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病毒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抗病毒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感冒(含流感)屬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中醫臨床,屬于外感熱癥,系由六淫之邪侵襲肌表,邪正相爭,營衛失和,陽盛于外所引起的癥候。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男女老幼均可能感染,一般成人每年患2-3次,兒童患病率較高,約為成人發病的2-3倍。由于感冒屬于自限性疾病,體質強壯者患病后也可自愈。但對嬰幼兒、老年患者及兼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很容易出現合并癥而引起嚴重后果。因此有“感冒為萬病之源”之說。特別是流感時,患者病情兼夾復雜,發病率很高,常具流行性,所以危害性更大。因此感冒看似是一個小病,但如處理不當或治療不及時,會引起很嚴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為此,積極治療感冒、開發確有療效的藥物至關重要。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西藥作用多不理想。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清熱解毒中藥,大多數均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與開發一種新的治療感冒的藥物,為臨床增加一種確有療效的治療感冒的新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病毒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供該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按重量份組成及配比如下金銀花100-1000重量份、連翹100-1000重量份、柴胡100-600重量份、黃芩100-600重量份、半夏100-600重量份、西洋參50-300重量份、綿馬貫眾100-300重量份。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按重量份優選組成及配比如下
金銀花600重量份、連翹600重量份、柴胡300重量份、黃芩300重量份、半夏300重量份、西洋參167重量份、綿馬貫眾200重量份。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按重量份優選組成及配比如下金銀花150重量份、連翹850重量份、柴胡150重量份、黃芩550重量份、半夏150重量份、西洋參250重量份、綿馬貫眾150重量份。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按重量份優選組成及配比如下金銀花850重量份、連翹150重量份、柴胡550重量份、黃芩150重量份、半夏550重量份、西洋參60重量份、綿馬貫眾250重量份。
取本發明原料藥,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接受的濃縮丸劑、膠囊劑、滴丸劑、顆粒劑、片劑、軟膠囊劑、緩釋劑、口服液體制劑或凍干粉針劑等。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如下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6-10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1.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9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6-10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5-15分鐘,用10-3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1-3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4-8倍量水煎煮0.5-1.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5-15%鹽酸調pH1.0-2.0,保溫50-150分鐘,靜置2-4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優選制備方法如下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8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10分鐘,用2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2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90分鐘,靜置3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附圖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內毒素致熱家免體溫變化的曲線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制劑是依據透邪解毒立法而組成的中藥復方,通過臨床藥理實驗證實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感冒引起的頭痛、全身酸痛、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有明顯的療效;對多種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引起小鼠的肺炎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死亡率;并有解熱、抗炎、止痛作用;同時對動物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下述實驗例和實施例用于進一步說明但不限于本發明。
實驗方法將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以11g、5.5g、2.75g/kg/d灌胃給予小鼠;以6g、3g、1.5g/kg/d灌胃給予大鼠;4.5g/kg/d、2.25g/kg/d、1.2g/kg/d灌胃給予家兔,作如下病理實驗。
實驗例1含藥大鼠血清凍干粉體外對SARS病毒致細胞病變的抑制作用1.病毒冠狀病毒9號分離株(SARS病人咽試子9號標本)由302醫院提供。
2.細胞非洲綠猴腎傳代細胞(VeroE6細胞)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提供。
3.藥物配制含藥血清凍干粉實驗前用去離子水配成母液,濃度為6000ug/ml。陽性對照藥更昔洛韋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批號020802。
