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處方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27869閱讀:4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處方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制劑——肝得寧的三種劑型及其處方和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慢性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現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用中藥制劑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為肝病領域的研究熱點。慢性乙型肝炎就其臨床表現,可見于中醫“脅痛”、“黃疸”等病癥范疇。病因與感受濕熱邪毒有關。發病之初,濕熱疫毒之入侵肝膽,正氣無力祛邪外出,濕熱疫毒羈留體內,損傷肝膽,隱伏血分,一時難以清除,導致臟器受損和氣血失調性變化,逐漸形成濕熱疫毒邪氣亢盛而正氣耗傷的病理狀態。濕熱疫毒邪氣入侵人體日久,耗傷正氣。“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病日久累及于脾,導致肝脾功能失調。脾病延久,運化失司,后天不能補養先天,加之濕熱久蘊易于化燥傷陰,逐步耗傷為肝腎陰份不足。濕熱羈留體內日久,又可耗傷營血,導致血脈滯澀,淤血結滯不行。至此階段,陰傷、熱毒、血瘀逐步演化為臨床的主要病理特征,成為熱毒未盡,肝腎陰傷,氣血失調,陰陽失衡、淤血阻絡之證。由于熱毒內擾,熱灼膽汁外瀉,滲之血絡,導致身目俱黃;濁熱下注膀胱,則小便黃赤不利;肝膽受邪,氣機不行,不通則痛,故脅肋隱痛不適;淤血阻滯于肝,形成脅下痞塊;熱灼津傷,故口干苦而燥;肝腎陰傷有熱,故手足心熱,腰酸無力,苔少或無苔,脈象細數;熱擾心神,故煩躁易怒;而朱砂掌、蜘蛛痣,舌暗紅有瘀斑等皆為血瘀之象。
綜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初始在肝,繼而累及脾腎,久病而傷陰致虛、脅熱夾瘀為患。其中肝腎陰虛為主,熱毒、血瘀為標,為本虛標實之證。根據中醫理論,當以扶正祛邪為治。肝腎陰虛為本,故首以滋陰養肝為先,使肝體得養,腎陰得濟。
我國近年來中藥治療病毒性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缺少能夠針對乙肝肝脾腎不足,瘀熱邪毒互結證候的有效中成藥制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乙肝肝脾腎不足、瘀熱邪毒互結證候的復方——肝得寧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及其處方和制備工藝。
本發明所述的肝得寧的三種劑型滋腎養肝、解毒清熱、活血化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腎陰虛、瘀熱邪毒未盡證。本中藥制劑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脅肋隱痛或不適,痛處固定不移,或見脅下痞塊,身目俱黃或無黃,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熱,腰酸無力,煩躁易怒,朱砂掌或蜘蛛痣,小便黃赤,舌暗紅或有瘀斑,苔少或無苔,脈象細數。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研制一種中藥復方,其特征是有三種劑型片劑、膠囊劑和顆粒劑。處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的五味子 680-900份女貞子 500-700份連翹300-450份莪術 190-300份北敗醬 300-450份靈芝孢子粉 180-300份肝得寧所治之證,表現以肝腎陰虛為本,故首當滋腎養肝,選五味子為君,以助其源。
五味子在本方中為君,味酸、溫,入肺、腎經。針對慢性肝炎肝腎陰虛,正氣日耗之象,以之酸斂生津、滋腎養肝。
本方以女貞子為臣,味苦甘、平,歸肝腎經。功善養陰益精,滋補肝腎。本方用之助君藥滋腎養肝,養陰益精。
連翹、北敗醬、靈芝孢子粉為佐藥。連翹味苦、涼,入心、肝、膽經。功善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之清肝經郁熱,治留滯邪毒。北敗醬性味苦平,入肝、胃、大腸經。功善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用之清熱毒、破瘀結。連翹、北敗醬共同助君臣藥清肝解毒。靈芝孢子粉為佐藥,性味甘平。用之助君臣藥扶正、益精、補虛。
本方所述莪術味苦辛、溫,入肝、脾經。功善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本方針對慢性肝炎造成的肝脾腫大、血瘀氣滯的病理狀態,以之破血行氣,為佐助;同時莪術專走肝經之性,引諸藥入肝,而為使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處方中的各味藥材對慢性肝炎均有積極的改善作用。五味子對慢性肝損傷大鼠有保肝降酶作用;女貞子、連翹、北敗醬中含有齊墩果酸等有效成分,有保肝、利尿等作用;連翹、北敗醬對多種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靈芝孢子粉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減輕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損傷,降酶,減輕肝小葉細胞浸潤,促進肝細胞再生作用;莪術是改善微循環障礙最好的藥物之一。
上述中藥處方的制備工藝是1、浸膏的制備(1)五味子、女貞子、連翹研成粗粉,加80-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5-8倍,時間2-4小時,提取液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密度為1.00-1.20(80℃),得濃縮液,備用。
(2)北敗醬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的水,第二次加8-12倍量的水,每次煎煮1-2小時,水煎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為70-80%,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將上清液與上述濃縮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80℃),得浸膏。
2、莪術揮發油包合物的制備莪術研成粗粉,加9-12倍量的水,浸泡10-12小時,蒸餾6-8小時,收集揮發油,揮發油以6-10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40℃干燥。
