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消渴散及其配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各種消渴癥(糖尿病)的中成藥及其配制方法。
消渴癥是以口渴多飲,多食消瘦,小便頻數量多,疲乏無力為主要特征,西醫稱為糖尿病。目前,我國消渴患者約占總人口的0.67%,城市患病率高于農村,較國外少,就世界而言,糖尿病及其合并癥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第三大疾病。
西醫只是依靠藥物控制,無法根治,副作用多。目前國內外治療糖尿病的西藥可分為三類一是胰島素,主要適用于兒童、青少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并為終身依靠,且易形成低血糖、反跳性高血糖,部分病人還會引起脂肪營養不良等副作用;二是口服磺脲類藥物,包括甲磺丁脲,優降糖,達美康,克糖利,糖腎平,消渴丸(中西結合),磺脲類藥物易產生低血糖,有時可發生肝膽管炎,輕度黃疸,肝功能損壞;三是雙胍類藥物,包括降糖靈,降糖片,這些藥物對糖尿病都只能控制,雙胍類藥物易產生高乳酸血癥,乳酸中毒等副作用。故國內外醫學界愈來愈把注意力轉向中醫藥。
中醫治療糖尿病療效高的是湯劑,治愈率統計為20-30%,但是湯劑是辨證施治,靈活性大,無固定的成方、成藥,服藥又不方便。
中成藥治療糖尿病有玉泉丸、降糖舒、消渴降糖片等,這些藥物的優點是無明顯副作用,有效率為50-85%,但是也是通過藥物控制,至今未見根治的報導,且只適用于穩定型病人。例如玉泉丸組方是人參、五味子、麥冬、黃芪、粉葛、花粉、生地、烏梅(第二代玉泉丸配方)等八味藥組成,它只適用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人,對于“陰虛燥熱”型、“瘀血內阻”,“陰陽兩虛”型就不適用了。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治消渴癥(糖尿病)的中成藥-消渴散及其配制方法,它具有既服用方便又能治愈的優點,而且還適應多種虛弱類型的糖尿病人。
本發明的消渴散的配方組成為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共計十七種。
消渴散的配制方法1選擇藥味濃香、光澤、無蟲蛀和霉圈變質的藥片若干斤;
2將上述諸藥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勻;
3將拌勻的藥片送入60度烘房內,3小時后取出冷卻;
4用粉碎機粉碎即成。
5粉碎好的散劑5-10g分別裝入食用簿膜袋內密封,再將90小袋裝入一大袋為一療程包裝。
本發明的消渴散各藥組方的重量比例可以為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2∶3∶1.6∶6∶3∶4∶2∶6∶2∶4∶2∶2∶4∶1.6∶1.6∶2∶1.2。
一個組方實施例人參10g,麥冬15g,五味8g,黃芪30g,粉葛15g,花粉20g,內金10g,淮山30g,茯苓10g,生地20g,丹皮10g,萸肉10g,丹參20g,三七8g,黃連8g,洋參10g,澤瀉6g。
藥理分析人參大補肺氣,益氣生津而止渴,能降血糖;
麥冬清胃止渴,養陰生津;
五味斂肺滋腎,生津斂汗,能促進肝糖元異生與肝糖分解;麥冬、五味輔人參兩救氣陰。
黃芪補中益氣,對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抑制作用;
淮山補脾固精;黃芪、淮山同用能改善多食善饑癥狀,有明顯降尿糖作用;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中,降血糖;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生地清熱生津;
萸肉補肝腎,固精斂汗,收斂虛水而止下消,佐生地、丹皮清瀉虛火;
粉葛善治胃熱口渴且能升舉清陽;
花粉潤燥生津而止渴,《醫學正傳》稱花粉是治消渴圣藥;
內金補脾胃,消食積,止遺尿遺精,化飲食之精微,佐五味酸收以固腎;
黃連降火以去燥熱;
洋參養胃生津之要藥,幫助諸藥雙補氣陰,增強諸藥效力;
三七活血化瘀,丹皮養血活血且能化瘀,二藥同用,起到化瘀而不傷正,與補氣藥同用,起到調和氣血,通過降低糖尿病人血液粘稠性,協助諸藥以降血糖;
澤瀉利水以通調水道,使諸藥補而不滯。
上17味藥是由四組藥物組成一是生脈散,生脈散補肺氣,益氣生津,為治氣陰兩虛,口渴多飲之要方;二是玉液湯去知母加洋參、黃連,用以健脾補氣,升舉元氣,大滋真陰,加黃連降心火以清肺胃之熱,則消谷善饑之癥自消而渴止;三是六味地黃丸,為滋補腎陰之名方,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虧虛,則虛火上炎,五臟受損,故用六味地黃丸滋陰以配陽,攝腎水使虛火平則消渴止,《醫貫》謂“治消之法,無分上中下,先治腎為急,維六味八味丸隨證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腎水,則渴自止。”尤其是三方合用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四是丹參與三七,用以養血活血化瘀,調和氣血,故中醫前輩劉樹農教授生前認為“陰虛燥熱是糖尿病血瘀的主要原因。”據報道,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和血漿粘度升高,紅細胞聚集能力增強,變形能力降低。從臨床上糖尿病人常見“血痹”、中風偏癱,均與血瘀有關,故治糖尿病用養陰清熱藥物的同時,加入活血化瘀藥更能提高療效,并能預防并發癥。
動物實驗。
本發明的消渴散通過四氧嘧啶所致小鼠高血糖病理模型降糖試驗,證明本品有顯著降糖作用,給藥五天,實驗組小鼠血糖質較對照組血糖值降低90ng%,持續給藥兩周,作用更為明顯。一次口服2g/kg本品,對氧化可的松引起的高血糖家兔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對于正常家兔無影響。對正常小犬按每公斤1g給藥,30天后實驗組較對照組體重平均增加0.3公斤,證明本品對幼小動物有促進其生長發育的作用。按成人口服劑量10倍拌食飼養體重5公斤的小犬,15天后從活體到解剖生理觀察都未發現毒副作用。
