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和使用該裝置的治療方法
技術領域:
總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設計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當發生原發于或繼發于主動脈疾病的主動脈瓣回流時,用于恢復主動脈瓣的正常功能,所述原發于或繼發于主動脈的疾病例如主動脈瘤、主動脈壁夾層形成或風濕性主動脈病導致的主動脈瓣環擴張等。
背景技術:
心臟具有四組瓣膜,其保證進入心臟的血液向前流動進入全身循環。位于心臟左部的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前者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后者位于左心室流出道和主動脈根部的結合部。所述兩組瓣膜的功能是保證使從肺部來的含氧血液通過心臟的左部,并繼續向前流入主動脈根部。心臟右部具有兩組類似的瓣膜,稱為三尖瓣和肺動脈瓣。
所述四組瓣膜是純粹的被動性結構,其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進行動態收縮。所述瓣膜具有一些小葉,該小葉在不同的壓力下被動地打開或關閉。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因此二者被稱為房室瓣。二尖瓣具有兩片小葉,而三尖瓣具有三片小葉。由于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的小葉呈半月狀,因此二者被稱為半月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均具有三個瓣膜尖端。
心臟瓣膜可能受到異常瓣膜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所述異常由先天遺傳或后天獲得的瓣膜疾病引起。遺傳性瓣膜異常可能在出生時就威脅生命,也可能一直潛伏至中年甚至晚年威脅生命。獲得性瓣膜異常通常由某些特定疾病引起,所述疾病例如風濕熱、退行性疾病、感染或創傷。
嚴重的主動脈回流可由主動脈壁夾層形成引起,這種情況通常需要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此外,嚴重的主動脈回流也可由風濕性或退行性瓣膜疾病引起。在主動脈瓣疾病中使用的主要人工瓣膜是所謂的機械瓣膜和組織瓣膜,所述兩種瓣膜均是支架型的。機械瓣膜的小葉由包在鈦金屬外殼中的熱解碳構成。構成組織瓣膜的物質來源于動物組織。通常將組織瓣膜構建在外部具有縫合邊的鈦金屬支架上,所述縫合邊有利于在植入時進行縫合。瓣膜物質本身既可來自于牛的心包膜,也可來自于經戊二醛處理的豬主動脈瓣。在切除病變主動脈瓣小葉后,將所述假體裝置植入患者的主動脈瓣環中。
為了預防植入機械瓣膜后發生血栓性并發癥,必須終身進行抗凝治療。但是即使進行了抗凝治療,患者依然可能出現出血性或血栓性并發癥。與之相反,組織瓣膜通常沒有所述并發癥,因而也就無需進行抗凝治療,但是與機械瓣膜相比,組織瓣膜的持久性相對有限。因此,植入組織瓣膜的患者將來需要再次進行手術。為了克服所述不同類型人工瓣膜的缺陷,需要一種療效持久的能夠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理想方法。然而,目前僅在某些選定的情況下,才認為所述修復主動脈瓣的方法是可行的。
主動脈根部不僅僅是簡單地作為血流的通道,而且也是一種高度復雜的彈性結構。根據心跳循環節律的改變,所述主動脈根部結構的環形擴張直徑可達基礎主動脈根部直徑的30%。因為在血壓很高的情況下持續保持所述結構的擴張狀態,所以大部分已有的主動脈瓣修復方法無法承受相關的機械應力,從而可能導致修復失敗和疾病復發。
保持主動脈瓣功能的三個主要因素包括維持竇管連接(STJ)和主動脈瓣環的適當直徑,和維持小葉自身的狀態。僅當所述三個因素的功能完全復原,主動脈瓣的功能才有可能成功恢復。目前已有的修復主動脈瓣的方法中還沒有完全符合所述要求的。例如,在人造血管中重懸浮主動脈瓣小葉可作為治療馬方綜合征導致的升主動脈瘤的有效方法,在所述主動脈瘤中,主動脈瓣小葉具有正常形態(David T.E.《在馬方綜合征和升主動脈瘤的患者中修復由退行性疾病導致的病變主動脈瓣(Aortic valve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Marfan syndrome andascending aorta aneurysms due to degenerative disease)J.Card.Surg.1994;9(增刊2)182-7)。然而,所述方法僅適用于一些有限的情況。其中一個缺陷是必需切除主動脈根部近端的竇部。而且,在治療主動脈壁夾層形成時,由于縫合線穿過的是易碎的水腫組織,所以所述方法可能導致嚴重的出血性并發癥。
