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病是婦女常見疾病,常見于30-50歲女性。主要病理變化是在乳腺組織中上皮細胞束不正常非生理性增加,是乳腺病中最常見的疾病。近年來人們非常重視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因為乳房被認為是一個易發生癌前病變的器官。許多學者指出本病30%的患者有上皮增生,這些患者的患癌危險是正常婦女的5倍,其中約5%的患者3年可能癌變,10%的患者10年內可能癌變,15%的患者15-25年內可能癌變。
目前臨床對乳腺增生病治療方法很多,多為中西醫結合法、辯癥施治法以及外治法,但迄今為止,尚無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西醫多采用性激素替代療法,但副作用大,手術切除也不易為患者接受。中醫都屬于辯癥施治法,療效雖然較好,但療程較長,費用較貴,病情易反復,患者常難以堅持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藥物是根據中醫辯證理論,再經現代科學的工藝流程制成的復方制劑,把中藥內的有效成分全部提取出來,制成藥物,易于機體吸收、起效快,并且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的優點,以解決目前治療乳腺增生病時存在的療程比較長、有毒副作用的缺點,并且有抗炎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功效。具有疏肝理氣,消痞散結作用,能治療乳腺增生病、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中醫認為乳腺增生病多與沖任失調,肝郁氣滯有關。肝主疏泄,肝氣宜舒暢而條達,肝為剛臟,體陰用陽宜升發而疏散。肝氣既惡抑郁,也忌過亢。由于情志不遂憂郁不解,久郁傷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惱怒,均可導致肝氣郁結,氣機瘀滯,蘊結于乳房脈絡,乳絡經脈阻塞不通,不通則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氣郁久化熱,熱灼陰液,氣滯血凝即可形成乳房結塊。沖任二脈起于胞宮,沖任之氣血,上行為乳,下行為月水,若沖任失調,氣血瘀滯,積聚與乳房胞宮,或乳痛或月事紊亂,氣滯血瘀痰凝而導致乳內結塊。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乳腺增生病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又參考了現代藥理研究成就,采用疏肝理氣,消瘀散結的藥物,按中醫理論組方,達到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目的。
本發明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赤芍500~580份,浙貝母500~580份,郁金500~580份,昆布500~580份,海藻500~580份,夏枯草500~580份,柴胡320~400份,三棱320~400份。
優選為赤芍540份,浙貝母540份,郁金540份,昆布540份,海藻540份,夏枯草540份,柴胡360份,三棱360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優選地,本發明藥物活性組分的制備方法如下a)按上述重量比稱取各原料藥,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b)赤芍、郁金、三棱加6~10倍量60%~8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6~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d)將b)和c)的濾液合并,一同濃縮至干,粉碎,加入上述浙貝母細粉,混勻。
本發明一個重要實施方式中,步驟b)赤芍、郁金、三棱加8倍量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將步驟d)得到的活性組分用70%乙醇制粒,干燥,裝入膠囊。
或加入適量的硬脂酸鎂,壓片。
或加入2~3.5倍量的糖粉制粒,制成顆粒劑。
本發明藥物的活性組分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口服液等。
本發明為棕褐色粉末,氣微,味微酸而澀,微苦,每g粉相當于9.66g生藥。臨床用量,口服成人每日48g生藥。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每粒裝0.41g。
本發明藥物具有疏肝理氣,消痞散結作用,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病。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了本發明藥物(以下稱赤貝乳結清膠囊)的藥效學試驗及急性毒性試驗和長期毒性試驗。
1、發明藥物的藥效學試驗。
受試藥物赤貝乳結清膠囊,藥學對柴胡、浙貝母、郁金、夏枯草進行了定性鑒別,對赤芍進行了含量測定,規定每粒膠囊芍藥苷含量不低于6.8mg。提供單位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方劑研究室。配制方法臨用時將赤貝乳結清膠囊粉以蒸餾水配成所需濃度,常溫下搖動混勻灌服。
