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79341閱讀:3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具體地說,是以中藥丹參、降香為原料制成的滴丸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含有丹參和降香為原料藥的制劑主要有香丹注射液和冠心丹參制劑。根據中醫藥理論,將丹參和降香配伍,其原因在于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二者相輔相成。氣滯則血瘀,血瘀又易致氣滯。丹參苦而微寒,功能祛瘀止痛、活血涼血;降香辛香性溫有祛瘀止血、理氣止痛之效;二者相配伍,寒溫共用,藥性平和;活血理氣相成,活血止血并行;使氣暢血行,活血而不破血,止血而不留瘀。兩藥相合,活血祛瘀、理氣止痛,使血瘀得祛,氣滯得行,則諸癥自除。
香丹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以丹參100份,降香油1000份組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除煩安神的功效,主要藥理作用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液流速;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損傷;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減少變態反應發生等等,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中風、腦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等,現也有用于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視網膜靜脈阻塞、麥粒腫、骨性關節炎等的報道。部頒標準(WS3-B-3289-98)對香丹注射劑的含量控制成分主要是原兒茶醛,對原兒茶醛的含量進行了要求,為每毫升大于0.17mg;但近年來現代藥理研究學表明丹參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丹參素和原兒茶醛)具有擴張心腦血管、抗血小板、清除氧自由基、抗心腦缺血的作用,有報道對3個廠家生產的8批香丹注射液進行了質量考察,以丹參素和原兒茶醛作為考察指標,結果樣品中丹參素和原兒茶醛的含量有著非常顯著性的差異(P<0.01),相關物質檢查顯示鞣酸和蛋白質不合格率較高,說明注射劑的不同工藝對有效成份的影響較大,使制劑可控性差。由于有效成分的含量差異較大,必然影響臨床療效,同時也是引起臨床不良反應的原因之一。(史亦麗等,中國藥學雜志,2002;37(4);300-301)。隨著臨床用藥范圍的不斷擴大,香丹注射液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主要表現為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嚴重腹瀉、低血壓、心動過速、局部疼痛、紅腫、溶血尿毒綜合征等,在“中藥不良反應文獻調查分析”這篇文章中,作者查閱湖南省藥品不良反應中心ADR數據庫,參閱1990-2001年國內中藥不良反應綜合性文獻,對我國中藥致不良反應進行排序和分析,復方丹參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頭痛30例,排在第7位,文章分析其所引起的頭痛是藥物本身擴張血管所致的副作用(蘇世奇,等,中藥不良反應文獻調查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7);72-73),另有文章報道香丹注射液與一些西藥注射液也存在配伍禁忌(王海燕,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與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中華臨床醫藥,2002;3(17);86-87)。對于香丹注射液致過敏反應的機理有人認為是丹參酮與酸性結晶體,作為半抗原與血漿蛋白結合而具有免疫原,從而引起機體發生過敏反應;還有的認為是由鞣質所致;此外香丹注射液的提取工藝是采用的水提醇沉,如果乙醇回收不徹底的話,注入人體即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紅腫現象。香丹注射劑毒副作用大,質量控制較高,質量要求高,可控性差,攜帶、服用不方便,且生產工藝復雜,操作條件要求嚴格。
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中藥發揮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藥雖不能直接殺滅病毒,但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功能,間接達到抑制、清除病毒和內毒素的目的,同時緩解了病毒及其毒素激發的機體超敏狀態。有關資料顯示,SARS急性期內毒素血癥明顯,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內毒素檢測呈陰性,表明內毒素血癥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質的釋放參與了肺及多臟器損傷的過程。