4.細胞培養將VeroE6細胞用0.25%胰酶消化液消化脫落,加入5mlEagle,s培養液反復吹打成單細胞懸液,然后用培養液調整到所需濃度。將細胞液加到96孔一次性細胞培養板中,100ul/孔,置37℃、5%的CO2培養箱中培養,約24小時后長成單層后用于實驗。
5.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凍干粉對細胞毒性測定VeroE6細胞以40萬/ml濃度接種96孔培養板,37℃、5%CO2培養24小時。將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凍干粉和陽性對照藥更昔洛韋稀釋,均倍比稀釋為6000-11.7μg/ml,加入培養板,每濃度接種3孔,每孔100μl,同時設正常細胞對照。37℃、5%CO2孵箱培養6天,每天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變化(CPE),以25%以下形態變化為“+”;以26%-50%形態變化為“++”;以51%~75%形態變化為“+++”;以76%-100%形態變化為“++++”,用Reed-Muench法,計算藥物中毒濃度TC50和最大無毒濃度TC0。
6.在VeroE6培養細胞上對冠狀病毒09號毒力的測定(1)冠狀病毒9號的分離(SARS病人咽試子分離)VeroE6細胞以每毫升40萬濃度接種試管,37℃、5%CO2培養24小時,棄掉培養液,每管加入SARS病人咽試子0.2ml,33℃轉鼓培養5-7天。細胞出現CPE變化后采用PCR的方法檢測冠狀病毒,9號標本PCR陽性,確定為冠狀病毒分離株。用終末稀釋法純化病毒2次,PCR檢測冠狀病毒仍為陽性,經免疫熒光測定雙份SARS病人血清,IgM陽性,IgG4倍升高,確定為冠狀病毒。采用病毒CPE法測定其效價。
(2)病毒CPE法VeroE6細胞以40萬/ml濃度接種96孔培養板,37℃、5%CO2培養24小時。加入病毒液,病毒稀釋為10-1~10-5,加入培養板,5個濃度,每濃度3孔,每孔100μl,設正常細胞對照,37℃、5%CO2孵箱培養5~7天,每24小時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變化(CPE),以25%以下形態變化為“+”;以26%~50%形態變化為“++”;以51%~75%形態變化為“+++”;以76%~100%形態變化為“++++”,用Reed-Muench法,計算病毒半數感染濃度TCID50冠狀病毒9號TCID50=10-47.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凍干粉在VeroE6培養細胞上對冠狀病毒9號的抑制作用實驗采用病毒細胞(CPE)法,計算藥物的半數有效濃度(IC50)和最小有效濃度(MIC)及治療指數TI,判斷藥效。
VeroE6細胞以40萬/ml濃度接種96孔培養板,37℃、5%CO2培養24小時,細胞培養致單層,棄掉培養液。加入100TCID50的冠狀病毒液,同時設正常細胞對照和病毒對照,置37℃、5%CO2培養箱吸附2小時后,棄掉病毒液,加入不同濃度的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凍干粉,藥物選用對細胞的最大無毒濃度(TC0)兩倍稀釋10個濃度,即750-1.45μg/ml,陽性對照藥更昔洛韋也選用最大無毒濃度(TC0)兩倍稀釋10個濃度即6000-11.7μg/ml,將稀釋的藥物分別加入細胞孔內,每濃度3孔,同時設正常細胞對照和病毒對照,37℃、5%CO2孵箱培養5-7天,逐日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病毒CPE,以病毒對照出現+++~++++時結束試驗,用Reed-Muench法,計算藥物的半數有效濃度(IC50)和最小有效濃度(MIC)及治療指數(TI)判斷藥效,試驗重復三次。實驗結果見表1、表2。
表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血清凍干粉對培養細胞的毒性試驗
表2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血清凍干粉對冠狀病毒9號的抑制作用
結果顯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凍干粉對SARS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實驗例2體外對常見呼吸道病毒致細胞病變的抑制作用1.宿主細胞的培養將Hep-2細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脫落,加入5ml Eagle’s MEM培養液反復吹打成單細胞懸液,然后用培養液調整到所需濃度。將細胞加到96孔一次性細胞培養板中,100μl/孔,置37℃、5%CO2培養箱中培養,約24小時長成單層后用于試驗。
2.藥物對Hep-2培養細胞的毒性試驗實驗前將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用去離子水配成0.2g/ml的母液、含藥血清配制成0.05g/ml的母液,過濾除菌。實驗時將母液用Eagle’s培養液作1∶10-1∶1280倍比稀釋后,加到已長成單層的Hep-2細胞培養板中,100ul/孔,每個稀釋度藥液做4個復孔,同時設正常細胞對照。將培養板置37℃5%CO2培養箱中培養4天,每日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確定細胞不出現明顯退變的最低稀釋倍數(最大濃度),實驗時順延做到最小有效濃度(即最大稀釋倍數)。按Reed-Muench法計算50%毒性濃度(TC50)和最大無毒濃度(TCO)。結果見表3TC50=Antilog(B+50-BA-B×C)]]>A=log(>50%藥物濃度)B=log(<50%藥物濃度)C=log(稀釋倍數)3.藥物對病毒致細胞病變作用的影響取已長成單層細胞的培養板,倒掉培養液,接種100TCID50的不同病毒液50ul,置37℃5%CO2培養箱中吸附1小時后,倒掉病毒液,用不含小牛血清的Eagle’s維持液洗細胞面2次后,加入相應稀釋度的藥液或凍干粉,100ul/孔。同時設病毒對照、陽性對照藥及正常細胞對照。置37℃5%CO2培養箱中培養,每日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病變,當病毒對照組細胞病變為++++時記錄實驗結果。細胞病變按六級標準判斷,并按Reed-Muench計算50%有效濃度(IC50)和治療指數(TI)-細胞生長正常,無病變出現;±細胞病變少于整個單層的10%;1細胞病變約占整個單層細胞的25%以下;2細胞病變約占整個單層細胞的50%以下;3細胞病變約占整個單層細胞的75%以下;4細胞病變約占整個單層細胞的75%以上。
治療指數(TI)=TC50/IC50結果見表4、5表3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含藥血清凍干粉、原藥液對Hep-2細胞的毒性
表4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含藥血清凍干粉、原藥液對病毒致細胞病變的影響(CPE法)
注表中的數字為細胞病變等級,“-”表示對細胞病變無抑制作用;與病毒組相比**P<0.05表5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含藥血清凍干粉與原藥液對病毒致細胞病變的影響(CPE法)