動物1.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雌性(未孕),體重2-2.5kg,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零八醫院醫務科動物部提供,動物合格證號SCXK-(軍)2002-0005。2.Wistar大白鼠,封閉群,體重120-150g,雌雄兼用;模型用大白鼠,體重200-250g,雌性(未孕),動物合格證號SCXK-(吉)2003-0004。3.遠交系昆明種小白鼠,封閉群,體重18-22g,每次試驗體重差不超過2g,動物合格證號SCXK-(吉)2003-0004。Wistar大白鼠和昆明種小白鼠均由長春高新醫學動物實驗研究中心提供。
飼養條件動物室為普通級,室溫26℃,相對濕度為40%,通風良好,采用標準飼料飼養,小白鼠籠具26×16cm,雌雄分籠飼養,每籠5只。大白鼠籠具50×35cm,雌雄分籠飼養,每籠5只動物。家兔籠具70×50cm,單籠飼養。
藥物劑量選擇由于半數致死量(LD50)未能測出,參照最大給藥劑量和臨床成人用量(為每日3次,每次4粒),每粒相當于3.96g生藥,每人每日47.52g生藥,每克粉相當于原生藥9.66g,按人體與動物體表面積等效劑量比值計算,選擇家兔的用藥劑量分別是0.92、0.46、0.23g/kg、(相當于原生藥8.88g、4.44g、2.22g生藥/kg),分別為家兔等效劑量、2倍等效劑量及4倍等效劑量;選擇大鼠的用藥劑量分別是1.76g、0.88g、0.44g/kg(相當于原生藥17.0、8.50、4.25g生藥/kg),選擇小鼠的用藥劑量分別是2.56、1.28、0.64g/kg(相當于24.73、12.36、6.18g生藥/kg),(亦分別相當于等效劑量、2倍等效劑量和4倍等效劑量)。
給藥途徑實驗動物(大鼠、小鼠、家兔)均采用灌胃給藥(ig)途徑。該途徑與臨床口服用藥相一致。
陽性對照藥物選擇1.乳癖消片具有軟堅散結,活血消癰,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乳癖結塊,乳癰初起,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成人每日口服6.03g,參照臨床用藥劑量,按人體與動物體表面積等效劑量比值計算,選擇2倍等效劑量,大鼠為1.08g/kg,家兔為0.56g/kg,選擇小鼠為1.57g/kg,該藥與受試物功能與主治相近,為部頒標準中成藥物,由遼寧桓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批號031010。
2.阿司匹林腸溶片本品含乙酰水楊酸25mg,臨用時研碎, 選擇大鼠劑量為0.2g/kg,小鼠劑量為0.3g/kg(參照有關資料實驗常用有效劑量確定),由石家莊神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30815。
試驗方法選擇根據本方的功能主治一疏肝理氣,消癖散結,主要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癥。在藥效學研究內容中,選擇了如下的動物實驗方法1.利用大鼠及家兔兩種動物復制了乳腺增生動物模型,相應測定各種相關指標,用以觀察赤貝乳結清膠囊對乳腺增生的治療作用。2.選擇肉芽組織增生和角叉菜性足腫脹試驗,觀察本品對動物慢性炎癥的抑制作用。3.選擇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試驗和小鼠體內碳粒廓清試驗,觀察受試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影響。4.選擇血瘀模型小鼠,對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觀察本品活血化瘀作用。5.選擇弱止痛試驗,用以觀察本品的鎮痛作用。
試驗儀器1.I1-100鍍鉻游標卡尺(無錫量具器具廠)2.LS-9800液體閃爍計數儀(美國貝克曼公司)3.JN-A型精密扭力天平(上海第二天平儀器廠)4.752型紫外光柵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5.生物顯微鏡,L-301型(廣州光學儀器廠)6.T系列電子天平(美國雙杰兄弟集團有限公司)7.多用氣體培養箱,NCPO3100-1型(美國制造)8.雙人超凈工作臺SW-CT-ZF型(中國蘇州儀器廠)9.離心沉淀機,LXT-II型(中國上海制造)10.202-1型干燥箱(上海市試驗儀器總廠)11.LXJ-II型離心沉淀機(上海醫用儀器廠)12.VITRLRD-MICRO型半自動化分析儀(河南電子儀器廠生產)試驗試劑戊巴比妥鈉,中國醫藥公司北京采購供應站購買,批號901209。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出品,含量1ml1mg,國藥準字H12020529,批號0309241。黃體酮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出品,含量1ml10mg,國藥準字H12020534,批號0309021。均購于哈爾濱新藥特藥商店。血清雌二醇(E2)放射免疫分析藥盒,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出品,產品批號040501。冰乙酸,化學純,北京北化精細化學品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批號960501。角叉菜膠,購于沈陽藥學院。