另一個適用于馬方綜合征患者的手術方法是使用合適形狀的人造血管片段來置換發生動脈瘤的升主動脈組織(Sndro Gelsomino等,《對不實施升主動脈和主動脈根部動脈瘤手術治療的Tirone David I瓣膜的短期體驗(A short-term experience with the Tirone David I valvesparing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urysm of the ascendingaorta and aortic root)),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0311(3)189-194;Kallenbach K.等,《在158名連續患者中進行不涉及瓣膜的主動脈根部重建的結果(Results of valve-sparing aortic rootreconstruction in 158 consecutive patients)),Ann.Thorac.Surg.2002;74(6)2026-32)。然而,在接受所述方法治療的患者中也可能發生嚴重的出血,該出血來自于形成的主動脈壁夾層,或甚至來自于單純動脈瘤。而且,所述方法也同樣具有喪失天然瓦耳薩耳瓦竇的功能的缺陷。
與上述方法不同的是,使用戊二醛固定的自體心包膜來置換功能異常的瓣膜小葉的方法,似乎可能解決主動脈回流的問題(Riyadh CardiacCentre,Armed Forces Hospital,沙特阿拉伯王國,《為了使瓣膜尖端伸展而采用牛的心包膜修復主動脈瓣(Aortic valve repair usingbovine pericardium for cusp extension)),J.Thorac.Cardiovasc.Surg.1988;96(5)760-4;Cosgrove D.M.等,《為治療主動脈功能不全而進行的瓣膜成形術(Valvuloplasty for aortic insufficiency)》,J.Thorac.Cardiovasc.Surg.1991;102(4)571-6;Haydar H.S.等,《為治療主動脈功能不全而進行的瓣膜修復手術分類及技術(Valverepair for aotic insufficiencysurgical classification andtechniques)》,Eur.J.Cardiothorac.Surg.1997;11(2)258-65),但從長期療效來看,接合瓣膜小葉的方法最終將會失敗,這是因為逐漸增加的竇管連接和主動脈瓣環的直徑決定瓣膜小葉將無法行使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同時通過影響主動脈瓣小葉和組成主動脈根部的周圍結構來恢復主動脈瓣的正常功能。
為了完成所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置,該裝置由以下固定器組成(1)帶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某些情況下是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將其植入到主動脈腔的內側以固定主動脈瓣環的直徑,和(2)主動脈瓣環外側纏縛固定器(annulus outer felt stabilizer),將其植入到主動脈的外表面以支撐所述內側固定器。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修復升主動脈的竇管連接(STJ)的裝置,該裝置由以下固定器組成(1)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將其植入到升主動脈的竇管連接處,和(2)環狀竇管連接外側纏縛固定器,將其植入到竇管連接的外表面以支撐所述內側固定器。
圖1A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
圖1B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
圖1C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或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斷面圖。
圖2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主動脈瓣環外側纏縛固定器的透視圖。
圖3A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STJ)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
圖3B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STJ)內側固定器的斷面圖。
圖4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STJ)外側纏縛固定器的透視圖及內視圖。
圖5A為植入本發明所述裝置的手術技術示意圖。
