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制藥領域,涉及一種銀杏內酯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更具體的說是一種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內酯又名銀杏苦內酯,屬二萜類內酯,其共同化學結構呈支架樣(見式I),由一個中心螺旋狀碳骨架、三個內酯環、一個四氫呋喃環和一個3-丁烷環組成,根據其側鏈取代基不同可分為銀杏內酯A,B,C等。
式I銀杏內酯AR1=OH,R2=R3=H銀杏內酯BR1=R2=OH,R3=H銀杏內酯CR1=R2=R3=OH銀杏內酯是一種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體專一、高效的強抑制劑。可以選擇性的拮抗由PAF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其中以銀杏內酯B作用最強)可有效的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其活性強弱IC50分別為銀杏內酯B 0.25Mm>銀杏內酯A 0.74Mm>銀杏內酯C 7.1Mm。銀杏內酯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主要表現為能阻止腦缺血后引起的損傷,能明顯改善腦缺血狀態,對缺血引起的腦水腫、電解質紊亂、炎性細胞浸潤具有明顯抑制作用。銀杏內酯對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促進腦血循環有著很好功效。
銀杏內酯可調控膽固醇轉運過程的關鍵成分外周苯二氮卓受體,從而抑制外周苯二氮卓的mRNA表達,從而降低體內糖皮質激素的含量。
臨床上用其來實現清除有害的氧化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保護腦細胞免受缺血損傷。對預防和治療腦血栓等腦血管疾病療效獨特。還應用于敗血癥休克、器官移植、腦動脈硬化、頑固性哮喘、老年性癡呆癥等疾病的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穩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效果好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上述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措施實現的一種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它是通過使用堿溶液增加銀杏內酯的溶解性而制得。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中使用的增加銀杏內酯溶解性的堿為氫氧化鈉,其中含有銀杏內酯與氫氧化鈉的重量比為1∶0.1-0.5。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中還含有抗氧劑偏重亞硫酸鈉,其中含有銀杏內酯與偏重亞硫酸鈉的重量比為1∶0.01-0.2。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中還含有螯合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其中銀杏內酯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的重量比為1∶0.001-0.02。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中含有賦形劑甘露醇,其中含有銀杏內酯與甘露醇的重量比為1∶4-8。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它采用枸櫞酸調節pH值。
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中含有下列重量份的組分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100~2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鈣0.025~0.5份,偏重亞硫酸鈉0.25~5份,氫氧化鈉2.5~12.5份。
上述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的制備方法,它的步驟如下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鈣,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適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60-75℃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20-50分鐘至溶解,加入0.2-0.4%(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20-5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加注射用水定容,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一種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使得銀杏內酯以注射劑的形式進入體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通過堿溶液的作用,使得銀杏內酯的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從而制得高濃度的銀杏內酯注射劑,可以很好地提供于臨床需要。本發明使用氫氧化鈉溶液,使得銀杏內酯在水中溶解度提高,并且制備成凍干粉針劑,增加了藥物的穩定性,使其便于儲存運輸,使用方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但不限制本發明。
以下實施例中每份按1克計算,銀杏內酯包括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
實施例1處方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025份,偏重亞硫酸鈉0.25份,氫氧化鈉6份。
制備方法按處方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約2400ml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70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30分鐘至溶解,加入0.3%(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3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注射用水定容至2500ml,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每瓶2.5ml,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實施例2處方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15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鈣0.05份,偏重亞硫酸鈉0.5份,氫氧化鈉6份。
制備方法按處方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鈣,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約2400ml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70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30分鐘至溶解,加入0.3%(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3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注射用水定容至2500ml,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每瓶2.5ml,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實施例3
處方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2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025份,偏重亞硫酸鈉0.5份,氫氧化鈉6份。
制備方法按處方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約2400ml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60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40分鐘至溶解,加入0.2%(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4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注射用水定容至2500ml,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每瓶2.5ml,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實施例4處方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鈣0.025份,偏重亞硫酸鈉0.25份,氫氧化鈉8份。
制備方法按處方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鈣,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約2400ml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70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30分鐘至溶解,加入0.3%(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3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注射用水定容至2500ml,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每瓶2.5ml,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實施例5處方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2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025份,偏重亞硫酸鈉0.25份,氫氧化鈉8份。
制備方法按處方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約2400ml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75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20分鐘至溶解,加入0.4%(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2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注射用水定容至2500ml,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入抗生素管制玻璃瓶,每瓶2.5ml,進箱凍干,后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權利要求
1.一種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使用堿溶液增加銀杏內酯的溶解性而制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增加其溶解性的堿為氫氧化鈉;銀杏內酯與氫氧化鈉的重量比為1∶0.1-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還含有抗氧劑偏重亞硫酸鈉;銀杏內酯與偏重亞硫酸鈉的重量比為1∶0.01-0.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還含有螯合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銀杏內酯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的重量比為1∶0.001-0.0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含有賦形劑甘露醇;銀杏內酯與甘露醇的重量比為1∶4-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采用枸櫞酸調節pH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其特征在于含有下列重量份的組分銀杏內酯25份,甘露醇100~2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鈣0.025~0.5份,偏重亞硫酸鈉0.25~5份,氫氧化鈉2.5~12.5份。
8.一種銀杏內酯注射用凍干粉針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驟如下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鈣,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適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熱至60-75℃度,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20-50分鐘至溶解,加入0.2-0.4%(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20-50分鐘,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加注射用水定容,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凍干,加塞、軋蓋,制得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注射用銀杏內酯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該凍干粉針是通過使用堿溶液增加銀杏內酯的溶解性而制得;該制備方法通過將甘露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偏重亞硫酸鈉,氫氧化鈉,用適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熱,加入銀杏內酯,保溫攪拌至溶解,加入0.2-0.4%(w/v)的針用活性炭,保溫,過濾,濾液冷卻后用10%枸櫞酸溶液緩慢調節pH至8.0-9.0,加注射用水定容,0.22μm微孔濾膜無菌過濾至溶液澄清澄明,封裝,凍干,加塞、軋蓋,即可。本發明的凍干粉針中銀杏內酯濃度高、生物利用度好、穩定性好,使用方便,該制備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
文檔編號A61K31/365GK1709239SQ20051004049
公開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3日
發明者曹慶先, 徐成, 周勤, 閻政, 馮志英 申請人:江蘇吳中蘇藥醫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吳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長征制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