科技部也在5月發布了八個中成藥對治療非典有一定效果,其中,香丹注射液對內毒素引起的多臟器衰竭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冠心丹參制劑,如冠心丹參滴丸,由中發實業集團業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其原料組方為丹參200g、三七200g、降香油1.75ml,該藥為一種純中藥制劑,具有溶出速度快,可經口腔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無毒副作用,起效快的優點。該藥組方簡單,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為丹參、三七、降香油)清楚。但因為三七的加入,成本增加,同時加大質量控制的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中藥丹參、降香為原料制備成的滴丸。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了該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用途。
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與藥學上可接受的基質制備成的滴丸丹參5~12份、降香6~15份。
所說的基質是指滴丸中主藥以外的附加劑,通稱基質。它與主藥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不影響主藥的療效和檢測;溶點較低或加一定量熱水(60至100℃)能溶化成液體,而遇驟冷又不凝成固體,在室溫下保持固體狀態,與主藥混合后仍能保持以下物理狀態,且對人體無害。
進一步地,該藥物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滴丸劑丹參10份、降香10份。
其中所述的基質是PEG4000、PEG6000、聚醚(poloxamer)、甘油明膠聚氧乙烯單硬脂酸脂(s-40)。
PEG4000、PEG6000為聚乙二醇類聚合物,分子量大于1000時,呈固態,PEG4000、PEG6000的溶點分別為48℃~53℃、54℃~60℃。其本身無生理作用,化學穩定性較好,易溶于水,可用于從中釋放水溶性或油性藥物,對藥物有助溶作用,同時還能容納部分液體,是一種理想的水溶性基質;聚醚(poloxamer)是乙烯氧化物和丙烯氧化物的鑲嵌聚合物,是一種良好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平均分子量為8350,易溶于水,毒性小,能與許多藥物形成固體分散體,用于制備滴丸時,溫度控制比PEG簡單,不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溫濕度進行調整,但其藥物的溶出及透皮釋放比PEG作基質時慢;聚氧乙烯單硬脂酸脂(s-40)能增加水難溶性藥物的溶解,有利于藥物的吸收;甘油明膠系用明膠、甘油和水制成,其釋藥的速度隨三者的比例而改變。
對上述基質進行篩選,進一步優選基質是PEG6000。選用聚乙二醇6000稠度適中,易滴制程度適中,制備過程中滴丸的成形以及成形后的圓整度好,不拖尾。
進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質制備而成
丹參5~12份、降香6~15份、PEG6000 10~70份;更進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質制備而成丹參10份、降香10份、PEG6000 40份。
每粒滴丸中含有丹參素0.15~0.3mg,原兒茶醛0.2~0.5mg。
本發明還提供該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它由下列步驟組成a、稱取各原料藥及基質;b、取原料藥,進行提取,精制,得干燥提取物;c、用b步驟制備的干燥提取物與基質混合溶融,使其充分分散;d、將步驟c所得的溶融液保持80℃~100℃恒定溫度,倒入滴丸器,等速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干燥,即得。
其中步驟c中干燥提取物和基質的重量配比為1∶1~7。步驟d所述的冷凝液為液體石蠟、植物油、甲基硅油。
進一步地,該制備方法為a、提取取降香1000g,洗凈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餾法進行蒸餾。收集餾液2000ml,將餾液進行重蒸餾。取所得揮發油密封保存備用。取丹參10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時,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b、濃縮干燥濾液濃縮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達70%,攪拌均勻,靜置24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液噴霧干燥,得干浸膏粉;c、用提取物浸膏粉將降香揮發油吸收,加適量水研成均勻糊狀,再加入熔融的PEG6000(體積比藥物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1.4∶4),置水浴上拌勻,倒入已預熱(保溫80℃)的滴丸器內,以24滴/分鐘的滴速滴入柱長為80cm冷凝劑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內24小時取出,分裝,包裝即得。