試驗主要步驟、方法、結果一、赤貝乳結清膠囊對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響[1]取Wistar大白鼠60只,雌性(未孕),經檢測選擇的大鼠體重和第二對乳房直徑無顯著性差異,隨機分為6組,1-5組為造成乳腺增生模型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試驗前動物適應3天后分組,1-5組大鼠每只動物按0.5mg/kg(體重)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每天1次,連續25天,繼而改用腹腔注射黃體酮注射液4mg/kg體重,每天1次,連續5天,第6組正常對照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鹽水0.2ml/只,每天1次,連續30天。模型造成以后,各組開始按劑量灌胃(ig)給藥,連續30天。第1-3組為赤貝乳結清高、中、低劑量組,劑量分別為1.76g、0.88g、0.44g/kg(相當于原生藥17.0、8.50、4.25g生藥/kg),第4組為陽性藥乳癖消片組,劑量為1.08g/kg,第5組為模型對照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按高劑量容積給予同體積量蒸餾水。造模型及給藥期間,隨時注意動物一般狀況表現,每周稱量一次體重,每2周用螺旋測微器及千分游標卡尺測量1次乳腺直徑,并肉眼觀察其大體形態,記錄增大或紅腫情況。連續用藥治療30天,于末次給藥1小時后,動物脫椎處死,取血測血清雌二醇(E2)含量,且每只動物取第2對乳房和卵巢子宮于10%福爾馬林液中固定,石蠟包埋,組織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查病理組織變化。
試驗結果1、動物體態外觀檢查通過試驗我們觀察到在造模的第2周大鼠開始出現豎毛、皮毛欠光澤,個別動物有脫毛現象,倦怠、弓背、怕冷、反應遲緩、易激惹、急躁,體重下降等肝郁痰凝證侯群,后兩周有持續加重情況,使用赤貝乳結清膠囊后上述肝郁痰凝證侯群明顯好轉,部分動物基本消失。
2、乳房大體形態觀察乳房大體形態判別標準(參照毛肖三和楊國漢等方法)紅腫大者為3級,以+++表示單純腫大者為2級,以++表示稍有改變,改變不明顯者為1級,以+表示無變化正常者為0級,以-表示表1結果表明,按上述乳房分級法,赤貝乳結清各用藥組對大鼠乳腺增生、腫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增生作用。從高的級別逐漸向低的級別轉化。用藥高劑量組增生率降至90%。
表1赤貝乳結清膠囊對乳腺增生大鼠治療作用乳房大體形態分級記分觀察
表2赤貝乳結清膠囊對乳腺增生大鼠乳房直徑的影響(x±S)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01與給藥前自身比較 #P<0.05由表1、2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用藥各組大鼠乳房增生腫大程度大體外觀檢查,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均有不同程度減輕乳房腫大、減少乳房直徑的作用。其中1.76g/kg劑量組對動物乳房腫大及直徑減少與自身和模型組比較,均有明顯的差異,其抑制率為14%。
3.乳腺組織病理切片觀察乳腺小葉增生程度評分方法鏡下對各組大鼠乳腺小導管、腺泡及乳腺間質的增生程度,分別按4級半定量評分,三項評分的累加分即為乳腺小葉的增生程度。三項指標的評分標準如下乳腺導管正常(-),記1分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無擴張,上皮細胞排列規則,無明顯增生,導管壁薄,管腔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很少;輕度(+),記2分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輕微擴張,上皮細胞排列尚規則,上皮細胞輕度增生,導管壁無明顯增厚,管腔內可見較少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中度(++),記3分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擴張,上皮細胞中等程度增生,導管壁有1~2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可向管腔內形成突出,管腔內可見較多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重度(+++),記4分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明顯擴張,上皮細胞明顯增生,導管壁有多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紊亂,向管腔內突出,管腔內可見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