結果顯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含藥血清與原藥液的半數中毒濃度(TC50)為0.396mg/ml、1.125mg/ml。含藥血清及原藥液在體外對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皰疹病毒I、II型(HSV-1、HSV-2)、腺病毒3、7型(A3、A7)致細胞病變作用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柯薩奇病毒4、5型(CoxB4、CoxB5)致細胞病變沒有抑制作用。且含藥血清組的作用優于原藥液組。
實驗例3體內抗流感病毒試驗1.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取小鼠70只,按體重隨機分成7組。分別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病毒唑對照、雙黃連對照組、病毒感染對照組及正常對照組。除正常對照組外,將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以15個LD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0.05ml。感染前一天開始灌胃給藥,每天1次,連續5天,對照組在同等條件下蒸餾水灌胃。第6天稱取小鼠體重后解剖,摘取全肺稱重,計算肺指數值,并求出肺指數抑制率。
肺指數=[肺重(g)/體重(g)]×100
結果采用指數組間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6表6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n=10)
與正常組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1*P<0.05結果顯示各組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肺指數明顯升高,以模型組最為顯著,與正常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各用藥組小鼠肺指數均有所降低,肺指數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抑制率分別為25.34%、15.43%、22.63%。
2.對流感病毒所致小鼠死亡的保護作用病毒引起小鼠死亡最小毒力的測定將病毒用生理鹽水稀釋成0.5-4LD50的不同病毒液,取小鼠50只,每個稀釋度10只,0.05ml/只滴鼻感染。觀察動物的死亡情況,取感染后15天內動物死亡率在90%以上的濃度,為實驗時的感染量。實驗結果顯示2LD50感染時,小鼠的死亡率為90%,故將其定為實驗時的感染量。
取小鼠100只,按體重隨機分成5組。分別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三個劑量組、病毒唑對照組、病毒感染對照組。各給藥組灌胃給藥,每天1次,連續7天,病毒對照組在同等條件下給予蒸餾水。給藥第二天各組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后,以2個LD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0.05ml。每日記錄感染后小鼠的死亡數,連續12天。計算死亡率、死亡保護率及平均存活天數、生命延長率。結果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7。
死亡保護率=(對照組死亡率-實驗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
表7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流感病毒致小鼠死亡保護作用
與模型組比較**P<0.01*P<0.05注若逾15天死亡,按15天計算。
結果顯示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死亡率達95%,平均生存天數明顯縮短,而用藥各組小鼠的死亡率則明顯降低,分別為80%、75%、75%。同時,各組小鼠的平均生存天數也明顯延長。其中,大、中劑量組平均生存天數與模型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生命延長率均為18.59%。
小鼠感染,多流感病毒后,出現聳毛、卷縮、毛無光澤、活動減少、體重減輕,逐漸衰竭于第六天開始死亡。而用藥各組可見多數癥狀減輕,整體狀況好于模型組。
實驗例4體外抑菌實驗用96孔培養板將藥液用MH肉湯培養基作兩倍系列稀釋,每孔150ul,取用MH肉湯35℃培養過夜的菌液,用麥氏比濁管校正其濃度。再稀釋成106/ml菌落形成單位,每孔加入該菌液15ul,混勻,如此每ml含細菌約105菌落形成單位。將培養板置35℃孵育,過夜后觀察結果。藥物最低濃度孔無細菌生長者,即為該菌的MIC。實驗結果見表8。
表8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體外抑菌實驗
結果顯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在體外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原藥液效果顯著,對金葡球菌、白葡球菌、乙鏈球菌、卡它布朗氏菌、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等六種細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含藥血清對金葡球菌、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實驗例5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1.對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中T淋巴細胞亞群含量的影響取小鼠6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分別為正常組、模型組、雙黃連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給藥組灌胃給藥,每天1次,每次0.2ml/10g體重,連續5天,對照組在同等條件下給蒸餾水。給藥第2天,除正常對照組外,各組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后,以15個L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每只0.05ml。第六天稱體重后進行眼眶取血,肝素抗凝并離心制備血清,標本于-20℃保存,備測CD4、CD8。結果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實驗結果見表9。
表9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中CD4、CD8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影響
