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煙艾炭灸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艾灸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無煙艾炭灸罩。
背景技術:
中國傳統中醫治療方法之一針灸具有幾千年歷史,是傳統中醫的瑰寶,也流傳海外,贏得了極高聲譽。但是,現在是多針少灸,有的甚至是只針不灸,而離開了灸,只針刺不艾灸,臨床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針、灸必須相互促進。為什么會出現只針不灸的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艾灸會出現煙霧,一來對病人、醫生呼吸道有刺激,會加重病人痛苦和疾病,也會引起醫生身體不適;二來現在空氣污染嚴重,人們講究空氣質量,煙灰顯然不是人們所能接受的,尤其是針灸推廣到世界各國,人們只能接受針刺而不能接受艾灸帶來的煙霧。
在本實用新型發明之前,一般是安裝排風扇進行排煙,效果可想而知,有的灸療雖然實現了無煙,即以代用品碳化制成的炭炷,中間設置空心管,艾炭炷上端燃點,但因熱煙氣是向上走的,只有在快要燃盡時才能體會到艾灸的效應,這顯然影響了艾灸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設計一種無煙又能充分發揮艾灸效果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無煙艾炭灸罩,其主要技術特征在于罩體頂部設置氣孔,底圈盤側邊設置風門,罩體上設置升降機構,艾炭炷上端與升降機構連接,底圈盤與罩體套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升降機構是由罩體上設置彈簧構成。
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升降機構包括頂座、頂板、升降棒,罩體上連接頂座,升降棒與頂座螺紋或拉桿連接,升降棒下端連接頂板,頂板粘連艾炭炷。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和優點在于既無煙霧,又能充分發揮艾灸效果,始終保持針對病人病變部位艾灸的溫度和效應,解決了過去艾炭炷上端燃燒所產生的燃燒點離開穴位皮膚遠,灸療效應差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燃燒點離穴位皮膚近而使灸療效果大大提高。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另一形狀圖。
圖3——艾炭炷升降調節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艾炭灸罩的罩體1呈寶塔形,下大上小,由金屬絲一圈一圈繞制而成,形成彈簧2,構成艾炭炷3的升降機構,并使罩體1具有彈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罩體1是一層透明薄膜4,罩在彈簧2外;圓弧頂周圍設置幾個氣孔5,旁邊還安裝了把環6,便于推按或拉伸罩體1,罩體1的圓弧頂中間是頂座12,與罩體1連接,頂座12(即彈簧2構成的升降機構的上端)內側有頂板11連接艾炭炷3,也即艾炭炷3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粘結劑與頂座12內側面的頂板11粘接;在罩體1下面與之對應的是底座,底座包括底圈盤9、粘膠層10,粘膠層10中間是空的,粘膠層10與底圈盤9連接,在底圈盤9側邊設置風門8,大小可以調節;底圈盤9與罩體1套接,二者大小、形狀相匹配;粘膠層10是由軟材料制成的,且又具有一定的成型能力,即又柔又韌,其底面附有粘結劑,這樣可以根據人體穴位皮膚的形狀柔軟且緊密地粘結在上。
使用時,將艾炭炷3粘接在罩體1的頂座12內側頂板11上,再點燃艾炭炷3的下端,然后則將罩體1扣在病人需要艾灸的穴位皮膚處,粘膠層10材料又軟又韌,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很好地沿人體部位放置,其下部的粘膠層10粘接在病人的皮膚上;由于艾炭炷3下端燃燒,離病人身體需要艾灸的穴位皮膚近,以病人不感覺燙為限,因此從艾灸一開始即有良好的艾灸效應;隨著艾炭炷3的燃燒,艾炭炷3就變短了,其下端燃燒點距離病人身體需要艾灸的部位越來越遠,影響艾灸效果,此時通過透明的薄膜4可看到這種情形,然后在罩體1的圓弧頂處向下按壓把環6,由彈簧2構成的升降機構連同罩體1向下運動,使艾炭炷3下端即燃燒點也向下,距離病人身體需要艾灸的部位重新變近,艾灸效應就能始終保持良好,隨著艾炭炷3的燃燒,不斷進行調整,直至艾炭炷3燃燒完畢;如需繼續艾灸,則將罩體1圓弧頂上安裝的把環6向下按,使罩體1上的彈簧2壓縮,使頂座12接近底座,再將新的艾炭炷3穿過底座粘接在罩體1內的圓弧頂的頂座12內側的頂板11上,點燃其下端,再將把環6向上拉,使罩體1恢復原狀,再重復前述步驟。
艾炭炷3是由艾碳化而成,本身在燃燒時是無煙的。
罩體1的彈簧2、薄膜4使得罩體1具有一定的剛性,使其能成型,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被壓縮,也可被拉長,構成艾炭炷3的升降機構。薄膜4必須是耐熱材質制成。
罩體1的圓弧頂周圍的氣孔5是空氣流通部分,使艾炭炷3有充分的氧助燃,燃燒的速度和溫度可通過底圈盤9側邊設置的風門8來調節。
實施例2如圖2、圖3所示,罩體1頂部設置升降機構,包括頂板11、頂座12、升降棒13,頂座12與罩體1頂部固定連接,升降棒13與頂座12轉動連接,頂板11與升降棒13連接,升降棒13的另一端在罩體1的圓弧頂外,頂板11的下面連接艾炭炷3,其余與實施例1中的結構相同。
當艾炭炷3下端燃燒一段時間后,距離病人需要艾灸的身體部位越來越遠,艾灸效果就不理想了,透過罩體1上透明的薄膜4可看到,即轉動升降棒13,帶動頂板12向下,使艾炭炷3燃燒的下端重新接近病人身體需要艾灸的部位,不斷調節,始終保持艾灸熱療的良好效應。艾炭炷3燃燒完后,換上新的艾炭炷3,轉動升降棒13至原來位置,重新工作。
升降棒13也可是拉桿式的,與頂座12滑動連接,達到調節艾炭炷3的同樣目的。
本實用新型因為與人體接觸,故各部件應當使用無毒材料制成。
權利要求1.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罩體頂部設置氣孔,底圈盤側邊設置風門,罩體上設置升降機構,艾炭炷上端與升降機構連接,底圈盤與罩體套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煙艾炭煙灸,其特征在于升降機構是由罩體上設置彈簧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升降機構包括頂座、頂板、升降棒,罩體上連接頂座,升降棒與頂座螺紋或拉桿連接,升降棒下端連接頂板,頂板粘連艾炭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底圈盤底面連接粘膠層。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升降棒或拉桿上端在罩體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罩體材料是透明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粘膠層是成型軟材料制成的。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粘膠層底面是粘結劑。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煙艾炭灸罩,其特征在于罩體上的透明薄膜罩在彈簧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煙艾灸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罩體上設置升降機構,升降機構連接艾炭炷,使艾炭炷下端燃燒而使之與病人需要艾灸的部位始終保持最佳距離,從而加強灸療效應,解決了過去艾灸時艾炭炷燃燒點與病人需要艾灸的身體部位距離遠、不可調節而帶來的艾灸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使用效果佳。
文檔編號A61H39/06GK2734164SQ20042006207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23日
發明者吳旭 申請人: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