圖5B為在主動脈瓣環水平植入帶狀固定器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5C為在竇管連接水平植入環狀固定器的步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裝置用于治療單純性主動脈回流或主動脈壁夾層形成引起的主動脈回流,或者伴隨升主動脈瘤或主動脈瓣環擴張等疾病的主動脈回流。通過固定主動脈瓣環和竇管連接的直徑,本發明所述的裝置能夠有效地治療主動脈回流。
引起主動脈回流的因素包括竇管連接(STJ)的直徑的增加、主動脈瓣環的直徑的增加和主動脈瓣小葉的變性。在主動脈回流是由主動脈瓣環和竇管連接的直徑增大引起的情況下,可通過使主動脈瓣環和竇管連接的直徑恢復正常的方法有效地糾正主動脈回流。
下文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所述的優選實施方案,其中圖1a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圖1b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圖1c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或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斷面圖;圖2a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帶狀主動脈瓣環外側纏縛固定器的透視圖;圖3a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透視圖;圖3b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斷面圖;圖4顯示了本發明所述的環狀竇管連接外側纏縛固定器的透視圖及內視圖。
本發明所述的修復主動脈瓣的裝置包括(1)維持主動脈瓣環的直徑恒定的一個組件,和(2)維持竇管連接的直徑恒定的另一個組件。每個所述組件由以下固定器組成(1)從內部維持主動脈腔直徑的內側固定器,和(2)從主動脈腔外部支撐內側固定器的外側固定器。
根據圖1和圖2,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由帶狀或環狀的內側固定器12和帶狀外側纏縛固定器14組成,前者有效地固定主動脈腔面的主動脈瓣環直徑,后者從主動脈外膜表面支撐內側固定器。
上述設計用于維持恒定的主動脈瓣環直徑的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12是一種可彎曲的帶狀結構體,該結構體的目的在于僅固定主動脈瓣環的纖維部分,而不固定其肌性部分。然而,隨著主動脈瓣環肌性部分的增大,需要采用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以圓周形式固定主動脈瓣環。
而且,為了便于縫合線穿過,也為了使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和主動脈壁內腔表面接合得更為緊密,將固定器中縫合線穿過的部分制作得比周圍部分薄,且在所述縫合線穿過的部分中央標注虛線(圖1c,3b)。在環狀固定器圓周上的每1/3處均有標記10,以便于確定方向(圖1b,3a)。因為將帶狀固定器僅設計用于固定主動脈瓣環的纖維部分,而允許肌性部分自由運動,所以該帶狀固定器兩端(圖1a)均比主動脈瓣環纖維部分的長度多出約2mm(毫米),在多出的部分處做有標記,以便于植入。
置于主動脈壁外表面的主動脈瓣環外側纏縛固定器14與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12成對地用于維持主動脈瓣環的直徑的恒定,同時所述外側纏縛固定器還起到支撐內側固定器的作用。在距離主動脈瓣環外側固定器的兩端各約2mm處垂直地標注標記(圖2)。
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1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14可由任何生物學惰性物質制得,所述物質可以是例如聚酯、聚四氟乙烯和其他類型的合成纖維,所述合成纖維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氨酯和聚丙烯等。
根據圖3和圖4,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由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22和環狀竇管連接外側纏縛固定器24組成,將前者設計用于從主動脈的內腔表面固定竇管連接的直徑,后者從升主動脈的竇管連接外側支撐所述內側固定器。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僅在環狀時是可用的,并提供了在竇管連接水平同時從主動脈壁的內側和外側支撐主動脈的結構。