3、浸膏和靈芝孢子粉的混合,制成片劑、膠囊劑和顆粒劑靈芝孢子采用超微粉方法破壁,得破壁靈芝孢子粉,將靈芝孢子粉和浸膏混合。加入2-4%的羥丙甲纖維素和2-4%的磷酸氫鈣,拌勻,以65-70%乙醇制粒,顆粒于60℃干燥,以等量遞增法將揮發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輔料制成片劑、膠囊劑和顆粒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滋腎養肝、解毒清熱、活血祛瘀,是針對乙肝肝脾腎不足、瘀熱邪毒互結證候的有效中成藥制劑。
藥效學對本發明的綜合評價有較好的護肝作用,增強機體免疫作用,抗疲勞作用,抗應激作用,對大鼠實驗性肝硬化有升高A/G比例,降低肝臟膠原蛋白含量,明顯減輕肝纖維化程度的作用。經臨床反復實踐,治愈和改善了數百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總有效率達82.00%(其中對慢性乙肝輕型、中型的有效率分別為93.75%和80.77%)。本品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取五味子700份、女貞子600份、連翹400份研成粗粉,加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7倍,時間3小時,提取液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密度為1.10-1.20(80℃),得濃縮液,備用。北敗醬400份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每次煎煮1小時,水煎液濃減壓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為75%,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將上清液與上述濃縮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80℃),得浸膏。莪術300份研成粗粉,加11倍量的水,浸泡10小時,蒸餾8小時,收集揮發油,揮發油以9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40℃干燥,得揮發油包合物。靈芝孢子250份采用超微粉碎方法破壁,得破壁靈芝孢子粉。取浸膏,加入靈芝孢子粉混勻,再加入3%的羥丙甲纖維素和2%磷酸氫鈣,拌勻,以70%乙醇制粒,顆粒于60℃干燥2小時。以等量倍增法將揮發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少量的硬脂酸鎂,壓片,包衣,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復方——肝得寧,其特點是由五味子、女貞子、連翹、莪術、北敗醬、靈芝孢子粉六味中藥組成;所述的肝得寧有三種劑型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所述的五味子、女貞子、連翹經乙醇提取,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北敗醬水煎醇沉后的上清液與濃縮液合并濃縮成浸膏;浸膏和靈芝孢子粉混合,加入2-4%的羥丙甲纖維素和2-4%的磷酸氫鈣,拌勻,制粒,干燥,以等量遞增法將揮發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輔料制成相應的片劑、膠囊劑和顆粒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肝得寧的劑型,其特征是有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三種劑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肝得寧的處方,其特征是五味子680-900份、女貞子500-700份、連翹300-450份、莪術190-300份、北敗醬300-450份、靈芝孢子粉180-300份(重量份數)。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肝得寧的制備工藝,其特征是(1)浸膏的制備①五味子、女貞子、連翹研成粗粉,加80-90%乙醇回流提取,溶媒量5-8倍,時間2-4小時,提取液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密度為1.00-1.20(80℃),得濃縮液,備用;②北敗醬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2-15倍量的水,第二次加8-12倍量的水,每次煎煮1-2小時,水煎液濃減壓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為70%-80%,靜置12小時,吸取上清液,將上清液與上述濃縮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80℃),得浸膏;(2)莪術揮發油包合物的制備莪術研成粗粉,加9-12倍量的水,浸泡10-12小時,蒸餾6-8小時,收集揮發油,揮發油以6-10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40℃干燥;(3)浸膏和靈芝孢子粉的混合,制成片劑、膠囊劑、顆粒劑靈芝孢子采用超微粉方法破壁,得破壁靈芝孢子粉,將靈芝孢子粉和浸膏混合,加入2-4%的羥丙甲纖維素和2-4%的磷酸氫鈣,拌勻,以65-70%乙醇制粒,顆粒子60℃干燥,以等量遞增法將揮發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輔料制成相應片劑、膠囊劑、顆粒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復方——肝得寧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及其處方和制備工藝。處方為五味子680-900份、女貞子500-700份、連翹300-450份、莪術190-300份、北敗醬300-450份、靈芝孢子粉180-300份。制備工藝為五味子、女貞子、連翹乙醇提取,提取液濾過濃縮,得濃縮液;北敗醬水煎醇沉,上清液與濃縮液合并,濃縮得浸膏;莪術研成粗粉浸泡、蒸餾、收集揮發油,揮發油以β-環糊精包合;將浸膏和靈芝孢子粉混合,加入羥丙甲纖維素和磷酸氫鈣,以65-70%乙醇制粒,顆粒干燥,以等量遞增法將揮發油包合物加入,再加入輔料制成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滋腎養肝、解毒清熱、活血祛瘀,是針對乙肝肝脾腎不足、瘀熱邪毒互結證候的有效中成藥制劑。總有效率達82.00%。
文檔編號A61P1/00GK1759884SQ20051009842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8日
發明者陳菊梅, 賀承山, 韓晉, 肖小河, 袁海龍, 閆敬武 申請人:閆敬武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