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包裝片單獨包裝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生理用衛生巾、衛生護墊、白帶襯墊、失禁襯墊等吸收性物品N,例如,如圖17所示,已知的物品為在由聚乙烯片或聚乙烯層疊無紡布等制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50與由無紡布或透孔性塑料片等制成的透液性表面片51之間夾入由棉狀紙漿等制成的吸收體52。
為了防止在穿戴狀態下的偏移,這種吸收性物品N存在的形式有例如在非肌膚接觸面側(外表面)形成1條或多條粘接劑層53、53,并且,在衛生巾主體的長邊方向兩側部上,一體形成向外延伸的翼狀折翼W、W,同時,在該翼狀折翼W、W的不透液性背面片50側的表面(外表面)上設置粘接劑層54、54。
在將上述吸收性物品N固定在內衣30上時,如圖18所示,在身體的一部分上貼置吸收性物品N,從內衣取出向側方伸出的上述翼狀折翼W、W,通過折疊線RL、RL折疊兩翼狀折翼W、W,卷入內衣的褲襠部分并粘接在內衣30的胯間部外表面。
另一方面,在單獨包裝上述吸收性物品N時,通過由紙或薄膜制成的剝離片覆蓋上述粘接劑層53…,54…,同時,如圖19所示,將包裝片61配置在吸收性物品N的外表面側,沿長邊方向將衛生巾N、剝離片以及包裝片61一起三折或四折,熱封側緣部分,同時,通過標簽帶60等固定開封部(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等)。
實際在生產線上進行上述單獨包裝時,如圖20所示,經過組裝工序完成為產品狀態的吸收性物品的翼狀折翼W在傳送過程中通過鉸鏈板(セ一ラ一)(折板)等向非使用面側(背面片側)或使用面側(表面片側)折疊后,在平面上反轉90°,將單獨包裝片61導入不透液性背面片側后,通過上述鉸鏈板,分別將位于左右側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依次與單獨包裝片61一起折疊,通過由標簽帶筒供給的標簽帶60封閉單獨包裝片61的開口部端邊緣并切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等)。
專利文獻1 特開平9-94267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4-121299號公報作為封閉上述包裝片的開口邊緣的標簽帶60,以往,如圖21所示,使用紙或塑料帶等,一側面上形成可以剝離的粘接劑層,并且將前端部分折成兩層作為非粘接部,作為剝離時的夾捏部60a。
但是,由標簽帶筒供給的標簽帶容易由于彎曲、振動等在與生產線垂直的方向上產生錯位,并且,折疊標簽帶來設置作為夾捏部的非粘接部時,由于折疊位置變化等原因,不能確保足夠的粘接長度,存在如下所述的問題降低產品狀態下的粘接強度、用包裝片包裝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并拋棄時難以封上(止める)。
并且,在上述單獨包裝生產線中,標簽帶60端部的折疊需要一邊沿著生產線傳送一邊用鉸鏈板進行,縱向傳送衛生巾后,為了折疊和固定標簽帶60,必須反轉90°變為橫向流動作業。但是,由于反轉90°,各衛生巾容易產生間距錯位,會有導致成品率惡化等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用包裝片包裝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間夾設吸收體,開口側端邊緣用標簽帶固定,上述標簽帶容易開封,并且即使產生錯位或折疊位置的變動,也能確保上述標簽帶有充分的粘接長度。并且,在生產線中,吸收性物品能夠保持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組裝,保持該縱向流動作業狀態進行折疊加工處理。
為了解決上述第1課題,第一技術方案的本發明是提供一種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用包裝片包裝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間夾設吸收體,開口側端邊緣用標簽帶固定,其特征在于,上述標簽帶,在相對包裝片的粘接面側,在與上述開口側端邊緣的方向垂直的側緣部分上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