竇管連接固定器22可由任何具有彈性的合成纖維或生物學物質制得。與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12類似,將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中縫合針穿過的部分制作得比周圍部分薄,以確保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與主動脈壁緊密接合(圖3b)。在上述薄的部分的中央標有虛線,以便于輕松縫合和正確縫合。此外,在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圓周上的每1/3處均垂直標注清晰的標記10(圖3a)。
將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的外側纏縛固定器24與內側固定器22成對地設計用于恒定地固定竇管連接的直徑。將所述外側纏縛固定器植入到主動脈壁外側的竇管連接部位。與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類似,將所述外側纏縛固定器圓周上的每1/3處以與內側固定器同樣的方式標注標記10(圖4)。所述竇管連接外側纏縛固定器可由任何其他種類的合成纖維或生物學物質制成,以防止其與周圍組織發生嚴重粘連。
使用本發明所述修復主動脈瓣的裝置的手術技術如下為了糾正繼發于主動脈瓣環直徑增大的主動脈回流,將作為內側固定器12的環狀或帶狀固定器植入到主動脈瓣環中,所述固定器旨在將主動脈瓣環直徑縮小到理想尺寸。將帶狀主動脈瓣環外側固定器置于相應的主動脈壁外側,所述外側固定器起結構上的支撐作用。將所述兩種固定器分別植入到主動脈瓣環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上,使主動脈瓣環直徑縮小到理想尺寸,從而有效地糾正主動脈回流。
以類似的方式,將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22植入到升主動脈竇管連接處的內腔中。將竇管連接外側固定器24植入到主動脈竇管連接處的外表面上,以穩固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22。通過將竇管連接處的主動脈直徑恢復到正常水平,植入所述兩種竇管連接固定器可以有效地糾正主動脈回流。
當主動脈瓣環水平和竇管連接水平均發生異常增大時,可以通過修復主動脈根部來糾正主動脈回流。而且,在所述兩種水平下固定主動脈根部的修復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由未固定部分的擴張引起的主動脈回流的再次發生。
可由下文描述的保護主動脈瓣及主動脈根部的方法來糾正由多種疾病導致的主動脈回流。根據主動脈回流的成因,本發明所述的糾正步驟可有變化。在發生升主動脈瘤而無主動脈瓣環擴張或主動脈壁夾層形成的情況下,所述糾正步驟為僅在升主動脈竇管連接水平植入一對環狀主動脈固定器。
然而,在發生主動脈瓣環擴張(例如馬方綜合征)并伴有升主動脈瘤和嚴重主動脈回流的情況下,所述糾正步驟不但包括在升主動脈竇管連接水平植入一對環狀固定器,而且包括同時在主動脈瓣環水平植入另一對帶狀固定器。
根據上述描述,所述糾正步驟可分為兩個部分(圖5a)在主動脈瓣環水平植入帶狀固定器的手術技術,和在竇管連接水平植入環狀固定器的手術技術。
A.手術技術-在主動脈瓣環水平植入帶狀固定器的步驟(圖5b)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由具有一定彈性的內側和外側帶狀固定器組成。將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植入到左心室流出道的纖維部分上,該纖維部分恰好在主動脈瓣小葉的下方。將主動脈瓣環外側固定器植入到相應的主動脈瓣環外側壁上,由此,所述兩種固定器之間的主動脈壁被夾在二者的環狀條帶之間。
帶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的理想尺寸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1)左心室流出道肌性部分長度的測量值,該值相對穩定,和(2)主動脈瓣實際表面積的測量值。所述長度約為主動脈瓣環周長的一半。然后將選定的主動脈瓣環內側帶狀固定器植入到主動脈瓣環的纖維部分上,所述過程如上所述。將長約17mm的雙臂#3-0聚丙烯縫合線的一條臂穿過主動脈內側固定器的一端。然后將該縫合線穿過位于左冠狀動脈竇下方的主動脈瓣環纖維肌肉接合部。聚丙烯縫合線的另一條臂穿過在水平方向相距約5mm的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繼而所述縫合線以相同方式穿過固定器和主動脈瓣環,最終完成水平褥式縫合。
如果需要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進行額外的4或5次水平褥式縫合,以將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完全固定在主動脈瓣環纖維部分的內腔表面上。一旦上述縫合全部完成,就植入外側帶狀固定器。根據主動脈瓣環的外表面來測量相應的外側帶狀固定器,然后用聚丙烯縫合線以水平褥式縫合的方式將其固定。水平褥式縫合的聚丙烯縫合線的各臂分別穿過主動脈瓣環外側帶狀固定器的相應位置。一旦縫合線的所有臂均已穿過,就剪斷縫合針上的縫合線并打結,從而將內側和外側固定器固定在主動脈瓣環和主動脈壁上。