本發明還提供了該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的藥物中的用途。進一步地,提供了該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心絞痛的急癥藥物中的用途。
本發明還提供了該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內毒素引起的多臟器衰竭的藥物中的用途。
與香丹注射劑相比,針對香丹注射液存在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以及毒副作用大,攜帶、服用不方便,且生產工藝復雜,操作條件要求嚴格,質量要求高等問題,本發明藥物為臨床提供一個新的用藥形式,本發明藥物組合物采用滴丸方式,具有速效作用,且安全性高,即毒副作用小,攜帶、服用方便,且生產工藝相對簡單,用丹參素和原兒茶醛兩個有效成分作為指標性成分,質量可控性高,對本發明進行質量控制。滴丸劑中藥物以分子狀態均勻地分散于基質中,形成均勻的固體分散體,以保證單劑量給藥準確;藥物微粒被包埋于基質中,無空隙,與空氣隔絕,增加藥物的穩定性;藥物均勻地分散于基質中,冷凝形成極細的結晶,有利于溶解吸收,迅速發揮療效、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本發明滴丸可采用舌下含服,舌下含服的適應癥是冠心病、心絞痛、非典等病的急性發作期,舌下含服能避免肝臟首過效應,有效成分經口腔粘膜直接吸收入血,發揮療效,生物利用度高,達到速效目的,還可采用口服,主要是用于恢復期以及預防心絞痛的發生。
與冠心丹參制劑(丹參、三七、降香油)相比,雖然原料多一味藥材三七,但通過試驗證明,本發明藥物與冠心丹參制劑發揮了相同的藥效,且目前中等品質的藥材三七價格大約為每公斤50元,且三七作為冠心丹參制劑的主藥,用量較大,因此增加成本,浪費資源。與注射劑相比,安全,有效。
本發明的滴丸劑制備工藝簡單,安全性高、速效,質量穩定、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攜帶、服用方便,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新的用藥方式。
顯然,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
以下通過實施例形式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凡基于本發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處方丹參100g、降香100g、聚乙二醇6000,其中聚乙二醇6000的用量為藥材提取物浸膏粉的1-7倍;制成1000粒工藝1、提取取降香100g,洗凈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餾法進行蒸餾。收集餾液2000ml,將餾液進行重蒸餾。取所得揮發油密封保存備用。取丹參1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時,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
2、濃縮干燥濾液濃縮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達70%,攪拌均勻,靜置24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液噴霧干燥,得干浸膏粉。
3、用提取物浸膏粉將降香揮發油吸收,按體積比為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1.4∶4,加水研成均勻糊狀,再加入熔融的PEG6000置水浴上拌勻,倒入已預熱(保溫80℃)的滴丸器內,以24滴/分鐘的滴速滴入柱長為80cm冷凝劑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內24小時取出,分裝,包裝即得。
控制范圍(每制成1000粒所投原藥材量)丹參50-120g降香60-150g輔料基質PEG4000、PEG6000、硬脂酸鎂、甘油明膠;優選PEG6000。
冷凝劑液體石蠟、植物油、甲基硅油,優選甲基硅油。
控制范圍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0.5-2∶1-7。所述適量的PEG6000用量在該范圍內。
選用以下不同的量的原料藥、基質可制備不同規格的滴丸。
實施例2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處方丹參100g、降香100g、甘油明膠其中甘油明膠的用量為藥材提取物浸膏粉的2倍制成1000粒工藝1、提取取降香100g,洗凈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餾法進行蒸餾。收集餾液2000ml,將餾液進行重蒸餾。取所得揮發油密封保存備用。取丹參1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時,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
2、濃縮干燥濾液濃縮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達70%,攪拌均勻,靜置24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液噴霧干燥,得干浸膏粉。
3、用提取物浸膏粉將降香揮發油吸收,按體積比為提取物浸膏粉∶水∶甘油明膠=1∶1.4∶2加水研成均勻糊狀,再加入熔融的甘油明膠,置水浴上拌勻,倒入已預熱(保溫80℃)的滴丸器內,以24滴/分鐘的滴速滴入柱長為80cm冷凝劑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內24小時取出,分裝,包裝即得。