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記載的本發明中,標簽帶,在相對包裝片的粘接面側,在與上述開口側邊緣的方向垂直的側緣部分上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因此,能夠單手拿著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用一只手的手指以從側部側揭下標簽帶的方式進行剝離,從而拆開。在這種剝離方式的情況下,尤其對于在開口側端邊緣部沒有進行中封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或寬度窄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容易從標簽帶的旁邊插入手指,容易拆開。
并且,由于標簽帶的側緣部分形成有非粘接部,因而即使折疊位置些許變動,或者安裝位置有所變動,其錯位也是在開口側端邊緣的方向產生的,因此總是可以確保足夠的粘接長度,因此,產品狀態與以往相比,在用包裝片包住用過的吸收性物品拋棄時,更加容易封上標簽帶。而且,對于在標簽帶的側緣部分形成非粘接部的方式,上述非粘接部的形成方向是生產線方向,因此在生產線中,吸收性物品保持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組裝,保持該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折疊加工處理,通過上述標簽帶進行固定即可。因此,能夠消除由于反轉90°引起的成品率降低等問題。
作為第二技術方案的本發明,提供第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粘接的夾捏部形成在標簽帶的兩側或一側。
作為第三技術方案的本發明,提供第一或第二技術方案所述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標簽帶的中間部上形成從上述非粘接部開始沿帶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非粘接范圍的擴大部。
上述第三技術方案記載的發明,在標簽帶的中間部上形成從上述非粘接部開始沿寬度方向延伸的非粘接范圍的擴大部。因此,通過將手指插入至上述非粘接的擴大部,可以容易地剝離標簽帶。
如以上詳細敘述,根據本發明,標簽帶容易拆開,并且即使產生錯位或折疊位置的變動,也能夠確保上述標簽帶上有足夠的粘接長度。并且,在生產線中,吸收性物品可以保持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組裝,保持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折疊加工,因此能夠消除成品率的降低等問題。
圖1是本發明的生理用衛生巾1的局部剖視展開圖。
圖2是其背面圖。
圖3是圖1沿III-III線的向視圖。
圖4是表示翼狀折翼向透液性表面片3折疊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5是表示翼狀折翼向不透液性背面片2折疊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6是表示單獨包裝要領的透視圖。
圖7是表示單獨包裝狀態的透視圖。
圖8表示標簽帶15,(A)是平面圖,(B)是背面圖。
圖9是表示夾捏部15a的形成方式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0是表示夾捏部15a的形成方式的其他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1是表示標簽帶15的拆開要領的透視圖。
圖12是表示單獨包裝方式的其他例的折疊順序圖(其一)。
圖13是表示單獨包裝方式的其他例的折疊順序圖(其二)。
圖14是表示單獨包裝方式的其他例的折疊順序圖(其三)。
圖15是表示單獨包裝方式的其他例的折疊順序圖(其四)。
圖16是表示單獨包裝方式的其他例的折疊順序圖(其五)。
圖17是以往的生理用衛生巾N的展開圖。
圖18是表示衛生巾的穿戴要領的透視圖。
圖19是表示單獨包裝要領的透視圖。
圖20是生理用衛生巾1的工序生產線圖。