腺泡正常(-),記1分乳腺小葉體積小,分葉少,小葉腺泡為1~3個/小葉,腺泡腔無擴張;輕度(+),記2分乳腺小葉體積輕度增大,有分葉,小葉腺泡為3~4個/小葉,腺泡腔輕度擴張;中度(++),記3分乳腺小葉體積增大,分葉多,小葉腺泡為5~6個/小葉,腺泡腔擴張;重度(+++),記4分乳腺小葉體積明顯增大,分葉多,小葉腺泡為7個以上/小葉,腺泡腔顯著擴張。
間質正常(-),記1分間質纖維組織無增生;輕度(+),記2分間質纖維組織輕度增生;中度(++),記3分間質纖維組織有增生,可見少量炎癥細胞浸潤;重度(+++),記4分間質纖維組織明顯增生,較多炎癥細胞浸潤和/或出血。
乳腺鏡檢結果見表31.正常對照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未見擴張,上皮細胞排列規則,上皮細胞無明顯增生,導管為單層細胞,壁薄;乳腺小葉體積很小,分葉少,小葉腺泡為1~3個/小葉,腺泡腔無擴張;間質無增生,為正常乳腺組織。
2.模型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不同程度擴張,上皮細胞增生或明顯增生,導管壁有多層細胞,多數上皮細胞排列紊亂,向管腔內突出,管腔內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明顯增大,分葉多,小葉腺泡為7~8個/小葉,腺泡腔顯著擴張;間質有增生。
3.陽性藥對照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輕微擴張,上皮細胞排列尚規則,上皮細胞輕度增生,導管壁無明顯增厚,管腔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較少;乳腺小葉體積輕度增大,有分葉,小葉腺泡為3~4個/小葉,腺泡腔輕度擴張;間質未見增生。
4.赤貝乳結清高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未見明顯擴張,大多數上皮細胞排列規則,上皮細胞無明顯增生,大部分導管為單層細胞,管腔內可見很少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較小,分葉少,小葉腺泡為1~3個/小葉,腺泡腔無擴張;間質無明顯增生。
5.赤貝乳結清中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擴張,上皮細胞中等程度增生,導管壁有1~2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可向管腔內形成突出,管腔內可見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輕度增大,有分葉,小葉腺泡為3~4個/小葉,腺泡腔輕度擴張;間質未見增生。
6.赤貝乳結清低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擴張,上皮細胞中等程度增<p>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20例(二)治療情況所有入選病例的入選前2周,固定原治療方案,即已用激素或潘生丁等藥物者,均按原劑量、原方案繼續使用,不再另增藥物與劑量,本文重型組10例,中型組6例,均用強的松與潘生丁。強的松劑量按原方案不變,潘生丁均為50mg一日3次,均未使用ACEI,由于原方案蛋白尿減少不滿意,故加用抗蛋白片與未加此藥時,作自身對照。所有病例服用抗蛋白尿片4-8片/次,一日三次,均連續3個月。輕者4#一日三次;中型者6#一日三次;重型者8#一日三次。中途停藥或失隨訪者除外。
(三)服抗蛋白尿片后尿蛋白的變化見表1服抗蛋白尿片3月后尿蛋白具體變化見表2表1 50例不同程度蛋白尿,取藥后尿蛋白之變化
表2 治療3月后尿蛋白的變化
含量,繪制Bi/Bo-log標準曲線圖,并從圖上查出測定值。
表4赤貝乳結清膠囊對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含量的影響(x±S)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01表4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所示中低劑量對大鼠雌二醇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抑制趨勢,而給藥高劑量組對E2水平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統計學處理P<0.05。
5、子宮病理切片觀察正常對照組子宮由大量平滑肌及少量間質組成,肌層內可偶見子宮腺體,內膜面為單層柱狀上皮,固有層較厚,內膜無脫落、潰瘍,間質無充血和水腫。
模型對照組子宮平滑肌變為粗大,間質成分增多,肌層較厚,子宮腺體多,腺腔擴大。
赤貝乳結清高劑量組子宮平滑肌體積基本正常,間質成分不增多,肌層較薄,僅偶見子宮腺體,腺腔無明顯擴大。
赤貝乳結清中劑量組子宮平滑肌體積稍有變粗,間質成分增多,肌層增厚,可見子宮腺體,腺腔擴大。
赤貝乳結清低劑量組子宮平滑肌及間質與模型對照組相似。
陽性藥對照組子宮平滑肌及間質與赤貝乳結清高劑量組相似。