控制范圍(每制成1000粒所投原藥材量)丹參50-120g降香60-150g實施例3 基質的選擇實驗選用不同的基質和相同量的主藥相混合,滴入同樣的冷凝液中,觀察混合物的物理狀態、滴制的難易程度和成形情況。
基質 冷凝液基質稠度 易滴制程度 成形情況PEG6000甲基硅油 適中 適中圓球形、扁球形PEG4000甲基硅油 較小 適中球形帶尾聚醚 甲基硅油 較大 適中扁球形、圓球形基質PEG4000與藥物混合物的混熔物稠度較小,滴丸相對較易,但滴丸呈球形拖尾;而聚醚和藥物混合物的混熔物稠度較大,滴制也相對較難,滴丸外形多呈扁球形。故優選PEG6000。
實施例4 本發明藥物的含量測定本品含量測定,選用指標是丹參素、原兒茶醛。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1、色譜條件儀器HP1100高效色譜儀色譜柱ShimpackCLC-ODS柱(150mm×6.0mm);流動相甲醇-乙腈-水-冰醋酸(體積比3∶5∶91∶1);流速1ml/min;柱溫室溫。檢測波長280nm。
2、對照品原兒茶醛,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丹參素,天津天士力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樣品取本品50粒,稱定重量,研細,精密稱取1g,置于10ml量瓶中,加流動相適量,超聲溶解,再加流動相至刻度,搖勻,即可。
3、含量本品含丹參素每粒為0.15-0.3mg原兒茶醛每粒為0.2-0.5mg。
以下通過藥效學試驗證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試驗例1 本發明藥物對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1、動物模型Wistar品系雄性大鼠,麻醉開胸,維持呼吸,于左心耳與肺動脈圓錐間環繞左冠狀動脈,并進行結扎。
2、方法將大鼠隨即分為4組①假手術組(sham-operated control),生理鹽水灌胃,1ml/天,共4天;②心肌缺血再灌注組(M-IR),灌胃;③冠心丹參滴丸組,2g生藥/Kg,溶于1ml生理鹽水中,灌胃;④本發明藥物滴丸組,2g生藥/Kg,溶于1ml生理鹽水中,灌胃。
3、測定指標3.1心肌梗死范圍測定動物處死前再次結扎左冠脈,心室內注入1%的伊文氏蘭后取出,以PBS漂洗,冷凍1h。去除多余組織后,于1%TTC中染色30min(37℃)。以稱重法計算心肌缺血危險區(伊文氏蘭未染區),梗死區(TTC未染區)。
3.2心肌凋亡細胞原位標記檢測與分析每一臟取3個不同部位的切片各一張,按末端脫氧核酸轉移酶(TdT酶)介導的帶熒光的duPT缺口末端標記法(TUNEL)標記心肌凋亡細胞核中DNA3`-OH末端。選擇5個視野,每個視野計數300個心肌細胞中陽性細胞數以平均計算陽性細胞數所占百分比作為心肌細胞凋亡陽性指數(AI)。
4、結果4.1心肌梗死范圍的變化假手術未見心肌梗死現象;心肌缺血1h在灌注6h后心肌梗死明顯;冠心丹參滴丸和本發明藥物滴丸均能縮小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圍,且縮小范圍顯著(P<0.01)。
表1 各組心肌梗死范圍的變化組別 梗死區重量/左室重量(%)梗死區重量/危險區重量(%)Sham-operated control 0 0M-IR 42.8±8.1 65.2±6.5冠心丹參滴丸組 20.1±7.2△△39.3±6.3△△本發明藥物滴丸組 21.6±6.9△△*39.8±6.5△△*注與M-IR組比較,△P<0.05,△△P<0.01;與冠心丹參滴丸組比較,*P>0.05結論在對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方面,冠心丹參滴丸和本發明藥物滴丸療效相當,無顯著性差異。
4.2心肌凋亡細胞的改變較大量的冠心丹參滴丸和本發明藥物滴丸能明顯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的凋亡數量。
表2 各心肌細胞凋亡細胞數量的變化組別 例數心肌細胞AI(%)Sham-operated control 10 0.85±0.45M-IR 10 23.85±12.89冠心丹參滴丸組 10 10.66±10.32△△本發明藥物滴丸組 10 11.21±9.35△△*注與sham-operated control比較,P<0.01;與M-IR組比較,△P<0.05,△△P<0.01;與冠心丹參滴丸組比較,*P>0.05結論冠心丹參滴丸和本發明藥物滴丸均能明顯縮小心肌再灌注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圍,且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近一步顯示冠心丹參滴丸和本發明藥物滴丸對缺血性心肌細胞再灌注心肌細胞壞死變化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試驗例2 本發明藥物滴丸抗實驗性心肌缺血的藥效學研究1、材料和方法(1)實驗主要儀器多道生理記錄儀(MP-100,美國BIOPAC公司)、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荷蘭威圖DPU-411TypeII)。