圖21是標簽帶60的擴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敘述。
(吸收性物品的結構例)圖1是本發明的生理用衛生巾1的局部剖視展開圖,圖2是其背面圖,圖3是圖1沿III-III線的向視圖。
上述生理用衛生巾1由聚乙烯片、聚乙烯片等構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使經血或白帶等迅速透過的透液性表面片3、介于該兩張薄片2、3之間的由棉狀紙漿或合成紙漿等構成的吸收體4、為了提高該吸收體4的形狀保持性以及擴散性而圍繞上述吸收體4的縐紗紙5、以及在表面兩側部分別沿長邊方向形成的側部無紡布6、6構成。在上述吸收體4的周圍,在其上下端邊緣部,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透液性表面片3的外邊緣部通過熱熔性等的粘接劑或熱封等粘接手段接合,并且,在其兩側邊緣部,比吸收體4向側方向延伸的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上述側部無紡布6通過熱熔性等的粘接劑或熱封等粘接手段接合。在本說明書中,該兩側邊緣部的折翼部分稱為“側部外周折翼Fs”。
以下,對上述生理用衛生巾1的結構進行進一步詳細敘述。
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雖采用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鏈烯烴類樹脂片等至少具有隔水性的片材,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在聚乙烯片等上層疊無紡布而形成的層疊無紡布、或在夾設防水膜以進一步實質上確保不透液性的基礎上使用無紡布片(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防水膜和無紡布形成不透液性背面片)等。近些年來,由防霉變的觀點考慮,傾向采用具有透濕性的材料。這種隔水·透濕性片材為通過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鏈烯烴類樹脂中熔融混合無機填充劑而形成薄片后,沿單軸或雙軸方向延伸而獲得的微多孔性片。
其次,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優選采用有孔或無孔的無紡布、多孔性塑料片等。作為構成無紡布的原材料纖維,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鏈烯烴類、聚酯類、聚酰胺類等合成纖維之外,例如還可以采用人造絲或銅氨絲等再生纖維、棉等天然纖維,也可以采用通過射流噴網成布法、紡粘法、熱粘合法、熔噴法、針刺法等適當的加工方法獲得的無紡布。在這些加工方法中,射流噴網成布法的優點在于富于柔軟性和懸垂性,熱粘合法的優點在于蓬松柔軟。另一方面,在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的上表面,在跨越排血對應部位的兩側部上分別沿大致長邊方向形成側部壓花7、7,并且在前后部分別形成弧狀壓花8、8。
介于上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透液性表面片3之間的吸收體4例如由絨毛狀紙漿和吸水性聚合物構成。上述吸水性聚合物在構成吸收體的紙漿中,例如作為粒狀粉末混入。上述紙漿例如可采用由通過木材獲得的化學紙漿、溶解紙漿等纖維素纖維、或人造絲、醋酸纖維等人造纖維素纖維構成的材料,在功能性以及價格方面,與闊葉樹紙漿相比,更適于采用纖維較長的針葉樹紙漿。如本例那樣,在設置圍繞吸收體4的縐紗紙5的情況下,作為結果,縐紗紙5介于透液性表面片3和吸收體4之間,通過吸收性優良的上述縐紗紙5,能夠使體液迅速擴散,同時能夠防止經血等的逆向流動。
另一方面,在本生理用衛生巾1的表面側的兩側部,分別沿長邊方向在衛生巾1的大致全長上設置側部無紡布6、6,該無紡布6、6的一部分向側方延伸的同時,與同樣向側方延伸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一部分形成翼狀折翼W、W。