結論以上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對腹腔注射雌二醇致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各種測試綜合指標,提示本品均具有明顯的治療和改善乳房增生(腫大)作用。
二、赤貝乳結清膠囊對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的影響取日本大耳白家兔48只,雌性,隨機分為6組,每組8只,第1-5組動物每天按0.2mg/kg肌肉注射雌二醇(濃度每ml/mg),第6組按0.2ml/kg肌肉注射生理鹽水,連續30天。然后各組均劑量灌胃給藥,第1組-第3組為赤貝乳結清膠囊高、中、低劑量組,劑量分別為0.92、0.46、0.23g/kg、(相當于原生藥8.88g、4.44g、2.22g生藥/kg),第4組為陽性藥乳癖消片組,劑量為0.56g/kg,第5組為模型對照組,按高劑量容積給予同體積量蒸餾水。第6組為在、正常對照組,均按10ml/kg給蒸餾水,連續30天。給藥前及給藥期間,觀察動物乳房變化,隔周用千分卡尺測乳房直徑,用直尺測乳房高度。于末次給藥1小時后,處死動物,取血測血清E2含量,且每只動物取第2對或地二對乳房和卵巢子宮于10%福爾馬林液中固定,石蠟切片,HE染色,做光鏡檢查。
試驗結果1.乳房大體形態觀察乳房大體形態判別標準紅腫大者為3級,單純腫大者為2級,稍有改變,改變不明顯者為1級,無變化正常者為0級表5赤貝乳結清膠囊對乳腺增生家兔乳房腫大高度、直徑變化的影響(x±SD)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01***P<0.001表5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所示高中劑量組對家兔乳房腫大高度、直徑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乳腺小葉增生程度評分方法,同大鼠模型。
病理組織學鏡檢結果見表61.正常對照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未見擴張,上皮細胞排列規則,上皮細胞無明顯增生,導管為單層細胞,壁薄;乳腺小葉體積很小,分葉少,小葉腺泡為1~3個/小葉,腺泡腔無擴張;間質無增生,為正常乳腺組織。
2.模型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較明顯擴張,上皮細胞增生或明顯增生,導管壁有多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紊亂,向管腔內突出,管腔內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明顯增大,分葉多,小葉腺泡為6~8個/小葉,腺泡腔顯著擴張;間質呈一定程度增生。
3.陽性藥對照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輕微擴張,上皮細胞排列較規則,上皮細胞呈輕度增生,導管壁無明顯增厚,管腔內可見較少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輕度增大,呈分葉狀,小葉腺泡為3~4個/小葉,腺泡腔輕度擴張;間質未見明顯增生。
4.赤貝乳結清高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未見明顯擴張,多數上皮細胞排列規則,上皮細胞無明顯增生,大部分導管細胞呈單層,管腔內可見少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較小,分葉少,小葉腺泡為1~3個/小葉,腺泡腔無擴張;間質無明顯增生。
5.赤貝乳結清中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輕微擴張,上皮細胞呈中等程度增生,導管壁有1~2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較紊亂,向管腔內形成較小的突出,管腔內有一定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輕度增大,有分葉,小葉腺泡為3~4個/小葉,腺泡腔輕度擴張;間質未見增生。
6.赤貝乳結清低劑量組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較明顯擴張,上皮細胞中等程度增生,導管壁有1~2層細胞,上皮細胞排列較紊亂,可向管腔內形成突出,管腔內可見稍多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增大,分葉較多,小葉腺泡為4~6個/小葉,腺泡腔有擴張;間質出現輕度增生。
表6赤貝乳結清對乳腺小葉增生家兔乳腺組織病變的影響(半定量)
結論正常對照組為家兔正常乳腺組織;模型組動物乳腺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呈不同程度擴張,上皮細胞增生,導管壁細胞呈多層,多數上皮細胞排列紊亂,有多數突起凸向管腔內,管腔內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分泌物,乳腺小葉體積明顯增大,腺泡分葉增多,腺泡腔顯著擴張,間質纖維組織增生,表明乳腺小葉增生的模型復制是成功的。與模型組比較,陽性藥對照組和受試品赤貝乳結清高劑量組乳腺小葉小管及末梢導管擴張程度、上皮細胞增生程度明顯減輕,乳腺小葉體積較小,腺泡分葉少,腺泡腔未見明顯擴張,間質增生明顯減輕,乳腺小葉組織病理病變的恢復接近空白對照組。其中以受試品高劑量組的作用最明顯。受試品赤貝乳結清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乳腺小葉小管、末梢導管擴張及上皮細胞增生程度有所減輕,乳腺小葉體積變小,腺泡分葉有所減少,腺泡腔可見輕微擴張,間質增生減輕。