(2)實驗試劑及藥物冠心丹參滴丸0.04g/粒,中發實業集團業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本發明藥物滴丸由實施例1制備;Pit(垂體后葉素),每支10u/mL(天津市生物化學制藥廠);消心痛(青島國風集團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批號030212);LDH、CPK、SOD、MDA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3)動物、動物分組及給藥Sprage-Dawley標準體重大鼠60只,雌雄各半,由成都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動物質量合格證川實動管質第10號。隨機分為模型組、吐溫組(吐溫劑量與溶解冠心丹參滴丸所用吐溫劑量等同)、正常對照組、消心痛組、冠心丹參滴丸組、本發明藥物滴丸組(劑量為生藥量)6組。上述受試藥物使用前均用生理鹽水配制,濃度為1mL/kg,冠心丹參滴丸組和本發明藥物滴丸組的劑量均為臨床用藥量的20倍(模型組和正常對照組灌服生理鹽水,正常對照組不注射Pit)。
(4)具體操作方法于實驗前1天進行動物對Pit(垂體后葉素)敏感性篩選實驗,舌下靜脈注射Pit0.35u/kg(濃度為1u/2mL),觀察心電圖變化情況,選取對Pit敏感大鼠用于實驗(T波明顯抬高,ST段抬高超過0.1mv),不敏感及心電圖不正常大鼠淘汰。將篩選獲得的敏感大鼠70只,隨機分為7組,于實驗前1h分別灌胃給藥(10只正常對照組只給生理鹽水不注射Pit),用3%戊巴比妥鈉(30mg/kg)腹腔麻醉,將動物仰位固定在鼠臺上,并與多道生理記錄儀相接,描記II導聯心電圖,心電圖正常者舌下靜脈注射Pit0.35u/kg,并于5s內注完,連續記錄心電圖;并3h心臟取血。
(5)統計方法采用Stada4.0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1)各給藥組對垂體后葉素致大鼠心肌缺血II導心電圖T波峰值變化百分率%的影響見表3。
表3 各給藥組對心電圖T波峰值變化百分率%的影響組別n即刻注射垂體后葉素后不同時間T波變化百分率15s 30s 1min 2min模型組 10 31.13± 36.49 ± 44.58 ± 41.88± 41.35±14.9125.50 20.60 24.6221.15吐溫組 10 38.43± 40.95 ± 53.33 ± 51.03± 40.88±19.5525.86**23.98 27.7428.64消心痛組10 7.44 ± 6.46 ± 10.55 ± 8.61 ± 5.12 ±6.47**5.42**7.30**5.88**4.92**本發明藥物 10 11.99± 17.11 ± 13.54 ± 13.58± 11.56±滴丸組 11.59**#13.74*#6.23**##7.64**##8.73**##冠心丹參滴 10 8.74 ± 12.94 ± 12.68 ± 12.75± 9.34±6.56丸組 6.25**8.32*6.49**5.37**
表4 注射垂體后葉素后不同時間T波變化百分率組別n注射垂體后葉素后不同時間T波變化百分率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模型組 10 38.61 ± 31.95 ± 38.72 ± 42.15 ± 38..96 ± 41.85 ±15.46 15.82 9.13 21.03 21.4523.72吐溫組 10 41.64 ± 30.42 ± 32.51 ± 30.05 ± 28.63± 28.49 ±24.29 16.60 12.77 9.67 11.1014.66消心痛 10 5.36 ± 4.91 ± 4.48 ± 4.38 ± 4.82 ± 3.76±組 3.30**3.53**3.35**3.25**3.63**2.81**本發明 10 11.70 ± 13.04 ± 14.56 ± 11.10 ± 15.62± 16.10 ±藥物滴 8.31**##7.69**##6.22**##7.45**##9.33**#6.52**#丸組冠心丹 10 7.68 ± 11.89 ± 10.23 ± 11.54 ± 16.22± 17.65 ±參滴丸 6.36**8.57**6.25**8.97**11.06**11.76**組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與吐溫組比較#P<0.05,##P<0.01。
大鼠注射Pit(垂體后葉素)后,觀察II導聯心電圖T波峰值的變化百分率,模型組和吐溫組大鼠注射Pit后即刻T波明顯抬高,30s時達到高峰,即出現第1期心電圖的變化,于注射Pit第1min后出現T波低平、雙相、倒置,心率減慢,P-R及Q-T間期延長等第2期心電圖變化,模型組與吐溫組無比較意義,說明吐溫沒有活性各用藥組均能夠對抗Pit引起的大鼠第1期和第2期的變化,與模型組比較,意義非常顯著,P<0.05,P<0.01;本發明藥物滴丸組與吐溫組比較意義非常顯著,P<0.01;各給藥組之間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本發明藥物滴丸較冠心丹參滴丸效果好。
(2)各組對大鼠血清LDH(乳酸脫氫酶)、 CPK(肌酸磷酸激酶)的影響見表5。
表5 各組LDH、CPK的比較組別 動物數 CPK(U/L)LDH(U/L)模型組10 1008.7±318.6**1068.0±229.0吐溫組10 1149.0±686.9 1087.0±240.9正常對照組10 571.6±243.5860.0±185.7消心痛組 10 842.5±350.4768.3±418.6本發明藥物滴丸組 10 825.1±254.6813.5±280.0#冠心丹參滴丸組10 913.0±309.8663.0±371.9△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吐溫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