與正常組比較##P<0.01,#P<0.05 與模型組比較**P<0.01*P<0.05結果顯示,模型組CD4、CD8值明顯升高,與正常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各用藥組CD4、CD8值均有改變,其中,小劑量組變化顯著,CD8明顯降低,與模型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CD4/CD8明顯升高,與模型組相比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大劑量組CD4升高明顯,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2.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IgM的影響補體制備采集5只豚鼠血,分離出血清后混合,按10∶1(v/v)將血清加入壓積血球中,震蕩混勻后置4℃30min,離心(2000轉/min,10min)取上清,分裝,-70℃保存。
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制備在給藥第三天,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均一次性皮下注射環磷酰胺100mg/kg。空白對照組一次性皮下注射等劑量的生理鹽水。
動物分組及給藥將60只ICR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即空白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對照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分別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給藥10天。陽性藥對照組灌服左旋咪唑水溶液30mg/kg。空白對照組和模型組分別灌服同體積蒸餾水。
指標的觀察與測定血清溶血素測定在給藥第3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羊紅細胞(SRBC)0.25ml進行免疫,免疫后的第7天,由眼球后靜脈叢取血,離心,分離血清,以血清溶血素實驗測定抗體。
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法測定抗體把收集的血清用生理鹽水做800倍稀釋后,吸取0.5ml稀釋的血清放入另一試管中,依次加入5%SRBC、補體、生理鹽水各0.5ml,空白管用生理鹽水代替血清,混勻,置37℃溫箱溫育1h,然后離心(3000r/min,5min),取上清,在紫外分光光度計490nm處測OD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溶血素含量HCIgM=樣本血清的OD值×稀釋倍數。
胸腺指數、脾指數稱量小鼠體重后,取小鼠胸腺、脾臟,并稱重。胸腺指數=胸腺重量/體重脾指數=脾臟重量/體重實驗結果見表10、11。
表10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IgM的影響(X±S)
與正常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結果表明,模型組IgM含量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給藥各組IgM含量均較模型組升高,其中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
表1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指數、脾指數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P<0.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免疫器官重量指數明顯降低(P<0.001),與模型組相比,各用藥組均有升高免疫器官指數的作用,其中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中、小劑量組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
實驗例6抗炎實驗1.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響[實驗材料]取小鼠6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分別為正常組、模型組、雙黃連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各給藥組灌胃給藥,每天1次,每次0.2ml/10g體重,連續5天,對照組在同等條件下給蒸餾水。給藥第2天,除正常對照組外,各組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后,以15個L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每只0.05ml。第六天稱體重后進行眼眶取血,肝素抗凝并離心制備血清,標本于-20℃保存,備測NO。結果進行T檢驗。實驗結果見表12,表12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響
與模型組相比#P<0.05;與雙黃連組相比**P<0.01*P<0.05結果顯示,模型組小鼠血清中NO的含量顯著升高,與正常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各用藥組小鼠血清中NO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以大、中劑量組效果明顯,與模型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2.對大鼠棉球肉芽腫的影響取大鼠70只,乙醚淺麻醉后無菌條件下作腹部切口,然后在兩側腹股溝皮下植入20mg的滅菌棉球。術后隨機分組。手術當天開始給藥,每天一次,連續8天,第9天先稱體重,藥后1小時將大鼠斷頭處死,剝離取出棉球肉芽組織。稱取濕重后于60℃烘箱內干燥12小時后稱重,比較各組干肉芽腫重量,同時取出大鼠的腎上腺、胸腺及脾臟測定臟器指數,結果采用組間比較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13、14。
表13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形成的影響
表13結果顯示對大鼠棉球肉芽腫的形成無明顯影響。
表14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形成的影響
表14結果顯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三個劑量組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實驗臟器指數無明顯影響。