乳腺增生病的發生一般認為與卵巢功能失調、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活性增強、孕激素水平降低有關。以上動物乳腺增生模型與人類乳腺增生病變基本一致,本項試驗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高、中劑量對乳腺增生的兩種模型動物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減小乳頭體積、抑制乳腺小葉增大、抑制乳腺導管擴張及上皮細胞增生。
三、赤貝乳結清膠囊對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的影響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動物10只,第1-3組為赤貝乳結清膠囊高、中、低劑量組,第4組為陽性對照阿斯匹林組,第5組為對照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
表13對麻醉犬左室作功指數的影響(X±S,n=6)
表8 赤貝乳結清膠囊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張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P<0.001**P<0.01*P<0.05由表8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1.76g、0.88g/kg組,對1-6h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均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如陽性藥阿斯匹林,0.44g/kg組雖然亦有一定的抑制腫脹趨勢,但統計學處理無意義。通過二項抗炎試驗證實本品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五、赤貝乳結清膠囊對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取大鼠60只,隨機分成6組,每組動物10只,第1、2、3組為赤貝乳結清膠囊高、中、低劑量組,第4組為陽性藥乳癖消組,第5組為模型組,第6組為正常對照組,按表7所示劑量1-4組動物連續ig給藥10天,第5、6組給同體積蒸餾水,于第10天1-5組動物均皮下注射腎上腺素(Adr)0.08ml/100g體重,共兩次,每次間隔4小時,在二次注射Adr之間(前后各間隔2小時)將大鼠浸入冰水內5分鐘,處置后,1-6組動物均停食,次晨腹腔注射1.5%戊巴比妥鈉35mg/kg麻醉,剖開腹腔由腹主動脈取血,做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見表9。
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變呈粘、濃、凝改變,即全血比粘度(高、中、低切變率)增高,反應“粘”,紅細胞壓積(HCT)增高反應濃,血漿比粘度增高反應“凝”。
表9赤貝乳結清對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X±SD)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01 **P<0.01 *P<0.05
表9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膠囊高劑量組對動物全血比粘度的高切、中切、低切、紅細胞壓積及血漿比粘度與模型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說明本品可以明顯改善機體血液的“粘”、“濃”、“凝”,從而起到活血作用。
六、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功能的影響取小鼠50只,隨機分為5組,第1-3組為赤貝乳結清膠囊高、中、低劑量組,第4組為陽性藥乳癖消組,第5組為對照組,1-4組按劑量連續給灌胃給藥10天,于末次給藥1小時后,每鼠腹腔注射5%雞紅細胞混懸液1ml,8小時后動物脫頸椎處死,仰臥位固定于鼠板上,剪開腹部皮膚,經腹肌注入生理鹽水2ml,轉動固定板1分鐘,然后抽出腹腔洗液1ml,滴涂于干凈的載玻片上,每片0.2ml,共2片,放在墊有濕沙布的搪瓷盤中,置于37℃培養箱中溫育30分鐘后,取出玻片,投入生理鹽水中漂洗,以除去未貼于貼片上的細胞,晾干,以丙酮-甲醇液固定5分鐘,再用4%吉姆薩-瑞特氏染色液染色3分鐘,后用蒸餾水漂洗、晾干,在油鏡下每片計數巨噬細胞200個,按下式計算其吞噬指數與吞噬百分率(%),結果見表10。
計算式吞噬百分率=(吞噬雞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200個巨噬細胞)×100%表10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功能的影響(X±SD)