模型組和吐溫組注射Pit后3h LDH有所升高,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意義,其他各給藥組均有使LDH降低趨勢,但與模型組和吐溫組比較無顯著意義;模型組注射Pit后3hCPK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比較意義非常顯著P<0.01,各給藥組對血清CPK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趨勢;其中,本發明藥物滴丸組P<0.01,冠心丹參滴丸組P<0.05,冠心丹參滴丸組及本發明藥物滴丸組之間無明顯差異,但可以看出,在同樣服用劑量下,本發明藥物滴丸效果優于冠心丹參滴丸。
(3)各組對大鼠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的影響見表6。
表6 各組SOD、MDA的比較組別 動物數SOD(RU/L) MDA(umol/ml)模型組10167.96±14.06##13.75±1.82##吐溫組10166.22±13.30##14.25±2.56##正常對照組10202.53±7.22 10.33±1.53消心痛組 10191.06±18.03**11.17±1.93**本發明藥物滴丸組 10186.23±10.42**△△11.07±1.37**△△冠心丹參滴丸組10192.65±16.88**- 10.21±2.59**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吐溫組比較△△P<0.01。
模型組和吐溫組注射Pit(垂體后葉素)后3h血清SOD活性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P<0.01;消心痛、冠心丹參滴丸組、本發明藥物滴丸組均能夠提高SOD活性,與模型組比較意義非常顯著P<0.01;本發明藥物滴丸組與吐溫組比較意義顯著,P<0.01,說明吐溫沒有活性;各給藥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模型組及吐溫組注射Pit后3h血清MDA含量升高,與對照組比較P<0.01;用藥后MDA含量均有所下降,消心痛組、冠心丹參滴丸組、本發明藥物滴丸組均能夠不同程度地降低MDA含量,與模型組比較意義非常顯著P<0.01;本發明藥物滴丸組與吐溫組比較意義顯著,P<0.01;各用藥組之間無明顯差異,但以本發明藥物滴丸效果最好。
綜上所述,本發明藥物滴丸與冠心丹參制劑相比,對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相當,具有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Pit)所致大鼠急性心肌卻血的藥效,且效果優于冠心丹參制劑,充明說明本發明藥物原料組方的優越性。
試驗例3 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致衰老小鼠臟器病理損傷保護作用1、藥品與制劑
a、本發明藥物滴丸,由實施例1制備。
b、D-半乳糖,由上海試劑二廠提供,批號030221c、凍干精制大腸桿菌類毒素(E-coliB111B4)一支,購于成都防疫站,批號030705。
d、氫化可的松注射液,由江蘇揚州制藥廠提供,批號0304080。
2、動物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標準體重,由成都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動物質量合格證川實動管質第11號。
3、造模與分組3.1青年組 10只,雌雄兼半,均皮下注射生理鹽水0.25ml/10g體重,每天1次,連續6w。生理鹽水灌胃0.25ml/10g,每天1次,5d后分為二組,即正常組(A1)10只,腹腔注射生理鹽水0.2ml/10g1次;內毒素組(A2)10只,腹腔注射內毒素146μg/10g(用生理鹽水稀釋0.73mg/ml)1次。
3.2衰老模型組 雌雄兼并,均頸背皮下注射5%D-半乳糖0.25ml/10g(生理鹽水稀釋),每天1次,連續6w,造模成功50只,根據雌雄隨機分為以下幾組,每組各10只,雌雄兼半。模型組(B1)灌胃生理鹽水5d,每天1次,腹腔注射生理鹽水1次,再灌胃生理鹽水2d。衰老內毒素組(B2)灌胃生理鹽水5d后,腹腔注射內毒素1次,再灌胃生理鹽水2d。本發明藥物滴丸組,按用藥劑量分為高劑量(0.38g/10g)組(B3)和低劑量(0.19g/10g)組(B4)灌胃本發明藥物滴丸5d,每天1次;而后腹腔注射內毒素1次,再用藥2d,每天1次。氫化可的松組(B5)腹腔注射氫化可的松0.2mg/10g,每天1次,連續5d,腹腔注射內毒素1次,再注射氫化可的松2d。
4、臟器組織光鏡檢查 迅速取出心、肺、肝、腎標本用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光鏡下檢查,對典型的病理變化進行分級并進行統計學處理。
5、結果見表5.1心臟的病理變化評價標準
0級心肌纖維排列規律,細胞及間質均正常;1級心肌纖維排列規律,細胞正常,間質中毛細血管擴張充血;2級心肌纖維部分排列紊亂,間質毛細血管及血管高度擴張及充血;3級心肌纖維大面積排列紊亂,間質毛細血管及血管大面積高度擴張及充血。
表7 各組間心臟病理改變程度的比較組別N 0級 1級 2級 3級(A1)1010 000(A2)100145(1)(B1)109100(B2)100046(2)(B3)101126(3.4)(B4)102620(B5)102710(3.5)注與A1比較(1)P<0.01;與B1比較(2)P<0.01;與B2比較(3)P<0.01;與B4比較(4)P<0.05,(5)P<0.01。