3.對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小鼠55只,按體重隨機分為5組,各給藥組一次灌胃給藥,0.2ml/10g體重,1小時后,各鼠尾靜脈注射0.5%伊文思蘭液體0.1ml/10g,隨即腹腔注射0.6%的醋酸0.2ml/只,20分鐘后脫臼處死動物,用6ml的生理鹽水分次沖洗腹腔,吸出洗滌液,合并后3000rpm離心15分鐘,取上清液于590nm處測光密度值,結果采用組間比較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15表15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P<0.01表15結果顯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劑量組能顯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且有良好的量效相關性。
實驗例7解熱作用實驗對內毒素致家兔發熱的解熱作用內毒素的配制根據以往報道,本實驗經預試后將內毒素致熱量確定為250ng/ml/kg,實驗前用生理鹽水配制。
家兔的選擇新西蘭兔35只,體重2.0-3.0kg,每日測肛溫1次,連續2日,使兔適應此測溫操作。選擇體溫范圍在37.5-38.5℃,且體溫波動在0.5℃以內者,用于實驗。
方法每兔均從耳緣靜脈注射內毒素,于注射后1小時后測肛溫,根據體溫變化均衡分組,分別為模型組、陽性藥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各給藥組灌胃給藥一次,2ml/kg,模型組在同等條件下給予蒸餾水。分別測定給藥后0.5h、1h、1.5h、2h肛溫。
將不同時間所測肛溫與各基礎肛溫的差值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實驗結果見表16、附圖1。
表16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內毒素致熱家兔體溫變化的影響(n=6)
與模型組相比**P<0.01*P<0.05結果顯示注射內毒素后,各組家兔體溫均明顯升高。用藥后,各組體溫均明顯下降。在不同時段,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大、中、小劑量組均表現出明顯的解熱作用,給藥0.5h中、小劑量組體溫變化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1h大、中、小各劑量組體溫變化與模型組相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中、小劑量組解熱效果尤為明顯,與模型組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大劑量組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由附圖1可見注射內毒素后,各組家兔體溫均明顯升高,且模型組體溫持續升高,并表現出典型的雙相熱。相比之下,各用藥組家兔體溫變化曲線的整體水平均低于模型組,且只見單相熱。
實驗例8止痛作用實驗取小鼠72只,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各給藥組一次灌胃給藥,0.2ml/10g,1小時后,腹腔注射0.5%的醋酸0.2ml/只,觀察20分鐘內各小鼠出現典型扭體的次數,結果采用組間比較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見表17表17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模型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表17結果顯示注射醋酸后給藥三個劑量組小鼠的扭體數均明顯少于模型對照組,其中大、中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別(P<0.05、P<0.01),說明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對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量效相關性。
通過以上藥理實驗證實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劑不同劑量在體內外抗病毒、體內外抑菌、提高免疫功能、抗炎、解熱、止痛等方面有明顯的藥理作用。
下述實施例均能夠實現上述實驗例所述的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濃縮水丸的制備金銀花600kg、連翹600kg、柴胡300kg、黃芩300kg、半夏300kg、西洋參167kg、綿馬貫眾200kg本藥物組合物通過常規工藝制成濃縮水丸。
實施例2凍干粉針劑的制備金銀花150kg、連翹850kg、柴胡150kg、黃芩550kg、半夏150kg、西洋參250kg、綿馬貫眾150kg本藥物組合物通過常規工藝制成凍干粉針劑。
實施例3口服液的制備金銀花850kg、連翹150kg、柴胡550kg、黃芩150kg、半夏550kg、西洋參60kg、綿馬貫眾250kg本藥物組合物通過常規工藝制成口服液。
實施例4膠囊劑的制備金銀花600kg、連翹600kg、柴胡300kg、黃芩300kg、半夏300kg、西洋參167kg、綿馬貫眾200kg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8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10分鐘,用2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2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90分鐘,靜置3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0.5%硬脂酸鎂,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膠囊劑。
實施例5顆粒劑的制備金銀花150kg、連翹850kg、柴胡150kg、黃芩550kg、半夏150kg、西洋參250kg、綿馬貫眾150kg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9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6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15分鐘,用1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3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4倍量水煎煮1.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60分鐘,靜置4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0.5%硬脂酸鎂,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顆粒劑。