動物實驗證明本品有明顯的降糖作用,促進幼小動物發幼作用,無毒副作用。
適應證本品主要適用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有一定療效。
臨床應用消渴散中成藥,經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病人臨床試用并追訪459人,結果顯效186例,占總人數40.5%,有效248例,占54%,總有效率為94.5%,無效25例,占總人數5.5%,其中142例經本品治療后兩年以上未復發;追訪青少年胰島素依賴型病人12例,服藥半月開始有效7例,顯效2例總有效率為75%。本品的治療效果與病情、病程、療程有密切關系。
副作用本品臨床中未見毒副作用反應。
本發明的獨特優點一用藥組方比較全面,立足于三消同理,三臟合治,突出滋補腎陰,重視健脾補氣,養胃清熱,輔以補肺氣滋肺陰,佐以養血活血化瘀之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和,三消自愈。
二本品既適用于“氣陰兩虛”型和“陰虛燥熱”型,也適用于“瘀血內阻”型,本加附子(重量比例1-2)、肉桂(重量比例1-2)、仙人脾(重量比例2-3)助陽藥,也可適用于“陰陽俱虛”型。
三本品不僅適用于穩定型糖尿病人,對青少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也有一定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青少年糖尿病絕大多數屬遺傳,中醫稱為先天稟賦不足。本發明既重視培補先天之本腎,又不忽視滋補后天之本脾(胃)。
四本品具有中藥湯劑的臨床活性,根據辨證施治隨證加減。例如,口干咽燥,脈細數者,本方加玉竹、石斛、元參,各重量比例均為2-3;煩渴多飲,善饑,脈洪數者,本方可加石羔(重量比例3-6)、知母(重量比例2-3)。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10g,兒童酌減,每日三次,飯前半小時服。
貯藏防潮。
權利要求
1.一種醫治消渴癥(糖尿病)的中成藥-消渴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共計十七味藥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渴散,其特征在于各藥組方的重量比例為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2∶3∶1.6∶6∶3∶4∶2∶6∶2∶4∶2∶2∶4∶1.6∶1.6∶2∶1.2。
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消渴散,其特征在于對“陰陽俱虛”型病人,加附子、肉桂、仙人脾。
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消渴散,其特征在于對脈細數者加玉竹、石斛、元參,對脈洪數者加石羔、知母。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渴散,其特征在于附子組分1-2,肉桂組分1-2,仙人脾組分2-3。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消渴散,其特征在于玉竹、石斛、元參的組分均為2-3。
7.如權利要求1所述消渴散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1)選擇藥味濃香、光澤、無蟲蛀和霉圈變質的藥片若干斤;2)將上述諸藥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勻;3)將拌勻的藥片送入60度烘房內,3小時后取出冷卻;4)用粉碎機粉碎即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消渴散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味藥混合的重量比例為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2∶3∶1.6∶6∶3∶4∶2∶6∶2∶4∶2∶2∶4∶1.6∶1.6∶2∶1.2。
9.如權利要求7所述消渴散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味藥混合的重量比例為人參∶麥冬∶五味∶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附子∶肉桂∶仙人脾=2∶3∶1.6∶6∶3∶4∶2∶6∶2∶4∶2∶2∶4∶1.6∶1.6∶2∶1.2∶1-2∶1-2∶1-2∶2-3。
10.如權利要求8、9所述消渴散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竹、石斛、元參的重量比例均為1-2。
11.如權利要求8、9所述消渴散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羔、知母的重量比例為石羔3-6,知母2-3。
全文摘要
一種醫治消渴癥(糖尿病)的中成藥——消渴散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人參、麥冬,五味子,黃芪,粉葛,花粉,內金,淮山,茯苓,生地,丹皮,萸肉,丹參,三七,黃連,洋參,澤瀉,共計十七味藥組成。該十七味藥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勻,入60度烘房內,3小時后取出冷卻,用粉碎機粉碎即成。它服用方便,可以根治,無副作用,并能適應類型體質虛弱的糖尿病人。總有效率為94.5%。
文檔編號A61K9/14GK1103305SQ93115038
公開日1995年6月7日 申請日期1993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1993年11月27日
發明者李南山 申請人: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