型有比較大的影響;選擇不當會影響產品的制備和成品質量。
休止角測定采用傾斜箱法于矩形盒內裝滿細粉,其松實程度適宜,將盒逐步傾斜至微粉開始流出為止。盒子傾斜的角度即為休止角。若結果大于45%流動性差,易松散。
吸濕性實驗取供試品,約2g,置稱量瓶中,精密稱定,將稱量瓶蓋打開,分別放入相對濕度為92%的環境中,于25℃恒溫培養箱內放置84小時,取出稱量瓶,加蓋后精密稱定,計算吸濕百分率。結果數值越低說明不易吸濕。
崩解時限檢查采用轉籃法,升降式崩解儀,片劑取6片,膠囊劑取6粒,觀察30分鐘內通過篩網的情況。丸劑取得丸,觀察60分鐘內通過篩網的情況。通過率高則崩解性好,更宜人體吸收。
膠囊劑 輔料淀粉漿 阿拉伯膠 羧甲基纖維素鈉用量 1% 3% 5% 1% 5% 10% 1% 2% 4%休止角 50° 45° 40° 50° 45° 40° 42° 39° 40°吸濕性實驗 27% 26% 29% 30% 33% 28% 22% 21% 19%崩解時限 3 2 2 1 2 1 0 1 1(未通過篩網數)顆粒劑 輔料明膠漿聚乙二醇 羧甲基纖維素鈉用量 1% 3% 5%1% 5% 10% 1% 3% 4%休止角 60° 45° 42° 52° 40° 48° 40° 38° 40°吸濕性實驗 35% 35% 29% 24% 23% 21% 19% 15% 22%崩解時限 4 5 2 3 2 2 0 0 1(未通過篩網數)
片劑 潤滑劑滑石粉硬脂酸鈉 硬脂酸鎂用量 1% 3% 5%0.1% 0.5% 1%0.1% 0.4% 1%休止角 49° 43° 44°50° 41°42° 42°36° 45°吸濕性實驗 34% 31% 31% 25% 24% 22% 19% 16% 22%崩解時限 2 3 4 3 3 2 0 0 1(未通過篩網數)丸劑輔料滑石粉 甘草炭用量1% 3% 5% 10% 20% 30%吸濕性實驗 36% 38% 29%16% 20% 22%崩解時限4 5 3 2 0 1(未通過篩網數)口服固體制劑中加入甘草炭,既可以達到調節口感的目的,又可以解決賦型的問題。
丸劑制備中用甘草炭包衣既可使丸光滑,有能協同增效;但其他輔料也可以用來制丸。
權利要求
1.一種消渴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葛根3000-5000、地黃200-300、黃芪50-120、天花粉300-500、玉米須300-500、五味子50-120、山藥30-50、格列本脲0.2-0.5制備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渴制劑,其特征在于它由葛根4000g、地黃240g、黃芪80g、天花粉400g、玉米須400g、五味子80g、山藥40g、格列本脲0.3g加適量輔料制備而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渴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為所有醫學上允許的制劑,包括丸劑、膠囊、軟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體制劑、滴丸劑。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就得到本發明活性成份的物質,然后用不同的常規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劑。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再加入適量甘草炭,制備成口服固體制劑。
6.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膠囊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1%羧甲基纖維素鈉,制粒,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7.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片劑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等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及適量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加入0.4%硬脂酸鎂,壓片,包薄膜衣,即得。
8.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顆粒劑這樣制備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格列本脲及3%羧甲基纖維素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9.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這種消渴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丸劑是這樣制備的取葛根、生地黃、玉米須、天花粉四味藥加水煮沸一次五小時,過濾,濃縮至適量,另取黃芪、五味子、淮山藥研磨成細粉,與濃縮液拌勻,碎成細粉,過篩,制丸,加入格列本脲,用20%甘草炭包衣,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消渴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由葛根、地黃、黃芪、天花粉、格列本脲等制備而成;本發明具有滋腎養陰、益氣升津的功能;用于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無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氣陰兩需消渴癥;同時本方借助現代高科技手段,精縮擇合,從而成為一種量小效專,免煎易服,攜帶服用方便,可供此糖尿病人長期服用、專治上消型糖尿病的新劑型。
文檔編號A61P3/00GK1562188SQ20041002207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7日
發明者于文勇 申請人:北京奇源益德藥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