從關注的功能方面考慮,上述側部無紡布6可使用防水處理無紡布或親水處理無紡布。例如,若重視防止經血、白帶等的滲透或提高肌膚觸感等功能,則希望采用涂布了硅類、蠟類、烷基氯化鉻類防水劑等的防水處理無紡布。另外,若重視經血等在上述翼狀折翼W、W中的吸收性,則希望采用通過在合成纖維制造過程中使具有親水基的化合物、例如聚乙二醇的氧化生成物等共存并聚合的方法、或通過利用氯化錫等金屬鹽進行處理,以使表面局部溶解而得到多孔性,且使金屬氫氧化物沉積的方法等,使合成纖維具有膨潤性或多孔性,利用毛細管現象來提供親水性的親水處理無紡布。
如圖2所示,在上述透液性表面片3和不透液性背面片2之間夾設吸收體4的主體部分的非皮膚接觸面上,根據適于相對內衣的固定的涂布圖案,形成多條(圖示例中為4條)的防止主體偏移粘接劑層9、9…,并且這些防止主體偏移粘接劑層9、9…通過主體用剝離材料11覆蓋。并且,在上述翼狀折翼W、W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側的表面上形成防止翼偏移粘接劑層10、10,這些防止翼偏移粘接劑層10、10由在寬度方向上橫穿的一張翼用剝離材料12覆蓋。上述主體用剝離材料11和翼用剝離材料12在虛線13所圍的區域中用熱熔性粘接劑等被牢固地粘固,從而一體化。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一張剝離材料作為覆蓋防止翼偏移粘接劑層10、10的剝離材料12,但也可以分離為左右。
作為形成上述防偏移粘接劑層9、10的粘接劑,適于采用以苯乙烯類聚合物、增粘劑、增塑劑中任意一種為主要成分的材料。作為上述苯乙烯類聚合物有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可以只使用上述其中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共混聚合物。其中,從熱穩定性良好這一點考慮,優選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另外,上述增粘劑以及增塑劑優選采用在常溫下為固體的材料,作為增粘劑例如有C5類石油樹脂、C9類石油樹脂、雙環戊二烯類石油樹脂、松脂類石油樹脂、聚萜烯樹脂、萜烯苯酚樹脂等,作為上述增塑劑,例如除磷酸三甲苯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單體增塑劑之外,還有乙烯聚合物或聚酯等聚合物增塑劑。
作為上述剝離材料11、12,對于與防偏移粘接劑層9、10的接觸面,可以使用例如涂布或噴涂硅類樹脂、氟類樹脂或四氟化乙烯類樹脂等的脫模處理液,進行脫模處理后的紙或塑料片等。另外,即使不特別進行脫模處理,只要是實際上不會招致粘接力下降的材料,既可以是薄膜本身,也可以是無紡布本身。
(衛生巾1的單獨包裝要領)單獨包裝上述生理用衛生巾1時,如圖4所示,以吸收體4側邊緣的外側附近位置作為折疊線,將一個翼狀折翼W,包括側部外周折翼Fs,與翼用剝離材料12一起折疊到透液性表面片3側后,以吸收體4側邊緣的外側附近位置作為折疊線,將另一個翼狀折翼W,包括側部外周折翼Fs,與翼用剝離材料12一起折疊到透液性表面片3側。或者如圖5所示,以吸收體4側邊緣的外側附近位置作為折疊線,將一個翼狀折翼W,包括側部外周折翼Fs,與翼用剝離材料12一起折疊到不透液性背面片2側后,以吸收體4側邊緣的外側附近位置作為折疊線,將另一個翼狀折翼W,包括側部外周折翼Fs,與翼用剝離材料12一起折疊到不透液性背面片2側。
另外,這種情況下,希望利用保形手段保持上述翼狀折翼W被折疊的狀態。具體地,作為其第一手段,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硬挺度的紙材料作為上述翼用剝離材料12,利用其折印能夠保持折疊狀態。另外,作為第二手段,可以利用熱熔、熱封、超聲波焊接中任意一種接合手段暫時固定保持。并且,希望對于上述翼狀折翼W、W的重疊部分也同樣利用上述熱熔、熱封、超聲波焊接中任意一種接合手段暫時固定保持。
將上述翼狀折翼W、W分別折疊到表面側或背面側,通過單獨包裝片14將生理用衛生巾1單獨包裝。另外,說明和圖示例都是將翼狀折翼W、W向表面側折疊的情況,向背面側折疊的情況也是同樣進行的。
如圖6所示,預定長度的單獨包裝片14的寬度尺寸比衛生巾1的展開寬度(翼狀折翼W、W的前端間距離)窄,比翼狀折翼W、W折疊狀態的寬度寬,通過該預定長度的單獨包裝片14,將衛生巾1配置在單獨包裝片14上,且使至少單獨包裝片14的開口側端邊緣14a位于比衛生巾1的前后端部之一靠外側的位置,并且,上述單獨包裝片14和主體用剝離材料11和/或翼用剝離材料12通過熱熔性粘接劑等牢固地固定。