實施例6片劑的制備金銀花850kg、連翹150kg、柴胡550kg、黃芩150kg、半夏550kg、西洋參60kg、綿馬貫眾250kg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10倍量水煎煮1次,每次1.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10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5分鐘,用3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1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0.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140分鐘,靜置2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0.5%硬脂酸鎂,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片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抗病毒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金銀花100-1000重量份、連翹100-1000重量份、柴胡100-600重量份、黃芩100-600重量份、半夏100-600重量份、西洋參50-300重量份、綿馬貫眾100-300重量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金銀花600重量份、連翹600重量份、柴胡300重量份、黃芩300重量份、半夏300重量份、西洋參167重量份、綿馬貫眾200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金銀花150重量份、連翹850重量份、柴胡150重量份、黃芩550重量份、半夏150重量份、西洋參250重量份、綿馬貫眾150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金銀花850重量份、連翹150重量份、柴胡550重量份、黃芩150重量份、半夏550重量份、西洋參60重量份、綿馬貫眾250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6-10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1.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9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6-10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5-15分鐘,用10-3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1-3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4-8倍量水煎煮0.5-1.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5-15%鹽酸調pH1.0-2.0,保溫50-150分鐘,靜置2-4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8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10分鐘,用2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2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90分鐘,靜置3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9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6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15分鐘,用1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3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4倍量水煎煮1.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60分鐘,靜置4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以上七味,西洋參粉碎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10倍量水煎煮1次,每次1.5h,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50℃下相對密度1.08-1.14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放置過夜,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60℃下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70℃下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即干膏粉;另取黃芩,加入10倍量沸水中,加熱提取5分鐘,用30%氫氧化鈉調pH6.5-7.5,繼續煎煮1小時,趁熱過濾,藥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0.5小時,趁熱過濾,合并濾液,80℃加10%鹽酸調pH1.0-2.0,保溫140分鐘,靜置2小時,濾過,取沉淀水洗至pH6以上,7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即黃芩提取物粉;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
9.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抗病毒的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病毒的藥物組合物及制備方法。該組合物由金銀花、連翹、柴胡、黃芩、半夏、西洋參、綿馬貫眾等組成,該組合物的方法為西洋參粉成細粉備用;金銀花、連翹、柴胡、半夏、綿馬貫眾加水煎煮,濾過,濃縮至清膏,加入乙醇,濾過,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真空干燥,干膏粉碎成細粉;另取黃芩,加入沸水中,加熱提取,趁熱過濾,藥渣再加水煎煮,趁熱過濾,合并濾液,保溫靜置,濾過,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備用;上述西洋參粉、黃芩提取物粉、干膏粉混合,加入常規輔料,經常規方法,制成臨床接受的口服制劑。該藥物組合物具有很好的體內外抗病毒、體內外抑菌、提高免疫功能、抗炎、解熱、止痛等作用。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077380SQ200610081518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5日
發明者曹洪欣, 王喜軍, 崔曉蘭 申請人:曹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