與對照組比較*P<0.05七、赤貝乳結清對小鼠體內炭粒廓清功能的影響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按表11所示組別劑量連續灌胃給藥7天,于末次給藥1小時各鼠由尾靜脈注射印度墨汁0.1ml/10g體重,然后在注射5min及15min時,從小鼠眼靜脈叢取血0.025ml,加入1mg/ml碳酸鈉溶液2ml中,搖勻,以752型分光光度計60nm處測OD值,并立即處死動物,剖取肝、脾稱重,計算K值、α值。結果見表11。
從表1可見(1)去勢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全身、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都明顯下降,P分別<0.01和0.05,表明去勢大鼠骨礦鹽含量明顯下降。(2)Ca++對照組、壯骨對照組與去勢對照組相比,Ca++對照組和壯骨對照組的全身骨密度上升,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無明顯變化。(3)健骨5、10、20倍組與去勢對照組相比,顆粒10倍組全身、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顯上升,P均<0.001。顆粒5倍組腰椎,顆粒10倍組股骨骨密度也有不同程度上升。表明顆粒能明顯增加去勢大鼠骨礦鹽含量。
表1顆粒對去勢大鼠骨密度的作用Mean±SD(g/cm2)
與去勢對照比較*P<0.05 **P<0.01 ***P<0.001健骨顆粒對老年大鼠的作用一、試驗方法劑量設置藥劑量每天用藥劑量為臨床成年人(浸膏3.8g/50kg)的5倍、10倍和20倍,即濃縮浸膏0.171g、0.342g、0.684g,相當顆粒0.81g、1.62g、3.24g。
給藥方式灌胃給藥次數每天1次,每周6天,連續12周。
試驗對照空白對照4月齡雌性大鼠為成年對照組。灌服自來水2ml,每天1次,每周6次,連續12周。
老年對照18月齡雌性大鼠為老年對照組。灌服自來水2ml,每天1次,每周6次,連續12周。
陽性藥對照龍牡壯骨沖劑,市售,本實驗陽性對照藥,武漢健民制藥廠出品。龍牡壯骨沖劑配制成懸液,每ml含龍牡壯骨沖劑1.2g,龍牡對照組大鼠灌服龍牡壯骨沖劑懸液2ml,每天1次,每周6天,連續12周。(每天用藥劑量為臨床成年人(30g/50kg)的10倍)
表12赤貝乳結清膠囊對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01由表12結果表明,赤貝乳結清高、中、低三種劑量均對小鼠扭體反應發生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鎮痛率分別為28.3%、27.3%和22.7%,其中給藥高劑量組抑制作用最為明顯。
結論綜上所述,赤貝乳結清膠囊具有減輕動物乳腺腫大,減小乳房直徑,降低雌激素E2水平,改善和減少乳腺組織出現的實質細胞數量上的增多和結構的變化,改善乳腺增生動物血液流變學,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消腫,鎮痛等多方面藥理活性,這些藥理作用與臨床療效相符,證實本品是治療乳腺增生病的有效藥物。
2.急性毒性實驗赤貝乳結清膠囊粉55%濃度,給小鼠一次性(單次用藥)按40ml/kg灌胃(ig),結果小鼠活動自如,飲食正常,連續觀察7天,動物未出現明顯異常表現,動物無一死亡,故此次單次給藥LD50無法測出。1日內ig連續2次,給藥后連續觀察7天,無一鼠死亡,于第8天處死小鼠,進行剖檢,未見組織臟器明顯異常改變,結果測得小鼠ig本品最大給藥劑量為425g生藥/kg。
3.長期毒性實驗試驗取Wistar大白鼠分為三個給藥劑量組(高劑量組、中劑量組、低劑量組),一個空白對照組,按設定劑量每日給動物2次,連續用藥6個月,藥后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態情況,定期記錄體重、食量,給藥3個月、6個月及停藥后15天,各處死10只動物,并進行血液學、血液生化學和大體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給藥期間,經外觀檢查,各組動物活動、毛色、行為、進食量、體重、尿、便均無明顯異常變化,各組動物未見不良反應,體重增加量、進食量、血液學及血液生化學各項指標均在正常值范圍內,未見組織臟器明顯異常病理改變。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
實施例1,本發明片劑的制備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00克,浙貝母500克,郁金500克,昆布500克,海藻500克,夏枯草500克,柴胡320克,三棱320克;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b)赤芍、郁金、三棱加6倍量6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6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d)將b)和c)的濾液合并,一同濃縮至干,粉碎,加入上述浙貝母細粉,混勻。
e)加入硬脂酸鎂,壓片。