青年正常組和衰老模型組心臟未見明顯的病理改變,青年內毒素組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管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衰老內毒素組更為嚴重。本發明藥物滴丸高低劑量及氫化考的松組的上述病理變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組血管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的程度見表7,青年內毒素組的改變較青年正常組、衰老內毒素組較衰老模型組均嚴重(P<0.01);本發明藥物滴丸高劑量組和氫化可的松組均較衰老內毒素組和本發明藥物滴丸低劑量組明顯減輕(P<0.05~0.01)。表明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致心臟病理損傷有保護作用,且以高劑量運用效果好。
5.2肝臟的病理改變評價指標0級肝小葉、肝細胞、肝細胞索、中央靜脈、肝竇均正常;1級肝中央靜脈、肝竇內出現淤血及部分肝細胞變性;2級肝中央靜脈高度淤血、肝竇內廣泛淤血及肝細胞變性;3級肝中央靜脈有廣泛高度淤血、肝竇內廣泛淤血及肝細胞變性表8 各組間肝臟病理改變程度的比較組別N 0級 1級 2級 3級(A1)10 9100(A2)10 0163(1)(B1)10 9100(B2)10 0028(2)(B3)10 0343(3)(B4)10 0046(B5)10 0262(3)注與A1比較(1)P<0.01;與B1比較(2)P<0.01;與B2比較(3)P<0.05青年正常組肝小葉、肝竇及肝細胞均正常。衰老模型組中的肝細胞可見點狀壞死。青年內毒素組肝臟出現不同程度的淤血,主要在中央靜脈和肝竇內,肝細胞出現濁腫變性。衰老內毒素組肝臟的淤血及肝細胞變性較青年內毒素組嚴重,并有肝細胞壞死。本發明藥物滴丸高劑量組的淤血有所減輕,肝細胞變性得到一定改善,壞死消失。氫化可的松組淤血有所改善,但肝細胞的點狀壞死加重。本發明藥物滴丸低劑量組的病理改善不明顯。根據淤血的不同和同時伴有肝細胞濁腫程度將病理變化分為4級,結果見表8。青年內毒素組中央靜脈和肝竇淤血及肝細胞變性較青年正常組和衰老內毒素組較衰老模型組嚴重(P<0.01),與衰老內毒素組比較,本發明藥物滴丸高劑量組和氫化可的松組的病理改變均有明顯的改善(P<0.05),而本發明藥物滴丸低劑量組的改善不明顯。表明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致肝臟病理損傷有保護作用,且以高劑量運用效果好。
5.3肺臟的病理改變評價指標0級肺泡和肺泡隔及支氣管均正常;1級肺泡隔部分充血;2級肺泡隔大部分充血并肺泡內出血;3級肺泡隔及肺泡內嚴重廣泛充血出血表9 各組間肺臟病理改變程度的比較組別N 0級1級 2級 3級(A1)10 10 000(A2)10 0 136(1)(B1)10 8 200(B2)10 0 037(2)(B3)10 2 714(3)(B4)10 2 620(3)(B5)10 1 540(3)
注與A1比較(1)P<0.01;與B1比較(2)P<0.01;與B2比較(3)P<0.01青年正常組肺泡、肺泡隔及支氣管均正常。衰老模型組部分動物肺正常,而部分動物肺有輕度間質性肺炎。青年內毒素組、衰老內毒素組的肺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間質充血及肺出血,而本發明藥物滴丸高低劑量兩組肺的充血及出血均得到顯著改善,氫化可的松組肺的充血及出血得到明顯改善而間質性肺炎加重。根據肺的充血及出血程度將病理改變分為4級,各組間的比較如表9示,青年內毒素組較青年正常組和衰老內毒素組衰老模型組均嚴重(P<0.01)。本發明藥物滴丸高低劑量兩組和氫化可的松組的病理變化均較衰老內毒素組顯著減輕(P<0.01),三組間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致肺臟病理損傷有保護作用。
5.4腎臟的病理變化評價指標0級腎小球和腎小管及間質均正常;1級腎間質毛細血管擴張充血;2級腎間質毛細血管高度擴張充血,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3級腎間質毛細血管(皮質和髓質)廣泛擴張充血,腎小管上皮細胞廣泛變性及蛋白管型。
表10 各組間腎臟病理改變程度的比較組別N 0級 1級 2級 3級(A1)1010 000(A2)100127(1)(B1)1010 000(B2)100118(2)(B3)100136(4)(B4)101233(4)(B5)102342(3)注與A1比較(1)P<0.01;與B1比較(2)P<0.01;與B2比較(3)P<0.05;與B4比較(4)P>0.05。
青年正常組和衰老模型組腎小球和腎小管及間質均正常。青年內毒素組和衰老內毒素組均不同程度的腎間質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和蛋白滲出。本發明藥物滴丸大小劑量兩組和氫化可的松組的上述病理改變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據不同程度的擴張充血及蛋白滲出將病理改變分為4級,各組間的比較結果如表10,青年內毒素組較青年正常組和衰老內毒素組較衰老模型組均為嚴重(P<0.01)。與衰老內毒素組比較,本發明藥物滴丸大小劑量組的病理變化有明顯的改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氫化可的松組有明顯的改變(P<0.05)。表明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致腎臟病理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藥物滴丸對類毒素所引起的臟器衰竭有保護作用。