其后,在折疊線(1)的位置上折疊衛生巾后端部側,在折疊線(2)的位置上折疊衛生巾前端部側,則如圖7所示,單獨包裝片14的開口的側緣部分14b、14b通過壓花固定、加熱熔固、粘接劑等適當的封閉手段之一或其組合進行封閉。并且,單獨包裝片14的開口側端邊緣14a優選通過粘接劑接合后,用標簽帶15封閉。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包括側部外周折翼Fs而折疊翼狀折翼W、W,但也可以只將翼狀折翼W、W部分折疊到表面片3側或背面片2側。
上述標簽帶15是由紙或塑料薄膜等構成的部件,如圖8所示,在相對單獨包裝片14的粘接面側,在與開口側端邊緣14a的方向垂直的側緣部分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15a、15a,中間部分成為粘接面15b。形成上述粘接面15b的粘接劑可以使用與形成上述防偏移粘接劑層9、10的粘接劑同樣的粘接劑,或者是進行適當變更的粘接劑。上述非粘接的夾捏部15a的形成方法是,將帶基材的一面側整面涂布粘接劑后,或者在傳送出預先涂布粘接劑的粘接帶的工序中,折疊其側緣部分而形成,并且,可以通過在側緣部分粘接其他材料而形成。并且,也可以通過以不在非粘接部15a上涂布粘接劑的方式涂布粘接劑來形成。
上述夾捏部15a,可以如圖8所示形成在兩側的側緣部分,也可以如圖9所示僅形成在單側邊緣。而且,也可以在上述標簽帶15的中間部上形成從上述非粘接部開始沿寬度方向延伸的非粘接范圍的擴大部。具體如圖10(A)所示,是在標簽帶15的中間部以橫穿帶15的方式形成非粘接部15c的例子,圖10(B)是在標簽帶15的中間部,從一側的非粘接夾捏部15a延伸,形成膨出形狀的非粘接部15c的例子,圖10(C)是在標簽帶15的中間部,從兩側的非粘接夾捏部15a分別分別延伸,形成膨出形狀的非粘接部15c、15c的例子。
打開單獨包裝衛生巾時,如圖11所示,單手拿著單獨包裝衛生巾,用一只手的手指以從標簽帶15的側部揭下標簽帶15的方式進行剝離,拆開標簽帶15。特別對于在開口側端邊緣部14a沒有進行中封的單獨包裝衛生巾或寬度窄的單獨衛生巾,容易從標簽帶15的旁邊插入手指,因而容易拆開。
并且,由于標簽帶15的側緣部分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15a,因此,即使折疊位置些許變動,或者安裝位置有所變動,其錯位也是發生在開口側端邊緣14a的方向,因此總是能夠確保充分的粘接長度,因此產品狀態與以往相比,在用包裝片包住用過的衛生巾1拋棄時,更加容易封上標簽帶15。
但是,作為衛生巾1的單獨包裝方式能夠采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圖12~16所示的六種折疊方式。
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將衛生巾1配置在包裝片116上。在圖示例中,以衛生巾1的一側翼狀折翼W的外邊緣與一側長邊側邊緣17a大致一致的狀態進行配置。
上述包裝片10是由與衛生巾1的長邊方向對應的左右一對長邊側邊緣17a、17b和與衛生巾1的短邊方向對應的左右一對短邊側邊緣18a、18b劃分的大致矩形狀的薄片。原材料可以采用紙或塑料膜等,但是,優選采用薄而柔軟性較高的塑料膜。希望尺寸如圖12所示,長邊尺寸比衛生巾1的全長尺寸略長一些,能夠在前部側和后部側確保形成余長量,短邊尺寸相對于展開衛生巾1的翼狀折翼W、W的寬度尺寸,至少能夠確保寬5mm以上,優選寬10mm以上的余長量M作為下面所述的上述線狀粘接劑20的粘接區域。
在上述包裝片14的衛生巾1側的接觸面上,至少在與上述防止偏移粘接劑層形成范圍對應的區域上,在圖示例中全面實施脫模處理。上述脫模處理通過涂布或噴涂硅類樹脂、氟類樹脂或四氟化乙烯類樹脂等脫模處理液來形成。并且,在上述包裝片14的外面側且在另一側長邊側邊緣附近設有沿長邊方向設置的線狀粘接劑20。并且,在短邊側邊緣18a側,切去長邊側邊緣17a、17b與短邊側邊緣18a交叉叉的角部,分別形成切口部19a、19b。
從圖12所示的狀態開始,首先,如圖13所示,通過折疊線A將設有線狀粘接劑20側的包裝片16的一側長邊側邊緣17a側部分與翼狀折翼W一起向表面片3側折疊。在此,折疊線A的位置在圖示例中雖然是吸收體4的側緣的外側附近位置,但是,根據情況,也可以不包含衛生巾主體的側部折翼而為翼狀折翼W的基端部。或者,也可以包含吸收體側邊緣的一部分而折疊。