B.手術技術-在竇管連接水平植入環狀固定器的步驟(圖5c)
固定竇管連接的裝置由內側和外側環狀固定器組成。將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設計用于使竇管連接水平的主動脈直徑恢復正常。根據主動脈瓣環肌性部分的長度和主動脈瓣的表面積來確定理想尺寸的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由于正常主動脈根部的形狀是圓錐形的,因此竇管連接處的直徑大約比基底部小10%-20%。
在環狀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圓周上每1/3處均具有清晰的標記10,以便于辨認方向。為簡便起見,假設主動脈瓣小葉的各個接合處分別分布于主動脈圓周的1/3處,因此主動脈瓣小葉各個接合處與所述各個標記10對應。在植入步驟之初,先將雙臂#4-0聚丙烯縫合線以水平褥式縫合的方式穿過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各個標記處,完成三處等距的水平褥式縫合。再將穿過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縫合線的每一臂繼續穿過位于瓣膜小葉接合處的主動脈壁。重復所述操作,將縫合線穿過剩余瓣膜小葉接合處的主動脈壁。
穿過瓣膜小葉接合處的主動脈壁的三對縫合線的各臂再穿過竇管連接外側環狀固定器。在各個瓣膜小葉接合處,將聚丙烯縫合線的兩臂打結,但不剪下縫合針。
一旦所述打結完成,就將位于所述三個位置的竇管連接內側和外側環狀固定器分別并列置于主動脈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上。從主動脈非冠狀動脈竇和左冠狀動脈竇之間的瓣膜接合處開始,聚丙烯縫合線的一臂繼續沿整個主動脈圓周進行水平褥式縫合。所述縫合方法使縫合針穿過由外側環狀固定器、主動脈壁和內側環狀固定器組成的所有三層復合體。
在連續的水平褥式縫合環繞整個主動脈圓周之后,將聚丙烯縫合線的兩臂再次打結。將所述縫合線打結意味著植入竇管連接固定器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打結后,僅將用于完成水平褥式縫合的聚丙烯縫合線這條臂上的縫合針剪下,而未用于水平褥式縫合的縫合線臂上的縫合針則留在原處。從打結處開始利用所述留于原處的聚丙烯縫合線的臂進行連續反復縫合,以加強最初的水平褥式縫合。用于鞏固止血作用和穩固最初固定器相對位置的所述連續縫合環繞了整個主動脈的圓周。
一旦完成所述連續縫合,用于所述連續縫合的縫合線的這條臂就與先前最初用于水平褥式縫合的聚丙烯縫合線的那條臂打結。上述修復操作完成后,在竇管連接水平的升主動脈處形成了加強的穩固切緣。應仔細檢查植入的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的內腔面,確保該固定器沒有明顯阻擋冠狀動脈的入口。然后,利用聚丙烯縫合線的常用連續縫合方式將升主動脈的遠端縫合在近端修復后的竇管連接末端上。在用移植物代替遠端升主動脈的情況下,將移植物(例如人造血管)縫合在上述修復后的近端主動脈末端上。
以所述方式保留主動脈瓣功能的優點包括使上述手術技術的標準化。由于主動脈竇的結構得以保留,所以使瓣膜小葉功能及其壓力分布最優化。因而預期可以產生良好的長期療效,所述療效例如將對天然主動脈瓣小葉的損傷降至最小。保留天然主動脈竇的進一步優點包括,當血液流過主動脈瓣及其各自的主動脈竇時,血流暢通程度增加、湍急程度減輕。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該裝置用于糾正由主動脈瓣環的直徑增大和/或主動脈竇管連接的直徑增大引起的主動脈瓣回流,其中,所述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由帶狀或環狀的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和環狀的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組成,所述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使主動脈瓣環的直徑固定不變,所述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使竇管連接的直徑固定不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所述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由內側固定器(1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14)構成,所述內側固定器(12)從主動脈腔的內側固定主動脈瓣環的直徑,所述外側纏縛固定器(14)從主動脈腔的外側支撐主動脈瓣環的直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內側固定器(1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14)為帶狀或環狀。