實施例2,本發明膠囊劑的制備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40克,浙貝母540克,郁金540克,昆布540克,海藻540克,夏枯草540克,柴胡360克,三棱360克;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b)赤芍、郁金、三棱加8倍量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
d)將b)和c)的濾液合并,一同濃縮至干,粉碎,加入上述浙貝母細粉,混勻;e)用70%乙醇制粒,干燥,裝入膠囊。
實施例3,本發明顆粒劑的制備
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80克,浙貝母580克,郁金580克,昆布580克,海藻580克,夏枯草580克,柴胡400克,三棱400克。
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b)赤芍、郁金、三棱加10倍量8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d)將b)和c)的濾液合并,一同濃縮至干,粉碎,加入上述浙貝母細粉,混勻。
e)加入糖粉制粒,制成顆粒劑。
實施例4本發明顆粒劑的制備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80克,浙貝母560克,郁金560克,昆布545克,海藻525克,夏枯草500克,柴胡320克,三棱360克;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以下步驟同實施例2。
實施例5本發明顆粒劑的制備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70克,浙貝母560克,郁金550克,昆布540克,海藻520克,夏枯草510克,柴胡340克,三棱400克;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以下步驟同實施例2。
實施例6本發明顆粒劑的制備a)按如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赤芍560克,浙貝母560克,郁金550克,昆布535克,海藻535克,夏枯草515克,柴胡400克,三棱320克;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以下步驟同實施例2。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赤芍500~580份,浙貝母500~580份,郁金500~580份,昆布500~580份,海藻500~580份,夏枯草500~580份,柴胡320~400份,三棱320~40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各個原料藥的用量為赤芍540份,浙貝母540份,郁金540份,昆布540份,海藻540份,夏枯草540份,柴胡360份,三棱360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按上述重量比稱取各原料藥,取處方量的三分之一的浙貝母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備用;b)赤芍、郁金、三棱加6~10倍量60%~8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6~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d)將b)和c)的濾液合并,一同濃縮至干,粉碎,加入上述浙貝母細粉,混勻。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赤芍、郁金、三棱加8倍量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c)昆布、海藻、夏枯草、柴胡及剩余浙貝母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在60℃時測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冷卻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藥物制備方法,將步驟d)獲得的活性組分用70%乙醇制粒,干燥,裝入膠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赤芍500~580份,浙貝母500~580份,郁金500~580份,昆布500~580份,海藻500~580份,夏枯草500~580份,柴胡320~400份,三棱320~400份。本發明為棕褐色粉末,氣微,味微酸而澀,微苦,具有疏肝理氣,消痞散結作用,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病。
文檔編號A61P15/12GK1857670SQ20061001668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1日
發明者董方言, 毋英杰, 陳穎, 劉建璇, 谷偉玲, 張小宇 申請人: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