接著,如該圖13所示,通過折疊線B將包裝片16的另一側長邊側邊緣17b側部分與翼狀折翼W一起向表面片3側折疊。該另一側長邊側邊緣17b側部分,通過設置于在前折疊的一側長邊側邊緣17a側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線狀粘接劑20可剝離地粘接。如圖14所示,在包裝片16的長邊側邊緣17a、17b的兩側部分依次折疊到透液性表面片3側的狀態下,包括吸收體4端部(斜線范圍)的衛生巾1的一部分從由形成在包裝片16上的缺口部19a、19b形成的開口部面向外部。距吸收體端部的露出距離S大致為5~20mm左右,優選10~20mm左右。另外,上述線狀粘接劑20雖然在成品狀態下粘固在一側的長邊側邊緣17a側,但是,希望在生產線上通過設置在另一側長邊側邊緣17b的脫模處理側的表面上,并使另一側長邊側邊緣17b與一側長邊側邊緣17a重合,從而轉粘至一側長邊側邊緣17a側。上述線狀粘接劑20可以是連續線狀,也可以是斷續線狀。
完成衛生巾1以及包裝片16的寬度方向的折疊后,則如圖14所示,在沿包裝片16的短邊側邊緣18a、18b的方向且設定于衛生巾1的靠后部側的位置(長邊方向的大致1/3分割位置)的折疊線C的位置,將衛生巾1的后部側與包裝片16的短邊側邊緣18b側部分一起向表面片3側折疊之后(參見圖15),如圖15所示,在沿包裝片16的短邊側邊緣18a、18b的方向且設定于衛生巾1的靠前部側的位置(長邊方向的大致1/3分割位置)的折疊線D的位置,折疊衛生巾1的前部側以及包裝片16的短邊側邊緣18a側部分,通過設置在該短邊側邊緣18a上的標簽帶15可剝離地粘接在包裝片16的外表面上,保持折疊形狀。
(其他實施例)(1)在上述實施例中,設置了用于覆蓋防止主體偏移粘接劑層9、9的主體用剝離材料11,但可以通過在上述單獨包裝片14的內面側,至少在上述防止主體偏移粘接劑層9、9的對應部分進行脫模處理,省略上述主體用剝離材料11。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減少使用材料提高操作效率,并有助于減少垃圾。
(2)在上述實施例中,翼狀折翼W、W以吸收體4側邊緣的外側附近位置為折疊線,與側部外周折翼Fs一起向透液性表面片3側折疊,但也可以以吸收體側邊緣的內側位置為折疊線,與側部外周折翼Fs和吸收體4的側緣部分一起向透液性表面片3側折疊。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進一步的緊湊化。
(3)在上述實施例中,以形成有翼狀折翼W、W的生理用衛生巾1為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對于沒有翼狀折翼的衛生巾或后側部形成有包臀用護翼的夜用生理用衛生巾也同樣可以適用。
(4)在上述實施例中,由側部無紡布6和不透液性背面片2形成了翼狀折翼W、W,但也可以單獨以側部無紡布6形成翼狀折翼W,也可以單獨以不透液性背面片2形成翼狀折翼W。
權利要求
1.一種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用包裝片包裝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間夾設吸收體,用標簽帶固定開口側端邊緣,其特征在于,所述標簽帶,在相對包裝片的粘接面側,在與所述開口側端邊緣的方向垂直的側緣部分上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接的夾捏部形成在標簽帶的兩側或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標簽帶的中間部上形成從所述非粘接部開始沿帶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非粘接范圍的擴大部。
全文摘要
一種單獨包裝吸收性物品,容易打開標簽帶,并且即使產生錯位或折疊位置變動,也能確保所述標簽帶有充分的粘接長度。并且,在生產線中,吸收性物品能夠保持縱向流動作業的狀態進行組裝,保持該縱向流動作業狀態進行折疊加工處理。用單獨包裝片(14)包裝在透液性表面片(3)和背面片(2)之間夾設吸收體(4)的吸收性物品,用標簽帶(15)封閉開口側端邊緣(14a),所述標簽帶(15),在下相對單獨包裝片(14)的粘接面側,在與所述開口側邊緣(14a)的方向垂直的側緣部分上形成非粘接的夾捏部(15a、15a)。
文檔編號A61F13/15GK1895197SQ20061009173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0日
發明者藤井孝子 申請人:大王制紙株式會社