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內側固定器(12)上縫合線穿過的部分比周圍部分薄,從而使所述內側固定器緊密地固定在主動脈的內腔壁上。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環狀內側固定器(12)和環狀外側纏縛固定器(14)的圓周具有三個等距的標記(10),該標記能夠確定固定器的方向。
6.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帶狀內側固定器(12)和帶狀外側纏縛固定器(14)的兩端均具有垂直標記,以便僅固定主動脈瓣環的纖維部分,并且在所述垂直標記線的外側具有約2mm的邊緣,該邊緣使固定操作更為簡易。
7.如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內側固定器(1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14)由任何對人體無害的合成纖維或生物學物質制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修復竇管連接的裝置由環狀內側固定器(22)和環狀外側纏縛固定器(24)組成,所述環狀內側固定器(22)固定主動脈竇管連接的直徑,所述環狀外側纏縛固定器(24)從竇管連接外側支撐所述竇管連接的直徑。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內側固定器(2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24)為環狀。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所述內側固定器(22)上縫合線穿過的部分比周圍部分薄,從而使所述內側固定器緊密地固定在其周圍主動脈竇管連接的內壁上。
11.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環狀內側固定器(22)和環狀外側纏縛固定器(24)的圓周上均具有三個等距的標記(10),該標記用于確定固定器的方向。
12.如權利要求8-10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內側固定器(22)和外側纏縛固定器(24)由任何對人體無害的合成纖維或生物學物質制成。
13.一種用于治療主動脈瓣回流的方法,該方法使用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將帶狀或環狀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12)植入到主動脈腔的內側,將主動脈瓣環外側纏縛固定器(14)植入到主動脈腔的外側,該外側纏縛固定器用于支撐所述主動脈瓣環內側固定器,從而使主動脈瓣環的直徑恢復正常,所述方法是治療主動脈瓣回流的有效治療方法。
14.一種用于治療主動脈瓣回流的方法,該方法使用權利要求1或8-12任一項所述的恢復主動脈瓣功能的裝置,其中,將環狀主動脈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植入到主動脈竇管連接的內壁上,將主動脈竇管連接外側纏縛固定器植入到主動脈竇管連接的外壁上,該外側纏縛固定器用于支撐所述竇管連接內側固定器,從而使竇管連接的直徑恢復正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當發生原發于或繼發于主動脈疾病的主動脈瓣回流時,設計用于有效恢復主動脈瓣正常功能的裝置,所述原發于或繼發于主動脈的疾病例如主動脈瘤、主動脈壁夾層形成或風濕性主動脈病導致的主動脈瓣環擴張等。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修復主動脈瓣環的裝置,該裝置由以下固定器構成(1)帶狀內側固定器(某些情況下是環狀內側固定器),將其植入到主動脈腔的內側以固定主動脈瓣環直徑,和(2)外側纏縛固定器,將其植入到主動脈的外表面以支撐上述內側固定器。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修復升主動脈竇管連接的裝置,該裝置由以下固定器組成(1)環狀內側固定器,將其植入到升主動脈的竇管連接處,和(2)外側纏縛固定器,將其植入到竇管連接的外表面以支撐所述內側固定器。
文檔編號A61F2/24GK1697632SQ200480000066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28日
發明者宋明根 申請人:科學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