試驗例4 本發明藥物滴丸與香丹注射液對豚鼠主動皮膚過敏實驗的比較1、實驗動物250~300g白色豚鼠40只,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動物專委會飼養場提供,動物合格證號川實動管質第99-12號。
2、藥物本發明藥物滴丸,由實施例1制備;香丹注射液,2.4-二硝基氯苯(化學純),購于長征化學試劑廠。
3、方法將動物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1)對照組(2)本發明藥物滴丸組(3)香丹注射液組(4)2.4-二硝基氯苯組。實驗前24小時在豚鼠背部左側仔細剪出22cm的去毛區,按皮膚涂抹法給藥,致敏接觸各給藥組分別涂以0.2ml藥液于去毛區,對照組涂以等量生理鹽水,持續6小時,實驗第1天與第14天以同樣方式重復給藥,第28天激發給藥,用同樣方法將幾種受試藥物分別涂于動物背部右側去毛區,6小時后洗去受試物,即刻觀察,然后于24、48及72小時再次觀察皮膚過敏反應情況,按表11進行評分,并評價致敏程度。
表11 皮膚過敏反應程度評分標準

4、實驗結果表12 本發明藥物滴丸與香丹注射液對豚鼠主動皮膚過敏的影響

由表12可以看出,陽性藥2.4-二硝基氯苯組動物皮膚受試區自激發給藥以后,有明顯輕度紅斑出現,無水腫,有重度刺激;空白組無致敏現象,本發明藥物滴丸組在激發給藥24小時后一只動物約見紅斑,48小時后恢復正常,反應級數<0.5可能認為無刺激,香丹注射液組在激發給藥24小時和48小時均出現紅腫現象,反應級數=0.5,雖也可認為無刺激,但相對于本發明藥物滴丸來講,香丹注射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說明本發明采用口服臨床使用安全。
通過上述試驗證明,本發明藥物是一種既安全又速效,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劑,與冠心滴丸相比,減少了原料的使用種類和使用量,節約成本,且能發揮相同的藥效,與注射劑相比,安全,有效。本發明藥物滴丸劑制備工藝簡單,安全性高、速效,質量穩定、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攜帶、服用方便,是一種新的用藥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與藥學上可接受的基質制備而成的滴丸丹參5~12份、降香6~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滴丸丹參10份、降香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質是PEG4000、PEG6000、聚氧乙烯單硬脂酸脂、聚醚poloxamer、甘油明膠。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質是PEG600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質制備而成的滴丸丹參10份、降香10份、PEG6000 40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冠心病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粒滴丸中含有丹參素0.15~0.3mg,原兒茶醛0.2~0.5mg。
7.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a、稱取各原料藥及基質;b、取原料藥,進行提取,精制,得干燥提取物;c、用b步驟制備的干燥提取物與基質混合溶融,使其充分分散;d、將步驟c所得的溶融液保持80℃~100℃恒定溫度,倒入滴丸器,等速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干燥,即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所述的冷凝液為液體石蠟、植物油、甲基硅油。
9.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心絞痛的急癥藥物中的用途。
10.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內毒素引起的多臟器衰竭的藥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中藥丹參、降香為原料與藥學上可接受的基質制備成的滴丸,發明還提供該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用途。本發明的滴丸劑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安全性高、速效,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質量穩定、可控,攜帶、服用方便,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新的用藥方式。
文檔編號A61P9/00GK1636580SQ20041007931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9日
發明者陽向波, 謝永平, 張媛 申請人:成都三明藥物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